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沈阳、北京、青島、上海、武汉、重庆等六个站的資料,計算了不同长度的滑动平均值,作为不同大小样本的平均数,研究月平均气溫的准确性.得出了平均值的誤差(V_N)与求平均年数(N)之間的經驗关系式为a,b,c为随地区和季节而异的經驗系数.本文并对影响平均值准确性的某些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平均值誤差的时間空間分布,討論了时間上和空間上內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么枕生 《气象学报》1963,33(2):245-256
作者在本文中討論条件概率、一般概率与复合概率的計算方法,并且指出M.Wurtele計算各种风向时候雾的概率,所用的方法是不必要的。作者也計算了各种风向时的降水概率,并且根据总概率定理計算降水的一般概率,根据Bayes定理計算在降水出現的条件下风的概率. 其次,作者推导計算各台站同时为雨日的概率,并且推导校对公式,以便检查計算結果。  相似文献   

3.
陈家宜 《气象学报》1963,33(4):426-434
推导出湍流度不大时,水平风速模涨落的相关,方差等量与分量风速涨落相应量联系的近似式。計算表明,在大气湍流微結构研究通常遇到的湍流度下,模量的相关与順风分量相关差不多. 說明了小尺度大气湍流中,风速模涨落的空間相关也可以近似地以时間相关来代替. 討論了推导时引入的附加条件在大气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李小泉 《气象学报》1963,33(1):1-14
本文参考計算环流指数的方法,計算了亚洲地区(60—150°E)500毫巴多年月平均图上的緯向和經向环流指数,研究了它們随緯度变化的性貭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并与全北半球的环流指数相比較.在詳細地計算了亚洲中高緯度地区(60—150°E,45—65°N)逐候(或自然天气周期)的环流指数的基础上,討論了月平均环流指数的性貭、分布情况和季节变化的特征,統計分析了它們的某些天气气候規律。最后,分析了亚洲环流指数的多年变化及与我国天气的关系,指出它們具有长周期的振动,并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车贝雪夫系数与我国温度、降水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玉琼  王才芳 《气象学报》1980,38(3):227-233
本文用车贝雪夫多项式分解了15—65°N、75—155°E范围内,1954—1975年逐候500毫巴等压面位势场。求出车贝雪夫的一些主要系数,讨论了这些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与我国温度、降水的关系。主要结果有: 1.表示大气经、纬向环流的车贝雪夫系数A_(10)、A_(01)与我国温度等级十年滑动平均和各地月平均温度存在相关关系。此关系的存在为温度趋势预报提供了可能性。 2.表示平均高度的A_(00)系数冬季12月的值和A_(10)系数冬季1月的值,两者组合成的复相关表为长江中、下游汛期(5—8月)降水趋势预报提供了可能性。用复相关表的结果,有三年做过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趋势预报,其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区太阳总輻射的空間分布特征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本文評述了以前計算太阳总輻射的各类經驗公式。根据我国26个日射站(1957年7月到1960年底)的实測资料,按B.H.烏克拉英采夫方法确定了我国緯度20°—50°地区每2.5°緯距晴天状况下月总輻射的緯度平均值和月总輻射的計算公式.根据我們的公式計算了136个地点的年、月总輻射值.利用上述实測的和計算的资料繪制了中国地区年、月总輻射值分布图,并对年和月的总輻射空間分布特征进行了討論。  相似文献   

