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斯腾湖芦苇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前言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天山东段的焉耆盆地,面积988平方公里,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在湖西南开都河三角洲前缘,即小湖区和湖西北的黄水沟洪积平原地区,发育有大片芦苇沼泽。本区芦苇沼泽受天山融雪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水分条件较好。土壤以腐殖质沼泽土、泥炭土和盐化泥炭土为主。该区处于欧亚大陆腹地,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芦苇生长期内日照长、积温高、昼夜温差大,适宜芦苇的生长发育。因此,博湖芦苇株高、径粗、叶茂、纤维长,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芦苇生产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2.
博斯腾湖湖水矿化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博斯腾湖(简称博湖)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该湖的水质变化问题不仅对湖区及湖周区的渔业或芦苇生产起很大影响,而且对库尔勒地区的灌溉水质、农牧业生产和居民用水以及对该湖周围的生态都有很大影响。在1958、1975、1980年中国科学院荒地综合考察队对博湖的水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及采样分析。1984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又对博湖进行了水质调查并采水分析。  相似文献   

3.
三江平原沼泽对河川径流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探讨沼泽与河川径流间的关系和机制是研究沼泽地区环境演化,建立最傥生态环境结构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生产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集中分布区域之一,沼泽面积1700多万亩,约占整个平原区的22%。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大规模开垦后,河川径流将发生相应变化,为预见这种变化,首先应研究沼泽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分析典型沼泽性河流的水文资料出发,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0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对西凉湖区的土地利用进行机助分类,将西凉湖区土地利用方式分为6种类型:水域、林地、沼泽、水田、旱地和建设用地。并利用ArcGIS进行土地利用方式转移矩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1990年相比,2010年,西凉湖水域面积减少了2 822.71 hm2,旱地面积减少了378.51 hm2,水田和林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8.46 hm2和25.74 hm2;沼泽面积增加了3 240.4 hm2,建设用地增加了15.02 hm2。西凉湖区部分水域转变为沼泽,反映了湖泊沼泽化的趋势。导致西凉湖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人为干扰主要为非法筑堤围湖、围网养殖的过度发展、打草耙捞和排放污染物等。  相似文献   

5.
肖飞  杜耘  凌峰  吴胜军  严翼 《湿地科学》2012,10(1):8-14
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长江中游四湖流域湖泊阶段性变化特征,并结合湖区土壤空间分布数据,重点探讨现代土壤空间格局与湖泊的阶段性变化是否存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江汉平原四湖流域湖泊经历了由扩大到缩小至稳定的阶段性变化过程;通过湖泊变迁序列与湖区土壤格局的综合分析,发现四湖流域湖泊变化范围内的土壤空间分异与20世纪20年代以来湖泊变化历程具有密切关系。20世纪20年代以来,四湖流域湖泊变化范围集中分布了全流域67%以上的潜育型水稻土和沼泽型水稻土;在四湖流域自20世纪40年代起的湖泊萎缩阶段,湖泊变化时间距今愈近,相应湖泊变化范围中沼泽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面积比例愈大,淹育型水稻土和潴育型水稻土面积比例则愈小。在湖泊变化不同时间组合所对应的空间范围中,各类型水稻土所占面积比例随时间变化而表现的规律性,在一定程度表现出人为耕作及土壤性质改良对土壤性质转变的影响作用;而根据沼泽型水稻土转变速率的空间差异性,可推测湖区脱沼泽过程与地形地貌分异相关。  相似文献   

6.
