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庆  王小蓓  李丽霞 《海洋科学》2018,42(11):35-42
以潮间带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pertusa)及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为试材,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 0.5, 1.0, 1.5, 2.0 mg/L)胁迫下海藻中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ATP酶活性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随Cu~(2+)浓度增加,孔石莼及鼠尾藻的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包括光能利用效率(alpha)、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半饱和光强(IK)及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随胁迫浓度升高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孔石莼F_v/F_m下降幅度更大;2种海藻中Na~+K~+-ATP及Ca~(2+)Mg~(2+)-ATP酶活性总体上随Cu~(2+)浓度的升高亦呈降低趋势,且孔石莼降低幅度尤为显著。这些结果表明,随胁迫程度加剧,孔石莼及鼠尾藻光合作用受抑,代谢酶活性降低,藻体遭受不可逆的严重损伤,处理体现出较明显的剂量效应;二者相比,鼠尾藻相比孔石莼对铜胁迫具更强的耐受性;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测定结果极其稳定且与胁迫程度相关极显著,可作为海藻生长及生理代谢对重金属耐受性的有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三种重金属离子对东方小藤壶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媛  杨震  许宁  英瑜  唐学玺 《海洋科学》2003,27(8):56-58
研究了3种不同浓度重金属离子对东方小藤壶(Chthamalus challengeri)二期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铜、锌、镉离子均有较高的毒性,它们对二期幼虫的12 h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00mg/L、2.29mg/L和0.56mg/L,24h半致死剂量分别是0.71mg/L、1.71mg/L和0.14mg/L,毒性大小依次排为Cd~(2+)>Cu~(2+)>Zn~(2+)。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uld)在四种重金属离子(Cu~(2+)、Hg~(2+)、Cd~(2+)、Pb~(2+))不同浓度中早期胚胎发育的状况。每种重金属离子对厚壳贻贝卵子的受精及早期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Pb~(2+)、Cd~(2+)的浓度在2ppm以下时,对贻贝的早期孵化影响不大,而Cu~(2+)和Hg~(2+)则对其有严重影响,当它们浓度仅为20ppb时,大多数受精卵不能孵化,即使能孵化也将发育成畸形而不能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4.
以卤虫无节幼体(36h)和成虫(16d)为例,在温度为15±3℃、盐度为30的条件下,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Cu~(2+)、Mn~(2+)和Zn~(2+)对卤虫的无节幼体和成虫的单一毒性效应;在此基础上,以卤虫卤虫无节幼体(36h)为例,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通过等毒性溶液法,研究了Cu~(2+)、Mn~(2+)和Zn~(2+)对卤虫的联合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对三种金属离子的耐受能力均高于成虫,Cu~(2+)﹑Mn~(2+)和Zn~(2+)的48h LC_(50)分别是4.0、27.19和115.95 mg/L,而成虫Cu~(2+)﹑Mn~(2+)和Zn~(2+)的48h LC_(50)仅为1.31、6.86和34.23 mg/L;且对两个时期的卤虫,三种金属离子毒性由强至弱均为Cu~(2+) Mn~(2+)Zn~(2+);三种重金属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成虫的安全浓度(SC)分别是0.4、2.72、11.6、0.13、0.69和3.42 mg/L。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Cu-Mn、Cu-Zn和Mn-Zn均对卤虫无节幼体表现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e~(4+)和Se~(6+)对湛江叉鞭金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Se~(4+)(0.10mg·L)和Se~(6+)(0.10—0.50mg/L)对该藻生长繁殖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Se~(4+)(大于0.50mg/L)和Se~(6+)(大于10mg/L)则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Se~(4+)的毒性比Se~(6+)大约高15倍。  相似文献   

6.
