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区位于上黑龙江断陷和额尔古纳隆起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受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的影响 ,Au在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火山岩区分布及分配不均匀 ,变化趋势为沉积岩 >变质岩>火山岩 >岩浆岩。Au在水系沉积物中以化学作用形式搬运迁移 ,一般距离为 80 0~ 16 0 0m。金异常产出明显受断裂控制 ,并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异常下限为 3 0× 10 - 9,是Au低背景值区。根据金异常地化特征、地质环境 ,采取水系加密法和土壤剖面法 ,结合路线地质调查 ,查证金异常的存在和追索金异常源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322万条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为数据源,通过统计分析、空间分析、专家分析等手段,编制了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建立西北地区地球化学异常谱系。研究中首先统计了各地球化学区中W、Sn、Mo、Cu、Pb、Zn、Au、Ag、Ni共9种元素的富集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对各地球化学区进行排序;分别计算了各地球化学区和亚区W、Sn、Mo、Cu、Pb、Zn、Au、Ag、Ni等9种元素的异常显著度和综合异常显著度,据此对地球化学区和亚区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地球化学区(Ⅳ-2)和(Ⅳ-2-4)小秦岭地球化学亚区分别为异常显著度最高的地球化学区和亚区,其中在小秦岭地球化学亚区中Mo异常显著度最高,异常规模最大,Au异常显著度次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五台山地区典型地段—照山一带基岩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特征的研究 ,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等特征的综合分析 ,提出Au、Ag、Cu、Bi、As为区域金 (铜 )矿地球化学勘查的最佳指示元素组合 ;确定出三个较为重要的矿化带 (区 ) :一个是下龙宿沟—上龙宿沟铜—金矿化带 ,另一个是土岭铁建造金矿化带 ,第三个是台峪口金异常区 ;金矿化的形成受条带状铁建造的发育程度以及区域变质变形作用过程中热流体活动的叠加改造等共同制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地区碲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进碲的分析测试方法,将碲的分析检出限降到0.005μg.g-1,从而能准确地测试土壤、水系沉积物和岩石等介质中微量Te。笔者从全国区域化探扫面副样库中,按每1∶50 000图幅1个组合样的密度,组合成5 244件样品,分析其中Te等元素的含量,绘制了中国南方地区Te地球化学图。从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中国南方地区的滇东和桂西地区发育的规模巨大的Te地球化学异常与该地区大面积出露的灰岩区土壤次生富集密切相关,灰岩上方土壤中Te的含量高于其他岩石上访土壤;郴州、韶关、香格里拉、大冶、铜陵等Te异常与该地区发育的铜多金属矿有关。  相似文献   

5.
成藏期异常压力是油气成藏研究的关键环节,其发育范围预示了成藏期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对预测有利勘探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应用地球化学分析的方法,依据烃类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异常高压发育范围预测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实测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相结合,分析了东营凹陷现今压力发育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各压力系统划分与范围;然后统计了各压力系统内烃类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分析了其与压力发育的关系,明确异常高压区C_(29)S/R、甾烷C_(27)/C_(29)ββ、Pr/Ph均随压力系数增大而总体呈增大趋势,筛选了划分异常高压区的地球化学指标,并确定了相关指标的参数范围。将本次建立的新方法应用于东营凹陷油气成藏的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成藏期流体异常高压的发育范围在横向、纵向的波及范围都大于现今异常高压发育范围,且主要延伸区域多位于斜坡带,这为有利勘探目标区的优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西五台山地区照山一带基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五台山地区典型地段-照山一带基岩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等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Au,Ag,Cu,Bi,As为区域金(铜)矿地球化学勘查的最佳指示元素组合;确定出三个较为重要的矿化带:一个是下龙宿沟-上龙宿沟铜-金矿化带,另一个是土岭铁建造金矿化带,第三个是台峪口金异常区;  相似文献   