三江平原东北部微承压水区并排井灌改造沼泽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区尚有近三千万亩沼泽湿地未能合理利用,现有耕地也受春旱秋涝的频繁威胁,以致粮食产量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状态。这个问题在东北部的建三江农场管理区尤其突出。由于该区地面排水不畅和远离承泄区,所以明渠排水往往事倍功半。经过几年在该区进行井排井灌小区试验表明,该措施不仅能促进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化害为利,综合利用水资源;而且不受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 1∶4 0 0万沼泽图是我国第一幅大范围的沼泽图件。本图及其附图以地图图像的形式 ,形象地、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我国有关单位近 4 0年来在沼泽方面的研究成果 ,表现了我国及主要典型区的沼泽及诏泽化土地的类型、特征、形成及其分布规律。重点反映适合我国沼泽特点并具有新观点的分类体系和分区体系。全国沼泽分类体系被分为四级 :类 (第一级 )、亚类 (第二级 )、型 (第三级 )、组 (第四级 )。全国沼泽化土地的分类系统也相应分为四级。主图表示沼泽和沼泽化土地的前三级类型 ,在作为插图 (2幅 )和附图 (4幅 )的典型区沼泽图 (1∶2 0万~ 1∶15 0万 )上侧重表示第四级类型。另一幅插图为《中国沼泽分区图》(1∶2 5 0 0万 ) ,全国被分为 8个沼泽区和 4 0个沼泽亚区。中国 1∶4 0 0万沼泽图采用综合图型 ,范围法与符号法 (分级定位符号 )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室内制图资料综合分析利用与野外验正和缩编相结合的编绘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湿地变化较为剧烈的小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以1955~2010年的地形图和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网格分析法研究景观指数的时空分异规律,并分析不同时期人为干扰度对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1955~2010年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面积和最大斑块逐渐减小,斑块占景观比从52.87%下降到10.41%,最大斑块减少了47.6%,破碎化和分散性逐渐增加,连接度从1.02%增加到2.88%后下降为0.79%,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斑块的形状由复杂变得简单后又变得复杂,人为干扰度逐渐增加,从0.31%增加到0.6%;从空间上看,1955年研究区沼泽湿地景观由西南向东北破碎化逐渐减弱,1986年后变为由西南向东北破碎化逐渐增加的格局。沼泽湿地斑块类型所占景观面积比例和连接度指数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东北部。人为干扰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1955~2010年人为干扰对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邻近与连接程度的影响逐渐减弱,对沼泽湿地边缘密度影响逐渐增强,人为干扰对沼泽湿地斑块密度的影响主要受沼泽湿地面积的影响,人为干扰对沼泽湿地斑块的形状影响较小,沼泽湿地的优势景观控制力逐渐下降,人为干扰是小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1:400万沼泽图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化群 《湿地科学》2004,2(1):15-20
中国1:400万沼泽图是我幽第一幅大范围的沼泽图件。本图及其附图以地图图像的形式,形象地、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我国有关单位近40年来在沼泽方面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我国及主要典型区的沼泽及诏泽化土地的类型、特征、形成及其分布规律。重点反映适合我国沼泽特点并具有新观点的分类体系和分区体系。全国沼泽分类体系被分为四级:类(第一级)、亚类(第二级)、型(第三级)、组(第四级)。全国沼泽化土地的分类系统也相应分为四级。主图表示沼泽和沼泽化土地的前三级类型,在作为插图(2幅)和附图(4幅)的典型区沼泽图(1:20万~1:150万)上侧重表示第四级类型。另一幅插图为《中国沼泽分区图》(1:2500万),全国被分为8个沼泽区和40个沼泽亚区。中国1:400万沼泽图采用综合图型,范围法与符号法(分级定位符号)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室内制图资料综合分析利用与野外验正和缩编相结合的编绘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大沼泽生态恢复区(Everglades Storm water Treatment Areas-STA)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大沼泽湿地国家公园北部及大沼泽农业基地南面之间(图1),大沼泽生态恢复区由5个子恢复区组成,占地3万hm2,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淡水湿地(Mitsch et al,2009)。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博斯腾湖的改造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斯腾湖(以下简称博湖)存我国历史上早有记载,《汉书·西域传》称“焉耆近海”;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河水篇》中称“敦薨浦”;《西域水道记》称“巴喀喇赤湖”。近代学者对博湖也进行过考察,有过大量文字记述。博湖作为自然资源,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也是目前新疆最大的湖泊。从水利经济看,博湖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河源,不但对开都河的洪水和冬闲水有一定的调蓄作用,同时也是库尔勒、尉犁二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博湖的存在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与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的蓄、引、提、排、灌,农林牧副渔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荒地开垦,盐碱地改良,水电开发,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在巴州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安吉小鲵(Hynobius amjiensis)是1990年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龙王山发现的中国特有珍稀两栖动物,是极危物种。利用1979年、2003年、2011年和2017年分辨率为1 m的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安吉小鲵栖息地——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沼泽的分布与变化;利用2020年分辨率为0.02 m的无人机航拍照片,分析了安吉小鲵栖息地内植物物种的分布状况;利用1970~2018年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数据,研究气候变化对泥炭藓沼泽变化的影响;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了未来5个时期泥炭藓沼泽和其它类型土地的面积。研究结果表明,1979年、2003年、2011年和2017年,安吉小鲵生境内泥炭藓沼泽的面积分别为0.92 hm^(2)、0.76 hm^(2)、0.72 hm^(2)和0.63 hm^(2),39 a间泥炭藓沼泽的面积减少了31.52%;气候变暖是导致泥炭藓沼泽萎缩和退化的主要原因,泥炭藓的生存空间逐渐被维管植物所侵占;在研究区气候变化趋势保持不变和无人类活动干扰的情景下,经预测,2087年该保护区内的泥炭藓沼泽将完全消失,安吉小鲵的栖息地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3.