海水中锌、镉、铅、铜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简便快速、直接测定海水中锌、镉、铅、铜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方法,海水适宜酸度为(3.0—4.5)×10~(-3)mol/LHNO_3,适宜盐度1.6—31。电解(富集)时间600s时,检出限为0.02μg/L Zn~(2+),0.02μg/L Cu~(2+),0.01μg/L Cd~(2+),0.006μg/L Pb~(2+)。在青岛近岸海水中加1.0μg/L Zn~(2+),Pb~(2+),Cu~(2+)和0.5μg/L Cd~(2+),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3.1%,5.8%和5.1%。应用于近岸海水及中国标准海水中锌、镉、铅、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使用除草剂Sandoz 9785筛选高EPA微拟球藻的有效性,用添加不同浓度除草剂Sandoz 9785的f/2固体培养基对海洋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进行处理。当除草剂浓度为58μmol/L时,可抑制99.1%的藻细胞生长,在该除草剂浓度下,筛选获得2株抗除草剂藻株SA1和SA2。将抗性藻株在无除草剂f/2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到指数期和平台期,分别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显示,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0)、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PSⅡ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等均高于出发藻株。其中,SA2的比生长速率达到0.199d~(-1),较出发藻株提高了2.31%;SA1的EPA含量较出发藻株藻提高了5.44%,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7.35%。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除草剂Sandoz 9785可有效筛选出EPA含量较高的微拟球藻藻株。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柠檬酸(0(对照组)、0.05、0.1、0.2和0.4g/L)对海绿球藻(Halochlorococcum sarcotum)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NPQ、最大光合作用效率P_m、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α、最小饱和光照强度I_k)、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2株绿藻对照及低浓度处理组(0~0.1g/L)的F_v/F_m、P_m、I_k、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总脂产率均显著高于高浓度处理组(0.2~0.4g/L)。其中,海绿球藻0.1g/L处理组的细胞密度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21.26%;0.4g/L处理组的总脂含量最高(35.20%),比对照组增加了17.77%;0.1g/L处理组的总脂产率最大(0.018g/(L·d)),比对照组增加了14.19%。微绿球藻的细胞密度在柠檬酸浓度为0.1g/L时达到最大值,比对照组增加了15.34%;总脂含量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0.4g/L时达到最大值(40.42%),比对照组增加了36.97%;总脂产率在柠檬酸浓度为0.1g/L时达到最大值(0.025g/(L·d)),比对照组增加了12.84%。与对照组相比,0.05~0.4g/L的柠檬酸能够显著促进2株绿藻的18:1n-9和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和)合成,而高浓度柠檬酸(0.2~0.4g/L)能够显著抑制16:3n-3和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和)的积累。研究结果显示,适合2株绿藻生长及产脂的最佳柠檬酸浓度均为0.1g/L,该研究为2株绿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 对海洋生源要素含量及威氏海链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纳米TiO2(0,4,8,12,16,20 mg/L)对海洋生源要素(N,P,Si,Fe)含量及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纳米二氧化钛浓度增大,对海洋生源要素的吸附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海洋生源要素含量下降,对磷和铁的影响最为明显;纳米二氧化钛吸附对氮磷比和硅磷比影响很大,氮磷比为68~126,硅磷比为74~135,而对硅氮比影响很小基本维持在1。纳米二氧化钛对威氏海链藻生长有明显抑制,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与海洋生源要素含量影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镉和汞两种重金属离子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晓宇  王清  杨红生 《海洋科学》2009,33(12):24-29
