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已有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基于ASTER数据的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信息的提取与识别.根据研究目标,以ASTER数据为信息源和调查工具,制定相应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流程,增强与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信息相关的影像特征;应用热红外遥感理论和技术,以ASTER数据热红外波段为信息源,借助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与其他地物的温度差异,探索它们之间的可分性;结合ASTER数据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解译成果,进行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信息识别.  相似文献   

2.
<正>高光谱遥感是指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丰富的光谱和纹理信息的优势在地质领域得到了深入的应用与发展,不仅深化了地质学的基础研究,也推动着遥感地质填图从岩性填图向矿物填图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崔静芝 《地下水》2022,(3):51-52+91
为精准掌握新疆和什托洛盖煤田白杨河区域地下水资源含量以及水质变化情况,采用应用广泛的水量均衡法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计算和评价。文章结合和什托洛盖煤田白杨河区域水资源分布、地下水转化与运移规律以及历年实测径流资料,基于水量均衡法探究了新疆和什托洛盖煤田白杨河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及变化规律,为和什托洛盖煤田开发规划及水资源的科学开采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光谱遥感水文地质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光谱遥感是一种利用成像光谱仪同时获取地物目标辐射、光谱和空间等多重信息遥感的技术,水文地质是高光谱遥感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通过高光谱遥感图像分析,能够提取大区域包气带及含水系统的水文地质信息,可为水文地质环境的识别及实时监测、地下水资源高效管理、地下水数值模型构建等提供科学数据。通过调研凝练了高光谱遥感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水文地质方面的应用研究,重点总结了地下水环境污染和水文信息反演方面的高光谱遥感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水文地质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高光谱遥感水文地质应用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通过土壤和植被的光谱信息实现对研究区包气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大面积、短周期连续快速监测;在高光谱图像中提取构造、地层岩性等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以环境指示因子(如植被)为有效补充,获取饱和带地下水环境信息;通过高光谱图像识别植被类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分析叶片反射光谱特征并建立模型反演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位,为研究和保护缺水地区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资源三号卫星正视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三号卫星(ZY-3)是我国发射的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其全色波段与多光谱波段有相同的太阳高度角和其他环境条件,影像获取时间一致,因此两种不同分辨率的数据可实现高精度融合形成新的影像。使用Brovey变换、主成分变换、IHS变换、小波变换、GS光谱锐化五种不同的数据融合方法,对ZY-3全色和多光谱影像进行融合,并从清晰度、纹理和色调进行定性分析;从标准差、信息熵、平均梯度、偏差指数、相关系数和光谱扭曲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基于Gram-Schimdt光谱锐化融合方法产生的遥感图像失真较小,同时很大程度地保持了高分辨率全色波段的空间纹理细节信息,是一种适合于ZY-3图像融合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物的光谱特征是遥感识别地物的主要依据,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其特定的吸收特征谱带。利用ASD和PIMA反射光谱测试仪对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Ⅱ号、Ⅴ号斑岩铜矿岩体的蚀变围岩(地表采样与钻井采样)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反射光谱特征谱带获得蚀变矿物的种类,确定了岩体的蚀变矿物组合,得到反射光谱的吸收谷在ASTER数据中所处的波段;对反射光谱曲线进行数学积分,获得ASTER数据中的强吸收波段。将以上2种分析得到的吸收性波段组合应用于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结果表明蚀变遥感异常与野外地质特征吻合程度较高。反射光谱分析表明确定岩石矿物的反射光谱特征谱带是进行遥感信息提取工作的前提,波段组合选取对提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鲁峰 《地下水》2018,(5):37-39
研究地下水动态与均衡是了解水文地质、水量和水质评价,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以山东刘家矿区尾矿库为例,通过掌握研究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查明区内含水层特征以及地下水的补、径、排方式,对尾矿库区进行了地下水均衡评价,为尾矿库区改建后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河曲、保德、偏关地区有极丰富的煤炭和地下水资源,是修建大型坑口电站的理想所在,目前电站已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搞清地下水资源,为电站提供可靠的水量保证,为确定电站最终规模提供水资源方面的依据是十分必要的。山西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队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应邀利用  相似文献   

