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矿集区成矿地质背景甲玛斑岩-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东段陆缘火山-岩浆弧中的拉萨-日多弧内局限盆地南部边缘,甲玛弧间盆地中。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为林布宗组互层板岩、角岩和多底沟组灰岩;矿床含矿岩体有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甲玛铜多金属矿矿体在平面上呈北西西走向,倾向北北东,矿体总体上为隐伏-半隐伏,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于多底沟组与林布宗组接触部位的夕卡岩及角岩、花岗斑岩中,少数以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产于多底沟组顶部或林布宗组底部,部分矿体产于顶板角  相似文献   

2.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田构造岩相成矿规律与控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西北部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古特提斯阶段形成的重要地质构造单元,位于扬子西缘义敦岛弧带的南端。近年来新发现了包括普朗超大型斑岩型铜矿,红山-红牛、雪鸡坪大型和10余个中小型斑岩夕卡岩型铜矿床,成为斑岩型铜矿田和铜资源勘查开发基地。研究发现,矿田中矿床的形成与大地构造演化密切对应,不同阶段发育不同的矿床;对应于构造演化产生的区域北西向主干断裂控制岩带的展布,次级断裂及褶皱联合控制了岩体的形态和产状,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背斜核部,其含矿斑岩侵位较浅,夕卡岩型铜矿主要产于向斜核部,含矿斑岩侵位相对较深;含矿斑岩多为复式岩体,顶部往往有火山岩岩盖,表明火山岩浆活动具有继承性的特征,普朗铜矿产于北西、北东东向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形成岩体内斑岩铜(钼)矿、接触带夕卡岩铜矿和围岩中的大脉状铜矿“三位一体”的斑岩成矿系统,并在外带发育铅锌矿和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3.
辽西杨家杖子-八家子钼多金属矿成矿带钼矿床与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关系密切.产于花岗质岩类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的钼矿床为夕卡岩型或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床.产于花岗斑岩、长英质或中性火山岩内的钼矿床多为斑岩型钼矿床.不同类型钼矿床在成因、分布规律以及成矿元素的分带性上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细粒花岗斑岩是主要成矿母岩.从成矿条件分析可确定,该钼多金属成矿带的找矿远景可观.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刁泉银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刁泉大型银铜矿床产于由黑云母石英二长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组成的复式岩体的夕卡岩带中,矿化呈环带状展布。矿体严格受火山口构造控制。由银铜矿的地质特征、矿物组成、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表明刁泉银铜矿是与次火山岩体有关的夕卡岩型银铜矿床。  相似文献   

5.
浪都夕卡岩型铜矿床位于滇西北香格里拉县格咱乡,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南三江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岛弧。该矿由原云南省地矿局第一区调队于1964年发现。矿体主要产于斑岩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围岩具角岩化、大理岩化、夕卡岩化、绢云母化,并形成较为典型的夕卡岩型矿体。矿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三  相似文献   

6.
山西塔儿山地区的夕卡岩型铁矿是山西省的重要铁矿类型。夕卡岩型铁矿的赋矿围岩以中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主,分为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共3个组7个岩性段。该区中奥陶统的特点是白云质成分较高,较纯的灰岩较少,表现为潮上潟湖相、潮上盐坪相和潮下陆棚相交替的沉积环境;岩石富MgO,大部分碳酸盐岩的CaO/MgO值为2.63~5.51,属于方解质白云岩或富白云质灰岩;在热液交代作用过程中,白云质灰岩、钙质白云岩经热液交代形成了镁夕卡岩岩石组合,以透辉石-金云母夕卡岩、透辉石夕卡岩和金云母夕卡岩为主,铁矿体主要产于镁质夕卡岩中。中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控矿作用表现为:大部分的铁矿体都产于由富镁碳酸盐岩蚀变而成的镁夕卡岩中,围岩中的镁质可以降低岩浆温度和黏度,转换硅酸盐中的铁质,形成镁质夕卡岩和铁质堆积;含石膏层的碳酸盐岩在成矿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不仅能够改善岩浆和流体的物理-化学性状,促进蚀变和矿化,还能提供有利的成矿空间,成为构成夕卡岩型铁矿矿集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矿田位于南岭纬向构造带中段北缘,矿区在大源岭背斜西翼,褶皱轴呈南北走向.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碳酸盐岩及部分碎屑岩.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新华夏体系北北东向断裂为本区的导矿构造.岩浆岩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并有晚期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及煌斑岩脉.矿床以铜、铅、锌为主,次为黄铁矿,并伴生银、镉、铋等多种组分.矿床类型有接触夕卡岩型、层间夕卡岩型、石英硫化物脉型、接触黄铁矿型、破碎带脉状及白云岩中的铅锌矿等.矿体多  相似文献   