7.
一次江淮流域切变綫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作述 《气象学报》1963,33(2):189-205
本文研究一次江淮流域切变线的生成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結构。 关于切变线的生成原因,作者强調高原的动力及热力影响。在結构方面,作者指出,切变綫附近鉛直环流的形式、切变线附近气象要素的分布以及低空鋒区的加强,相互之間有着密切联系.鉛直环流的加强,造成了低空鋒区的加强。当这个环流圈相对于鋒面的位置有变化时,鋒面的性貭,也就有不同。在切变线的上升运动区上空,高层对流层中,可能存在一下沉运动带,因而与切变线有关的流場,至少涉及到整个对流层。 最后,作者討論了:鉛直环流对鋒面的作用、极鋒型鋒区向赤道鋒的轉变以及我国副热带夏季某些系統的性貭及其特点等問題。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张家诚、周家斌等人首先把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引入气象要素场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周家斌又把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应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尤其是把离散等距格点上的车贝雪夫多项式推广到不规则格点上展开,使其在气象上的应用更加广泛。对气象要素按车贝雪夫级数展开,可得到各种典型环流分量场在整个环流场中所占的比重、即权重系数。由于车贝雪夫级数收敛快、其展开标准场是固定的、不随时间变化又相互  相似文献   

9.
秦曾灏 《气象学报》1963,33(2):131-144
根据一些作者得到的結論:在中国地区,地面摩擦对等压面高度傾向的貢献与地形的貢献相同,以及在某些特殊天气形势下,即便是对短期天气預报来說,非絕热因子也是不能被忽略的。作者首先从流体力学与热力学方程出发,提出了一个适用于作数值預报的两参数模式,給出了問題的解答;其次,討論了在使用三角形差分网格时,数值預报的截断誤差問題,并根据試驗給出了一个适宜的場量平滑公式.最后,还扼要地討論了斜压扰动的发展問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非矩形网格上的车贝雪夫展开,以大气环流因素作为预报因子,以车贝雪夫展开式系数ARs作为预报量,作水稻产量区域分布状况预报的试验。经趋势预报评分法检验表明,非矩形网格上的车贝雪夫展开可用于水稻产量区域预报。本文实例其平均历史拟合率和试报拟合率分别为87.1%和92.9%。  相似文献   

11.
欧亚环流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林海  何敏 《气象学报》2004,62(3):355-364
文中利用奇异值分解 (SVD)方法 ,分析了 5 0 0hPa环流与中国降水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 ,夏季高度场和降水场相互的空间分布与大气环流的遥相关型紧密联系 ,所对应的时间系数对夏季旱涝趋势有较好的表征能力。冬、春季高度场和夏季降水场的相互关系显示出与夏季相类似的遥相关分布型。利用高度场与降水场奇异值分解的结果及前期环流异常信息 ,可以为夏季降水趋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气象要素场通常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如经验正交函数,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等,分解成若干典型气象要素场。后者已由规则格点推广到不规则格点[1]。张家诚[2]、陈玉琼[3]等先后探讨了长江中下游降水和温度与东亚500hPa月平均高度场的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系数(以下简称为切比雪夫系数)的关系,作者也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夏季干、湿状况与东亚经向环流指数(A10)之间的联系[4]。但是,就东亚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切比雪夫系数本身气候振荡的研究仍涉及不多。而这一方面的研究对于加深了解我国大范围的气候异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罗秀卿 《气象学报》1963,33(3):375-381
本文考虑有鉛直向气流的影响、扩散貭点的沉降作用以及网效应(或称地面的吸收作用)时,討論了非定常态連續点源在乱流大气中的扩散問題.求得了計算扩散貭点浓度场的理論公式,并計算了若干例子,与观測結果得到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二维车贝雪夫多项式以动态方式客观地分解1951-1985年逐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区域的环流特征,并初步分析了计算结果。然后以福建月平均气温为例,扼要阐明其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副热带高压的东西向移动及其預报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黄士松 《气象学报》1963,33(3):320-332
本文从副热带高压本身的形状、位置与风場結构研究高压单体的移动問題,求得了副热带高压在东西方向上的移速公式,提出根据高压的形状、位置及其南北二側緯向风速分布廓线預报高压移动的具体办法,并討論了外界环流系統及高压本身性状变化对高压移动的影响及其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6.
杜行远 《气象学报》1963,33(3):297-304
本文从大气是乱流的介貭这一点出发,討論了地形对风場和气压場的作用,推导出了考虑地形作用的正压預报模式。在地轉近似的假定下得到:当气压梯度与地形梯度相重合而方向相同(反)时,发生加(減)压。还討論了地形对准常定气压波形成的各种作用,指出南北两半球緯圈平均气压、季际变化的不同,可以由地形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西江流域面雨量与区域大气环流型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对西江流域1971—2015年逐日平均850 hPa和500 hPa高度场进行环流客观分型,分析流域降水天气环流型出现概率及主导环流型变化特征,探讨主导环流型对西江流域总面雨量和子流域面雨量的贡献率及环流型配置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850 hPa为西南风型、500 hPa为西风型时,流域出现降水天气的概率最大;850 hPa气旋型和500 hPa西风型对年总面雨量和各子流域面雨量的贡献率均为最大,且对东部子流域面雨量的贡献率大于西部子流域,850 hPa南风型与500 hPa反气旋型的环流配置是西部子流域秋季降水偏多的主导环流型配置;春季850 hPa气旋型与500 hPa西风型、夏季850 hPa气旋型与500 hPa西风型、秋季850 hPa南风型与500 hPa反气旋型、冬季850 hPa西南风型与500 hPa西风型的环流配置时,出现强降水天气的概率分别为18.7%,21.1%,4.0%和2.0%,即夏季最大,其次为春季,冬季最小。近45年,850 hPa气旋型、500 hPa西风型对流域年总面雨量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是西江流域面雨量呈偏多趋势的主导环流型。  相似文献   

