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系统地质、蚀变、矿化的三维地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攀 《地质与勘探》2016,52(1):115-127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是公益性与商业性勘查结合取得的重要成果。目前已累计探明和控制铜资源量超过700万吨,共伴生钼、铅锌、金、银资源量均达到大型以上规模。本文在充分收集、整理甲玛矿床最新勘查资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MICROMINE软件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遵循点→线→面→体的构建原则,进行人机交互分析,构建了甲玛矿床地质、蚀变、矿体三维实体模型,并根据不同矿体品位分布变化的实际情况,对矿体模块模型进行克里格法或距离反比加权法品位插值,构建各种元素的矿化模型。并综合国内外对斑岩、矽卡岩矿床的研究新趋向对模型进行了地质解译,认为甲玛斑岩矿床是由斑岩钼铜矿体、矽卡岩铜多金属矿体、角岩铜钼矿体以及破碎带中独立金矿体构成的"四位一体"典型斑岩成矿系统产物,其中矽卡岩主要有接触带近端矽卡岩、层间构造中的远端矽卡岩以及受控于推滑覆构造产出的矽卡岩三种产出型式,由岩浆热液沿层间构造和推滑覆构造扩散交代大理岩和角岩形成;研究认为甲玛斑岩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矿床蚀变系统,但蚀变分带有所差异,钾化带与青磐岩化带是在相对碱性条件下形成,而绢英岩化带与泥化带趋向于在相对酸性条件下形成。此外,大规模的角岩、矽卡岩对寻找深部斑岩矿体具有指示意义,甲玛斑岩矿体、角岩矿体仍具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本研究构建的甲玛三维模型直观地展示了矿区地层、岩体、构造分布情况、赋矿层位、矿化品位分布规律以及蚀变分带特征,为甲玛矿床的成因、成矿规律总结、找矿勘查、矿山生成开发等综合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安徽庐江沙溪斑岩铜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庐枞矿集区西北缘,为典型的板内环境斑岩型矿床(侯增谦等,2007)。2008年以来对矿区实施的详查找矿工程表明,沙溪斑岩铜矿的储量已达大型规模,其深、边部还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袁峰等,2012)。本文通过研究该矿床凤台山矿段铜品位分布空间变异规律,根据品位  相似文献   

3.
基于MICROMINE矿床三维立体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矿床三维立体模型是"数字矿山"的基础,在对地质统计学和澳大利亚MICROMINE软件技术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个旧锡矿X号矿体,介绍了地质统计学和MICROMINE软件技术在矿床三维立体模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体三维结构与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正面临资源保有程度严重不足的问题,建立凤凰山矿田成矿地质体三维结构和控矿地质因素模型,开展矿田深部隐伏矿体立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凤凰山矿田矿床矿体的定位主要受接触带和断裂构造的复合控制,新屋里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局部地段超覆于围岩之上,接触带的形态和产状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在分析矿田地质...  相似文献   

5.
<正>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段庐枞矿集区西北缘,2008年以来矿区实施的详查找矿工程表明,沙溪斑岩铜矿的储量已达大型规模,其深、边部还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是中国东部与闪长岩类有关斑岩铜矿的典型实例。对于大量探勘地质找矿工程所揭示的海量地质信息,急需开展相关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工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徽沙溪-菖蒲山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大地构造背景等角度论述了沙溪、菖蒲山斑岩型铜(金)成矿区成矿潜力和形成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陈建平  唐菊兴  丛源  董庆吉  郝金华 《地质学报》2009,83(12):1887-1900
西藏玉龙斑岩铜矿是世界级超大型铜矿,从其发现开始迄今,众多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随着玉龙铜矿开发进入全面实质性阶段,迫切地需要对玉龙铜矿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分析成矿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模式,以便指明玉龙铜矿的找矿方向,达到增加储量满足后续开发的需求.笔者利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主要矿体的三维立体模型,分析了矿体以及矿石类型三维空间分布规律.通过总结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同位素测年,厘定矿床成矿时代,建立出玉龙斑岩铜矿成矿模式.该模式的建立对于玉龙斑岩铜矿乃至三江地区斑岩铜矿床找矿突破和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是该成矿带内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勘探工作表明矿床的深部和外围有良好的找矿前景。1矿区地质特征沙溪铜矿床位于滁州-庐江构造岩浆带的西南部,产于郯庐断裂的主干断裂带内,距庐枞火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克陶县的木吉西铜矿床地处西昆仑的木吉乡—慕士塔格山断隆带,成矿受岩浆岩接触带构造的控制,已发现的铜矿脉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相吻合,铜矿脉产状各异,形成一不规则的环状,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铜铁白云石脉,同时发现浸染状矿化等斑岩矿床的矿化线索。通过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阐述,对比江西大湖塘、安徽沙坪沟等特大型斑岩矿床的找矿经验,认为木吉西铜矿处于斑岩矿床外围或顶部的脉状矿体带,矿床具有寻找斑岩铜矿的潜力,应继续寻找浸染状斑岩型铜矿化的成矿信息。  相似文献   