8.
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夕卡岩的喷流成因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夕卡岩为西藏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容矿岩石 ,具有独特的喷流沉积和喷流交代成因。研究表明该夕卡岩的主要特征为 :(1)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接触带 ,产状与地层一致 ;(2 )被后期脉岩穿切 ,成因上与岩浆岩无关 ;(3)喷流交代夕卡岩具交代残余结构和假角砾状构造 ,而喷流沉积夕卡岩具微粒状结构、雏晶结构和层纹、条纹、条带状构造 ,反映了二者不同的喷流成因 ;(4)发育典型的低温夕卡岩矿物组合 ,其形成温度小于30 0℃ ;(5 )夕卡岩的稀土配分型式与围岩的一致。甲马铜多金属矿床的夕卡岩是同生断裂系统、海底热流体 +深部烃碱流体与碳酸盐岩 +细碎屑岩耦合的产物 ,其成岩和成矿作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与斑岩-夕卡岩成矿系统有密切联系的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以夕卡岩—斑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为主,其现阶段工业开采以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矿区受区域构造影响较大,其形成的次一级断裂及褶皱横穿矿区,并控制着成矿岩体的产出状态。而当前关于甲玛矿床构造控矿方面的文献见之甚少,因此本文从构造因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村前夕卡岩+斑岩复合型铜铅锌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西省村前夕卡岩+斑岩复合型铜铅锌矿床产于燕山中期超浅成花岗斑岩与上石炭统黄龙-船山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具有接触带、斑岩体内成矿的特点。NE向村前倒转倾伏背斜轴部及倒转翼与岩体接触部位是矿区有利的成矿部位。矿体形态总体为不规则似层状,沿走向、倾向皆有膨大与收缩现象,倾角15°~68°。矿化主为铜铅锌。花岗斑岩、接触面的产状、围岩的夕卡岩化蚀变是矿化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含矿热液主要来自于上地幔,矿床成因类型属“夕卡岩+斑岩复合型”。  相似文献   

