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MC-CDMA上下行链路发送端的基带系统模型,给出了发送信号峰均功率比和用户扩频序列非周期自相关函数之间的关系,对上下行链路采用不同类型扩频序列集的PAPR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MC-CDMA的上下行链路中采用正交Golay序列均具有优异的PAPR性能,和常用基于walsh序列的MC-CDMA系统相比具有更强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云计算集群系统与热力学系统的内在相似性,建立云计算集群系统的物理模型.从熵及广义复杂度两方面入手,探讨云计算集群系统均衡负载问题与能量的关系,推出云计算集群系统达到均衡状态所消耗的基本能量值.基于基本能量值,进一步推出云计算集群系统均衡负载的算法复杂度熵判定值,为后期负载均衡算法的改进提供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
结合智能天线波束形成的特性,提出了将恒模算法运用到波束形成中的新方案.利用恒模算法来训练加权因子以获得理想的信号增益.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基于回波强度的海底底质分类软件的框架,并从多波束声呐原理入手解析ALL格式多波束声呐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内容,通过软件开发可实现ALL格式多波束声呐数据的解码,提取各种数据包,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据预处理形成基于波束脚印包络栅格的高分辨率声呐图像。最后,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对生成的声呐图像进行海底底质分类。实验证明,本系统对底质全图分类效果很好,并为海底微地貌识别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直扩系统中,为了硬件实现的简便,PN码的捕获一般都采用串行搜索的方法.但当PN码很长时,由于搜索相位点很多,串行搜索法将使捕获时间过长.并且当信噪比较低时,会有较高的虚警概率.这些都会使系统的捕获性能降低.提出一种基于匹配滤波器的快速捕获算法,改善了在极低信噪比下的性能.降低了平均捕获时间.  相似文献   

6.
海底地形数据是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的重要数据源,水深信息作为海底地形数据的基础信息,反映了海底地形的起伏变化。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水深数据成为海洋测绘的重点研究内容。为解决海量多波束测深数据的数据冗余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坡度和高程的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算法,能够兼顾数据抽稀的精度和地形特征点的保留。考虑到存在含有空洞、凹边界等局部空白区域的多波束测深数据,首先利用Alpha Shape算法提取测深数据局部空白区域的边界点;然后采用坡度和高程相结合的抽稀算法删除冗余点,得到抽稀结果。在实验区内,通过与基于坡度抽稀、顾及地形复杂度抽稀和基于系统抽稀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本文抽稀算法在测深数据局部空白区域生成的等深线较上述抽稀算法更贴近原始测深数据等深线的形态,可以有效保持地形形态完整性;(2)对不同地形的测深数据进行抽稀,本文算法的精度较上述抽稀算法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抽稀率较低时,本文算法较上述算法在MSE分别提升了16%、27%、14%和10%、36%、2%,RMSE分别提升了7%、12%、7%和5%、17%、3%,体现了本文算法对不同地形多波束测深数据抽稀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投影的波束形成算法.首先由MVDR算法确定初始权向量;其次根据该权向量与其它用户波达角方向的关系,建立干扰信号的导向矢量矩阵;然后通过正交投影原理,将期望信号的导向矢量投影到干扰信号的零空间上,从而求得最优权值.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从物联网产生的大量数据中获得有效信息需求出发,分析数据挖掘在现有运行平台上的不足,同时指出云平台上的优势.分析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通过对信息熵和信息增益地分析,得出算法复杂度和能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并行数据挖掘的计算复杂度和通信复杂度对效率地影响,得出提高系统的隐含并行性是在云平台下减少运行时间、降低能耗的可靠办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在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图像采集处理系统中,利用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对视频前端SAA7111解码后的视频数据按一定格式进行控制存储,以及完成前端采集与后端处理协调工作的方案.对CPLD中的各模块进行了详尽说明,给出了仿真波形.  相似文献   

10.
空间填充曲线的空间排列码可实现多维空间到一维空间的线性映射,广泛应用于空间查询、空间索引、空间划分及影像编码等领域。Hilbert是一种优秀的空间填充曲线,具有非常好的空间聚集性。传统的Hilbert排列二进制循环位操作算法的算法复杂度为O(n2)。本文首先分析了Hilbert的分形自相似特性,推导并归纳出Hilbert状态转移矩阵,按位编码顺序定义了空间划分中的象限顺序,将Hilbert状态转移矩阵转换为C++中的数组运算,减少了Hilbert码计算过程中的嵌套循环及迭代处理,将算法复杂度降为O(n)。其次,采用位域共用体以数值计算替代了传统计算过程中的数值与字符串间类型转换,提高了Hilbert码生成算法的性能。最后,在C++环境下实现了Hilbert码快速生成算法的相关代码,并完成算法的正确性验证实验和性能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计算结果与二进制循环位算法的结果一致,在性能上本文算法与二进制循环位算法及空间层次分解算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High frequency surface wave radar (HFSWR) has now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real-time monitoring of sea surface states such as current, waves and wind. Normally a small-aperture antenna array is preferred to a large-aperture one due to the easiness and low cost to set up. However, the large beam-width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correct divis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Doppler spectral regions often lead to big errors in wave height and period estimations. Therefore, for the HFSWR with a compact cross-loop/monopole antenna (CMA), a new algorithm involving improved beam-forming (BF) and spectral division techniques is proposed. On one hand, the cross-spectrum of the output sequence by the conventional beam-forming (CBF) with all the three elements and the output with only the two loops is used in place of the CMA output self-spectrum to achieve a decreased beam-width; on the other hand, the better null seeking process is included to improve the division accuracy of the first- and second-order regions. The algorithm is used to reprocess the data collected by the portable HFSWR OSMAR-S during the Sailing Competition of the 16th Asian Games held in Shanwei in November 2010, and the improvements of bo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root-mean-square (RMS) errors between the wave height and period estimations and in situ buoy measurements are obvious. The algorithm has greatly enhanced the capabilities of OSMAR-S in wave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12.
????PPP???????????????????PPP??λ?????????о?????????PPP??ú????????????????????????????λ???????????????????λ??????е??????????????????????????????????????????????У????????????????÷?Χ???????????????????IGS??????????????ú???????????????????PPP?????λ???????????????????????????3???????????????69.2%??72.3%??27.6%??  相似文献   

