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综合利用重点剖面实测资料、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结合公开发表的成果,讨论了南盘江盆地石炭系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基于深水沉积相带的分布,预测了南盘江盆地石炭系页岩气有利区。南盘江盆地石炭系发育三角洲—碎屑滨岸、滨海沼泽、陆源碎屑陆架、碎屑陆坡、局限海台地、开阔海台地、台地边缘、深水盆地8种沉积体系。石炭纪,马关隆起、康滇隆起、江南隆起及云开隆起为暴露剥蚀区,但陆源碎屑供应较弱,陆源碎屑沉积主要发育于石炭纪早期,整个石炭纪以内源沉积占优势。早石炭世,云开隆起周边发育陆源碎屑滨岸沉积,在江南隆起南缘发育碎屑滨岸和滨海沼泽沉积,主体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孤立台地—台地边缘—深海的沉积格局。晚石炭世,隆起区和深海区均有所缩小,开阔台地范围显著扩大,隆起周缘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南丹—河池、罗甸西、柳城—鹿寨—平乐地区、象州—武宣—桂平等地区上古生界出露地表,石炭系埋藏浅,且以深海沉积为主,是寻找石炭系页岩气最为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沉积体系的研究方法,恢复了福建省晚泥盆世-中侏罗世地层的古沉积面貌。上泥盆统发育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和碎屑滨岸体系;石炭系发育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碎屑滨岸体系和陆架体系;二叠系发育河流体系、湖泊体系、三角洲体系、碎屑滨岸体系和陆架体系;下三叠发育碎屑滨岸体系、陆架体系、陆坡体系和盆地体系;晚三叠世之后主要发育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湖泊体系和滨岸体系。  相似文献   

3.
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是陆表海重要的沉积现象,反映了其沉积特征。鄂尔多斯东北部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和太原组是典型的陆表海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层系。结合区域地质研究,建立了陆表海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层系的沉积相模式。根据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的地质背景和沉积演化过程,认为大牛地气田本溪组、太原组是陆表海碎屑滨岸—碳酸盐岩台地混积体系和海岸平原沉积体系:本溪组下段为碎屑滨岸相局限浅海亚相,上段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和碎屑滨岸相;太原组下段为三角洲相和碎屑滨岸相→碎屑滨岸相;中段为盆控型泥炭沼泽相→碳酸盐岩台地相和碎屑滨岸相;上段为三角洲相和碎屑滨岸相→碳酸盐岩台地相和碎屑滨岸相→三角洲相和碎屑滨岸相→碳酸盐岩台地相和碎屑滨岸相。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沉积体系的研究方法,恢复了福建省晚泥盆世-中侏罗世地层的古沉积面貌。上泥盆统发育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和碎屑滨岸体系;石炭系发育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碎屑滨岸体系和陆架体系;二叠系发育河流体系、湖泊体系、三角洲体系、碎屑滨岸体系和陆架体系;下三叠统发育碎屑滨岸体系、陆架体系、陆坡体系和盆地体系;晚三叠世之后主要发育冲积扇体系、河流体系、湖泊体系和滨岸体系。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东河砂岩沉积相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和产油层之一。经过多年艰苦勘探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现已认识到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底砂(砾)岩,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以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局部发育海陆过渡相陆源碎屑沉积。根据盆地内100多口井资料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其它指相标志的综合分析,在东河砂岩中识别出滨岸、河口湾、辫状河三角洲以及冲积扇等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其中高能碎屑滨岸相最重要,分布最广。东河砂岩沉积早期和中期,盆地主要为高能碎屑滨岸相和碎屑陆棚相沉积,末期海侵达到最大,盆地内为碳酸盐台地沉积,而轮南及盆地北部一带受物源区的影响,出现混积滨岸和碎屑滨岸沉积。东河砂岩明显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其砂体厚度在缓坡处减薄、陡坡处增厚、遇孤岛减薄或尖灭,这些沉积特征为形成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奠定了良好的地质基础。满加尔、轮南、塔中、玛扎塔格以及草湖地区都有可能找到该类油气藏(田),展示了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的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织金地区位于黔西晚二叠世陆源碎屑沉积的东北缘,为龙谭型含煤沉积,属障壁—泻湖体系。该区煤系上部2煤段的沉积特征代表了一种低能、小规模的障壁—泻湖体系,沉积相由潮坪、淡化泻湖、泥炭沼泽和低能障壁相组成,可称为低能障壁—泻湖含煤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7.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室内样品分析,本文对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及混积层系,混合层序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沉积在微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沉积物组分的混积岩,宏观上则表现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相互叠加的混积层系,发育滨岸、碳酸盐岩缓坡、潮坪-溻湖、三角洲等沉积体系。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中侏罗统划分为SQ1-SQ4四个三级层序,提高了研究区层序地层划分精度;探讨了混合沉积与层序地层的对应关系。总体上看,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混合沉积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的早期和高位体系域的晚期。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沉积背景下,混合沉积主要发育在海侵体系域的早期和高位体系域的晚期。  相似文献   

8.
