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二十九届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大会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大会(GeneralAssemblyof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SeismologyandPhysicsoftheEarth’sInterior(IASPEI))于(1997年)8月18日~28日在希腊第二大城市萨洛尼卡举行中国(包括台湾)、美国、俄国、英国、法国、德国、希腊、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等40多个国家约800多位学者出席了大会,我国国家地震局团组(24人)、中国科学院(4人)、地质矿产部(1人)、高等院校(1人)和山西省科委共引人前往参加大会共收到摘要约1500篇,其中我国67篇.大会…  相似文献   

2.
地球物理信号能量(密度)多维分形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1,他引:1  
地球物理信号代表的地质地球物理过程在多种尺度上和尺度之间表现为自相似性(self-affinity)或尺度无关性(Scale Invariant),称为地球物理信号的分形性质,多个分形地球物理信号叠加在一起表现为多维分形特征,研究多维分形地球物理信号的能量或能量密度特征,可以进行时间或空间地球物理信号的校正、奇异性研究分析,或进行不同地球物理动力学过程的分解,本文描述了地球物理时间(空间)信号的多维分形过程和功率谱密度(能量密度)与波数以及重磁场能谱密度及面积(能量)与能谱密度的多维分形关系,并用地球物理测井与重磁资料作了试算。  相似文献   

3.
在2009年8月16日的网络版《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s)上刊登了来自德国不莱梅大学的Michael Strasser与来自美国、日本、中国、法国和德国的研究者合作撰写的一篇有关地震诱发机制的论文。  相似文献   

4.
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国际学术会议(ISEEG’97)1997年10月25—28日在成都理工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成都理工学院共同主办,成都理工学院承办.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教委“春晖计划”、地质矿产部、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fl:,)、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学会(EEGS)等的大力支持.国内外15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其中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西兰、马来西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代表共42名.会前出版的…  相似文献   

5.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和平与发展虽然是主流,但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地球物理学研究领域很广,主要涉及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军事海洋学、空间遥感物理与监测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在这些领域中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列举了一系列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归纳出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的若干研究方向是:(1)具有明显或潜在国家安全应用价值的地球物理理论、方法技术研究;(2)国家安全地球物理装备(仪器)设施研究;(3)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中的数据处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4)重大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问题研究.由于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的研究任务多种多样、且各有侧重,如海、陆、空和二炮,都有各自的研究重点,不能一概而论.以二炮部队所涉及的军事地球物理学研究而论,研究方向应包括:(1)军事情报侦测保障中的地球物理问题研究(包括侦测与反侦测);(2)作战运用与保障(测地、气象、空间天气、遥感)中的地球物理问题研究;(3)与战略导弹部队作战相关的地球物理武器和地球物理战研究;(4)国防工程中的地球物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岩石波速温度和压力系数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概述了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在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认为它是把地球物理模型同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结合起来必不可少的一个中间环节,通过分析典型的试验结果,介绍了在实验室测定岩石波速温度系数(ρ↓V/ρ↓T)P、压力系数(ρ↓T/ρ↓P)T和岩石本征波速(VO)的方法,以及运用它们进行波速外推的原理,结合前人工作实例,阐明了将此技术与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结合,为地球物理测深资料的解释提供实验约束的研究思路,针对在前人工作中实验参数及实验结果存在差异的现象,着重探讨了实验条件和流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认为,在用回归方法计算(ρ↓V/ρ↓P)T时,通常应在大于300MPa的压力段上采集实验数据,以消除岩石内部先存微裂隙的影响;在计算(ρ↓V/ρ↓P)T时,为抑制热裂隙的产生,还应满足不小于1MPa/℃的压力增量;另外,测定(ρ↓V/ρ↓T)P时,实验温度不宜太高,以避免引起岩石内部的矿物相变和物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引言 大约在200年前的工业革命时代,固体地球的研究就从陆地地质学开始了。根据早先就有的诸如阿尔卑斯和阿巴拉契亚造山带的丰富知识,提出了像地槽(geosynclines)一类的重要概念。大约从1900年以来,在物理学和新技术的帮助下,诸如大地测量学和地震学一类的地球物理研究开始兴旺起来,产生了地壳均衡说的原理和地球内部分层结构的观点。然而,不管上述各种情况及学科本身已有很久历史,地球动力学仍旧是一个高度推测性的学科(Scheidegger,1963)。  相似文献   

