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成矿地质流体体系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壳中可划分出五大类不同的成矿地质流体体系:①与大陆地壳中—酸性岩浆热事件有关的热液流体体系;②与海底基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喷流流体体系;③与海相沉积盆地演化有关的盆地流体体系;④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含与大型剪切带有关)的变质流体体系;⑤与地幔排气过程有关的深部流体体系。简要讨论了每个成矿流体体系的发生、演化、特征和成矿作用。并指出,成矿地质流体体系的时间—空间演化动力学轨迹实际上就是热液矿床的相继定位以及有关的矿床系列不断被完成的过程,这也就是我们所要认识的、矿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床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东闯特大型金矿床的重点研究,综合前人资料,对小秦岭金矿田矿床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成矿流体由地幔流体交代演化而来,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和下地壳,成矿时代为晚期,不同形式的拆离构造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富集空间,其成因类型为幔源中高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小秦岭金矿田矿床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东闯特大型金矿床的重点研究,综合前人资料,对小秦岭金矿田矿床成因提出了新的认识。成矿流体由地幔流体交代演化而来,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和下地壳,成矿时代为晚燕山期,不同形式的拆离构造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富集空间,其成因类型为幔源中高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成矿理论研究和实际找矿中争论的焦点。选择了邓格庄金矿床5件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石样品,对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R/Ra值为0.008 33~3.612 00,平均为1.400 00;40Ar/36Ar值为465.7~4 674.7;4He/40Ar* 值为0.36~1.36,成矿流体中地幔端元流体的比例为3.73%~45.87%,平均为17.67%。结合氢氧同位素、岩浆岩、围岩蚀变和流体包裹体等证据,反映了成矿流体具地壳流体和地幔流体混合特征,主要来源于地壳,并有明显地幔流体混入,上升过程中可能还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岩石钾质变化及钾交代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钾质高低及变化可反映岩石演化程度和钾交代作用。发生钾交代的岩石为成矿有利岩石和找矿标志。岩石钾交代与钾质升高归根于富碱的地幔流体活动。上升的地幔流体交代上地幔和地壳岩石形成富碱岩石和碱交代岩,并活化迁移不同围岩中成矿元素形成各种矿床。大地构造单元边缘与陆内张裂活动带是地幔流体交代活动场所和大型矿床形成地。许多矿床包括金矿床和钾交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地幔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幔流体作为一种重要成矿介质在某些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根据目前地幔流体研究的某些成果,介绍了地幔流体可能与成矿的方式和成矿机制,并举例说明地幔流体与超大型,大型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7.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不停地运动、分异和演化过程;它不仅存在着圈层结构,而且伴随其自转和公转的离心力,以及核幔间的温度差、压力差、密度差、粘度差、速度差和放射性蜕变热等动热机制,同时存在着以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方式的物质垂向运动;这一过程,不仅直接向地壳带入核幔成矿物质,而且通过流体自身的超临界性质,将沿途活化已有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转移至地壳适宜部位集中成矿。因此,大多与深大断裂有关的矿床,其成矿作用多与成矿物质的垂向运动密切相关,进而可能具备深部成矿的条件。研究从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入手,探讨了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揭示了开展深部找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地壳流体与地幔流体间的关系   总被引:72,自引:8,他引:72  
杜乐天 《地学前缘》1996,3(4):172-180
通过铀、金矿床及地幔岩捕虏体研究,初步得出以下认识:(1)在热液作用中岩浆分异热液是不存在的;(2)碱交代作用是整个地幔交代作用和地壳交代作用的基本运作机制,现已构成有几十条具体规律的理论系统;碱交代岩是地幔流体转变为热液的化石记录;(3)拆离断层构造体系是地幔流体上升到地壳后的活动通道;(4)磷(P)是地幔流体的特征性示踪成分;(5)大洋缺氧事件、生物种属灭绝、厄尔尼诺等有共同的地幔流体致因;(6)天然气-油-盐-金属成矿是统一的热液成矿作用。软流体是今后区域成矿预测的重要新依据。软流体的顶部发育有次级、再次级的局部上凸部,这是矿带、矿田群的重要成矿控制因素和找矿新标志。  相似文献   