织金地区位于黔西晚二叠世陆源碎屑沉积的东北缘,为龙谭型含煤沉积,属障壁--泻湖体系。该区煤系上部2煤段的沉积特征代表了一种低能、小规模的障壁--泻湖体系,沉积相潮坪、淡化泻湖、泥炭沼泽和低能障壁相组成,可称为低能障壁--泻湖含煤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对章丘煤田主要构造单元单井沉积相、层序地层分析,将章丘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划分为1个一级盆地层序、2个二级构造层序、3个三级层序。在层序内部识别最大湖泛面或与之相当的沉积转换面,划分体系域,并重点对三级层序的划分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三级层序Ⅰ发育高水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主要由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沉积体系和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组成;层序Ⅱ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主要由潮坪体系、滨外台地体系和障壁-泻湖沉积体系组成;层序Ⅲ中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都有较好发育,主要由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下扬子盆地石炭纪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位于扬子板块东部的下扬子盆地,在石炭纪时,为被动大陆边缘的陆表海沉积,陆源碎屑来自于北边的胶南古陆和南边的江南古陆东延部分─—皖浙赣古陆。石炭系分为上、下两统。早石炭世,盆地南部宣城、广德等地主要发育碎屑岩,中部巢县、南京一带以及北部滨海、洪泽一带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从南往北,金陵期从滨岸碎屑岩相→开阔海台地碳酸盐岩相→潮坪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相;高骊山期为滨岸平原沼泽碎屑岩相→浅海陆棚碎屑岩相→海岸萨布哈白云岩、石膏、碎屑岩相;和州期盆地南部隆起,中部到北部为礁及礁后泻湖一潮坪碳酸盐岩相→开阔海台地碳酸盐相。晚石炭世主要是碳酸盐沉积,黄龙期从滨岸石英砾岩相→潮坪白云岩相→开阔海台地碳酸盐岩相;船山期是黄龙期开阔海台地碳酸盐岩相的继续,以发育核形石生物碎屑颗粒岩为特征。整个盆地的岩相带均以NEE—NE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11.
秦岭微板块位于商丹-武山和勉略-巴山弧断裂之间。泥盆纪时期,微板块主体处于稳定的小型克拉通盆地背景。本文仅从西秦岭中带泥盆系入手,探讨该区泥盆系的沉积体系和盆地格局。小型克拉通盆地北带的西汉水小区以古岛屿滨岸-陆棚沉积体系(艾菲尔期)、碳酸盐台地-生物礁沉积体系(吉维特-弗拉斯期)、深水盆地和泥质浊积岩沉积体系(法门期)为特征。南带武都小区则以陆棚碎屑岩(艾菲尔期)和缓坡型台地-陆棚沉积体系(吉维特-法门期)为主,该小型克拉通,泥盆纪时期是一稳定块体,到二叠纪-三叠纪才受中秦岭裂陷槽分隔成两个块体。  相似文献   

12.