11.
贵池铜山铜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山铜矿床矿化类型可划分为层状含铜黄铁矿型,含铜角砾岩型,含铜夕卡岩型和含铜班岩型,控矿因素为地层,岩浆岩及构造,其中层间断裂与接触带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构造,铅,硫,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温度研究表明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铜山岩体,矿床成因为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2.
东秦岭钼矿床及其深部构造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秦岭地区分布14个大型、中、小型的钼矿床,构成了长200 km、宽20 km的巨量钼矿化集中区.根据对钼矿床特征分析,矿床形成在燕山期活动的中酸性小岩体内部、接触带和外围,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岩,它们具有较高的酸、碱和钾含量特征.主要的矿床类型有:①斑岩型钼矿;②斑岩-夕卡岩型钼矿;③夕卡岩型钼矿;④爆破角砾岩型钼矿;⑤热液脉型钼矿.尽管这些矿床类型不同,但是他们都与花岗斑岩的活动有关,深部格子状构造控制了一系列中酸性花岗岩浆的侵位和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个顶子钼锌矿床属夕卡岩型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奥陶系石缝组大理岩层间断裂中,成矿作用与燕山期斜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关系密切.钼矿体多产于夕卡岩内,辉钼矿常于石榴石集中处富集,呈浸染状或细脉状.系统总结了三个顶子钼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控制因素、矿床成因,并分析归纳出该矿床赋存富集规律,确定了该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在冈底斯Cu-Au成矿带东南部的山南地区分布有克鲁、劣布、冲木达和陈坝等中到大型Cu-Au±Mo矿床。与含铜夕卡岩有关的侵入岩形成于20~30Ma之间,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浅成岩,形成于印-亚大陆碰撞晚期构造背景。矿化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下白垩统比马组的碳酸盐岩和其他钙质岩石内。主要矿化类型为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构成完整的斑岩-夕卡岩、热液脉状铜-金(钼)多金属成矿体系,矿化组合主要为Cu-Mo、Cu-Au和Cu。外接触带的蚀变以夕卡岩化、角岩化为主,而内接触带上主要为岩体的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内夕卡岩不发育。夕卡岩化可分为早期夕卡岩和晚期含水硅酸盐阶段。早期夕卡岩主要为钙铁、钙铝石榴石夕卡岩,含少量透辉石、磁铁矿等,晚期的含水硅酸盐阶段主要是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交代石榴石夕卡岩,并伴随含铜硫化物的沉淀,为本区夕卡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阶段。含铜硫化物以富含斑铜矿为特征,Au、Ag主要赋存于斑铜矿、硫铋铜矿及黄铜矿等矿物中。山南地区的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均为浅部夕卡岩,在某些夕卡岩型铜金矿床中显示了斑岩型矿化的存在,可能暗示该区的夕卡岩型矿化与北带相似,具有统一的斑岩型-夕卡岩型成矿系统。因此本区具有在深部寻找斑岩型金矿的可能性,而且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钼矿床及其深部构造制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东秦岭地区分布14个大型、中、小型的钼矿床,构成了长200km、宽20km的巨量钼矿化集中区。根据对钼矿床特征分析,矿床形成在燕山期活动的中酸性小岩体内部、接触带和外围,岩石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岩,它们具有较高的酸、碱和钾含量特征。主要的矿床类型有:①斑岩型钼矿;②斑岩.夕卡岩型钼矿;③夕卡岩型钼矿;④爆破角砾岩型钼矿;⑤热液脉型钼矿。尽管这些矿床类型不同,但是他们都与花岗斑岩的活动有关,深部格子状构造控制了一系列中酸性花岗岩浆的侵位和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藏东各贡弄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东各贡弄铜金多金属矿床工业价值巨大.矿区有燕山期和喜山期岩浆岩侵位于下三叠统马拉松多组地层中,喜山期石英二长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产于斑岩体内的矿体呈筒状,产于接触带夕卡岩中的矿体呈似层状.岩石地球化学反映出岩体围岩中富集的成矿元素来自于斑岩体,接触带附近矿化元素的变化与岩石的破碎程度,蚀变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矿床同位素分析表征了流体的深源特征,并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水的参入.矿床为斑岩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7.
1矿床地质特征概况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林布宗组(K1l)、上侏罗统多底沟组(J3d)和第四系,其中林布宗组以砂板岩和角岩为主,多底沟组以灰岩和大理岩为主,主要的赋矿围岩是夕卡岩。夕卡岩夹于林布宗组与多底沟组之间,矿区岩浆岩主要呈脉岩产出,主要有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18.
斯弄多铅锌矿区位于冈底斯斑岩型矿床成矿带中。矿区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斯弄多铅锌矿与冈底斯斑岩型矿床为同一成矿体系,均形成于印—亚大陆主碰撞期和碰撞期后的构造体制转化阶段;岩浆来源于原岩以杂砂岩和泥质岩为主的前寒武纪念青唐古拉群变质结晶基底和下地壳基性岩类的部分熔融。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对冈底斯弧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并交代岛弧带上的基底岩系。矿床的形成分为3期:第一期为中石炭世,与碳酸盐岩沉积同时期的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形成初始矿源层;第二期为构造活动成矿期,分2个成矿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白垩世—始新世,即印-亚大陆主碰撞形成的早期与斑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铅锌矿;第二阶段的铅锌矿化发生在主碰撞期后的伸展拉张阶段,由于花岗斑岩的侵位,使铅锌矿化进一步活化迁移、叠加、富集,与围岩接触部位形成夕卡岩型铅锌矿体,矿体的形成多受矿区内复杂的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类型主要为构造破碎带热液充填型和夕卡岩型;第三期为表生期,主要为原生硫化矿体的氧化流失和贫化。在I号矿带的深部、南部和北部异常区具有扩大矿床规模的远景。  相似文献   

19.
王林  柳忠杰 《地质与资源》2014,23(6):564-566
安昌岘钼矿为隐伏矿床.矿体产于夕卡岩中,呈似层状、透镜体状大致平行分布.钼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有辉钼矿,其次为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榴石、透辉石、符山石、透闪石、阳起石、石英.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夕卡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阳起石化.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夕卡岩化.侏罗纪钢屯超单元花岗岩是主要含钼矿源岩.安昌岘钼矿属夕卡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20.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宝山是一个典型的复成矿床。按成矿条件分两个成矿系列:一是产在次英安斑岩岩墙上盘中泥盆统东岗岭组地层中的沉积成矿热液改造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二是产在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外接触带上的斑岩型或夕卡岩型钨钼矿床。本文仅讨论层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控制条件及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