9.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不停地运动、分异和演化过程;它不仅存在着圈层结构,而且伴随其自转和公转的离心力,以及核幔间的温度差、压力差、密度差、粘度差、速度差和放射性蜕变热等动热机制, 同时存在着以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方式的物质垂向运动;这一过程,不仅直接向地壳带入核幔成矿物质,而且通过流体自身的超临界性质,将沿途活化已有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转移至地壳适宜部位集中成矿。因此,大多与深大断裂有关的矿床,其成矿作用多与成矿物质的垂向运动密切相关,进而可能具备深部成矿的条件。研究从地幔柱和地幔流体作用入手,探讨了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背景,揭示了开展深部找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任秉琛 《地球学报》1996,17(Z1):57-63
依据深部构造、火山岩建造与基性和钙碱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的双峰式火山作用,确定白银厂矿田、矿床形成于切割硅铝层的古裂谷构造环境。其中小铁山、铜厂沟等矿床和折腰山、火焰山矿床两次成矿事件与双峰式火山活动同时发生,成矿作用与酸性火山岩具有时空上的一致性。矿石中CO2流体包裹体除H2O含量高外,与上地幔CO2流体包裹体成分一致;矿石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具富Mg、K的成矿蚀变元素组合,硫和铅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喷气硅质岩锶同位素初始值表明,矿质来源于不均一地幔,S/Se、Co/Ni、Se/Te值亦指示矿质来源于深部。 本文提出矿床形成于强烈扩张的裂谷期,断裂的延深生长使地幔深部产生去挥发作用,释放大量CO2和含金属元素的地幔流体与上地幔基性岩浆向地壳侵入,导致下地壳熔融,形成酸性岩浆。与酸性岩浆喷发的同时,富含挥发份和金属元素的高盐度热卤水,沿断裂上升流入海底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11.
峨眉山地幔柱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高振敏  张乾  陶琰  罗泰义 《矿物学报》2004,24(2):99-104
概述了峨眉山地幔柱成矿作用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点,对主要成矿类型包括地幔柱活动直接形成的岩浆矿床和地壳响应形成的间接矿床作了全面的分析介绍,初步勾画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成矿作用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惰性气体同位素,探讨了广西栗木锡铌钽矿田成矿流体的来源.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为0.14~0.97 Ra,远远低于地幔流体的比值,接近饱和大气水的比值,并与地壳流体的比值处在相同的数量级上;40 Ar/36 Ar比值为555.98~ 855.11,平均705.55,显然偏离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40Ar*/4He比值为0.08~0.27,平均值为0.153,接近地壳值;20Ne/22 Ne=9.671~9.748和21Ne/22 Ne=0.0306~ 0.0330,具有饱和大气水的Ne同位素比值特征.结果表明,广西栗木锡铌钽矿田老虎头、牛栏岭和金竹源3个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大气水和地壳流体的混合流体;水溪庙矿床的成矿流体也主要是大气水和地壳流体的混合流体,但可能有少量地幔流体的加入.  相似文献   

13.
王健  张均  仲文斌  杨清  李发科  朱政坤 《地球科学》2018,43(6):2076-2099
为限定川滇黔地区大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选择天宝山大型铅锌矿床和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中热液矿物进行流体包裹体及氦氩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1)天宝山矿床为中低温、中等盐度流体成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盆地卤水;会泽矿床为中高温、中等盐度流体成矿,成矿流体也主要来源于盆地卤水,但具有不同性质流体混合特征;(2)两矿床硫化物3He/4He值范围介于0.02~0.32 Ra,证明成矿流体以地壳流体为主,但混有少量(< 5.3%)地幔成分,40Ar/36Ar值(345.0~1 698.8)表明成矿流体以饱和大气水为主;(3)综合两个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氦氩同位素研究认为天宝山矿床和会泽矿床的形成与右江盆地演化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安徽月山矿田硅、氦、氖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安徽月山矿田硅、氦、氖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月山岩体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的产物 ,矿床的硅来自岩浆熔 流分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 ,成矿流体中的氦来自地壳和地幔两个端员。成矿过程中发生了富含放射性成因氦的演化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的混合。  相似文献   