10.
西昆仑喀拉果如木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发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位于秦祁昆成矿域,受自然条件限制,矿产研究开发程度低,斑岩型铜矿是该区找矿难点.喀拉果如木铜矿是区内最近发现的一个斑岩型矿床.本文以野外调查为基础,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圈定出铜矿化面积约0.25 km2,新发现4条具一定规模的铜矿体,铜矿外围发现7条铅锌矿脉.通过对该矿区地质背景、成矿条件、矿体特征、矿化信息及蚀变特征的研究,初步探讨了该矿床成因,认为具有良好的斑岩型铜矿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西藏玉龙铜矿是世界级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位于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带上。目前对于这一令人瞩目的铜矿区的研究大多建立在二维的基础上。鉴于此,以"数字矿床"技术为手段,结合西藏玉龙矿区的地质特征,以Micromine软件作为平台,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构建起玉龙斑岩型铜矿区的数字矿床模型,开展资源的三维定位定量预测。研究表明,西藏玉龙铜矿Ⅰ号矿体体积大、品位低、资源量最多,外围的Ⅱ号和Ⅴ号矿体由于次生氧化,体积小而品位高,具有可观的富矿资源和优先开采的价值。对实例的研究也表明,基于数字矿床模型的研究方法在现代的矿产资源开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着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庐江县沙溪铜矿区断龙颈矿段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溪铜矿是庐枞地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现已达到大型规模,其中断龙颈矿段铜矿规模为中型,是近年新取得的找矿成果。作者对断龙颈矿段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对寻找沙溪铜矿深部及外围隐伏铜矿体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新兴县都斛铜矿床处于吴川—四会深大断裂的中部边缘带,其铜成矿活动主要受本区燕山期斑岩体和NE向断裂构造双重控制,已发现的脉状铜矿体产状各异,在空间上整体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环状,单个矿体呈细脉分布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并具有浸染状矿化分布在花岗闪长斑岩等斑岩型矿床的矿化特征。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对比粤西地区及国内类似斑岩型矿床的找矿经验,认为都斛铜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地质特征,处于斑岩矿床外围或顶部的脉状矿体带,具有寻找斑岩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铜(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日贡玛斑岩铜矿,矿体主要赋存在喜山期花岗斑岩体中.笔者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研究,从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它是一个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15.
安徽沙溪铜矿区域重磁三维反演与找矿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徽省沙溪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最为典型的中生代斑岩型铜(金)矿床,为进一步扩大矿床规模,探索新的找矿靶区,需要开展成矿背景研究,以了解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为找矿预测提供基础信息。沙溪铜矿主要赋存在石英闪长斑岩中,了解该岩体的三维空间分布是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环节。本文以重磁三维反演为基础,在沙溪矿区尝试了岩性识别,成功的刻画了含矿石英闪长玢岩、黑云母二长岩、石英闪长斑岩和闪长岩等4类主要岩体的三维形态,并推测了隐伏火山机构的存在。结合大地电磁资料分析,认为沙溪杂岩体形成与西侧的深大断裂关系更密切,与庐枞盆地形成无直接关系,同时也说明沙溪斑岩铜矿与庐枞玢岩铁矿并非同一成矿体系。沙溪铜矿中铜矿体本身不能产生强的重力和磁力异常,但重磁资料可以提供岩体分布信息,地表的弱磁低重力组合、三维重磁反演中的高密度体边上的低磁性体是寻找沙溪铜金矿的有利地段,从而实现间接找矿。综合音频大地电磁探测和重磁三维反演结果分析,认为沙溪主矿带凤台山东侧的沙湖山和夏家墩及凤台山西侧深部是寻找该类型斑岩型铜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西藏青草山铜多金属矿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矿床位于羌南地块的磨盘山断裂带内,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及围岩中,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与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十分吻合,因此初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7.
Don Javier铜矿床位于秘鲁南部著名的古近纪铜钼矿床成矿带的北端,是该成矿带新发现的一个斑岩型铜钼矿床。初步探明其铜金属量为129.18万吨,平均品位0.43%;伴生钼金属量为5.23万吨,平均品位0.017%;伴生银金属量为800.56 t,平均品位2.64 g/t。文章重点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明确矿床周边的找矿方向,以期增加资源量满足后续评价开发的需求。通过研究Don Javier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蚀变特征及其三维空间分布规律,认为其主要矿体发育于绢英岩化英安斑岩内。另外,通过建立矿床地质、蚀变三维模型,结合前人的地表物探、化探成果,认为矿体北东侧及南东方向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矿床地质特征复合型矿床系指与斑岩体有成因联系的,在不同成矿部位不同类型的矿体在同一矿床中呈“多位一体”产出的矿床。安基山铜矿床中所有矿体或矿化体按成矿作用和赋  相似文献   

19.
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研究及靶区圈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溪和菖蒲山地区位于扬子金属成矿带中部,前者是一个已经探明并圈定地质储量的中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在沙溪矿床的邻区———菖蒲山地区预测并应用高精度地球物理方法圈定了一个与已知矿床规模相近的斑岩铜矿成矿异常区,该异常区由硫化物矿化所引起,呈北北东展布,长1500m,宽500m,总面积接近0.8km2。本文提出了一个斑岩型铜矿的控矿模型,结合区域资料和前人关于我国铜矿成矿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得出,本区为形成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有利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沙溪斑岩型铜矿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中酸性岩体的成矿区,研究表明这是一个有很大远景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远景区.沙溪斑岩型铜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环太平洋沿岸西侧、扬子板块北缘,同时其东部濒临庐枞中新代火山岩盆地的边缘,矿区位于郯庐断裂带与矾山-铜陵深断裂的复合部位(常印佛等,1991).属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中段北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