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引言 通常的逐步回归分析预报方法,是选取一些与预报对象有一定相关性的前期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建立预报方程的。而作历史气候条件分析时,往往使用周期分析方法分析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这两种分析方法刚好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气象要素的变化受到各种前期因子的支配;二是气象要素自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多元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是统计预报的两大分支,为目前气象台站制作长期预报的主要方法之一。通常认为,气象要素序列的组成包括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即: y=f_1(x)+f_2(x)+ε多元分析假设气象要素的变化主要受前期因子的支配,周期性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即  相似文献   

3.
前言逐步回归双重分析方法运用了逐步回归方法,同时进行因子的筛选和周期分析,在制作预报时,既考虑了前期因子对预报对象的支配作用,又兼顾了预报对象本身周期变化的影响。解决了多元回归和周期分析两种统计方法的不足之处,预报效果较为稳定,预报精度明显提高。一、统计模型的建立气象要素的变化不仅受到前期因子的支配,同时要素本身也有其演变规律,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条件下起的作用不同而已。本方法的统计模型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于MM5模式的预报气象要素的一种MOS方法 ,并对预报效果做了初步检验。MOS方法直接利用MM5模式的预报产品 ,采用多点滑动平均普查因子方法和多元线性 (非线性 )逐步回归方法 ,可以同时预报多地点、多时次、多个气象要素。其中采用的多点滑动平均普查因子方法 ,减弱甚至消除了由于随机原因造成其中单点相关因子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龚强 《辽宁气象》2003,(2):14-15,30
介绍了基于MM5模式的预报气象要素的一种MOS方法,并对预报效果做了初步检验。MOS方法直接利用MM5模式的预报产品,采用多点滑动平均普查因子方法和多元线性(非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可以同时预报多地点、多时次、多个气象要素。其中采用的多点滑动平均普查因子方法,减弱甚至消除了由于随机原因造成其中单点相关因子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统计铜川单站53a历史气候,用Spss11.5对铜川站历史各项气象要素与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前期各气象要素与预报月的降水、气温相关性好的因子,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模拟,得出铜川站的月平均降水、气温预报模型,用可视化语言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中的Adodc数据库技术方法,分别建立了铜川站的月降水、平均气温预测因子数据库,63个相关性较好的因子进入模型,实现自动预测,并以Datagrib表格显示预测结果和预测因子组合。从近三年预测结果看,降水距平百分率在20%以内的准确率为30.6%;气温预报误差在1℃以内的准确率为50.0%。需要在实际业务中进一步检验,找出预报和实况的误差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各种天气发生发展,维持和演变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后期天气的变化是前期诸如压、温、湿等气象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统计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制作预报,已为台站普遍采用。随着数理统计被广泛用于日常预报业务工作,预报的因子越用越多,预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随之而提高。而简易多级统计预报方  相似文献   