湿地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5,1(1):F0003-F0003
世界湿地现状: 据世界保护监测中心的估测,全球湿地面积约为570万km^2(也有人估计为850万km^2),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其中湖泊占2%,藓类沼泽占30%,草本沼泽占26%,森林沼泽占20%,洪泛平原占15%。世界红树林的面积约24万km^2,珊瑚礁约60万km^2。  相似文献   

14.
艾比湖流域环境生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曦 《干旱区地理》1990,13(4):55-61
1 艾比湖流域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从流域整体上可分成三个亚系统。1.1 山区生态亚系统由北天山西段北坡、阿拉套山南坡及玛依力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南部)等山地自然生态子系统组成,1.2 冲积平原生态亚系统由博尔塔拉、精河、奎屯三河冲积平原的自然、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组成,1.3 湖区生态亚系统主要由湖泊、沼泽等自然生态子系统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沼泽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魁义 《湿地科学》2003,1(2):92-97
青藏高原有沼泽约491.3万hm2,是世界上最高的湿地。通过概要介绍高原沼泽湿地基本类型及其分布,重点阐述沼泽湿地利用、环境变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了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并持续利用湿地资源,提出了初步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藏高原沼泽植被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西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疆,东自横断山脉,西达喀喇昆仑山;南迄喜马拉雅山,北抵昆仑-唐古拉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称“世界屋脊”,总面积120余万平方公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条件下,沼泽植被的特点,与低海拔沼泽的差异,过去尚无专门的报道。本文在两次西藏考察基础上,试对沼泽植被的基本特征,作一概括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刘婵 《西部资源》2009,(5):14-14
巴彦淖尔农垦辖区总人口7.8万,现有16个农牧渔场,总占地200多万亩。其中,耕地约38万亩,园地约0.6万亩,林地约4万亩,草地约92万亩,建设用地约48万亩,其它未利用地约18万亩。如何使有限的农垦耕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农业增产、农工增收?笔者认为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上和实际行动上,重视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区包括陕西省的榆林、神木、府谷,山西省的河曲、保德、偏关、兴县、内蒙古自治区的清水河、东胜、达拉特,准格尔及伊金霍洛等12个县(旗、市),土地总面积7707.97万亩。1985年人口215.85万人,人口密度为42.0人/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耕地1376.00万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7.85%,人均占有耕地约6.37亩;园地11.31万亩;林地1022.44万亩;牧草地3032.73万亩;非农业用地127.76万亩;水域202.83万亩;未利用及难利用地1934.90万亩。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湿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利用 1986年和 2 0 0 0年的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图 ,提取出松嫩平原湿地动态变化信息。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模型 ,湿地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湖泊、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的减少及人工湿地面积的增加 ,其中天然湿地类型的湖泊和沼泽变化最为显著 ;质心模型分析指出湿地的空间变化趋势主要为质心相对朝东北方向偏移的趋势 ,湖泊和沼泽在西南部的减少是其主要原因 ;湖泊和沼泽的转移变化信息表明 ,湖泊面积的减少主要是退化为盐碱地和沼泽 ,而沼泽主要是转化为农田。松嫩平原湿地动态变化存在显著的自然和人为方面的驱动力因素 ,自然因素为湿地的退化提供了内在动因 ,而人为因素则加速了湿地的退化和转化 ,同时自然和人为因素之间存在着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09,(6):F0003-F0003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水深达8米以上。其中大湖面积988平方公里,西南部的小湖区由16个小湖泊组成,大小湖总面积为1228平方公里。汇人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马拉斯台河等,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湖水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平均每年出流量为12.5亿立方米。博斯腾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被誉为沙漠瀚海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