18.
用车贝雪夫多项式预报气象产量地理分布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辽宁省中北部地区玉米气象产量区域分布的预报为例,论述了车贝雪夫多项式在农业气象预报中的若干应用。作者用不规则格点上的车贝雪夫多项式,以大气环流为候选预报因子,求得展开式系数依赖于4—6个因子的方程,并由此报出区域各县产量,绘出预报图,作试报检验。结果表明:车贝雪夫多项式可用于区域产量预报。最后讨论了此方法在农业气象预报其他领域(如发育期、病虫害预报)中的应用前景,指出车贝雪夫多项式用于生物学、地学预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线性两层模式討論了对流层上部和下部扰动的发展和移动,以及它們之間相互关系。有以下主要結果: 1.一般常用的“溫度波落后于气压波,扰动发展”这一規則,对于超长波(波长大于10000公里)只适用于对流层上部,对于波长为7000公里左右的长波自对流层中部以上皆可应用,对于較短的长波整个对流层皆可应用。 2。当槽线或脊线随高度向西傾斜时,扰动的上层发展,下层阻尼;向东傾斜时,上层阻尼,下层发展;当时,上下层同时发展. 3.溫度波和高度波的移速可以不同,甚至方向可以相反;无論在上层或下层,当脊移进輻散区或槽移进輻合区时,扰动发展;当脊移进輻合区或槽移进輻散区时,扰动阻尼. 4.扰动的振幅和移速随时間而变,它不仅决定于基本流場的参数和扰动的波长,同时决定于扰动本身的上下結构. 5.周期性变化的稳定波在发展时期,其振幅的发展一天可达两倍半以上.因此日常所观測到的环流的巨大变化是否都属于一般所謂的西风带不稳定的現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河南夏季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500 hPa环流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河南省40个代表站1961-2005年夏季≥35℃高温日数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典型场基本能反映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分布的主要特征,前3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据此,得出河南夏季≥35℃高温日数的时空分布类型为全省一致型、西北至东南差异型和西南至东北差异型.第一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最大,第二模态对应的时间系数序列的变化幅度比前一个时间序列要小.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演变显示,河南夏季高温日数平均呈减少趋势,且存在2~4 a、8~14 a的周期变化,目前河南夏季高温日数正处于偏多状态中.应用逐日20时500 hPa ECMWF北半球格点资料,对1991-2005年河南典型的大面积持续高温下的环流形势进行普查、分类,分别求各种类型下的环流平均场,从而得到河南省高温的两种环流型,即贝加尔湖高压型和副热带高压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