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牟科全 《四川气象》2002,22(1):33-34
本文对雅安市1959-1996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的区域低温作了概略的气候特征分析;并且应用1959-1996年的历史资料形成一种具体的区域低温有、无的中期预测方法;此次方法经1997-2001年五年的使用、检验、总的准确率达到80%,预报效果较好,可以在日常业务中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茂名市5个市县气象站1959—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日照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茂名市近60年低温阴雨区域平均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茂名各市县低温阴雨天气频率呈西北向东南减少趋势,其日数和低温阴雨的年景分布相一致;茂名地区逐年平均低温阴雨日数序列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气温则逐渐升高;茂名地区的低温阴雨日数存在3个显著周期振荡,其中6~7a的周期振荡和15a的周期振荡近60年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3.
1996年的低温阴雨过程是南宁地区各县均持续9天以上的长低温过程。本文从长低温出现当月的500hPa环流特征及前期环流演变等方面,分析其特点.若对比分析了长低温出现年份(1957、1959、1964、1968、1969年)及编暖年份(1960、1966、1987、1989年)的环流特征及演变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同期环流对比:偏暧年2月欧洲暖性高压偏弱,西太平洋、中国中部、南海高度场为正距平,1996年2月(长低温阴雨年)则相反,欧洲暖快高压们强,南方暖空气势力偏弱,这有利于冷空气大学南侵。(2)前期环流对比:偏轻年三月阿拉斯加、大西洋、欧洲地…  相似文献   

4.
1961~2016年中国春季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6年中国529个台站逐日最低气温资料,研究了中国春季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变异特征。旋转经验正交分解结果显示,中国春季极端低温事件的频次在空间上可以分为5个区域,即东北—华北东部地区、江南地区、西北东部—华北西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北部地区。小波分析表明,这5个区域春季极端低温事件的频次在年际尺度上呈现出2~4年的振荡周期,其中江南地区、西北东部—华北西部地区和新疆北部地区2~4年的振荡周期在整个研究时段都显著,但东北—华北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2~4年的显著周期分别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和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在长期变化上,这5个区域春季极端低温事件的频次总体均呈减少趋势,但突变年份具有明显差异。Mann-Kendall和滑动t检验结果表明,东北—华北东部地区春季极端低温事件频次的突变时间为1987/1988年、江南地区为1995/1996年、西北东部—华北西部地区为1990/1991年、西南地区为1987/1988年、新疆北部地区为1997/1998年。伴随着春季极端低温事件频次的降低,5个区域春季极端低温事件的强度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也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但近10年来,中国东部地区春季极端低温事件的频次和强度却有所增加,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区域大风对春播影响较大,常常把秧田的薄膜揭起,遇到低温时引起早稻烂秧,对其它春季作物(如油菜)也会造成危害。因此,有必要研制区域大风预报方法。出现区域大风的天气形势有三种:高压后部、西南暖槽发展引起的偏南大风;强对流引起的雷雨大风;冷空气南下气压梯度增大引起的偏北大风。我们把出现区域大风的形势特征与代表站抚州气象要素变化相结合,分别建立了偏北区域大风和偏南区域大风预报方法。这套方法经1991~1992年试报及1993~1996年业务运行效果较好。现把3月份的预报方法介绍如下:1样本业务预报中,将冷空气南下、气压梯…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对天津近60年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事件的增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天津均一化的逐日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观测数据,以及利用天津区域自动站定时观测气温整合数据对城乡台站的划分结果,研究分析了天津地区1959~2000年、1959~2005年、1959~2012年、1959~2017年4个时段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事件的趋势特点及其变化幅度。结果表明,天津地区的气温增暖是毋庸置疑的,4个时段年平均气温增加幅度分别达1.35°C、1.65°C、1.71°C、2.05°C,其中,冬季上升幅度相对最大,分别为2.45°C、2.82°C、2.55°C、2.86°C。城市化导致的年平均气温增暖幅度在逐年增强,4个时段的增暖贡献分别达3.73%、3.71%、4.73%、5.17%,但对于冬季来说,乡村区域的增暖趋势幅度明显大于城市区域,这一特点在年和季节极端冷事件(TN10p、TX10p)和极端最低气温事件(TNn)中有明显表现。因此,在时间尺度上,城市化对天津地区的平均和极端温度增暖影响仍然是较为显著的,并且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进程相对城市区域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史军  陈伯民  穆海振  梁萍 《高原气象》2015,34(1):173-182
利用1959 2010年长江三角洲国家基本/基准气象站资料以及大气环流资料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高影响天气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环流系统变化和区域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59 2010年间,长江三角洲低温、雷暴、大风、大雾和降雪日数均显著减少,而高温和暴雨日数的变化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降雪、大雾、雷暴和低温日数发生了减少突变,而高温和暴雨日数发生了增多突变。在空间上,雷暴和大风日数在整个长江三角洲显著减少,低温日数在北部和中部地区显著减少,降雪日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显著减少,高温日数仅在江苏南通、上海、杭州湾地区以及浙江东部显著增加。52年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北半球环状模(或北极涛动)增强,而北半球极涡及欧亚经向环流减弱,大气环流系统的综合作用导致长江三角洲大风、低温和降雪日数减少和高温日数增加。区域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长江三角洲高温日数增加和大雾、大风日数减少。  相似文献   

8.
韶关市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艳群 《广东气象》2009,31(1):9-11
对1965~2004年韶关市的春季低温阴雨日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韶关市的低温阴雨年平均日数在8~14d,大部分都是湿冷型。1965—1972年韶关低温阴雨日数偏多,1973~1981年偏少,1982-1996年偏多,1997年以后偏少。韶关市逐年的平均低温阴雨日数有4个明显的周期,分别为2.5、3.5、8.3和13.9年。  相似文献   

9.
佛山2008年初罕见低温阴雨过程与气候特征对比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基于佛山市1959~2008年气温和日照等资料,分析佛山2008年初罕见低温阴雨的成因及低温阴雨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08年低温阴雨属于异常天气气候事件。佛山的重低温阴雨年集中在1960年代后期-1980年代中期,之后以轻年为主;重(轻)年景时,前期赤道中东太平洋SST持续为负(正)距平的可能性较大,2008年低温阴雨前期为典型La Nina事件。低温阴雨重、轻年的高度场差异显著:重年500hPa西北欧到南亚呈“-+-”的环流分布型,轻年反之;2008年初环流与重年合成场基本一致,但也存在异常特征。850hPa风场还表明佛山低温阴雨可能与全球大尺度环流异常有联系。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冬种生产季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生产实践,影响广东冬种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寒害、干旱、低温阴雨。从程度和频度两个方面分析气候变暖前后1961—1996年与1997—2015年两个时段广东冬种生产季气象灾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7年以来(气候变暖后),(1)寒害、低温阴雨均呈明显减弱趋势,为冬种生产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气候条件;(2)寒害偏重发生频率明显减弱,广东大部分地区处在频率 < 30%的区域;(3)干旱偏重发生频率增加,其中频率>30%的区域有所增加,主要分布在粤北、潮汕、茂名和湛江等地区;(4)低温阴雨偏重发生频率明显减弱,广东大部分地区处在频率 < 30%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