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王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西南部,为一个大型、易采易选的低品位角砾岩型金矿床,因其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带状分布于太白县王家楞-王家庄一带而得名。通过对其不同矿体中的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成分分析,旨在了解双王金矿床的流体性质、来源和演化规律,从而探讨金的沉淀富集机制。  相似文献   

2.
加强低品位金矿床勘查与开发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研究,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合理品位指标的制定则是低品位金矿床勘查与开发技术经济合理性研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通过低品位金矿床合理品位指标的研究,不仅可以重新认识和评价我国的黄金矿产资源,而且也是国家最大限度回收和利用黄金矿产资源的战略性措施。陕西省太白县双王金矿为一大型低品位含金角砾岩型金矿,已圈出大小矿体24个,其中八号矿体规模最大。为了满足国家对黄金生产的急需,陕西黄金公司于1986年下达了陕西省太白县太白金矿(双王金矿)八号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双王金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西南部,矿床赋存于秦岭泥盆系地层中。双王金矿床8号、9号、7号、5号、6号、2号矿体内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成矿早期、主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范围分别为300~463℃、220~340℃和100~279℃。主成矿期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2.1%~22.7%NaCleqv)、富CO2和含有N2、CH4等气体的特征。从矿区东部向西部成矿压力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流体体系趋于开放。成矿流体来源较为复杂,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包裹体的多样性及演化特征和角砾岩型矿化特征显示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不混溶性特征,成矿压力约为100~170 MPa。流体的减压沸腾是导致金沉淀成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胶东焦家特大型金矿床深、浅部矿体特征对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焦家特大型金矿床由以往提交的焦家金矿床、马塘金矿床、寺庄金矿床和近年来发现的寺庄深部金矿床、马塘深部金矿床、焦家深部金矿床组成,金资源储量大于600吨.该矿床由4个矿体群组成,深部矿体有306个.深部Ⅰ-1号、Ⅱ-1号和Ⅰ-12号主矿体相互平行且在水平投影图上部分叠合,深部Ⅰ-12号、Ⅰ号主矿体与浅部Ⅰ号、1号主矿体相...  相似文献   

5.
基于前人的地质资料,结合矿床实际地质情况,对陕西省太白双王金矿床含金角砾岩带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推演,认为双王含金角砾岩是构造与热液隐爆作用相结合的产物。另外对双王金矿床不同期次角砾岩的含金性、不同标型黄铁矿的含金性及双王金矿床金矿化富集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对双王金矿下一步勘查靶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陕西双王大型金矿床成矿模式成矿规律与找矿前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陕西汉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科研专著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来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针对双王金矿床所发表的论文资料,经过二轮区划工作认真分析研立后认为双王金矿床的成矿具备多成因、多来源、多期多阶段的特征。它的成因类型成矿模式可以概括为:“层控—构造改造—碳酸岩岩浆热液叠加复成金矿床”。并结合成矿理论和初步掌握的成矿规律研究预测整个双王金矿床的规模有向超大型发展的远景。  相似文献   

7.
提要:陕西双王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东部,为一大型含金钠长角砾岩型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为一套由钙质粉砂岩、粉砂质绢云板岩和灰岩组成的类复理石沉积建造。金矿体明显受角砾岩体控制,呈断续带状分布,矿石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主要围岩蚀变类型为钠长石化。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早阶段和主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和建造水的混合热液为主,晚阶段由岩浆热液向大气降水热液演化;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并混有碳酸盐岩地层溶解形成的碳;硫具有地壳硫和岩浆硫混合来源的特征;铅的来源以上地壳为主,并混有少量地幔铅。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认为双王金矿床成矿作用与始于印支晚期的陆内碰撞造山作用有关,成矿过程经历了隐爆前的热液交代成矿期和隐爆后的热液充填成矿期,其中隐爆后的热液充填交代阶段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双王金矿床成因类型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秦岭若干重要类型金矿床(体)快速定位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西部秦岭地区八卦庙、双王、煎茶岭3种重要类型金矿床为例,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开展若干新方法新技术的找矿试验,研究发现,八卦庙式金矿岩石的烃含量与其金品位大致成正相关关系;而且金矿化强度和规模越大,相关系数值也越大;据此根据石英脉的烃含量对隐伏金矿床(体)和金矿化规模进行预测。双王式金矿原生晕的前缘晕元素为B、As,Sb,Hg,近矿晕元素为Au,Ba(-),尾晖元素为Mn,Bi.通过原生叠加晕垂向研究预测,双王和八卦庙金矿现有的金矿体向下延伸还较大,在矿床的深部存在有盲矿体。剪荷岭式金矿的矿石铅同位素平均值比围岩要小,铅同位素曲线的低峰区往往就指示矿体所在;预测区的^206Pb/Pb,^208Pb/^204Pb比值变差椭圆图的形状和轴向斜率与已知矿区趋于一致,并且两者的变差椭圆图形大部分重叠,说明存在有同类型金矿体,以上研究成果为同期或后来的勘探工作或矿山采矿所验证。  相似文献   