At many North Atlantic continental margins, the early Neocomian is characterized by a major stratigraphic turning point from Late Jurassic-Berriasian carbonate bank/pelagic carbonate deposition to Valanginian-Barremian hemipelagic sedimentation with thick Wealden-type deltaic to deep-sea fan sequences. The stratigraphy and structure of the very old, starved passive margin of the Mazagan Plateau and adjacent steep escarpment off Morocco was studied during the French-German CYAMAZ deep diving campaign. The drowning of the Late Jurassic-early Berriasian carbonate platform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a global late Berriasian sea level fall which was followed by a rapid late Valanginian sea level rise and/or by a major regional blockfaul ting event with accelerated subsidence rates. Upper Berriasian to (?) Hauterivian quartz-bearing bioclastic wackestones document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carbonate platform to the hemipelagic deposition on the drowned platform margin. Seawards, these deposits are correlated with a deep sea fan sequence. We discuss also an example from the Tarfaya Basin-Fuerteventura area further south. A 300 m thick succession of organic-rich claystone and sandstone turbidites (including m-thick debris flow units) of Hauterivian to Barremian age was an unexpected discovery at DSDP Site 603 off North Carolina (Leg 93). We discuss a tectonically confined fan model with laterally migrating channels, influenced by sea level fluctuations and varying terrigenous supply. During the Valanginian to Barremian time of high-standing (or rising) sea level, shelf construction (Wealden-type deltas) coincided with subdued, resedimentation-starved turbiditic system on the continental rise. Extensive unconsolidated sands, however, reflect sudden input of shelfal material into the basin during a mid-Aptian sea level lowstand (shelf destruction). The following global late Aptian transgression terminated the clastic fan deposition, raised the CCD and started the deposition of organic-rich shales.  相似文献   

13.
黔中、黔南下、中三叠统沉积相和层序地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杨瑞东 《沉积学报》1993,11(4):24-29
本文记述了对黔中、黔南地区早、中三叠世的碳酸盐岩和陆源的屑岩沉积的分析研究结果,着重讨论了该区沉积层序及其形成机制。早二叠世该区为缓坡,中三叠世演变为陡坡,沉积层序发生了变化。沉积盆地边缘沉积与海平面波动有密切关系,对斜坡上的层序地层及海平面波动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云南拖顶一带的泥盆纪地层,由于受构造的影响呈断块产出。通过对矿区泥盆纪地层的详细研究,认为其地层层序较为清楚,可以分出下泥盆统碎碎岩、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和上泥盆统碎屑岩-碳酸盐岩。在斩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详细厘定子泥盆纪的沉积相,并恢复了岩相古地理格局。进而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分为5个沉积层序,并对沉积体系与拖顶铜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四川龙门山地区是中国泥盆系出露较好、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中泥盆统金宝石组发育由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组成的混积沉积。本研究以平武县平驿铺剖面和北川县甘溪剖面为切入点,基于实测资料和薄片观察对金宝石组沉积相开展详细研究,认为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金宝石组发育河流、碎屑滨岸、陆棚和碳酸盐岩缓坡4种沉积相,沉积演化经历了2个沉积旋回。金宝石组以相混合和原地混合2种方式形成混合沉积。相对海平面的变化、陆源碎屑的供应、碳酸盐生产速率和古气候是引起相混合的主要控制因素,波浪和风暴浪则是引起陆源碎屑和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的主要作用方式。对金宝石组沉积序列、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过程的研究,有利于增进对龙门山地区泥盆系沉积古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贵阳花溪地区早-中三叠世碳酸盐角砾岩楔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中三叠世贵阳花溪地区位于浅水碳酸盐台地向深水盆地的过渡带,各沉积体系域特征明显,特别是低水位期碳酸盐角砾岩楔发育。野外调查发现研究区共发育4期低水位碳酸盐角砾岩楔,说明该区在早-中三叠世至少经历了4次明显的海平面变化。碳酸盐角砾岩楔的位置迁移反应了台地边缘位置的迁移和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大小,其中谷立角砾岩舌相对于其他角砾岩楔向台地方向延伸距离最远,代表了台地边缘位置向台地方向迁移的距离最远,张家湾角砾岩楔代表了安尼初期的海平面快速下降。通过角砾岩楔的沉积特征和各岩石地层单元的几何接触关系判断出该区碳酸盐台地前缘演化过程:缓斜坡型台缘→沉积型台缘→礁镶跌积型台缘。  相似文献   

17.
