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应力遥感监测滇西北地震前兆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气象卫星轨道摄动反演地壳区域构造应力降动态场 ,对广大地区进行快速扫描获取地震近源区和震源区短临阶段孕震发震前兆场 ,藉以预测地震三要素———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 ,以期达到预报地震如同预报气象 .对近年来滇西北地震的震例正演计算了丽江、武定强震并绘制其地震前、后应力降动态特征图及其强震前兆应力降异常波动发震时间曲线图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川西几次中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标度值H的时空变化特征,认为强震前1-2年有高H值异常,H值的空间分布与地质构造,地震带、强震孕育过程等有关,我们用罗兰格等推导的公式对川西几次强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性标度进行了研究,发现炉霍7.6级。松-平7.2级,盐源6.7级等地震前H值有由低转高增强再发震的特征,空间扫描结果发现1976年8月16日松-平7.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标度值H有成片增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利用极限时间法对云南省1970年以来Ms≥6.5 11组强地震进行h′值计算,结果显示:11组强震前出现h′值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大幅(平均减幅达28%)突然减小现象,即地震活动出现异常平静的现象,可成为地震预报意见的关键指标;强震前出现8次地震活动增强一平静一主震的发震模式,占73%,出现3次增强一平静一增强(短期内)一主震的发震模式,占23%;h′值量板图对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平静和地震活动增强现象展现得较为清晰;通过对11组强震进行预测,预测时间约为5个月。  相似文献   

4.
强震前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的时空扫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德瑜  冯浩 《地震学报》1981,3(3):283-291
在大地震发生之前, 伴随着应力的集中加强及其在震源附近区域引起的非弹性变形, 区域地震活动性可能呈现某些异常特征.本文选择一些有明显物理意义并得到岩石破裂实验支持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例如有震面积数 A、平均释放能量E、地震累加频度 N 和大小地震比例系数 b 值等, 采用扫描方法在大范围内搜索, 识别孕育强震的危险地区, 并对假想孕震区进一步做时间扫描计算, 寻找并判断大震前由中期异常过渡到中短期异常的阶段, 在对华北、西南及东北若干强震资料扫描计算的基础上, 着重剖析唐山地震前华北地区区域地震活动异常变化的一些特征.讨论了上述地震活动性参数在强震中期预报中的不同效能, 认为这种时空扫描方法, 特别是 b 值扫描应用于强震的中期预报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1989年以来,在华北地区先后发生了山西大同-阳高6.1级、5.8级,河北张北6.2级地震,震前山西省地震台站的水氡存在一些趋势异常,根据"九五"研究成果,采用水氡的滑动变化率值,可以比较完整、直观地反映出强震前水氡异常的时间演化特征.根据水氡的滑动变化率的演化与发震时间之间存在的某些统计关系,对强震的发震时间可做出中短期(1 a尺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地震频次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计算中国大陆7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活动频次场,提取出强震前时间因子和空间等值线的异常。结果表明,强震前时间因子出现超过均方差的高值或低值异常,异常多数分布在频次场的前4个典型场,具有多分量特点,第1个典型场异常贡献率最大(占总场40%~60%),绝大部分强震前5~8年出现长期异常,部分强震前1~2年出现中期异常,少数强震前3月出现短临异常的特征。区域频次等值线出现的高梯度旋涡区域是异常危险区,等值线值大于0.9且具有活动构造的危险区往往是强震的发震位置。另外,地震频次场与传统方法的区域地震活动频次(3月)震例对比,表明频次场时间因子异常具有自己的独特优越性和缺陷,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文献的方法,以海城、唐山地震为例,探讨了缺震曲线对强震的反映.得出初步结果如下:(1)"缺震"方法作为一种指标对于强、中强震具有中期预报意义.(2)强震前缺震曲线的异常幅值较大且水平相当(海城、唐山震前异常幅值均为-1.4),震级越大缺震时间越长.(3)缺震曲线对中强地震也有较明显的反映,但同强震前相比异常幅值较小、异常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8.
