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是人民喜爱的食品。在国外市场上也深受欢迎,被人们称誉为海珍品之一。据报导:从扇贝的生殖腺中提炼出一种物质有摧毁癌细胞的功能,这样就使扇贝的“身价”显得更为贵重。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由于过去酷捕和海况的变化,近几年来,扇贝产量急剧下降。为加速扇贝生产的发展,我县在人工育苗和五年自然海区人工采苗小型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人工采苗生产已进行了两年。两年的实践证明,解决扇贝苗种问题,有两条途径,在有亲贝资源的海区以人工采苗为主,无亲贝资源的环境应以人工育苗为主。我县于74、80两  相似文献   

2.
长岛县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魁蚶自然海区采苗技术研究”项目,经两年系统的试验研究,目前通过省科委组织的鉴定。魁蚶是一种双壳类的大型埋栖贝类,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也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其产品在日本市场一直供不应求。近年由于捕捞过度,魁蚶自然资源近于枯竭,因此,恢复这项资源,开展人工底播增殖是今后发展水产业的一个重要措施。为解决人工增养殖所需的苗种,国内目前已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研究,长岛县水产研究所于1991年开始进行的魁蚶自然海区采苗,也是解决苗种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数种单胞藻作为栉孔扇贝幼体饵料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是我国北方广泛养殖的珍贵贝类之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对于栉孔扇贝的苗种需求量愈来愈大。自1974年以来,虽然许多单位对扇贝的人工育苗进行了试验,基本弄清了育苗的规律,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着单产量较低,生产不稳定等问题。影响扇贝育苗成败的因子很多。本文仅探讨不同饵料的育苗效果。过去扇贝育苗常用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扇贝养殖业的发展,扇贝人工育苗技术和春季半人工采苗技术都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但对栉孔扇贝的秋季半人工采苗技术却很少研究。为解决苗源不足问题,1986年我们在荣成桑沟湾海区进行了栉孔扇贝秋季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进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Jones and Preston)工厂化人工育苗,是解决扇贝养殖苗种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洗刷亲贝,清除亲贝壳上的固着物是人工育苗中重要一环。扇贝人工育苗季节性强,过去由于手工清刷亲贝,效率低,浪费劳力,常常贻误采卵季节。制造一种扇贝清除机来代替手工操作是十分必要的。例如1984年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利用种贝4万个,使用手工每人每天清刷约600个,20人要3天半才能完成。1985年人工育苗共用亲贝  相似文献   

6.
虾夷扇贝育苗适温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贝(Pecten yessoensis)属冷水性海产贝类,其生长最适水温为5—20℃,正常活动的温度上限为23℃,下限为0℃,主要产于日本北部沿岸及朝鲜北部日本海侧,为日本第二大养殖贝类。日本自六十年代中期开展人工养殖以来,扇贝产量迅速上升,从1967年的8000多吨上升至1980年的12—13万吨,占世界扇贝年产量的1/4左右,其中养殖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3。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栉孔扇贝(Chlamys for reri)人工增养殖的同时,辽宁和山东两省又先后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苗种和成贝,进行了采卵、育苗和  相似文献   

7.
随着贝类底播增养殖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保证底播贝苗的成活率,养殖企业对天然苗种更加重视。天然苗种采用中间育成方法,需要对苗种进行筛选作业,但目前筛选作业仍以人工作业为主,存在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作者通过对大连地区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天然苗种筛选作业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扇贝苗种筛选装置,可实现3种规格贝苗的筛选作业。试验分2阶段进行,第1阶段对影响筛选准确性的因素进行正交分析于验证,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第2阶段在大连旅顺进行的生产性对比试验得出,机械筛选的平均准确率为91.33%,误差率低于10%,且5组筛选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机械筛选的平均作业效率为80g/(人/min),约为人工筛选作业效率的8倍。由此说明扇贝苗种筛选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是海产珍品之一,其闭壳肌是制造“干贝”的原料。这种扇贝在我国只分布于山东和辽宁的某些海区,在山东历史上以荣成和长岛县为主要产地。长岛县1960年的鲜贝产量为200—250吨,荣成1967年成品于贝的产量曾达30吨,但以后产量急剧下降,几乎绝产。要恢复资源,开展栉孔扇贝的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是海产珍品之一,其闭壳肌是制造“干贝”的原料。这种扇贝在我国只分布于山东和辽宁的某些海区,在山东历史上以荣成和长岛县为主要产地。长岛县1960年的鲜贝产量为200—250吨,荣成1967年成品干贝的产量曾达30吨,但以后产量急剧下降,几乎绝产。要恢复资源,开展栉孔扇贝的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为此  相似文献   

