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短期降水预报的评分规则,对2000年8-10月T106数值预报产品中的降水预报分一般降水和重要降水两级进行了检验,并选取了两次降水天气过程及西宁单站进行了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03年9—12月天气过程实况风场、相对湿度场和地面气压场与实际天气状况的对比分析,得到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预报产品制作预报时可供参考的指标。利用ω方程简要解释了300hPa或250hPa风向对天空状况预报的作用和意义,提炼的指标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91~2000年各月西宁等站的降水和气温预报进行了评分,并根据它们的评分结果,选取了最优子集回归、高次多项式、均生函数等7种预报方法作为集成预报的预报因子。通过降水试报得出,一元回归集成、权重集成、最优子集集成的趋势评分均超过了82%,降水预报集成后的趋势评分比单个预报方法的平均评分至少提高了15~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应用2003年-2006年T213数值产品,通过动力统计释用(MOS),分季建立了山西省109站日极端气温预报模型;采用M-γ尺度气候模式,通过分季节、分天空状况模拟和检验,得到不同背景下乡镇与县站气温差额分布,依此,在较高质量的分县预报基础上,经过订正得到乡镇日极端气温的预报产品,取得较好的效果,弥补了目前乡镇自动站基础资料的不足,为乡镇精细化极端气温预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T213模式对河南省降水预报检验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32年10月-2003年9月T213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分型和分区检验,结果表明:冬半年对小量级预报能力较强,夏半年对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有较好的预报效果;东高西低型降水各量级的预报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低槽型次之;各量级的预报大部分是南方优于北方。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讨论南宁市大雨气候情况和低空急流、低空辐合、水汽对大雨的影响,以及产生大雨的三种天气形势型,并提出了预报锋面型大雨的预报方法。经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用1988-1998年开展防雹工作以来收集到的降雹天气资料,1997-1998年旬邑单站探空资料及旬邑降雹日西安单站探空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旬邑防雹基地单站物理量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8.
用Shepard插值法作大雨过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锦章  曹杰 《气象》1994,20(7):47-49
5,6月全州性大雨是红河州的关键性天气之一。大雨过程预报对红河州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假定相似大气状况和过程产生的相似结果的基础上,将Shep-ard插值法引入到大雨过程预报中,试用结果表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西宁、都兰、达日三个台站作为代表站,分别代表西宁及海东、海西、青南地区,对2001年6~9月Accuweaher.com网站发布的未来10d西宁、都兰、达日逐日的降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预报进行了统计,根据《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试行)》(第一次修订)对三个台站的降水、最高、最低气温分别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探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配置和卫星云图的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03年7月29日夜间到30日白天青海境内的大到暴雨降水天气过程和预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部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与西风带低槽分裂东移的冷空气在青海东北部交绥是造成这次大到暴雨的主要原因,西宁单站高空特性层层数持续增多、大多数等压面层湿度显著增加是这次大到暴雨天气产生的前兆。  相似文献   

11.
用常规天气图、雨情资料和中国气象局T213模式、T639模式、河北省MM5模式、日本气象厅JMA模式和德国气象局DWD模式的降水预报资料。将5种数值模式的降水要素预报,插值到河北省的142个站点上做TS评分。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的多模式降水预报进行了分天气型的检验。结果表明,TS评分与模式和区域关系密切,降雨系统(如切变型、副高型、槽型)对应着较高的预报正确率,切变型、副高型对大雨和暴雨的预报正确率较高。对5种模式的综合评价是,对小雨和中雨的预报,DWD、T639、JMA模式好于其他模式,对大雨和暴雨的预报,T639、MM5、T213模式好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盛家荣  孙玉桂 《气象》1983,9(1):10-11
我站从1981年5月开始接收北京气象中心发送的北半球五层原始方程模式(简称B模式)形势预报图(500毫巴48小时预报和700毫巴36小时预报),经过1981年夏天的使用,我们感到在形势预报上效果较好。 我们利用1981年8月份我站大雨较多的机会。根据B模式数值预报图提供的信息,建立了大雨MOS预报方程,拟合了8月份出现的4次大雨,效果令人满意。 一、模式输出因子的挑选 1.副高信息的提取 预报实践证明,造成我县夏季较大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系统的演变。在一般情况下,高原和西北地区的低槽24—48小时内  相似文献   