15.
胶东半岛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区,主要受三山岛断裂、焦家断裂、招平断裂带控制。为探讨3条主要成矿带成矿流体的来源与区别,对成矿带内典型矿床载金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He、Ar同位素测试。结合前人数据表明三山岛成矿带3He/4He均值为1.95 Ra,焦家成矿带^3He/^4He均值为1.74 Ra,招平成矿带^3He/^4He均值为1.54 Ra,从西往东逐渐降低,说明地幔流体参与成矿自西往东逐渐降低。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中放射性成因Ar所占比例范围三山岛成矿带1.17%~87.12%,平均33.04%,焦家成矿带15.57%~90.00%,平均55.75%,招平成矿带7.94%~92.69%,平均44.23%,说明在成矿过程中,地壳成矿流体参与成矿作用焦家成矿带最高,招平成矿带次之,三山岛成矿带最低。结合H、O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壳,并有地幔流体加入,具地壳流体和地幔流体混合特征,上升过程中可能还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滇西富碱斑岩型矿床岩体和矿脉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选取马厂箐铜钼金矿、金厂箐金矿、北衙铅金矿和姚安铅银金矿四个典型的富碱斑岩型多金属矿床,对岩体和矿脉的铅、硅、氢、氧、硫、碳及氦、氩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富碱岩浆和富硅成矿流体的最初和主要铅源均来自地幔,但混染了部分地壳或地层铅;富碱岩浆起源于地幔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源区,而富硅成矿流体则具有原始地幔流体性质,前者的硅同位素组成表现为经历强烈动力分馏的高正值;后者则为几乎未经动力分馏的低负值。综合研究表明,该类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富碱岩浆的成岩过程中,伴随富硅成矿流体对岩体和地层围岩的(自)交代蚀变作用,并与岩石一定程度混染而实现的。因此,富硅成矿流体作用实质上是地幔流体交代作用在地壳内成矿作用中的延续。  相似文献   

17.
滇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广泛发育富碱斑岩型多金属矿床,其富碱斑岩体中有多处产出深源岩石包体。对包体岩石和寄主富碱斑岩及其成矿石英脉的地质年代学研究显示,深源岩石包体的成岩年龄大于寄主富碱斑岩,而富碱斑岩的成岩与成矿是基本同时的。结合铅硅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富碱岩浆的成岩过程中,伴随富硅成矿流体对围岩和岩体的交代蚀变,并与地壳岩石一定程度混染而实现成矿作用。这种富硅成矿流体作用实质上是地幔流体作用在地壳中成矿作用的延续。据此,从地幔流体交代矿物的结晶年龄(116.0 Ma)到富硅成矿流体年龄(51.2 Ma),揭示地幔流体作用贯穿于富碱岩浆成岩成矿的全过程。正是这一地幔流体作用过程,导致Si、Al、Na、K及其它硅不相容元素和成矿元素富集,进而导致其Sr-Nd同位素特征由亏损地幔向富集地幔过渡,并引起从岩体→围岩对应、从高温→低温的系列成矿效应。也正是这种流体作用,构成滇西新生代广泛成矿的内在统一制约因素和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重要地球化学背景。  相似文献   

18.
任秉琛 《矿床地质》1998,17(Z6):993-996
该文在阐明矿床地幔流体成矿的大陆裂谷构造背景、双模式火山岩和地幔流体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提出地幔流体由臼670 km上下地幔间上升分异演化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礁控矿床的提出历来,各派成矿理论之间的基本分歧多集中在成矿物质来源问题上,它也是各学派进行矿床分类的准则.生物礁成矿的物质,全部或部分来源于生物礁的吸取与转化——这个不是或不完全是来自地幔岩浆、地壳岩石或地幔及地壳的独特矿源,照例应该形成一支独立的理论,作为寻找有关矿床的依据.作者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注意到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探讨了它们的某些内在联系,提出礁控成矿论的初步认识,所形成的矿床称之为礁控矿床.它包括产于礁体各部位和礁前、礁后相中的沉积成岩(-改造)矿床. 礁控矿床不单由于具有独特的成矿物质来源,而且更重要的是礁控成矿作用所形成的许多种矿床,储量规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世界上绝大部分所谓铅锌铜矿及黄铁矿、菱铁矿、  相似文献   

20.
幔源挥发性组分参与302铀矿床成矿作用的氦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取自302铀矿床井下与沥青铀矿矿石共生的9件紫黑色萤石、肉红色方解石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He同位素测定,3He/4He测定值为0.03~0.57Ra(绝大部分在0.11~0.25Ra之间),位于地幔与地壳的氦同位素值范围之间,显示成矿流体中的氦同位素具有壳、幔两个端元混合的特点,表明有大量幔源挥发性组分参与铀成矿作用。该矿床碳同位素值与流体包裹体证据均表明,地幔挥发性组分确实大规模参与了铀成矿作用。研究显示,几乎华南所有的热液铀矿床都形成于白垩纪-古近纪,且这些矿床的碳同位素组成均显示成矿流体中的矿化剂CO2来自地幔.暗示它们成矿时具有相似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可能均与华南中,新生代岩石圈伸展作用所控制的幔源挥发性组分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