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河南省大地构造单元涉及华北陆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陆块。前中侏罗世华北陆块区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在省内外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而有关秦岭造山带构造单元的划分存在较大分歧,许多岩石地层单位具有跨代性。根据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和新发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将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10个构造演化阶段,各阶段均形成了优势大地构造相和相应的矿产资源。在一定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一定的大地构造相分布一定的矿产或矿床组合,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各个构造阶段的相系清晰反映了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等特征,将河南省众多矿床厘定出27个矿床成矿系列。文章基于大地构造演化进行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是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壳体构造──一种综合大地构造学新概念   总被引:4,自引:11,他引:4  
壳体是为了把历史大地构造学和动力大地构造学两方面的研究目的、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优点综合起来,融为一体,以期较全面地研究地球构造问题而建立的一种大地构造单元概念。其特色是同时包含有演化与运动涵义、发展观点与联系观点并重、时空兼顾。它兼具上述两类大地构造单元的性质、特征和功能,是属于历史动力综合大地构造学的构造单元概念。一方面,它虽由历史大地构造单元如地槽区、地台区和地洼区组成,但强调了在空间上迁移的动态而与之有别;另一方面,它与动力大地构造单元的板块概念,虽作为岩石圈块体在形式上近似,但强调了它在时间上演化的动态,以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特点而与之不同。  相似文献   

3.
固体地球物理学与板块大地构造学的交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采 《地学前缘》2014,21(1):89-99
文中从固体地球物理学与板块大地构造学的交融合汇历史出发,诉述岩石圈探测与大地构造物理学的基本思路。大地构造物理学的研究包括以下5个方面内容: 大陆岩石圈调查;区域壳幔结构的成像和解构;全球对比同类大地构造单元的壳幔结构;动力学分析找出每一种大地构造单元生成和演化规律;验证动力学作用模式。以实例说明了区域壳幔结构的解构。最后提出当前大地构造物理学的研究方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大地构造与金矿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地洼成矿理论,对省内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演化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2个I级3个Ⅱ级,6个Ⅲ级,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认为中生代由一地台活化转入地洼阶段是省内大地构造演化的一个大特点,大地构造对省内金矿成矿有根本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对在矿时代,在矿空间的控制,指出了金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新疆东部大地构造特点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国庆 《西北地质》1991,12(3):6-11
本文论述了新疆东部古板块构造的基本格局,并对其大地构造单元及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指出新疆东部的构造格局主要由塔里木、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三大板块组成,以北向南可划分出6个构造单元。大地构造演化分为6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大地构造相的定义、划分、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大地构造相是反映陆块区和造山系(带)形成演变过程中,在特定演化阶段、特定构造部位的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一套岩石-构造组合,是表达大陆岩石圈板块经过离散、聚合碰撞、旋扭等动力学过程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的综合产物,具有恢复与揭示陆块区和造山系(带)的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的功能。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长期研究中国大陆构造的实践经验,在前人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和详细的大地构造相划分方案。总结了这些大地构造相的基本特征及其鉴别标志,不仅丰富了大陆板块构造研究的内容,而且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资源预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大地构造相的鉴别也是厘定大地构造单元属性、划分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大地构造演化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在不同的尺度上提出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其中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结合近30年来四川省特别是造山带地区开展的蛇绿岩和洋板块地层等调查和研究成果,以李廷栋所提出的洋板块地质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合和存在状态为基本原则,划分出秦-祁-昆造山系、勉县-略阳对接带、北羌塘-三江造山系以及扬子克拉通4个一级构造单元,包括11个二级构造单元和24个三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江西大地构造在时空演化上的不平衡性,以及各不同地区在地壳结构、沉积建造、变质建造、岩浆建造、构造型相、成矿作用以及深部构造等方面的种种差异,将江西大地构造划分为2个Ⅰ级构造单元、4个Ⅱ级构造单元、8个Ⅲ级构造单元和39个Ⅳ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9.
云南及邻区的深部地质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处在几个大地构造单元交汇处,构造较复杂。各大地构造学派,对本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与认识也很不一致。本文仅据深部地质资料来划分本区大地构造单元,与过去传统地质学的划分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其工作方法是从物理场的角度,计算出区内莫  相似文献   

10.
苏鲁造山带的基底在大地构造上是归属华北板块还是扬子板块,抑或二者兼而有之还是二者都不是?存在着不同意见。依据造山带变质表壳岩的区域性对比和岩浆演化序列,特别是通过Nd同位素示踪所提供的信息,文章从事件演化的角度综合研究分析认为,苏鲁造山带基底的大地构造属性,既不应归于华北板块,也不宜归于扬子板块,而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出为宜。  相似文献   

11.
杨文采 《地质论评》2015,61(2):237-244
全球对比同类大地构造单元的壳幔结构,根据壳幔结构的差异和大地构造作用发生的时代把它们按演化阶段排序,可以找寻这类大地构造单元岩石圈演化的规律性。笔者在文中根据全球地学界实施的COCORP、BIRPS、DEKORP、LITHOPROBE、ICDP、ECORS和SINOPROBE等计划取得的成果,扩充了板块构造学中的威尔逊循回,即把原先主要描述大洋板块起源、发展和封闭的威尔逊循回,扩展到同时包括大陆和大洋板块演化的大循回中去。文中概述了扩充的威尔逊循回的内容,除经典的威尔逊循回的组元之外,扩充的组元包括洋陆转换、大陆汇聚拼合和大陆裂解等,为大陆岩石圈生成和演化作用提供了细节。根据扩充的威尔逊循回的大陆岩石圈演化规律,可以对中国地质学家已经发展的大陆构造演化的序列进行进一步的阐释,使构造演化的序列的属性和轨迹更加准确清晰。从寒武纪古亚洲洋扩张和冈瓦纳大陆裂解,到新生代印度次大陆与亚欧大陆碰撞拼合,中国大陆的大地构造事件序列说明扩充的威尔逊循回的是大陆岩石圈演化轨迹的大概率规律。  相似文献   