8.
金属矿产勘查技术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年来,以寻找金属矿产为目的发愤卢业的勘查新技术可概括为:(1)以寻找隐伏矿为目标的覆盖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其中包括“三维地震”和“高光谱遥感”技术;(2)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其中包括“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地球化学信息的综合解释和地球化学填图技术”;(3)“找矿信息提取和综合”技术等。限于篇幅,本文仅对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思考:(1)在一个地区开展地球化学找矿工作首先要确立合适的取样介质,取样介质的立应以查明成矿成晕元素的形成机制和赋存状态为基础;(2)加强不同景观条件下不同矿种和不同矿床类型的异常特征和异常模式研究,建立区分矿异常和非矿异常的模式识别模型;(3)加强不同景观地质条件下,不同勘查尺度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研究,以实现迅速掌握全局,逐步缩小靶区的找矿战略;(4)加强地球化学信息与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信息相结合的信息综合技术的研究,应用综合信息定量圈定和评价找矿靶区,减少矿产勘查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地球物理学在生态环境及其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多年来应用地球物理学以地球的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方法和手段。而地球科学的功能应该还包括防止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认识地球等。本文从六个方面(地下水及地表水体污染的测量和监控、评价工业区的生态环境,城市中的地球物理监测,查明废弃弹药隐藏地区的位置,监测核爆炸以及监测地震和其它地质灾害等)论述了地球物理学在生态环境及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亚暴事件中磁尾多重等离子体团的数值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GEOTAIL卫星于1994年1月15日亚暴期间,在深磁尾(x=96RE)观测到多重等离子体团及与之相对应的高能离子爆,作者以宁静磁尾平衡位形为初态,考虑介质的可压缩性,数值研究亚暴期间磁尾动力学过程.计算结果展现了等离子体团间歇性形成及其运动发展过程.体现了强亚暴事件中储存于碰尾的能量,通过多重等离子体团的排放而逐渐释放的进程.数值结果还表明:持续施加于边界上的晨昏电场及由此引发的驱动重联是导致等离子体团准周期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作者还考察尾瓣内任一点磁场强度及其分量随时间的演化,它与行进压缩区(TCRs)的观测特征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回顾了广西数字地震台网建设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十五”期间广西各级地震台网的建设情况,阐述了广西区域数字测震台网实现与邻省、地方和企业不同属性和类别的台网联网和数据共享后,地震监测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过程.  相似文献   

12.
—?A neural network module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Prototype International Data Centre (PIDC) for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itial phase type of seismic detections. Initial training of the neural networks for st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itoring System (IMS) requires considerable effort. While there are many seismic phases in the analyst-reviewed database that can be assumed as the ground-truth resource of the initial phase type of Teleseism (T), Regional P (P), and Regional S (S), no ground-truth database of noise (N) is available. To reduce analyst effort required in building a ground-truth database, an “Adaptive Training Approach”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is approach automatically selects training pattern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neural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on the accumulated observation database. Using this approach, neural networks were trained on the data provided by station STKA, Australia. The performance of automated phase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the retrained neural networks. This approach is also validat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performance using the ground-truth noise database.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现场调查组在兴宁大兴煤矿ML1.4级塌陷地震的应急处理过程,叙述了应急小组从组网初步方案的实施到现场组网成功的经过,指出流动组网监测所取得的地震监测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总结了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密集布设的MEMS强震仪台网获取的准实时强震观测数据,可以为震后灾情快速判断和平时地震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阐述了利用3G/4G无线通信和L2TP(Layer Two Tunneling Protocol,第二层通道协议)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基于互联网组建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强震仪监测网络的主要步骤和实现过程,实现了MEMS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组网模式,为建立灵活、实用、覆盖面广,并具有一定安全性的密集监测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茂名市遥测地震台网的建设过程、监测能力、台网性能以及操作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辽宁、福建遥测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分析实例,介绍了"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软件SAM(2007)的用法。通过对区域台网资料的处理分析,表明SAM(2007)是研究剪切波分裂的一个比较实用的软件,能够有效的处理快、慢剪切波识别的问题,研究地壳介质的地震各向异性问题,能普遍用于分析国内区域地震台网资料。  相似文献   

17.
763地震仪标定时的计算量非常大,为了减轻其难度和保证计算正确性,编写了763地震仪标定软件,经过红山台的具体应用收到很好效果,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准确清楚。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actual dynamic magnification of the Wiechert 1000 kg horizontal seismometer when excited by seismic waves. This is accomplished by comparing 51 digital records of seismic events recorded by the Wiechert and a well calibrated reference seismometer.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the magnification of the Wiechert seismometer is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its mass and frame, especially for high frequencies. This interaction has been modeled by considering a system of two coupled pendulums, yielding a theoretical dynamic magnification curve which exhibits main features of the observed magnification. The dis crepancy between the nominal and the actual response of the Wiechert seismograph may lead to errors in studies involving spectral analyses of recorded seismograms, and to overestimation of local earth quake magnitudes.  相似文献   

19.
地震前兆台网观测数据异常图像识别方法一直是地震监测预报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提高异常图像识别的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已有的异常图像识别经验知识,开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快速异常识别方法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NN的异常图像识别方法准确率较高,实现了异常图像的快速识别.整个台网的异常图像丰富多样,影响较多.由于特...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中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于2007年底完成“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该数据备份中心可以准实时地接收并存储全国1000多个固定地震台站的信号,具备海量数据校验、数据格式转换、以用户定制方式截取地震事件波形数据和数据网络下载的功能.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为国内10多个科研单位开展的70多项研究提供了近70TB海量波形数据的服务,特别在快速开展的汶川特大地震震后相关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保障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汶川特大地震数据服务快速响应、大地震快速响应波形数据自动截取系统建设,以及对地震学及相关科学研究的数据支持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