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地区矿床系列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湘培 《地质论评》1989,35(5):398-408
本文主要按多来源、多成因、多阶段的观点对长江中下游的矿床类型进行系统分类,并通过对与矿有关的岩浆岩系列的研究,深入探讨矿床系列的特征。同时分析内生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归纳为铜陵、大冶、宁芜三个主要成矿模式,指出其综合控矿机制,并着重阐明矿床类型、矿床系列和成矿模式三者时间、空间的纵横关系和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2.
罗君烈 《云南地质》1995,14(4):276-280
云南超大型矿床的形成特征罗君烈(云南省地质矿产厅)1超大型矿床的界定加拿大P·拉兹尼卡根据矿量富集指数──指矿床中有经济价值的金属的矿量与该金属在地壳中平均含量之比来界定大型、超大型矿床。其认为矿量富集指数超过1011为大型矿床,超过1012为超大型...  相似文献   

3.
湖南水口山铅锌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湖南水口山矿田所处区域地质背景和深部构造对矿田内岩浆活动的控制作用入手,阐述了矿田内表层构造与岩浆侵位、岩体产状及成矿的关系,讨论了矿床基本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研究了矿田内两类基本矿床(接触交代型铅锌矿床和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床和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金银矿床)与火成活动的关系,提出应在火成岩周围找矿。  相似文献   

4.
侯增谦 《地球化学》1996,25(3):228-241
选择西南太平洋冲绳海槽现代海底烟囱硫化物矿床、日本小坂矿山上向黑矿(第三纪)和中国西南呷村黑矿型矿床(三叠纪)进行了矿石地球化学比较研究。黑矿型矿床矿石吨位-品位模式与其他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类似,矿田(20-50km^2)矿石吨位与单个喷气-沉积型(Sedex)矿床相当,金属总量4-6Mt,为矿田范围内热液流体搬运的最大金属量。与洋脊环境VMS矿床相比,岛弧裂谷环境产出的黑矿型矿床相  相似文献   

5.
中国层控矿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朱上庆 《矿床地质》1991,10(1):27-34
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是矿床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层控矿床是受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层控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与特定的大地构造单元、含矿建造和岩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演化规律有关。层控矿床的成矿时代,由于其成矿的复杂性和成矿时间的不确定性,我们只能以地质一构造的巨旋回为准,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四期。层控矿床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也具有明显的时控性和旋回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该区石墨矿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三叠系上统大酱缸组地层为赋矿岩层,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同时伴随岩浆及断裂活动,引起了岩层和煤层的变质,经过变质作用进而形成了石墨矿床。矿体形态多样,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等。石墨矿矿石自然类型为碳质板岩型,工业类型为隐晶质石墨矿。马鞍山石墨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与接触变质叠加类型的矿床。  相似文献   

7.
熊先孝  黄巧 《广西地质》2000,13(4):41-46
文章阐述了中国雄黄雌黄矿床的矿床分布、矿床类型、控矿因素、矿赋 岩石及成矿物质来源,划分了5个成矿带,提出按成矿带寻找不同类型雄黄雌黄矿床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田及其外围的地球物理特征,提出了关于锡矿山锑矿床成因分类和成矿模式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芳畈-青山口矿带是产出在鄂北中深变质岩区的一条铜、铅、重晶石矿带.文章依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和硫、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讨论了矿带内矿床的矿质来源、水源、热源等3个矿床成因问题,认为矿带内不同地段不同矿种的矿床属"三源"不同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中南部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可能是一种新的铅锌矿床类型,该类铅锌矿床明显特征是规模大、品位富、伴生有用元素多,暗示其成矿环境较为特殊。从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以及峨眉山玄武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矿床成矿时代与西南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成矿时代相近,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存在均一化过程,区域大规模流体运移在该区铅锌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床可能为“均一化成矿流体贯入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何明华 《贵州地质》2001,18(3):168-173
黔东北地区的氧化锰矿床系风化矿床,按其成因可进一步分为残积矿床和淋积矿床两种。前者在区域上分布相对较广,是由原生菱锰矿床经次生风化而成,呈带状延伸;后者是由锰质对原矿层附近围岩淋滤加积而成。本文探讨了不同类型矿床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还对该区氧化锰矿的成矿机理、控矿因素和区域找矿方向作了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2.
庾家河石墨矿产于秦岭群第二岩性段,通过1:5万的地质题图和化探扫面工作对该矿床的异常特征和成矿规律有了较好的认识,但对关系矿床后期扩大和开采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存在许多不同的认识,通过野外填图钻探结合室内化学分析测试和岩矿鉴定等手段,分析得出该矿的主要含矿岩石为大理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云母石英片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区经历了沉积-聚炭和区域变质-结晶2个主要成矿期,矿床成因属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详查评价,提高了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程度。在继续肯定矿床的成矿严格受张堰花浆长岩体与金群的接触带控制的同时,对矿床的主要赋矿地层即外接带金山群的分层,构造其各类岩性组成在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详尽的厘定。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钼矿的主要类型、成矿特征和成矿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凤军  肖荣阁 《矿产与地质》2009,23(6):500-506,513
东秦岭钼矿带是中国著名的钼多金属成矿带,也是中国最大的钼矿基地与重要的矿集区之一。本文根据矿床成因、控矿构造、矿石成分及结构构造等,把东秦岭钼矿床分为两组八大类:斑岩.接触带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斑岩一爆破角砾岩型矿床;破碎带型矿床、石英脉型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钼矿床和碳酸盐脉型矿床,丰富了河南省内钼矿的类型。并选取有代表性的矿床进行了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研究,认为东秦岭钼矿的成矿年龄从1884±210Ma~106.89±2.14Ma,把成矿时代空间从中生代扩展到了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5.
迄今所了解的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的矿床中,贵金属(如金、铂族金属)矿床产出的实例极为少见,而有分散元素——硒于其中富集者则更为罕见。本文所述的矿床,即为有海底喷流作用参加的一种新环境下所形成的新矿床类型。矿床位于西秦岭南亚带川、甘交界。又分为东、中、西三个矿段:牙相矿段、邛莫矿段和拉尔玛矿段。矿床赋存于寒武系太阳顶群中,受地层控制。太阳顶群由硅岩、泥质硅岩和硅板岩组成,厚度达近千米。其中硅岩占63.5%。已圈定出近百个以金为主的似层状、透镜状矿体,80%以上产于硅岩层中。此外,Cu、U、V、Ni、Mo、Zn、Sb、Tl等的含量在部分矿体或硅岩层的局部地段达到了很高的富集程度,甚至达到工业品位。铂族金属在一些地段也有较高的富集,Pt0.007~0.113ppm,Pd0.001~0.1(?)6ppm,Os0.36~  相似文献   