12.
李思田 《地学前缘》2016,23(6):31-33
由于东亚古大陆具有非常复杂的大地构造格架和地质演化历史,板块构造学说在本地区的应用面临很大挑战。王鸿祯教授提出了大地构造域(tectonic domain)的概念作为大陆内部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同时提出了岩石圈对接消减带(convergent lithosphere consumption zones)的概念作为大地构造域的边界。王鸿祯、李思田等基于上述概念编制了新一代的大地构造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布图,其成果揭示了中国中西部主要大型叠合盆地(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等)均分布于具有稳定前寒武纪基底的大地构造域中心部位,稳定的地质条件为大规模油气聚集提供了重要条件。多阶段的构造运动对应于构造域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并控制了盆地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设想的提出 在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史上,关于研究目的的认识,尤其是研究对象的选择,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历史论大地构造学和因果论大地构造学两类。在历史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中,其最著名的研究方法为历史分析法,它强调恢复和阐明地壳或岩石圈构造的形成、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历程,所以采用归纳法为主。最流行的理论为地槽地台理论、它主要探索地壳演化的阶段划分,构造单元的出现顺序和历史生因关系。在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新疆东准噶尔早古生代岩石圈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铁 《地球学报》1991,12(2):1-12
本文根据近年对新疆东准噶尔地层古生物、蛇绿岩和岛弧型岩浆岩等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系统阐述了该区早古生代期间岩石圈板块构造演化的前奥陶纪板内、奥陶纪至中志留世洋盆和晚志留世陆表海3个构造阶段,并把该区奥陶纪至中志留世的大地构造单元分为阿尔泰被动陆缘区、扎河坝北塔山缝合带(前身为东准噶尔洋盆)和准噶尔地块北部活动陆缘区(包括索尔巴斯他乌-纸房岛弧和库布苏弧后盆地),对各构造单元的特征及演化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同时,对东准噶尔早古生代的大地构造背景及与邻区的关系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允平  李景春 《中国地质》2010,37(4):916-930
从全球尺度对原大西洋与古亚洲洋构造域大地构造旋回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巨型构造域内的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性。建立古大陆构造单元属性"动态行为"的理念,将复合造山区与毗邻大地构造单元进行关联分析,揭示出华北前陆盆地的形成发展与毗邻复合造山区的构造演化进程密切相关。华北及其以北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格架的主体特点是:1)蒙古—兴安复合造山区发育石炭纪—二叠纪陆表海盆地、裂陷槽和上叠盆地,及三叠纪的山间盆地;2)华北前陆盆地与复合造山区构造演化进程同步,在古陆上形成石炭纪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二叠纪—中三叠世的陆相沉积,以发育红层和局部形成膏盐为特点;3)原华北古陆北缘"构造岩浆活化带"属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蒙古—兴安复合造山区最南端的构造单元,具有构造前锋带属性。  相似文献   

16.
北东向乐东-定安断裂的具体位置及演化对海南岛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演化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采用碎屑锆石年代学方法,分析了乐东-定安断裂南西段两侧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沉积物物源的特征及其差异,并讨论其中蕴含的大地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东方江边娜姆河地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陀烈组中碎屑锆石年龄介于1457~3124 Ma之间,显示1...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124,自引:18,他引:10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不同的方案.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昱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在全国起指导作用,影响既广泛且深远.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相应的56个二级构造单元.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老挝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东南三江—印支地区是世界构造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而老挝位于中南半岛中北部,相比于周边邻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文章结合近年来参加项目研究成果,综合前人研究资料,通过区域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区内各构造单元的延伸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对老挝及邻区进行构造单元划分,并初步概括了老挝及邻区的大地构造演化史。基于区域构造-岩石组合的分布发育及时空属性特征,文章将该区划分为7个三级构造单元:景洪—素可泰火山弧、难河—程逸缝合带、思茅—彭世洛地块、奠边府—黎府缝合带、万象—昆嵩地块、色潘—三岐缝合带、长山地块。研究区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多重大地构造属性,总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特提斯演化和中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时期,主体表现为昆嵩、长山古地块的形成,一直到早古生代都具有亲扬子—华南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自中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为古特提斯演化时期,表现为以奠边府—黎府洋、色潘—三岐洋、难河—程逸弧后洋及邻区马江洋为主导的洋陆构造演化格局。晚中生代—新生代则为板内伸展、走滑、地壳物质均衡调整及伴生的盆地形成、碱性岩浆活动等作用期,也是区内现今地质构造格局的定形期。  相似文献   

19.
王永  张峰 《西北地质》1998,19(2):1-5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与槽台学说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以经过计算机精密校正和镶嵌的中国陆地部分卫星旬图为信息源,对大地构造单元在卫星图像上所呈现的区、带、块、段进行了系统地影像区划。并结合各大地构造单元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了煤炭资源分布的大地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格局次级构造单元的边界特征和各块体的大地构造属性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对特提斯的概念前早第三纪构造与高原隆升的关系以及板炔构造理论与高原演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