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检测方目网囊对蓝圆鱼参和多齿蛇鲻的选择作用,2000年11~1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试验了4种目大的方目网囊.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缍形(如蓝圆鱼参)、圆形或近圆形(如多齿蛇鲻)两种形体鱼类的小、幼鱼,且对后者的释放效果更好.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5、50 mm时,蓝圆鱼参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121.22、128.77 mm;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0、45、50 mm时,多齿蛇鲻的L0.5分别为124.12、126.75、139.32 mm.通过不同目大网囊对蓝圆鱼参、多齿蛇鲻选择性比较分析,发现50 mm目大方目网囊的选择效果好于40、45 mm目大的网囊,因此,在南海区拖网渔业中采用50 mm目大的方目网囊是必要的,同时建议将150 mm作为蓝圆鱼参、多齿蛇鲻的最小可捕叉长标准.  相似文献   

2.
方目网囊对蓝圆鲹和多齿蛇鲻的选择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方目网囊对蓝圆鱼参和多齿蛇鲻的选择作用 ,2 0 0 0年 1 1~ 1 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试验了 4种目大的方目网囊。结果表明 ,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缍形 (如蓝圆 鱼参)、圆形或近圆形 (如多齿蛇鲻 )两种形体鱼类的小、幼鱼 ,且对后者的释放效果更好。当网囊目大分别为 45、5 0mm时 ,蓝圆鱼参的5 0 %选择体长 (L0 .5)分别为 1 2 1 2 2、1 2 8 77mm ;当网囊目大分别为 40、45、5 0mm时 ,多齿蛇鲻的L0 5分别为 1 2 4 1 2、1 2 6 75、1 3 9 3 2mm。通过不同目大网囊对蓝圆鱼参、多齿蛇鲻选择性比较分析 ,发现 5 0mm目大方目网囊的选择效果好于 40、45mm目大的网囊 ,因此 ,在南海区拖网渔业中采用 5 0mm目大的方目网囊是必要的 ,同时建议将 1 5 0mm作为蓝圆鱼参、多齿蛇鲻的最小可捕叉长标准。  相似文献   

3.
南海区拖网方目网囊选择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地确定南海区拖网网囊的结构和适宜网目尺寸,于2000年11月24日-12月20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36-70m拖网渔场,对4种不同网目尺寸的方目网囊进行了网囊套网式捕鱼选择性试验,获得了蓝圆Cuan(Decapterus maruadsi),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条尾绯鲤(Upeneus bensasi)等3种主要鱼种的选择性曲线,试验结果表明,4种方目网囊的数量平均逃逸率均高于重量平均逃逸率,网囊渔获的优势体长总是大于套网渔获的优势体长,蓝Cuan,多齿蛇鲻,条尾绯鲤之类的圆体鱼类比扁体鱼类更易于逃出方目网囊。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地确定南海区拖网网囊的结构和适宜网目尺寸 ,于 2 0 0 0年 1 1月 2 5日~ 1 2月 2 0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 36~ 70m拖网渔场 ,对 4种不同网目尺寸的方目网囊进行了网囊套网式捕鱼选择性试验 ,获得了蓝圆鱼参(Decapterusmaruadsi)、多齿蛇鲻 (Sauridatumbil)、条尾绯鲤 (Upeneusbensa si)等 3种主要鱼种的选择性曲线。试验结果表明 :4种方目网囊的数量平均逃逸率均高于重量平均逃逸率 ;网囊渔获的优势体长总是大于套网渔获的优势体长 ;蓝 鱼参、多齿蛇鲻、条尾绯鲤之类的圆体鱼类比扁体鱼类更易于逃出方目网囊。  相似文献   