16.
陕西镇坪双河口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 《地质与勘探》2018,54(5):929-939
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陕西双河口铌矿床的赋矿特征与矿床成因,本文做了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上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镇坪双河口铌矿床是以铌为主的大型矿床,该矿床赋矿地层为奥陶系-志留系斑鸠关组,控矿构造为北西向次级断裂带,赋矿岩石以黑云母粗面岩为主,热液蚀变发育,铌矿化与钠长石化、钠铁闪石化、黑云母化关系密切。矿区粗面质火山岩富碱质,具有Eu负异常,含矿粗面岩富钠、轻稀土元素。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早期岩浆结晶分异初步富集铌-稀土元素,岩浆期后碱质交代作用进一步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414矿床和栗木矿田的对比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德松 《矿产与地质》1993,7(4):262-266
通过414矿和栗木矿的含矿岩体及矿床特征的对比性研究表明;含矿花岗岩浆演化的相似性导致矿床特征的相似性;岩浆成分的差异与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的不同是产生矿床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表生作用主要与气候、植被、基岩、地貌、时间等因素有关,具有与内生作用不同的特征,如低温、低压、水、二氧化碳、生物有机体等参与。目前发现的表生成矿的矿床类型有风化矿床和部分沉积矿床。表生作用形成多种矿床,包括(1)红土型的金、镍、铁、锰、钴、铝土、稀土元素、铀矿、砂锡、砂金、铌钽砂矿、金红石等残积坡积和淋积矿床;(2)高岭土矿、蒙脱土矿等残余富集矿床;(3)镍、铀矿等淋积矿床。此外还有一些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9.
贵州西南部滥木厂式铊(汞)矿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陈代演  邹振西 《贵州地质》2000,17(4):236-241
本文扼要总结了作者10余年来对贵州西南滥木厂式铊(汞)矿床的研究成果,依据地层岩相,控矿构造、主要矿物组合,铊矿石类型、微量元素、氢氧硫同位素、赋矿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分布特点等方面的资料,讨论了滥木厂式铊(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归纳出一个两期四阶段模式,在总结该类型铊(汞)矿床找矿条件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指出了该类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及主攻方向,并对滥木厂铊矿床成为大型乃至超大型铊矿  相似文献   

20.
我国钴矿矿产资源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潘彤 《矿产与地质》2003,17(4):516-518
钴广泛应用于军事、钢铁、电器、机械等方面,它具有亲铁亲硫的双重性,在各类岩浆岩中的分布不均匀,由超基性岩向酸性岩,钴的含量迅速降低。我国钻矿资源呈现富矿少、贫矿多的特点,并且铬矿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新疆、吉林、陕西、云南、四川等地。按照矿床形成的成矿环境、矿床岩石组合,矿床类型划分为: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硫化物钻矿、与海相火山喷发有关的钻多金属矿、与斑岩有关的铜钻矿、与砂岩有关的钻矿、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铁钻矿、与风化作用有关的钴矿等六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