7.
以往研究表明冻土层及断层是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重要成藏要素,为了研究木里天然气水合物地区的断层及冻土层分布情况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木里试验区进行了冻土层及断层构造调查。依据试验区电性结构划分出了5组断层和4个断层构造发育区,其中F_3断层发育规模最大。试验区冻土层发育不均匀,平面以岛状特征分布,平均厚度超过60 m,划分了3个冻土层发育区。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与冻土层、断层构造之间的关系,结合冻土层及断层构造条件,试验区东部F_(3-3)至F_(3-5)及F_4断层附近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木兰县六块地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成矿区带为伊春-延寿多金属成矿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查明该区各成矿元素和矿(化)体的分布特征,实现找矿突破,开展了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成矿预测工作。利用12种成矿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单元素异常分析和组合元素异常分析,圈定了元素异常区,优选了找矿靶区。结果表明,区内Au、As、Sb、Mo元素变异系数值高,成矿潜力较强;As、Sb元素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73,R型聚类分析将成矿元素分为4类,因子分析将分析元素分为4组;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共圈出单元素异常113处,组合异常3处;测区主攻矿种为Au和Zn, Au元素主要找矿靶区为Au-5和Au-7异常区,Zn元素主要找矿靶区为Zn-6异常区,As、Sb、Mo找矿前景非常好,可作为第一找矿目标元素。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章丘北部地区发育有厚度巨大的晚古生代至新生代沉积地层,断裂构造和岩浆岩也较为发育,区内地热资源丰富,目前有地热井3口,均位于断裂带附近。文章利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数据,分析区内地热流体的水化学特征、水-岩作用过程、补给来源、形成年龄,估算补给区高程、热储温度、热水循环深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流体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Ca型或SO4·Cl-Ca·Na型;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水-岩溶解作用,且具有相似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大气降水补给,补给区高程为+563~+616 m,14C表观年龄在5.55~29.71 ka之间,均是现代水与古水的混合水;利用玉髓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为41.9~52.4℃,相应循环深度为622~1 565 m;研究区为深循环-弱开放型岩溶热储,其地热水经深循环加热而形成,形成和富集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其为层状兼带状热储,属中低温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雅克比铅锌矿勘查区开展的地质勘查工作有限,可利用的资料较少,矿权区内的找矿工作未见大的突破。为 了对勘查区找矿潜力达到初步认识的目的,在区内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依据测量结果,从数理统计学的 角度,应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矿区内成矿元素的组合;对土壤分析元素应用异常下限进行异常 圈定,发现元素异常的分布受地层组中发育的节理、裂隙等构造控制。德雷里安(Delamerian)造山期及以后的构造活动 可能为金属元素的活化、转移、富集、沉淀提供了储矿空间条件及热源条件,矿质可能来源于大陆风化产物及围岩。在结 合前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在土壤地球化学测区内,提出三个找矿远景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郭伟  陈戈  郭帅  石中计 《安徽地质》2023,(4):353-358
本文以阜南县为研究区域,选取2017—2022年88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利用PS-InSAR技术对阜南县地面沉降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近5年累计沉降量为0~60 mm,平均沉降速率为0~14 mm/a,其中西南部的方集镇至洪河桥镇、地城镇之间以及东南部的中岗镇至曹集镇区域地面沉降显著,最大累计沉降量为60 mm,平均沉降速率大于10 mm/a,地面沉降发育程度为中等发育。西南部的沉降区形状明显向西南方向延伸,主要是受到西南侧淮滨县地下水开采的影响;东南部的沉降区形状呈闭合的椭圆形,是由区内地下水超采所致。  相似文献   

12.
李晓红 《新疆地质》2004,22(3):330-331
该区位于伊犁盆地南缘,分为2个水地质区:察布查尔山水地质区(I)和准平原水地质区(Ⅱ)(图1).Ⅰ区系察布查尔山北坡古生代地层分布区,构造发育,岩性主要为古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及碎屑岩、砾岩、砂岩,其中网状、网脉状基岩裂隙发育.山区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沿裂隙向盆地方向运移,于近盆缘处以下降泉或遇到断层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该区水量丰富,一般为0.02~3.50L/s,径流通畅,水化学类型多为  相似文献   

13.
龙头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台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分界线康保-围场大断裂北侧,主要出露中、新生界地层,零星发育太古界及古生界地层.在龙头山地区通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多个异常区,其中H-6-乙异常面积较大,浓集中心明显,元素相互套合较好;确定龙头山地区成矿元素组合为:Ag-Pb-Zn和Au-Cu-Mo-Bi.通过赋矿...  相似文献   