9.
西南盆地边缘红层地区用水困难,通过研究重庆綦江地区岩性、地貌、构造、地下水流量等,总结了綦江红层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富集规律。研究区地层岩性以砂泥岩为主,地下水分为红层风化带裂隙水、红层承压水和红层基岩裂隙水三类,其中红层承压水富水性相对较好。研究区地下水根据不同的供水目标划分为水量丰富、水量中等、水量贫乏、水量较贫乏和水量极贫乏5区。总结了不同富水区的水文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3种类型的陨石分别进行脉冲激光辐照实验,模拟距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1 AU)处,10亿年(1 Ga)期间微陨石轰击的太空风化作用对E型、S型、C群等近地小行星光谱特征的改造。结果显示,激光辐照后,顽辉石无球粒陨石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降低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E型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普通球粒陨石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均降低、吸收深度变浅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S型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CV3型碳质球粒陨石和CO3型碳质球粒陨石在激光辐照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降低,但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升高,吸收深度变浅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贫挥发分的C群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 CM2碳质陨石在激光辐照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增加,但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及近红外斜率降低,与富挥发分的C群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近地小行星探测任务备选目标的确定、光谱遥感数据以及表面物质演化过程的反演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评价的原则及内容当前,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广泛采用四大储量法、地下水动力学法、数理统计法及水量均衡法。根据三江平原自然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浅层地下水丰富),评价方法以水量均衡法较为合理,尽管要求计算  相似文献   

12.
曹卫峰  白涛 《贵州地质》1989,6(4):295-302
贵阳市位于贵州高原中部的一个岩溶宽谷盆地中,岩溶地层发育,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是,岩溶地下水的开采却广泛引起了多种环境效应:可以分为良性的和非良性的两个大类。笔者通过岩溶环境,地下水水质、水量及含水层质量等在开采中的变化,不仅对高盐水质淡化、涌水量增加和水文地质环境变好等良性效应进行了较深入讨论,而且也对水质恶化,含水层污染和岩溶塌陷、地裂、井壅等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做了较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贵阳岩溶水资源,保护贵阳岩溶水文地质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国英 《现代地质》2013,27(6):1445
以ETM+遥感数据为主要遥感信息源,应用遥感技术对喀喇昆仑山温泉地区进行1∶25万图幅的水文地质调查。根据地质体的影像特征并与前人地质填图结果对比,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重点对新生代地层及与水文地质有关的要素等进行解译,编制1∶25万新生代遥感解译图。根据遥感图像对研究区的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和分布范围、地貌特征及河流、湖泊、泉群、地下水溢出带、湿地等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基于区内地下水形成环境的差异,地下水资源体系可以分为南部河谷冲积层地下水系统和北部内流湖盆地下水系统。总结地下水的分布特征认为,南部冲积层储水条件较为优越,且补给充分,其地下水与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北部内流湖盆地区多为湖相沉积,受气象因素制约,山前巨大的冲洪积扇存在丰富的地下水外,地下水资源总体贫乏。遥感水文地质调查表明,遥感技术在高原区域填图与水文地质调查中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点,可以在青藏高原水文地质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读者论坛     
《地下水》1992,(1)
公主岭市解决水资源的对策a.合理调整开采布局.鉴于市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所以原则上不准再凿新井.为了防止漏斗中心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使开采井报废或水量急剧衰减,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必须调整机井布局及开采量.根据各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分配开采量,降低集中开采强度.适当增加外围区的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1,(4)
通过对西藏索县荣布镇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研究了区内气候气象、地形地貌、地层与构造、水文地质、水质水量等基本问题,查明了区内地下水特征,分析了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认为荣布镇热曲河水源地属属一级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量丰富,水质优良。综述了水资源利用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矿部水文所曲焕林主编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一书,已与读者见面。它是一本概括我国水文地质方面的新成果的科学专著,是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重要专著之一。作为该书的“第一读者”,我向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水资源等方面的生产、教学、科研人员推荐它。由国内很多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组成的,大面积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攻关研究组,在完成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水质水量及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地下水开发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彩霞 《吉林地质》2001,20(1):53-56,60
本文根据近期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结合地下水赋存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述了长春市由于不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而产生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量削减、水质污染、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四、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任务地下水资源评价不是单纯算一算水量,而是根据所评价的区域,或水文地质单元的具体条件,经过分析计算,对地下水资源提出一个“质”和“量”的数量界限。其具体任务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由于长春城区地下水的超采产生了环境恶化,结合地下水预测模型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以长春城区为例建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预警模型。根据长春城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水位水质预警标准,并根据模型编制了地下水资源管理预警系统。利用所建立的预警系统,对现状和未来开采条件下水位水质进行预警,从而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持续利用提供可靠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黑河中游绿洲典型灌区地下水资源总均衡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对研究区多年的水文地质观测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黑河中游典型灌区地下水水资源总均衡模型,选取了黑河干流具有代表性的平川、板桥、鸭暖和蓼泉灌区,对地下水均衡模型中的补给项及排泄项的主要变量分别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灌区均衡期内地下水动态资料计算的均衡期始末地下水储存量变化与模型计算的均衡差基本相近,其相对误差为-17.6%,说明均衡模型对于估算内陆绿洲灌区地下水资源均衡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