论古代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基本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碳酸盐地层分布广泛,厚度巨大,类型复杂,从而为我国碳酸盐研究提供广阔前景。解放以后,我国首先在四川盆地的二、三叠系碳酸盐岩中获得高产气田,推动了碳酸盐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龙  吴海  张瑞  李昌伟 《地质论评》2018,64(1):62-76
随着对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系统调查和解释、以及对碳酸盐沉积原理认识的深化,自20世纪60年代,一系列碳酸盐沉积相模式得以建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Wilson和Tucker的工作。但在镶边陆棚及缓坡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同时,对陆表海和淹没台地型沉积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与过去相比,现今的海平面是相对较低的,因而没有出现陆表海广泛发育的情况。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陆表海曾经覆盖了广泛的克拉通区域,是碳酸盐沉积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用于描述大尺度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碳酸盐台地分为镶边陆棚、缓坡、陆表海、孤立台地和淹没台地5种类型分别描述,并重点强调了陆表海和淹没台地的沉积模式。华北地台寒武系大面积分布的潮坪沉积、鲕粒滩相灰岩和竹叶状风暴砾屑灰岩,以及频繁出现的台地淹没事件,为阐明陆表海和淹没台地的沉积提供了绝佳实例。这些实例和研究表明了碳酸盐沉积环境的多样性和沉积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将今论古的困难性,从而为碳酸盐沉积原理的认识和沉积环境的解释提供新认识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主要发育碳酸盐岩沉积,局部夹少量陆源碎屑岩。乱石沟组、大窝坑组、矿石山组及台子组位于中元古界中部,混合沉积较为发育,其混合沉积类型及其主控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对陆源碎屑来源及台子组石英砂岩形成环境仍存在较大争议。根据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组合对神农架地区乱石沟组—台子组沉积相进行分析,并结合岩石薄片及阴极发光分析结果对混合沉积类型、陆源组分特征及来源进行研究,以明确中元古代神农架地区沉积背景及其沉积演化历史。岩石薄片及阴极发光分析表明,神农架地区乱石沟组—台子组陆源碎屑主要来自由大量花岗岩、少量变质岩和沉积岩构成的古陆。乱石沟组—台子组岩石组合特征及混积岩类型存在较大差异,沉积环境、海平面变化及构造活动是控制混积岩分布及混合沉积类型的主要因素。乱石沟组及大窝坑组沉积早—中期,神农架地区毗邻古陆,扬子北缘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地形平缓且水深较浅,以广泛发育“相混合”式混合沉积为特征;大窝坑组沉积晚期及矿石山组沉积早期,扬子北缘开始进入强烈拉张时期并导致相对海平面上升,神农架地区与古陆拉分形成相对独立的碳酸盐台地,以发育缺乏陆源碎屑砂的清水碳酸盐沉积为特征;矿石山组沉积晚期及台子组沉积时期,扬子北缘的持续拉张导致神农架地区进入较深水环境,早期滨岸沉积物崩塌形成重力流搬运至神农顶一带,形成“间断式”混合沉积。乱石沟组—台子组沉积时期处于中元古代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台子组沉积之后,神农架地区彻底与古陆分隔,不再发育“相混合”式混合沉积,乱石沟组—台子组沉积时期为扬子台地北缘由窄大洋向开阔洋盆演化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0.
海平面升降变化对贵州紫云礁体生长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紫晚二叠世碳酸盐台地边缘礁为例,运用高频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精细地划分了紫云礁层序的各级单元,并对其内部沉积构成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海平面和变化对礁体生长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晚二叠世紫云礁 合体为发育在台地边缘坡折带的一个三级层序,由13个准层序组成,并可识别出低位、海侵、高位3个体系域,低位期的下切谷 边缘坡折带碳酸盐台地的暴露、海侵期和高位期礁的3种生长方式的增生及每种生长方式的特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