5.
南海底拖网方、菱目网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6月-1998年7月,使用3种网目尺寸的方形网目网囊和一种网目尺寸的菱形网目网囊,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35-96m拖网渔场进行了部26个有效网次的捕鱼对比试验,获得了关于蛇鲻,绯鲤,金线鱼3种鱼种的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网囊比菱形网目网囊具有更好的选择性能,对于保护南海幼鱼资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南海底拖网方、菱目网囊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6月~ 1 998年 7月 ,使用 3种网目尺寸的方形网目网囊和一种网目尺寸的菱形网目网囊 ,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 3 5~ 96m拖网渔场进行了总共 2 6个有效网次的捕鱼对比试验 ,获得了关于蛇鲻、绯鲤、金线鱼 3种鱼种的选择性参数。结果表明 ,方形网目网囊比菱形网目网囊具有更好的选择性能 ,对于保护南海幼鱼资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休渔对南海北部多齿蛇鲻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施休渔前1997-1999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资料。以及实施休渔后2000-2002年200nmile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调查(南海区)最新资料,综合分析南海北部实施休渔前后多齿蛇鲻资源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实施休渔后,海南岛以东和北部湾多齿蛇鲻渔获率分别提高了57.75%和84.38%。并呈现出自然的季节变化,渔获群体一龄鱼以下比例减少,一龄鱼以上比例增加,并讨论了资源养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将南海北部花斑蛇鲻分成南海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两个不同海域群体,计算花斑蛇鲻的生长与死亡参数。得到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为:南海北部大陆架L∞=45.5cm,K=0.28,t0=-0.460;北部湾L∞=40.0cm,K=0.30,t0=-0.443。计算自然死亡系数得南海北部大陆架为0.63;北部湾为0.67;捕捞死亡系数南海北部大陆架为0.79,北部湾为1.11。据等渔获量曲线建议南海北部大陆架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13.3cm增加至20.0cm,同时,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0.79放宽至1.0;北部湾花斑蛇鲻开捕体长由13.5cm增加至19.0cm的同时,捕捞死亡系数可由当前的1.11放宽至1.5。  相似文献   

9.
采用404^◇/200mm底拖网,在南海北部进行进行200n mile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调查,油量其渔获11种经济鱼类的体长数据,统计其没达到最小可捕规格所占比例。结果表明,渔获中末达到最小可捕规格的幼鱼比例很大,北部湾,带鱼、短尾大眼鲷和白姑鱼四季平均末达到最小可捕规格的幼鱼超过30%;海南岛以东,花斑蛇鲻、带鱼、短尾大眼鲷、长尾大眼鲷和白姑鱼未达到最小可捕规格的幼鱼超过30%。同时提出了改进措施,即保留该网型,放大网目尺寸或将放大后的囊网网目改为方形网目;淘汰该网型,改囊网网目为方形网目、网目尺寸符合国家标准的四片式拖网网型。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结构网囊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定不同拖网网囊结构对网囊的几何形状、同目张开、网目形状和拖网阻力的影响,设计和制作了4种网囊,一种是传统的菱形同目(DM)网囊,另三种是新型网囊:方形同目(SM)网囊,菱、方形网目混合二片式(DSM2)网囊和菱、方形同目混合四片式(DSM4)网囊。于1996年9月11~12日在中山大学试验水槽进行了同模试验,结果表明:1)各网囊阻力相差不大,且随拖速和渔获的增加而增大。2)新型网囊的几何形状和同目的张开及其形状均优于传统菱形网目网囊。3)空网时,各种网囊均呈圆筒状。当网囊中有了渔获后,传统菱形同目网囊的端部变为球状,除了球状部分的网目有较大张开外,其余同目张开很小,网囊使用直径也小,而新型网囊始终保持筒状,且网目充分张开,网囊使用直径也大。4)新型例翼的几何形状及使用直径和网目的张开及形状几乎不受拖速大小、有无渔获和渔获多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 4 0 4 ◇/2 0 0mm底拖网 ,在南海北部进行进行 2 0 0nmile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调查 ,测量其渔获 11种经济鱼类的体长数据 ,统计其没达到最小可捕规格所占比例。结果表明 ,渔获中未达到最小可捕规格的幼鱼比例很大 ,北部湾 ,带鱼、短尾大眼鲷和白姑鱼四季平均未达到最小可捕规格的幼鱼超过 30 % ;海南岛以东 ,花斑蛇鲻、带鱼、短尾大眼鲷、长尾大眼鲷和白姑鱼未达到最小可捕规格的幼鱼超过 30 %。同时提出了改进措施 ,即保留该网型 ,放大网目尺寸或将放大后的囊网网目改为方形网目 ;淘汰该网型 ,改囊网网目为方形网目、网目尺寸符合国家标准的四片式拖网网型。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拖网网囊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对广东省范围内拖网网囊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沿海拖网渔船现用网囊网目尺寸(内径)在16.7-35.2mm范围内,总体平均为27mm,均未能达到198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内径39mm。  相似文献   