10.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人工育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孔扇贝是海产珍品之一,其闭壳肌是制造“干贝”的原料。这种扇贝在我国只分布于山东和辽宁的某些海区,在山东历史上以荣成和长岛县为主要产地。长岛县1960年的鲜贝产量为200—250吨,荣成1967年成品干贝的产量曾达30吨,但以后产量急剧下降,几乎绝产。要恢复资源,开展栉孔扇贝的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为此我们从1974年至1976年在烟台、荣成和长岛等海区进行了扇贝的半人工采苗试验并取得一些成果(见《水产》1975年1期和1976年1期)。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湾扇贝东海海域人工育苗规模化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墨西哥湾扇贝 (Argopectenirradiansconcentricus)因其耐低温能力较差 ,在我国北方沿海推广养殖不甚理想 ,但很适合我国东海海域养殖。然而苗种供应极其有限 ,限制了养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 ,1996年农业部下达了“北方种群的墨西哥湾扇贝引进”、1999年浙江省科委下达了“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和养殖产业化研究”课题 ,经两年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将2000年春季人工育苗试验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亲贝来源及促熟2000年3月23日张福绥从青岛沿海挑选墨西哥湾扇贝亲贝10…  相似文献   

12.
栉孔扇贝[Chi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的人工育苗,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艺流程,并进入了生产阶段。同时,采自然苗也在一些海区(山东长岛县)取得了很大地进展。但是,由于培育的扇贝种苗规格过小(壳高10mm左右),利用率和成活率都较低,养殖器材成本高,养殖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扇贝养殖的发展仍甚缓慢。近年来,农牧渔业部多次组织召开有关技术协作攻关会议,提出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扩大养殖生产,作为扇贝养殖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实现上述目标,除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展人工筏式养殖和底播养殖外,育成大规格扇贝种苗(壳高  相似文献   

13.
栉孔扇贝海上中间培育阶段提高保苗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Jones et preston)的人工育苗研究,在我国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室内培育阶段已有一套较为完整可行的培育方法。但至今,对如何提高稚贝出池后海上中间培育阶段的保苗率,众家纷纭,尚无成熟经验,保苗率很低,以致影响栉孔扇贝的苗种生产。为了探索提高扇贝稚贝出池后在海上中间培育阶段的保苗率的措施,我们于1983年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海上中间培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s et Preston)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其人工育苗已初步获得成功,现在正在试验工厂化人工育苗。但人工育苗中尚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如何防除浮游敌害生物即是一个突出的课题。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防除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Jone et Preston)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其人工育苗已初步获得成功,现在正在试验工厂化人工育苗。但人工育苗中尚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如何防除浮游敌害生物即是一个突出的课题。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防除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黄鱼人工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9,23(6):16-18
大黄鱼Pseudosciaena (Richardson)人工苗种生产技术包括亲鱼强化促熟、催产、孵化、苗种管理和疾病防治等部分。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大黄鱼育苗生产实践,并参照有关资料,现将其各个技术要点分别进行介绍,供大黄鱼和其他海水鱼类苗种生产参考。1亲鱼促熟在大黄鱼人工苗种生产中,提供足够数量的成熟亲鱼,是保证育苗成功的物质前提和首要条件。亲鱼促熟的方法有2种:室内水池促熟和海区网箱促熟。1.1室内水池促熟从海区鱼排中挑选规格大的养成鱼(雌鱼为0.6kg/尾以上,雄鱼为0.5kg/尾以上)作为…  相似文献   

17.
海湾扇贝1982年引入我国后经过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现已在我国北方普遍养殖。为了充分利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养殖,使之处于最适温度下生长,在当年11月份进行收获。一般春季3月份将亲贝提早入池,在升温投饵的条件下人工促熟,从而达到培育大规格苗种和多茬育苗的目的,满足养殖生产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苗种需求量逐年增大,用于育苗生产的亲虾数量也与日具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在育苗生产中所消耗的对虾数量至少达几百万尾。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海捕春虾。这一现象的出现,业已构成对虾种资源保护的严重威胁。因此,如何转而利用养殖对虾进行人工越冬和苗种繁殖,已经是目前虾类养殖生产中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力开展亲虾人工  相似文献   

19.
栉孔扇贝核糖体RNA转录间区域的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沿海海域 ,是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养殖贝类之一。近些年来 ,广泛的半人工采苗 ,人工育苗及苗种转移等养殖活动增加了各种群间的交流 ,从而给各种群种质资源的管理、利用和保护带来一定困难 ;同时 ,近几年来扇贝的养殖业出现了病害流行、养殖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 ,使人们迫切要求进行优质良种的培育 ,而这两方面的工作都要求对各种群的遗传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近些年来 ,运用等位基因酶电泳方法开展了栉孔扇贝的遗传变异研究[4],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用的信息 ,但由于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0.
虾夷扇贝筏式养殖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yessonensis)不仅个体肥大、肉质鲜美 ,而且市场广阔、效益明显 ,属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由于它属半栖贝类 ,没有发达的足丝 ,所以 ,开展人工筏式养殖困难较大。笔者于1988年开始研究虾夷扇贝筏式养殖技术 ,在十余年的生产实践中反复摸索 ,终于根据虾夷扇贝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 ,研究出一种新式养成笼和人工筏式养殖方法[1]。于1997年春在同一海区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进行了养成对比试验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已推广应用于规模性生产。1海区条件试验海区位于荣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