8.
春播期冷暖时段的中期预报,多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所采用的预报因子都是前期的气象要素和环流形势,有些因子物理意义不够明确,预报质量不稳定,效果不够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1982年3月1日开始接收日本第4~8天的中期地面、500mb形势预报,采用当日的形势系统预报信息来作当日的气象要素预报,因子物理意义明确。用1982年春播期和1983年春播期前期的预报传真图建立了一条MOS预报方程,经1983年春播期后期的使用,效果很好,报准了3月下旬一次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和一次回暖天气过程,使我县早稻播种避过了低温阴雨,抓住了有利的回暖天气,防止了早稻烂秧,抢上了播种季节,领导和群众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带有周期分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海口、白沙等五个站的极端最低气温预报模式,用其来分析橡胶寒害趋势。此方法既考虑了预报因子对预报量的影响,又考虑了预报量本身的周期变化及预报因子的相关阶段性。模式的拟合及预报效果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的预报工作中,对于月的降水量预报或做其它长期预报,通常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问题:1.降水自身的演变规律;2.寻找各气象要素或要素场与降水量的相关关系,3.选择最佳预报因子,用统计的方法做出预报。 所以我们最关心的正是如何确定气象要素场与降水量的相关关系,选择合适的预报因子。在实际工作中预报因子的选择往往是预报成败的关键。但在预报因子选取之后,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将我们做的一点工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用天气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 196 4~ 1997年冬季 (11~ 3月 )降雪进行诊断分析 ,归纳总结中—大雪以上降水的时间分布、年际变化及前期天气形势特征 ,根据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的演变特点 ,筛选预报因子、指标 ,建立回归方程 ,从而做出冬季中—大雪以上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12.
阮锡章  吴韶新 《气象》1988,14(1):45-47
一、前言 目前国内森林火险的预报方法很多,可是这些方法多侧重于应用气象要素的实况值,代入方程(y=29.39-29.26x_1+1.76x_2等)求出火险等级。这些方程虽较好地概括了林火同气象因子的关系,但如要做预报,还必须将目前气象台站的气象要素预报值(如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等)代入。这种预报方法较适合于天气比较稳定、气象要素变化较小的北方。而南方天气多变,预报气象要素(特别是中期预报)相当困难,准确率低,由此做出的火险预报效果较差。因此,我们在探讨林火同气象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邦宪 《气象》1987,13(10):40-42
本文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同时进行因子筛选和周期分析,建立预报方程。既考虑了前期因子的支配作用,又兼顾了预报对象本身的周期变化的影响。其效果明显优于周期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预报效果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4.
梁金初 《气象》1980,6(3):38-38
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资料年代较短的气象站,如何用前期气象条件来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我们做了些简单尝试。下面用预报水稻三化螟成虫高峰期为例,说明我们的作法。 1.要素和预报对象分级 把本站主要气象要素分为“ ”,“-”两级,可以按距平值来分,也可以按把历史资料各占一半的某临界值来分。把历年三化螟成虫高峰期也按迟、早分为“ ”、“-”两级。 2.普查相关因子 用预报对象(y)普查各气象要素(x_1……x_n),找出历史相关机率达75%或以上的相关因子。为使找出的相关因子比较稳定,至少要统计5年以上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前期的预报因子进行计算,可以使物元分析具有预报功能。通过反复调整各因子的等级分界值,可以使气象要素计算等级和实际等级的历史拟合率达到最大,其结果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6.
影响粘虫发生的外界因素很多,因此预测粘虫发生期的因子和方法必然也是多样的。本文中用前期海温作为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建立了二代粘虫发生区一代成虫迁入期预测模式。其方法和结果如下:1.以二代粘虫发生区一代成虫迁入期为预报对象。2.对一代成虫迁入前期的上一年1月至当年5月北太平洋逐月海面水温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各预报量都得到了几十个高相关海区,以此作为预报因子。3.用它们建立的预测模式,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这说明用前期海温直接预报粘虫发生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用统计学方法对鄂尔多斯市1 970~1995年10~5月的气象要素分析,总结寒潮时间分布特点;据冷空气路径选出预报因子指标,使寒潮预报定量化.  相似文献   

18.
谢静芳  应爽  刘海峰  陈雷 《气象科技》2020,48(2):248-253
利用吉林省业务运行的WRF模式,计算了与紫外线指数相关的气温、湿度、云量、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和地表向下的短波辐射通量、地面热通量、反照率等非常规气象要素,利用长春市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辐射与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基于长春市紫外线观测实况,以常规气象要素、非常规气象要素、混合气象要素为因子,利用相同的统计建模方法,分别建立紫外线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大气短波辐射等非常规气象要素与紫外线指数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气温、云量、比湿、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和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显著优于常规气象要素;基于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基于非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方程比较,预报性能差异不大。此外,应用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其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全年预报方程。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全年预报方程相比,预报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气象要素日变化的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国民 《气象》1980,6(1):16-17
在制作气象站预报图表的过程中,有的人主张消除日变化影响,突出气象要素与天气系统演变的关系。对这个问题,我认为短期预报不仅不需要消除日变化,而且应该利用气象要素日变化这一特性,仔细分析其变化特征,提高预测天气的能力。我省应用的《综合要素曲线图》,就是考虑到气象要素在随天气系统演变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日际变化,而且存在着日变化而设计制作的。下面谈谈我们分析应用气象要素日变化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天气预报中的动力学方法(即采用流体动力学的规律研究建立数值预报模式,对未来的天气形势场作出预报)和统计学方法(即采用气象要素之间前后期数值之间的关系,建立统计预报模式,对未来气象要素的数值作出预报)具有定量、客观及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处理等优点。从方法本身来看,前者能把握大形势场的动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