9.
柳树河子1号岩体金矿床矿体受北东、北西向两组构造控制。北东向成矿系统深部寻找斑岩型金矿床。北西向成矿系统:深部具有寻找隐伏盲矿体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马泉金矿床十号矿带矿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马泉金矿床十号矿带(亦尔庙山金矿点)断裂带特征、地表矿化与深部矿化特征、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的论述与分析,确认马拉金矿床十号矿带总体矿化特征与矿床主体相似。其差别是十号矿带可能有粗粒金(或巨粒金)存在,而矿床主体尚未见到特高品位矿石。另外,本还通过十号矿带伴生元素中的前缘元素含量乘积与后尾元素含量乘积之比(剥蚀指标)对矿带的剥蚀程度作了初步探讨,预测十号矿带深部仍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西坝复式岩体由第一期的石英二长闪长岩(Rb-Sr同位素年龄213.5Ma)和第二期的二长花岗岩(K-Ar同位索年龄198.3~202Ma)组成。两期岩浆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组成和同位素特征等表明,它们同属一个系列,由来源于上部地幔的岩浆经过演化而形成。从岩体的Au含量、岩体和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推测,岩体和双王金矿床之间无物质成分方面的联系。借助于传热学方法分析岩体的热影响,亦未发现有控制金矿床形成的迹象。总之,岩体与双王金矿床无关。  相似文献   

12.
莱州寺庄金矿床深部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通过对山东省焦家断裂金矿带近5年的深部地质找矿工作,在该带南部地段的寺庄金矿床的深部发现了特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该深部金矿床与产于第一矿化富集带中的浅部金矿床之间有100~250 m垂深的无矿间隔,构成第二矿化富集带.通过深部勘查,寺庄金矿床深部范围内共圈出Ⅰ、Ⅱ、Ⅲ号3个矿体群、163个矿体.其中,在主裂面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带内发现了规模较大盲矿体Ⅰ-1号矿体,其资源储量占总量的39.39%,取得了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笔者从寺庄矿区地质特征、寺庄金矿床深部地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同类型矿床的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双王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在对双王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简要描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含金角砾岩体的成因,系统地研究了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和矿石碳、氢、氧同位素的组成。结果表明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富CO2、高温、中低盐度为特征,碳明显具有深源(幔源)特征,而成矿流体以典型岩浆水为主,混入有一定程度的变质水,在成矿作用晚期可能有大气降水加入到成矿系统中。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成岩成矿年代资料,探讨了双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4.
凤太矿集区是秦岭重要的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双王金矿是该成矿区中典型的角砾岩型金矿床。本文采用格里戈良提出的原生晕分带指数法,详细研究了双王金矿床KT9矿体和KT8矿体中ZK18-5、ZK30-1和ZK40-53个坑内钻孔的原生晕轴(垂)向分带特征,通过各钻孔中原生晕分带指数垂向变化规律、微量元素衬值及地球化学参数分析进行深部矿化预测。结果显示,双王金矿床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呈明显的反带现象,ZK18-5中在标高950 m附近矿化程度最好,矿体向深部逐渐尖灭;ZK30-1在标高980 m附近矿化程度最好,其深部预测有串珠状矿体存在,深部矿化前景较好;ZK40-5在标高850 m附近矿化程度最好,预测深部矿体仍有较大规模的延伸,深部矿化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产探矿实践总结出上庄金矿床 号矿体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成矿地质特征 ,认为 号矿体主要受上庄 -望儿山断裂带的次级构造控制成矿 ,是由一系列小矿脉组成的矿体群 ;并提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烟筒桥子金矿床是以隐爆角砾岩筒型矿化为主体的金矿床,以矿区3号矿体为主要对象,通过对该矿体岩、矿石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该类矿体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12种元素中,Au与Ag、Bi、Pb和Zn元素具有相似的富集趋势。这些元素的的富集规律可用于隐爆角砾岩体中金矿体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李惠  张文华 《矿产与地质》1998,12(3):197-204
金青顶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1987年研究了-400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晕特点,预测Ⅱ号矿体向下有很大延深,经钻探证实实矿体延深到-700m,表明金青顶金矿床Au元素具有多中心富集和多阶段成矿成晕叠加特点,从而建立金青顶金矿床的叠加成矿成晕模式,表明在有Au异常存在条件下,As、Hg、Sb前缘晕元素异常指标深部存在盲矿体;当前缘晕指示元素As、Hg、Sb异常与尾晕元素Bi、Mo、Mn异常共存,指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新疆某金矿区戈壁覆盖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类型金矿床进行吸附相态汞、卤素(Cl)、热释CO_2和电化学(Ks)金的找矿试验研究,对石英脉型金矿床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试验结果,初步发现矿体上部壤中Au、Ag、Cu、Zn、Pb、As、Sb一般组合异常差。而壤中的吸附想态汞、Cl、热释CO_2和电化学在矿体前缘及上盘均有较好的异常,特别在厚层洪积物覆盖区,这些新方法亦能反映出盲矿体的异常。  相似文献   

19.
1999年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马攸木地区首先探查到砂金异常,进而通过预查、普查和详查,发现了砂金储量居目前西藏之首的马攸木砂金矿床。该矿床Ⅰ号矿体长为14196.3m,平均宽度为126.61m,平均厚度为11.25m,加权平均品位为0.5116g/m3,砂金资源总量属大型。介绍了Ⅰ号矿体砂金的形态与粒度、成分和成色。马攸木砂金矿床的发现,对西藏地区及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的找矿与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生产探矿实践总结出上庄金矿床Ⅸ号矿体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Ⅸ号矿体主要受上庄一望儿山断裂带的次级构造控制成矿,是由一系列小矿脉组成的矿体群;并提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