13.
2002年7~9月数值预报产品广西降水预报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高斯权重插值法,以站点方式对2002年后汛期(7~9月)国内外三种数值预报产品如T213全球谱模式、日本细网格模式、广州中尺度模式的降水预报能力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数值预报产品对分县分级降水预报均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大雨以下:24h预报广州中尺度模式效果最好,而48h效果最好的是日本预报;大雨以上:24h首推日本预报,48h预报T213全球谱模式优于其它。  相似文献   

14.
选用2011—2013年6—8月西宁站探空和闪电资料,对雷电天气发生时的环境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探讨多环境参数和单环境参数与雷电活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环境参数主要为层结稳定度类、大气温湿类和动力类三类;700 h Pa假相当位温、全总指数、沙氏指数、深对流指数和高原修正K'指数5个单环境参数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与雷电活动关系密切。以单环境参数为预报因子建立青海东部雷电活动潜势预报方程,利用2014年6—8月实测数据样本进行试报检验,预报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市台分县指导预报、县站独立预报及县站临近订正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目前县站预报业务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指出:县级台站制作天气预报应在上级指导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天气实况、经验指标等优势,重点做好临近订正预报,切实提高县站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雨、暴雨天气是本县区重要天气之一,为了做好大降水(日降水量≥25.lmm)解释预报工作,在现有基础上,重新普查了近十年大雨、暴雨天气的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典型个例,初步弄清本县区常见的大雨、暴雨天气的空间结构,以及受副高影响而具有的一些特点,并同时找出预报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1高空环流背景分析我们日常做降水预报主要注意500hPa形势,重点考虑的是中纬度冷空气活动,以及副高进退对大雨、暴雨的作用。普查1985~1994年10年中7~8月25个大雨、暴雨日500hPa环流形势和对应的部分700hPa、850hPa环流形势,得出结论如…  相似文献   

17.
读取2002年冬季(2002年12月至2003年2月)日本20时和08时12~24h、24~36h、24~48h、48~72h的降水预报结果(咸宁市温泉站),并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与温泉站实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降水预报产品的预报正确率较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相对而言,其空报少、漏报多;预报量级低于实况的要比预报量级高于实况的概率多;对强度较大的降水(大雨以上)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18.
我们玉林地区有八个县气象站,每个站的预报评分项目有:二十四小时大雨以上预报、二十四小时一般天气预报、春播期低温阴雨长中期预报、寒露风长中短期预报、月预报等。除月预报外,前四项质量评定标准比较统一,各县站之间有一定比较性。二十四小时大雨以上预报和一般天气预报,自1973年以来用同一标准评定,根据客观实际需要,虽然作过一些补充和修改,但这种补充和修改是在各县站中同时进行的,这两项目前已有9年质量;低温阴雨预报和寒露风预报,也连续有4年质量。至去年底止,旧的评分办法已停止使用,从今年开始使用新的评分办法。在这时候,很多人都要求对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发现铜仁市西部5县日降水量特别是强降水的局地性非常突出:同一天内,24%的小雨,53%的中雨,60%的大雨,66%的暴雨及81%的大暴雨都以单站形式出现,5站同时出现各级降水的频率为:小雨34%,中雨4%,大雨2%,暴雨1%,5站同日出现大暴雨的情况还没有发生过。对强降水的同步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空间距离最近的思南、印江2站同步性最好,并将其作为一个预报片区,通过假定条件进行预报检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可供复杂地形下精细化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西安08时单站探空资料,做925~300hPa总温度Tt和饱和总温度Ts减总温度Ts-Tt分布表,对2000年6~8月4次全区性大雨以上大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地区产生大雨以上的降水过程,除了有利的天气形式配合外,还与当地大气中有大量的能量聚集,有高温、高湿空气的存在密切相关;Tt和Ts-Tt分布表很好地反映出了一地能量聚集和释放的过程,是制作夏季降水预报一种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