13.
用卡尔曼滤波法分析汶川Ms8.0地震TEC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汶川Ms8.0地震前的TEC数据用卡尔曼滤波法进行异常检测,分析了TEC异常的可信性以及地震激发TEC异常的可能机制,确认地震前第3天(5月9日)和第2天(5月10日)的显著TEC异常与地震临近有关,可以作为地震电离层前兆信息之一。  相似文献   

14.
针对跨海大桥三维变形监测问题,实施了测量机器人与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方案,二者三维监测数据最大较差不超过0.5 mm,而且测量机器人监测数据精度高,说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桥梁变形监测是可行的。根据小波分析与Kalman滤波理论,建立小波去噪后的桥梁变形监测Kalman滤波模型。实验表明,经过小波去噪的监测数据再进行Kalman滤波处理,提高了桥梁变形预测与变形分析的可靠性。通过标准Kalman滤波、自适应Kalman滤波桥梁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及平方和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精度分析知,自适应Kalman滤波要优于标准Kalman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15.
????о???GPS???μ???????????????????????????С???????????????????????????????????????Ч?????ó?????????????????????÷?Χ????????????????????????????????????????????????????????????С???????????????????????????????????????????????????????????????Ч??????????????  相似文献   

16.
结合Kalman滤波与回声状态网络,将在线回声状态网络算法应用于变形数据预测。回声状态网络的输出权值通过Kalman滤波训练,直接对网络的输出权值进行在线更新,克服了传统递归网络需要收集大量样本后才能进行拟合预测的缺陷,同时也保证了预测精度。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о???????????????????????????????????????????????????????????????????????????????????Ч??????????????????????????????λ????????????? ???????2??????????λ???????????????????????λ???????, ?????????????DEM??????????????????????????????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的基于机载LiDAR数据的滤波算法未能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所有信息及其所采用的数据结构表达复杂、存在信息损失等缺陷,提出了一种灰度体素结构分割模型下的机载LiDAR 3D滤波算法。算法首先以综合利用机载LiDAR数据的高程及强度信息为目的将点云数据规则化为灰度(体素内激光点的平均强度的离散化表示)体素结构,然后基于各体素间的空间连通性和灰度相似性准则,将灰度体素结构分割并标记为若干个3D连通区域,最后依据地面与其它目标的高差特性提取与其对应的3D连通区域。算法优势在于:基于体素结构设计,为3D滤波算法;综合利用了地面目标的几何及辐射特征,对比传统滤波算法可应用于更复杂的场景;滤波结果为3D地面体素形式,可直接用于创建地面3D模型。实验采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ISPRS)提供的不同密度的机载LiDAR基准测试数据测试了邻域尺度参数的敏感性及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并和其他经典滤波算法做对比。定量评价的结果表明,51邻域为最佳空间邻域尺度;点云密度为0.67点/m2的数据集1的滤波平均完整率、正确率及质量分别为0.9611、0.9248及0.8934;点云密度为4点/m2的数据集2的滤波平均完整率、正确率及质量分别为0.8490、0.8531及0.7404;对比其全经典滤波算法本文算法在高密度点云数据滤波时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19.
针对塌陷区等地表快速沉降区域的动力学特点及观测向量中存在的粗差对卡尔曼滤波结果的影响,设计一种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模型。该模型能识别稳定沉降与快速沉降2种状态,通过抗差估计减小观测向量中粗差的影响,并采用自适应因子调整动力学模型,减少状态模型的误差,提高滤波结果的精度。将该模型应用于某矿区沉降监测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其效果优于抗差卡尔曼滤波。  相似文献   

20.
DEM即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面地形的数字化模拟。DEM具有许多生产方式,作为直接获取对象表面点三维坐标的现代对地观测技术,机载激光扫描在DEM构建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机载激光点云数据的DEM生成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机载点云的地面滤波处理。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渐进三角网滤波方法,通过计算各点坡度以及邻域范围内的高差最大值,进行直方图统计分析,实现高度及角度阈值的自适应估计。将本文结果与人工滤波及布料滤波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结果更加贴近人工滤波处理效果,可有效提高DEM生成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