13.
选取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陆态网)提供的155个测站2014~2018年对流层延迟产品,基于BP-Adaboost算法将多个弱神经网络预测器集成为强预测器,建立新的无气象参数对流层延迟计算模型。利用陆态网2019年参与建模的141个建模测站、未参与建模的62个测站的对流层延迟产品和中国区域86个无线电探空站解算出的对流层延迟精确值对BP-Adaboost模型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新模型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2 mm、-1.16 mm和12.32 mm,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5.30 mm、26.72 mm和46.29 mm,优于常见的无气象参数模型;BP-Adaboost模型在内陆地区或海拔2 km以上地区具有更高的精度,能够满足中国大陆区域卫星导航用户实时对流层延迟改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5种除草剂对白鲢鱼种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鲢(Hypophthalmicthys molitris)为实验材料,研究常用除草剂对鱼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采用直线回归法求得的96h LC50值分别为:2,4-D丁酯0.185mg/L,可信限0.138~0.247mg/L;丁草胺0.080mg/L,可信限0.067~0.097mg/L;使它隆3.80mg/L,可信限2.68—5.40mg/L;艾割18.60mg/L,可信限14.80~23.32mg/L;嗪草酮108.80mg/L,可信限91.46~129.72mg/L。对鱼类安全浓度分别为0.019mg/L,0.38mg/L,0.008mg/L,1.86mg/L and 10.88mg/L。  相似文献   

15.
以人工孵化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卵黄囊期仔鱼为材料,对仔鱼早期阶段的摄食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8~32℃条件下,军曹鱼仔鱼3日龄开始摄食,6日龄时卵黄完全耗尽,6~7日龄饥饿仔鱼进入不可逆点(PNR)期;混合营养期3~4d。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开始较低,此后上升,到卵黄囊快要耗尽时达高峰(50%),以后又下降。内营养期,仔鱼日平均生长率为0.86mm/d;PNR前的摄食期,饥饿仔鱼的日平均增长率为0.068mm/d,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0.64mm/d;PNR后至死亡前,饥饿仔鱼体长呈负增长,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达1.04mm/d。摄食仔鱼在孵化后8d内的全长和日龄呈指数关系;前10d的口径与全长呈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用溴氯海因(BCDMH)和二溴海因(DBDMH)两种消毒剂对吉富罗非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吉富罗非鱼对海因类消毒剂的耐受性。结果表明:溴氯海因对吉富罗非鱼苗的24h LC50、48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9.61、8.66、2.11mg/L,二溴海因对吉富罗非鱼苗的24h LC50、48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9.89、9.78、2.87m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藻三级扩大培养技术,将在对虾养殖池选育的波吉卵囊藻Oocysits borgei引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养殖池,并检测养殖环境中微藻群落结构、水质因子、对虾抗病力相关因子、对虾生长情况,研究了以微藻生态调控为主的对虾防病技术。结果表明:养殖前、中、后期,波吉卵囊藻平均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分别为98.02%、78.89%和45.12%,成为虾池中的绝对优势种;作为优势种的持续时间长达77d。波吉卵囊藻为主的微藻群落控制的水质较稳定,实验池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较对照池低。对虾的血细胞数、溶菌(LSZ)活力、抗菌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均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血清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池对虾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池(P〈0.05)。可见,通过微藻的定向培育方法来优化虾池微藻群落结构,可改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用GPS资料揭示现今中国大陆构造运动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利用GIPSY软件计算分析了1999年、2001年以及2004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000多个台站的GPS数据(包括区域网、基本网和基准网数据)。得到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其中绝大多数测站速度分量的估值精度优于2mm/a,基准站精度较高。优于1.5mm/a)。同时结合蒙古、缅甸、印度、尼泊尔和喜马拉雅等周边地区多年的GPS观测资料。采用连续介质假设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中国大陆的整体水平位移速度,模拟结果还显示出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的分区特征,揭示了现阶段青藏高原向东挤出运动及其内部变形在调节印度-欧亚板块汇聚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粗鱼油通过精炼可以除去非甘油三酯杂质成分,研究表明黄鳍金枪鱼鱼油精炼的工艺参数为:800g,L的H3PO4脱胶,添加量为油量的1%(体积分数);300g/L的Na0H脱酸,添加量为油量的2%(体积分数);活性土脱色。添加量为油量的10%(质量分数);85℃下减压蒸馏脱臭15min。经过精炼,鱼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有淡鱼腥昧,理化指标达到鱼油SC/T3502—2000标准的精制鱼油一级要求,精制鱼油中PUFA的总含量(w)达37.06%,DHA和EPA含量(w)分别为25.10%和4.45%。  相似文献   

20.
就办公室内家俱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的组成和含量进行跟踪测定,在查阅国内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了苯、甲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乙苯、乙酸丁酯、十一烷作为应识别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俱释放的VOCs成份复杂,有大量的末识别组份,需要进一步定性研究;在已识别的8种组份中甲苯含量最高,二甲苯次之,而苯和苯乙稀含量最少;家俱中VOCs的释放随时间增长,浓度逐步降低,5天内降幅可达40%以上,且可满足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关于TVOC的限量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