强震前短临地震前兆时空分布非均匀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一个描述前兆时空分布非均匀性的参数——CV值.研究了华北北部地区6级左右强震前水氡与电磁波观测值异常的时空分布非均匀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强震前,水氡与电磁波观测异常台站的空间分布非均匀性发生了显著变化,CV值有明显的升高过程.这说明,震前短临地震前兆异常在空间上分布的非均匀性增强,变得更加不均匀.这可能与地壳应力场的增强过程有关.如果这个结果得到进一步证实,不仅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还对地震预报具有现实意义,并将为充分利用现有前兆资料进行地震预测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川滇地区强震孕育过程中的中等地震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1],对川滇地区1970年以来6.7级以上强震前后的中等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强震的S值在震前和震后的异常变化特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主要表现为:在震前S值异常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滇西南地区强震的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为高值,而滇西地区强震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表现为低值。表明对川滇地区强震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的动态追踪,利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强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华北块体中等地震活动平静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累计频度方法,对华北活动地块Ms≥5.5地震前中等地震聚集活动区的地震做了时空扫描,并对平静现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各Ⅱ级活动地块采用不同的扫描方法.在强震前都表现出明显的增强、平静过程,平静的时间长短与所给定的构造区域有关。本文给出了华北3个Ⅱ级活动地块的发震模式。对各活动地块分别进行了R值检验,表明3个活动地块采用不同的发震模式均具有较高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1.
戴维乐  沈业龙 《地震》1993,(5):1-10
本文用分形理论的信息维方法研究了大华北地区1976年以来十次中强地震区域地震时间分布信息维在主震前后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信息维的变化反映了地震时间分布结构自组织特征,在震前一、二年内无标度区及其上、下限值出现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无标度区跨度由1个数量级变宽为3个数量级,震后恢复到一个数量级。震前无标度区跨度越宽,表明地震时间分布自相似结构自组织程度越高,大华北地区十次中强震无论其所在地区、震源深度、地震序列类型、发震构造不同、震前信息维都显示了明显的下降过程,并且临震前降到最低值,震后回升。信息维下降异常时间与主震震级无关,但信息维下降的最低值与主震震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系统分析了北京及其邻区多年积累的震例资料, 提出该区的地下流体异常分为趋势上升型中期异常、 转折型中短期异常、 突发型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等类型。 运用“同一化”思路、 从属函数、 剩余曲线及原始曲线均方差等异常判定方法, 提取了中等以上地震, 特别是5级以上地震的中、 短、 临异常实例。 通过对流体异常特征的统计分析, 给出了北京及邻近地区的中期、 中短期、 短期和短临异常的时间分布特征, 并对地震前各阶段异常的超前时间进行了总结, 该时间可作为发震时间的预测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可为该区的震情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华北强震水化学参量变化的模糊识别及方法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君英  唐仲兴 《地震》1999,19(1):71-80
利用模糊识别方法对1969 ̄1998年发生在华北地区的渤海,海城,唐山3次强震及其强余震以及大同,包头西,张北3次中强震之前,该地区50多口观测井的水氡和部分井孔的He,H2,CO2,Hg等水化学组分8万多个观测数据进行了全面处理,取得了华北地区强震前水氡,气体和水质组分前兆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提出了该地区强震和中强地震水化学参量中期和短期的异常指标,最后对模糊识别方法的地震预报效能提出评价。  相似文献   

14.
Dynamic tracing of space-time evolution pattern of wave velocity ratio before the Lijiang earthquake with M=7.0 occurred on February 3, 1996 in northwestern Yunnan. We compared the Ninglang earthquakes with M=6.7 and M=6.4 which occurred on November 7 and December 13. 1976, 90 km away from the Lijiang earthquake. We found that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patterns of velocity that various authors' studied at different times are very similar.Anomaly areas of wave velocity ratio with high values appeared in the seismogenic areas 5 -7 years before the strong earthquake. Anomalies with low values in large areas appeared 3-4 years before the earthquake. Once again the anomaly areas of wave velocity ratio with high values appear in a lower range 1 ~2 years before. The strong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overlapping area of two high value anomaly areas, surrounded by the anomaly areas with low values. The monthly mean values of wave velocity ratio before the two strong earthquakes had maintained low value anomalies  相似文献   

15.
