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中以阜新市为例较为详细地讨论在公交线路网络中的拓扑结构建模,及基于公交线路网的弧段与节点间地理相关性的拓扑特征;并以MapInfo为平台,运用MapBasic语言,采用经典的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实现对阜新公交站点查询、公交线路查询、两站点间的最优路径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2.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分析交通数据、发现交通问题及辅助决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项重要的智能交通技术。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城市公交线网空间分布的疏密情况,本文基于北京市公交线路矢量数据,采用直接可视化和聚集可视化两种方法对公交线网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原数据处理计算得到了基于北京市主干道的公交线路分布数据并进行了直接可视化;同时利用HTML5的Canvas绘制热力图的方法对原数据进行了聚集可视化,根据可视化结果对北京市公交线路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对城市公交线网规划和优化有实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法方程系数阵的稀疏性,将Banker算法和RCM算法应用于平面控制网数据处理,实现网点自动优化排序,压缩了法方程系数阵的存贮空间。借助于各类平面网平差模型对Banker 算法和RCM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优化排序算法不仅能扩大微机的解算容量,同时也提高了解算速度,减少了计算过程中的舍入误差,且适用于任意平面网、高程网,GPS网的自动化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4.
秩亏水准网按附加条件法平差的法方程系数阵和参数先验权阵具有对称特性,利用此特性和水准网附加矩阵的特殊形式,以及文献[2]中给出的线性方程组未知数及其函数、系数阵逆阵计算的一维公式,可导出秩亏水准网按附加条件法平差的一维平差计算公式,使秩亏水准网平差计算和程序设计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
地性线密度系数指标在地貌综合中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之一.地性线密度系数可以说明地貌割切的程度,可以划分地貌类型以及确定地貌综合的选取标准。在推求地性线密度系数的公式之前,应先对地貌进行分类和分区。本文仅就由于流水侵触作用所形成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的地貌割切密度采数的公式和大小予以研究,其步骤为:1)确定抽样面积的大小;2)确定量测的方法和数据;3)简单斜坡投影面积和地性线长度之间相关分布函数的推求,即P=0.04l~2;4)最后推导出的公式为:K=(5nP~(1/2) A)/(2P)在实际编图中应用于编图的不是地性线密度系数,而是谷地网的密度系数。根据量测结果,谷地网密度系数大约等于地性线密度系数的一半。编制1:2,500,000和1:4,000,000普通一览图时,地貌综合程度更难掌握,因此更显得谷地网选取标准的重要。确定谷地网选取指标时,首先必须从基本资料图上分级量测和计算出谷地网密度系数大小,其次确定新编图上不同地区谷地网的密度系数值,经过图解计算法求出其不同的选取标准,并分指标、分地区、分比例尺制作地貌综合样图及其分析,最后才确定其选取标准。  相似文献   

6.
秩亏水准网按附中条件法平差的法议程系数和参数先验权阵具有对称特性,利用此特性和水准网附加矩阵的特殊形式,以及文献[2]中给出的线性议程组未知数及其函数,系数阵逆阵计算的一维公式,可导出秩亏水准网按中条件法平差的一维平差计算公式,使秩亏水准网平差计算和程序设计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段五杏  袁学伟 《测绘学报》1999,28(3):205-208
本文研究了用共轭梯度法解算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中20万阶法方程的有关问题,提出了“系数调整策略”和“平差与求逆既分又合的策略”。利用的天文大地网(47057点)和空间网(476点)在PII/233微机上解算14.1万阶方程组共迭代4993次,花费机时28分47秒,与未进行系数调整相比,功效提高40多倍。  相似文献   

8.
基于公交GPS轨迹数据和路段在空间关系和时空分布上的分析和处理,开展了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预测的研究,提出并实现了基于空间关系的路段平均到站总时间与基于属性数据修正的综合预测方法;以北京市300路内环公交线路为例进行了验证和效果评价,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线分量和边长的重复性检验是高精度GPS控制网基线质量分析的关键步骤。结合实际算例,编程实现基线重复性指标、最小二乘线性拟合、基线较差等计算,对高精度GPS控制网的基线解进行质量分析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基线解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变形观测水准网(即自由水准网)平差方法的文章发表较多,大多采用广义逆矩阵、伪观测值等方法来解决误差方程和法方程系数秩亏的求逆问题。虽然分析网中各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在确立多个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共交通覆盖度情况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评价。以沈阳市内部分区域为研究对象,提取研究区域基础地理数据,结合人口数据以及公共交通线网缓冲区,选取城市主次干道为边界划分分析单元,将人口密度与道路数据相结合,将评价体系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评价指标,得到研究范围内城市公交资源的分布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分布特征,为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闻帅  黄正东 《测绘通报》2019,(9):99-103
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升公共交通的供给能力。公汽满载率是公交规划、调度和服务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在公交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由公交IC卡数据和公共汽车GPS数据等构成的公交大数据为获得相对精确的客流提供了可能。虽然已有相对稳定的OD推算方法,但对于公汽满载率的研究尚不够充分。本文提出基于历史公交大数据的大规模公交出行链搜素算法,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共汽车满载率数据库,并以深圳市为例揭示了高满载率线路段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研究对于揭示公汽服务整体水平和探测关键公交廊道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公交可达性指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方法,以福州市金山新区为例,对公交可达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研究区范围内包括交通网络信息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并通过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子,提出了一种公交可达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地价。这一算法可为选址分析等各类问题提供相对定量化的公交可达性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是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基本统计分析阶段,综合统计分析及其相应的指标体系尚无相应的标准。因此,本文对相关人文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建立具有实用性与适用性的人文地理国情要素综合统计分析评价的分类指标体系,为后期的统计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公交车作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乘车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组件式GIS开发技术,设计实现了以呼和浩特市为例的面向大众的公交查询系统,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扩展性,为相关信息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交通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首要问题,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引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已是必由之路。论文对公交网络数据模型进行深入分析。论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并对公交网络数据进行建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实际的公交乘车过程,改进原始的公交换乘矩阵算法,使之能够考虑到乘车过程中步行因素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双层公交网络模型,并基于开源的WebGIS框架MapEasy实现大连市公交信息查询系统。  相似文献   

18.
王志一  郭学飞  余洋  王娜 《测绘通报》2022,(1):89-95,104
地质环境质量是影响区域规划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单一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对多地貌类型区域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为了研究适用于多地貌类型的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本文建立了基于山区和平原区两种地貌类型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获取了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京津冀城市群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地质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平原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布受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及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突出,山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布受活动断裂、地形条件及地质灾害的影响明显。可见,多重指标评价体系下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能够降低不同地貌类型地质环境质量主要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影响,评价结果能够更加合理准确地体现区域地质环境质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蒋翌帆  邓钢  卢冬爱 《测绘科学》2011,36(1):155-157
选择高山峡谷较为明显的澜沧县为研究区域,根据适宜性理论基础,科学地选择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信息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对研究区域进行不同用地适宜性评价,将结果划分等级,衡量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对农、林、牧及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回顾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自提出以来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归纳和总结;重点以政府管理实践中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为例,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