采用毒理学实验方法,比较研究了Cd~(2+)和Hg~(2+)对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 Reeve)急性毒性效应的差异,以期为进一步评价重金属离子对四角蛤蜊的毒性效应和作用机理等提供理论依据.死亡概率单位和实验液浓度对数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d~(2+)对四角蛤蜊在24、48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5.961、5.149和2.383 mg/L,Hg~(2+)的LC_(50)分别为3.714、0.607和0.207 mg/L;Cd~(2+) 和Hg~(2+) 对四角蛤蜊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23 8 mg/L和0.002 1 mg/L,分别是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限定量的4.76倍和4.02倍.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用添加硒的改良Zarrouk培养基培养钝顶螺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FACHB-834,测定了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生物量及含碳率,探究硒对螺旋藻生长及固碳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较低的硒浓度(1和10 mg/L)促进螺旋藻生长,与对照组相比,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1%和15%(P0.05),终生物量最高达1.04 g/L;固碳速率最高达153.32 mg/(L·d);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_(max))和光能的利用效率(α)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较高的硒浓度(50和100 mg/L)抑制螺旋藻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生物量分别降低了43%和48%、含碳率分别降低了10%和17%、固碳速率分别降低了53%和61%(P0.05),F_v/F_m分别最大降低了32.4%和31.2%、rETR_(max)分别最大降低了15.4%和11.2%、α值分别最大降低了48.2%和39.4%(P0.05)。综合考虑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和固碳速率,本实验培养钝顶螺旋藻的最佳硒浓度为1 mg/L。研究结果可为大规模培养富硒钝顶螺旋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属沿海中心硅藻纲,是海洋硅藻的模式种之一。实验探讨氮营养盐(硝酸盐,N,c(N)分别为8.0,16.0,32.0,64.0μmol/L)、石油烃(0号柴油分散液,WAFs,c(WAFs)分别为0,0.1,0.5,1.0,5.0 mg/L)、抗生素(土霉素,c(OTC)分别为,0,1.0,3.0,5.0,10.0 mg/L)等3类近海常见污染物对威氏海链藻细胞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类近海常见污染物对藻生长(即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合成、蛋白质生成、藻细胞抗氧化能力(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即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程度分别为WAFsNOTC、NOTCWAFs、NWAFsOTC、WAFsNOTC、OTCNWAFs;影响程度的差异,揭示了近海各污染物的毒性作用机制及靶位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研究了Pb~(2+)和Fe~(3+)在不同水溶液中对三唑磷的光降解影响。结果表明:在3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在去离子水中,不同浓度的Pb~(2+)对三唑磷的光降解均起抑制作用。在人工海水中,0.01 mg/L和0.1 mg/L的Pb~(2+)对三唑磷的光降解有抑制作用,而1 mg/L的Pb~(2+)明显地促进了光降解。在天然海水中,1 mg/L的Pb~(2+)对三唑磷的光降解起了抑制作用,而0.01 mg/L和0.1 mg/L的Pb~(2+)在光照前60 min促进了光降解,后60 min则起了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Fe~(3+)在人工海水和去离子水中会促进光降解,而在天然海水中则表现为抑制作用。该实验模拟结果可为水环境中该种农药污染的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Cu~(2+)冲击负荷对序批式反应器(SBR)脱氮性能、脱氮速率、微生物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评价了SBR的抗Cu~(2+)冲击负荷能力。结果表明,在100 mg/L Cu~(2+)冲击24 h后,COD的去除率由92.59%下降到47.01%,NH~+_4-N的去除率由99.64%下降到45.76%。冲击停止后,SBR脱氮性能经过61天得到恢复。比耗氧速率、脱氮速率以及相关酶活性在Cu~(2+)冲击60天后恢复正常水平。Cu~(2+)冲击促进了活性氧的产生、乳酸脱氢酶的分泌,说明瞬时冲击引起了细胞氧化应激并使细胞膜受损。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在瞬时Cu~(2+)冲击下明显增加,以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Cu~(2+)负荷冲击下变化显著。SBR具有一定的抗瞬时Cu~(2+)冲击负荷的能力,Cu~(2+)冲击负荷消失后能够逐渐恢复其脱氮性能。  相似文献   

15.
