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H2SO4,NaCl介质中,钨—桑色素络合物能产生一灵敏的催化波.峰电位为-1.16V(vs.SCE),W(Ⅵ)浓度在1.7×10^-10~3.4×10^-7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测限8.5×10^-11mol/L。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波为氢催化波。可用于痕量钨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在HCl-NaAc缓冲溶液中,钨-7-碘-8-羟基喹啉-5-磺酸在-0.62 V(vs. SCE)处有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钨的浓度在7.5×10-8-4.5×10-7 mol/L和4.5×10-7-1.1× 10-5 mol/L分段与峰高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8 mol/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用于合成样品中1.5×10-6 mol/L钨的测定,回收率为97.1%,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5%。  相似文献   

3.
李启隆  刘新宇 《岩矿测试》1989,8(3):173-176
在HAc-NaAc(pH为6.2)存在下,Ti(Ⅳ)—PAR—KBrO_3体系形成一灵敏的催化波,峰电位为-1.08V(vs.SCE),Ti(Ⅳ)浓度在1.0×10~(-8)~8.0×10~(-7)mol/L范围与峰电流成线性关系,络合物的络合比为Ti(Ⅳ):PAR=1:1,实验证明该波为络合吸附催化波。可用于痕量Ti(Ⅳ)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铌—酒石酸—偶氮氯膦—MN络合物极谱催化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道沛  孟录山 《岩矿测试》1990,9(2):100-103
在HNO_3介质中的Nb(V)-酒石酸-偶氮氯膦-mN络合物有一灵敏的催化波,峰电位为-0.81V(vs·SCE),Nb_2O_5浓度在0.002~0.16μg/ml范围与峰电流成线性关系。用有关电化学方法探讨了催化波的性质,表明该波为络合吸附催化波,拟定了一个不经分离,在样品分解后直接测定试液中痕量Nb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pH 3.8的H_2SO_4-NH_4Ac缓冲溶液中,W-β-巯基丙酸(MPA)-2,2′-联吡啶配合物产生高灵敏的催化氢波,峰电位在-0.87V(vs.SCE)。峰高与W浓度在0.02~50ng/ml之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ng/ml。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天然水中的痕量W,并对配合物的组成、极谱波的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钨—水杨基荧光酮络合物的极谱催化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道沛  管希云 《岩矿测试》1991,10(3):185-188
在HCl、KCl介质中,W(Ⅵ)-水杨基荧光酮络合物有一灵敏的催化波,峰电位为-1.22V(υs.SCE),W(Ⅵ)浓度在4.4×10~(-11)—4.4 ×10~(-8)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测限2.2×10~(-11)mol/L。实验表明该波为氢催化波,可用于痕量或超痕量W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新显色剂四-(3-磺基-4-氯苯基)卟啉在微酸性介质中,表面活性剂OP与CPC存在下测定微量铜的显色反应。络合物在波长42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摩尔吸光度系数为3.44×10^5 L·mol^-1 cm^-1,用双峰双波长光度法测定摩尔吸光系数为6.72×10^5 L·mol^-1·cm^-1,铜含量在0.5~4.5μg/25 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应用于矿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单扫描极谱法测定地质样品、土壤和蔬菜中的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电极系统(工作电极:滴汞电极;参比电极:甘汞电极;辅助电极:铂丝电极),在pH=4.9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利用P r3 -ALC-F-三元络合体系及单扫描极谱法测定地质样品、土壤及生物样品中微量氟,该方法操作方便、快速、灵敏,测量的回收率为96%~99%。其起始电位为-0.20 V(vs.SCE),峰电位在-0.58 V(vs.SCE)左右,线性范围为1.0×10-6m o l/L~4.0×1-0 5m o l/L,检出限为:8.0×1-0 7m o l/L。  相似文献   

