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这次全国林业血防工程科技支撑工作会议暨学术研讨会,是由国家林业局召开的,会议的目的,就是全面总结林业血防工作和工程建设成效,深入探讨工程科技支撑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4月19-20日,全国林业血防试验示范科技支撑暨"十一五"科技支撑江河滩地生态修复课题交流会,在安徽太平召开。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教授主持会议,安徽省林业厅柏泉厅长亲临会议指导,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江苏省、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林科院以及中国林科院等有关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林业血防试验示范区建设成效、林业血防工作的初步经验,仔细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3日至4日,国家林业局林业血防专家组主任、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先生(下图左3)一行5人到江西调研指导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江西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阎钢军会见了彭镇华一行。江西省林业厅巡视员魏运华,省林业厅党组成员、驻厅纪检组组长李晓浩和省林科院、省林业厅项目办有关负责人陪同调研或出席座谈会。彭镇华一行与江西省林业厅、省林科院就近年来江西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情况、林业血防科技支撑项目情况、鄱阳湖滩地血防林营造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座谈,并现场考察了南昌县血防林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林业血防工程项目能够把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一个创新,无论对我国还是对世界的血吸虫病防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从研究、示范到推广,不断地扩大,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对林业血防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批示,这充分说明了林业血防科技工作者切实起到了科技示范、科技先行的作用。可以说这是科技为工程服务,科技为经济服务,科技为兴林服务最好、最直接的体现。在这项成果中,专家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而且血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与农民紧密结合,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12月25日至27日,全国林业血防试验示范区科技支撑暨"十二五"林业血防科技支撑项目研讨会在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安徽太平试验基地召开。来自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四川、云南、重庆、上海等省(市)林业厅(局)、林科院、安徽  相似文献   

6.
<正>据悉,国家林业局将于近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全国林业血防工程科技支撑工作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全国人大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巡视员何嘉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1月4日,新年上班的第一天,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教授带领兴林抑螺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到国家林业局计资司汇报林业血防科研示范工作,课题组全面汇报了近年来林业血防科技工作和试验示范区建设的情况,并提出了我国林业血防科研示范工作的建议。计资司姚昌恬司长及规划处、年度处的领导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四川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结合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大力建设林业血防工程.投入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的资金达到89亿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施工质量,按照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要求,严把设计、审批、施工、验收关,并委托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全过程监理,确保林业血防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是湖南省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近年来,通过林业血防示范区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示范区建设等重大血防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垸内有螺面积下降92.28%,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7月12日,安徽省林业血防科技支撑项目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安徽农大召开。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彭镇华教授主持会议,安徽省林业厅党组成员程鹏巡视员亲临会议,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林业厅造林经营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国血吸虫病危害严重。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经过近20年来的研究探索,已成为血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血吸虫病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根源、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的理念及其抑螺防病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对即将启动实施的全国林业血防工程建设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何搞好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涛 《中国沙漠》2022,42(1):1-4
防沙治沙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国家层面上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大规模社会经济活动的展开,干旱半干旱区的绿洲、农田、牧场、公路、铁路、渠道、乡镇村落和一些重要基础设施都面临着风沙危害,需要积极应对,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而面对沙漠科学基本空白的科研工作者们,则需要在形成防沙治沙关键科技支撑的同时,发展中国沙漠科学,这就是20...  相似文献   

13.
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对鄱阳湖地区抑螺防病林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科技创新体系既是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土地科学研究、土地管理创新和土地科技进步的重要依托。基于土地科技创新体系内涵及其基本理论的分析,提出了土地科技创新体系框架模式及土地科技创新空间域概念,指出中国土地科技创新体系运行应选择国家调控下的科技市场化创新模式。构建土地科技创新的科学体系、完善土地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理顺土地创新的管理体系和建设土地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土地科技创新体系的四个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5.
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主要针对林业血防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协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即将启动实施的全国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经营管理上有待研究的内容,为搞好全国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森林资源的特点及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海南岛森林资源的特点,指出林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其特点,构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的基本模式,并对海南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实施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是血防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明显的抑螺防病和生态环境改良效果。根据抑螺防病林的建设要求,阐述了疫区抑螺低效林分改造的内容和主要技术措施,为抑螺防病林的深入研究和巩固林业血防的抑螺成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Stakeholder engage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research programs focusing on 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ecosystem services.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stakeholders, however, is often impaired by linguistic barriers, different priorities, and time constraint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organizational aspects of science–stakeholder interactions, focusing on examples from the Swedish forestry sector.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articulated by the Swedish forestry sector for access to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we discuss how to present research findings in formats suitable to serve as decision support. Clear communication about common goals, expectations, resources, and time frames is need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stakeholder fatigue.  相似文献   

19.
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需要,县域科技发展引起广泛重视,制定县域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是指导县域科技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什么叫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什么制定这样的规划?怎样组织和制定这种规划?并就一般意义上,提出了县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低覆盖度治沙的理论与沙漠科技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覆盖度治沙是一项荒漠化治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受自然林业启发,根据低覆盖度植被分布格局的演变,提出不同格局下的风沙物理学、水文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的外延机理,把乔灌草及微生物、降雨及土壤库的水动态、界面生态效益、边行优势等有机组合,进而探索出创新型治沙技术理论。这套理论基本解决了防沙治沙实践中中幼龄林衰败死亡的问题,把人工造林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降低造林成本40%~60%。该理论开拓了覆盖度在15%~25%条件下实现防沙治沙目标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