氮磷浓度对绿色巴夫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绿色巴夫藻(Pavloca viridis)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氮浓度(0、100、880、7040μmol/L)和磷浓度(0、10、36.3、290.4μmol/L)对其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培养温度为20±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100μmol/Lolm~(-2)s~(-1)。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氮磷浓度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及各叶绿素荧光参数都有显著影响(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绿色巴夫藻生长和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氮浓度为880μmol/L、磷浓度为36.3μmol/L。此条件下,该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相对含量、F_v/F_m(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的实际光能转化效率)、ETR(电子传递效率)、qP(光化学淬灭)显著高于其他浓度组。qN、NPQ(非光化学淬灭)开始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内脏为材料,分别通过30%和80%饱和度(NH_4)_2SO_4沉淀分级分离、葡聚糖凝胶柱Sephadex G-200层析、以及离子交换柱DEAE-32层析,从而获得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EC3.2.1.52,NAGase),经PAGE检定达到电泳纯,酶的比活力为505.21 U/mg。SDS-PAGE显示一谱带,测得该酶蛋白亚基分子量为121.5kDa,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得酶的等电点pI为6.01。以pNP-β-D-GlcNAc为底物,研究NAGase催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中国鲎NAGase的最适pH、最适温度、K_m和V_(max)分别为5.4和55℃、0.421 mmol/L和13.158μmol/L·min~(-1);酶在pH=4.5~7.0范围内较稳定,在20~50℃之间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酶在276nm波长处有紫外吸收峰,在232.2nm波长的内源荧光激发下,酶内源荧光发射光谱峰在330.9nm波长处。Na~+,K~+和Li~+对NAGase活力没有影响,Ca~(2+)、Ba~(2+)和Co~(2+)对NAGase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Co~(2+)对NAGase的激活作用较大,5mmol/L Co~(2+)能使NAGase活力提高41.67%;Mg~(2+)、Cu~(2+)、Zn~(2+)、Mn~(2+)、Fe~(3+)、Al~(3+)、Pb~(2+)、Ag~+、Cd~(2+)和Hg~(2+)等10种金属离子对NAGase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mmol/L Cd~(2+)可使酶活力丧失85.60%,而Hg~(2+)对酶的抑制作用最强,0.1mmol/L Hg~(2+)可使酶活力丧失90.10%。EDTA对酶活力没有影响,推断中国鲎NAGase属于非金属酶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近岸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作者通过研究重金属Cd~(2+)和Pb~(2+)对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的单一及复合急性毒性效应,为其养殖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测定方法,开展了不同浓度Cd~(2+)和Pb~(2+)对脊尾白虾96 h内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一污染物暴露下,Cd~(2+)对脊尾白虾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38.699、33.110、9.719、3.650 mg/L,Pb~(2+)对脊尾白虾48、72、96 h的LC50分别为254.541、62.750、29.074 mg/L;Cd~(2+)、Pb~(2+)对脊尾白虾96 h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365和2.907 mg/L;在等浓度配比(1︰1)暴露下,Cd~(2+)和Pb~(2+)复合污染对目标生物在48、72、96 h暴露期间的毒性相加指数(additive index,AI)分别为0.155、0.068、0.258。综上所述,Cd~(2+)对脊尾白虾的毒性较Pb~(2+)更强,Cd~(2+)和Pb~(2+)对脊尾白虾的复合污染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青蛤(Cyclina sinensis)对重金属Cu~(2+)的蓄积作用及免疫机能的影响,开展了Cu~(2+)对青蛤的急性毒性实验,观察青蛤在96 h Cu~(2+)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胁迫下,不同组织的蓄积趋势,及血淋巴液中SOD、CAT和ACP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Cu~(2+)的半致死浓度为0.807 mg/L,安全浓度为0.00807 mg/L。鳃和内脏团组织中蓄积的Cu~(2+)浓度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在半致死和安全浓度胁迫下,鳃组织中Cu~(2+)蓄积速度均快于内脏团;在半致死浓度胁迫下血淋巴液中SOD、CAT和ACP活性呈现先诱导再抑制的趋势,安全浓度下无明显变化,但均高于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就七种重金属离子对等鞭藻3011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中分别用1,3,5,7 ppm四种浓度实验发现重金属离子对藻生长的毒害作用顺序是Cu>Cr、Cd>Zn>Ni>Pb。Pb~(2+)对等鞭藻3011生长有利而Cu~(2+)却有致命的毒性。双因子作用下,Pb~(2+)、Ni~(2+)可降低其他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例如Cr~(2+)、Cd~(2+)。总的来说,无论是单因子还是双因子联合作用下,对等鞭藻3011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冲刷型和淤积型两类人工海岸带的近海区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岸带近海海洋的水质、沉积物和生态环境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冲刷型岸带近海水体中悬浮物含量、Hg+、Pb~(2+)、Cu~(2+)、Zn~(2+)等离子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磷酸盐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淤积型岸带呈与其相反的变化趋势;淤积型岸带近海沉积物重金属离子中Cu~(2+)、Cd~(2+)、Zn~(2+)等离子含量呈下降现象,与冲刷型岸带近海沉积物的变化不同;淤积型岸带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物种数量、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丰度、均匀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优势度呈下降趋势。受近岸海洋冲淤环境及人工岸带的影响,冲刷型岸带与淤积型岸带近海的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有着显著差异;近岸带的淤积环境为海洋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