陈虹 《地震》2000,20(1):45-52
提出了二个描述中强震发生前中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异常时空演经图像的参量σN、σE。分别将其用于华北地区、新疆地震区及南北地震带,并对其预报效能进行检验,对其异常的空间分布图像与强震发生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二参量能较好地瓜倾吐夺前中短期阶段孕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异常平静及丛集的现象。二参量异常的时空分布图像上示出在中强震发生前3个月至1年在震中周围地区有明显的异常分布,且随着时间逼近发震时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区近期强震重复发生时地震学的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静观  张喜玲 《地震研究》1997,20(4):357-364
通过地强震重复发生的滇西北、滇东北、滇西南澜沧江以西3个地震区多项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波参数的动态追踪,发现在同一地震区重复发生的强震,震前的异常形态可以具有相惟性,反向变化的特征。如滇东北地区中小地震在1985年禄劝强震前的活跃和1995年武定强震前的平静;澜沧地震叶波速比月均值在1988年澜沧--耿马大震前的低值异常和1995年孟连西中缅边境大震前的高值异常。本同时以b值和波速比为例,讨论了强震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下流体源兆、场兆、大震远兆特征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多年来新疆地区的18个地下流体监测点的资料为基础, 沿着“异常与震中”这一主线, 对新疆地区的16次5级地震、 4次 7级以上地震及1个6级强震群的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统计与分析。 结果表明, 源、 场、 远兆异常有如下特征: 异常空间展布不均, 源兆空间内异常监测点展布"密集"、 异常比例可达90%; 而场兆空间展布“稀疏”、 “分散”, 异常比例一般在45%~53%; 而远兆则是更加“稀疏”和“零星”, 异常比例统计为25%。 异常起始时间不同, 源兆异常时间以中期为主; 中强震场兆异常时间以中短期、 特别是短期为主; 强震场兆以中期异常为主; 而强震远兆则也以中期异常为主。 异常形态不同, 源兆中期异常及强震场兆中期异常一般是趋势性大幅度升高变化为主, 且以化学测项为多, 油气探井以井喷形式予以表现; 而中强震场兆异常, 一般表现为幅度明显的短期内的负异常、 脉冲突跳、 短期内的高值上升、 阶变及年变化规律被打破等; 强震远兆特征则基本上表现为少数测点、 测项的大幅度中期异常及个别测项的临震大幅度突跳现象, 油气探井则也以剧烈井喷形式予以表现。  相似文献   

18.
晋2井动水位与周围显著地震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晋2井动水位15年观测资料的清理,从多种观测信息中筛选出阶变型前兆异常,制定了阶变异常的标准,进而从阶变频率入手,提取阶变组异常作为周围中强以上地震的中短期前兆信息。通过R检验,认为晋2井动水位阶变异常与周围显著地震以及阶变组异常与周围中强以上地震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实践中,利用晋2井阶变组异常,曾先后较好地预测了晋2井周围3次中强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9.
宁波地震台ZK03井水温异常与8级及以上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近5年时间的观测,发现宁波台ZK03井水温测值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在没有明显地震活动和干扰背景下,测值呈缓慢平稳趋势性上升,日波动值仅为仪器的短期稳定性值。虽然没有对应本学科认为的预报效能范围内的地震发生,但地球上发生的共6次8级及以上地震前,该井水温测值都有较明显的异常现象出现。除印尼8.7、8.5级地震前可能有中、短、临异常出现外,其它4次都表现为临震异常。异常主要表现形式为脉冲式向上突跳或阶跃式变化,最大异常量可达日均正常上升速率的数倍至数千倍。水温异常出现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地震前的长周期波通过上地幔或软流层传播,间接地导致了地下流体温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被高精度的测温仪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20.
伽师强震群活动期间地震窗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莹甄  曲延军 《地震工程学报》2000,22(4):368-375,406
分析研究了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活动期间阿困什余震窗和喀什地震窗月频、旬频、日频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两地震窗的异常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起止时间也具有同步性。月频度异常形态多经过2-3个峰值后在高值发震;旬频率、日频率异常形态则表现为高值-低值-发震;日频度异常出现在震前1-3d。通过对比分析伽师强震群1997年和1998年的活动特征发现,阿图什余震窗和喀什余震窗在1997年几组后续6级地震前小震日频率均在指数衰减背景上明显升高,而1998年2组强震前指数衰减背景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