9.
利用合成的环糊精聚合物与亚甲基蓝间的超分子作用及与戊二醛的缩聚作用,将介体和酶共同固定在电极上,制成的过氧化氢传感器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充分的电子流动性,在pH6.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100mV/s的扫速条件下,以-0.8~0.4V范围内用循环伏安法对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扫描测定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还原峰电流与过氧化氢浓度在4·0×10-6~2.5×10-3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84,最低检出限为5.0×10-7mol/L。用于样品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催化极谱法测定水中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铅的碘化物在弱酸性底液中的极谱行为进行了初步的试验,通过加钒(Ⅳ)作为氧化剂产生催化波,找到了一种灵敏度较高,选择性、稳定性较好的底液.经过十余种元素的试验表明,该底液在一定范围内均不干扰铅的测定.极谱峰电位为-4V(VS.SCE),铅浓度在0.002~1.2 mg/L范围内与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010 mg/L,铅的波形清晰,重现性好.加标回收回收率为99%~102%,相对误差<4.3%,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应用于水样中铅的测定,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冈瓦纳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中段北部,雅鲁藏布江巨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北亚带。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已发现的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其次为热液型铅银多金属矿。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点)、多金属地球化学异常均沿纳木错-嘉黎断裂带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该带地域优势明显,多金属矿产资源潜力巨大,通过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该区有望成为西藏重要的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12.
周晓峰 《云南地质》2008,27(2):235-238
三条大断裂形成三角形构造变形区,成为贯通岩石圈底部的通道。浅成斑岩多期入侵,以及内外接触带的破裂化和压扭破裂带的存在,为成矿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显色剂1-(4-甲基-6-羟基嘧啶)-3-(偶氮苯基)-三氮烯(MHPPAT),并研究了它与铜的显色反应。在pH11.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Triton X-10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试剂与铜生成2∶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02×105L·mol-1·cm-1,Cu2+的质量浓度在0~480μg/L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铜,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米的N2、Ar和He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CCSD主孔泥浆中He的含量在0.0006-0.029%之间变化,平均含量是9.7×10-4%,N2的含量在75.5-88.7%之间变化,平均含量是81.10%,Ar的含量在0.126-1.13%之间变化,平均含量是0.94%,N2/Ar比值在71.11-622.22之间变化,平均值为86.72。依据泥浆解吸气体中的N2、Ar、He浓度和N2/Ar比值与井深关系曲线,300m以下的主孔剖面可以分为6个区段:300-469m,469.5-891 m,891.5-1174 m,1203.5-1492 m,1520-1773 m,1773.5-2045 m。300-469m和1520-1773 m区段未见明显的外来流体加入,469.5-891 m、891.5-1174 m、1203.5-1492 m和1773.5-2045 m泥浆流体中可能有地下流体异常存在。根据N2/Ar比值的变化,首次报道了大陆科学钻钻进过程中存在N2、Ar异常。泥浆中N2、Ar和He含量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泥浆的主要成分是富Ar的浅部循环大气降水(大气混染泥浆),大气N2、Ar的带入占泥浆气体的主要部分。从300 m到2045 m的钻进过程中,由于深部地震-构造作用,可能导致多种来源地下流体加入。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1-(4-硝基苯基)-3-(3,5-二溴吡啶)三氮烯(NPDBPDT),并研究了NPD-BPDT与镍的显色反应。在pH 10.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介质中,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镍与试剂生成摩尔比为1∶4的络合物在470 nm处有最大正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2×105L.mol-1.cm-1;在540 nm处有最大负吸收峰,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L.mol-1.cm-1;以540 nm为参比波长、470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7×105L.mol-1.cm-1。镍含量在0~48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合金样品中镍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加标回收率为98.0%~102.0%;精密度小于5%(RSD,n=6)。  相似文献   

16.
张春牛  郑云法 《岩矿测试》2006,25(3):249-251
报道了1-(4-硝基苯基)-3-(3-硝基-5-氯吡啶)三氮烯(NPNCPDT)的合成及其与锌的显色反应研究。在Triton X-100存在下,pH 10.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能与锌发生显色反应,锌与NPNCPDT形成摩尔比为1∶2的黄色配合物,在450 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540 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以450 nm为参比波长、540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50×105L.mol-1.cm-1。锌量在0~480μg/L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人发中的微量锌,方法精密度小于2.5%(RSD,n=6)。  相似文献   

17.
新疆鄯善县彩霞山铅锌矿是中天山地区较大型的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本文将三维建模和立体预测这一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该矿床,以矿区勘探工程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该区的地表模型、矿床实体模型、矿块模型等,以图形图像方式逼真再现三维矿体的空间几何形态,分析矿体的空间展布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可视化的储量估算,同时结合矿床实体模型和矿区重力反演数据进行大比例尺三维立体预测,为打造数字化矿山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李山  刘根起  妙颖  黄龙飞 《岩矿测试》2004,23(2):159-160
研究了2 (5 硝基 2 吡啶偶氮) 5 二甲氨基苯胺(5 NO2 PADMA)与铜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5的HAc NaAc介质中,Cu与5 NO2 PADMA形成1∶2的紫红色配合物,λmax=550nm,ε=3.24×104L·mol-1·cm-1,Cu的含量在0~1.4m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经铝合金和矿样管理样品分析验证,结果与原结果相符,5次测定的RSD小于0.7%。  相似文献   

19.
浅论赣北九瑞铜金矿集区的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瑞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十年来,几代地质和矿山工作者为探明其矿产资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果.但近年来,随着勘探难度的加大,该区矿床勘查和研究处于"半停滞"状态.文章运用前人的科研资料,结合近期的工作成果,用"铜金矿集区"的概念和观点,阐述了矿集区的特征,总结了其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分析了九瑞铜金矿集区的成矿系统和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0.
超大型Ni—Cu(Pt)岩浆矿床的划分与找矿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提出超大型Ni-Cu(Pt)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划分标准为:Ni储量≥50万t,Ni品位≥1%,若Ni品位<l%其中共生元素 Cu或 Pt族达到经济品位者;超巨型矿床的划分标准为:Ni储量≥500万t,Ni品位≥1%,若Ni品位<l%其中共生元素Cu或Pt族达到经济品位者。按照这种标准全世界有超大型矿床9个、超巨型矿床3个。确定并论述了超大(巨)型 Ni-Cu(Pt)岩浆硫化物矿床的五种类型和它们的地质定位条件和特征。这五种类型为(1)元古宙与古陨石坑有关的苏长岩——辉长岩型矿床,如萨德伯里(Sudbury);(2)元古宙与大陆边缘裂解有关的小侵入体矿床,如金川、沃依塞湾(Voisey Bay);(3)显生宙与大陆裂谷有关的相当于溢流玄武岩的侵入体矿床,如诺里尔斯克(Noril’sk)、十月(Oktyabri’skiy)、塔尔纳赫(Talnakh)、太梅尔(Tamyr)等;(4)太古宙绿岩带与科马提岩有关的矿床,如西澳阿格纽(Agnew)、康巴尔达(Kconbal-da)、基斯山(Mt.Keith),加拿大汤普逊(Thompson)带的矿床;(5)早元古代大陆层状侵入杂岩体中硫化物与铂族元素,如布什维尔德(Bushveld)等。预测中国最有找矿前景的是(2)类型矿床,(3)(4)两种类型在我国亦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