14.
王东升  张宏远 《现代地质》2014,28(6):1225-1233
湘东南茶陵地区邓阜仙、锡田等岩体及其围岩、盖层等地质体内存在着复杂的断层构造,岩体及白垩系内部元素组合地球化学异常也显示出复杂样式。主要通过野外调查验证、断层分级、异常对比等方法,探讨了这些地质体内异常与复杂断层的关系模型,获得钨锡元素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老山坳一级断层附近的岩体中发育北东向延伸的二级断层,它们形成于统一构造体制下;二级断层之间也发育有三级剪裂隙,两者组成了里德尔剪切系。(2)岩体内部,北东向二级断层和三级断层交叉部位常发育显著钨锡异常。(3)白垩系内部,钨锡异常总体受到北东向二级断层和第四系控制作用。(4)围岩异常区受到接触带控制。化探异常与断层的关系模型,常能揭示出花岗岩地区的成矿穹隆,可用作一种深部找矿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柬埔寨王国茅草田地区进行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以及对该区内的元素分布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元素相关性分析和相关元素组合异常研究,确定了找矿靶区;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发现金矿体,验证了异常为矿致异常。  相似文献   

16.
西藏驱龙斑岩铜钼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驱龙铜矿发育多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成矿元素Cu、Mo、(Ag)异常强、规模大,异常与矿化区一致;伴生元素Au、Bi、Pb、As、Sb、Hg异常在Cu、Mo异常边部并套合产出的B Co、Ni Mn Zn的异常主要分布铜钼矿化带外侧.Na2O在矿化区显示负异常,K2O为正异常.从异常元素组合、水平分带性和贫Na2O、富K2O的成矿环境表明,矿床属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并受到了强烈的剥蚀.  相似文献   

17.
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加里东期和海西期构造作用的改造,东部断褶带和西部斜坡区断层发育,中部平台区断层不发育,导致勘探目的层鹰山组上部与鹰山组下部和蓬莱坝组储层发育特征的不同。鹰山组上部的储层主要受控于加里东期构造活动所造成的地层抬升暴露剥蚀,形成了以大气淡水溶蚀为主的储集空间类型;而鹰山组下部和蓬莱坝组储层则主要受到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以及伴随着断层的形成而发育的裂缝和热液的改造作用的控制。氧碳同位素和87Sr/86Sr比值的分布特征也进一步证明了两种不同储层类型的主控因素。鹰山组上部洞穴中方解石的氧碳同位素值(δ18OVPDB:-12~-4‰VPDB,δ13C:-3~1‰VPDB)比海水沉淀的方解石(δ18OVPDB:-9.5~-7.5‰VPDB,δ13C:-1.5~0.5‰VPDB)在数值上明显偏负,说明洞穴中充填的方解石属于淡水成因。在鹰山组下部和蓬莱坝组白云岩储层中发育的鞍形白云石具有较低的氧同位素值(δ18OVPDB:-10.7~-5.9‰VPDB)和高于海水的87Sr/86Sr值(均大于0.7094),因而被解释为热液成因,进一步说明这些地层中的溶蚀孔洞可能与热液改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席明杰  马生明 《地质学报》2009,83(5):705-718
地球化学异常成因研究是评价其成矿前景、矿化类型的基础资料。本文借鉴稳定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原理和方法,将硫同位素引入到地球化学异常成因研究中,通过对乌奴格吐山和垦山试验区Cu矿化体、Cu异常地段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发现在乌奴格吐山试验区Cu矿化及Cu异常地段硫的来源是一致的,表明应用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判断地球化学异常成因是可行的;对比发现,垦山试验区Cu异常地段硫同位素值较乌奴格吐山试验区偏高,推断该Cu异常是由后期热液作用形成的,由此针对该异常的地质找矿及工作部署应该围绕热液矿床进行。  相似文献   

19.
谈艳  王建新  丁培超  付宇 《世界地质》2014,33(1):94-101
根据金山金矿化区20 km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Au与Ag、As、Sb相关性较好,可作为金矿找矿间接指示元素;并通过计算各元素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圈定出9处金异常和其他元素异常35处。区内主要发育含硫化物蚀变岩型和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体。其中北西向断裂控制矿体走向,为重要的控矿构造。综合地质条件及元素异常特征,预测并圈定出3个Ⅰ级靶区和2个Ⅱ级靶区,并在Ⅰ级靶区经地表槽探工程验证,发现并控制14条矿体。  相似文献   

20.
植物地球化学及其勘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世界许多国家,在森林覆盖、受风沙干扰的戈壁荒漠及沙漠、冰川沉积、湖泊沉积和厚土等厚覆盖区寻找掩埋矿和盲矿已显示出其优越性。中国南方红土发育地区,气候温热,雨量丰富,植被发育。在露头欠佳,土壤覆盖厚的地区利用植物地球化学找矿也具有良好的效果。为探讨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有效性,对广西珊瑚钨锡矿田内各种矿床类型典型剖面进行了植物地球化学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