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处理分析2016~2019年湖北及邻区流动重力测网资料,获得2016-09~2019-09的14幅长期和近期重力场变化图像,结合2019-12-26湖北应城M4.9地震,分析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应城M4.9地震起控制作用的断裂为襄樊(襄阳)-广济(武穴)断裂,是正负重力变化转换带;2)应城M4.9地震重力异常变化有一个上升-下降的过程,在下降过程中发震;3)应城M4.9地震与秭归M4.5和M4.1地震一样,震前重力场异常变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两湖地区活动断裂活动性弱、相对运动量小、应力难以集中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首都圈地区2017~2019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2019-12-05河北唐山丰南4.5级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1)0.5 a尺度重力场变化图像可较好地反映此次地震“震前1 a重力场持续出现上升(正)变化-震前局部反向(负)变化-在重力变化梯度带零等值线附近发震”的演化过程;2)震前0.5 a、1 a和2 a尺度重力场均显示,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3)地震前观测到的重力变化可能由深部热物质上涌引起。  相似文献   

3.
利用江苏地区2019~2021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江苏省常州市4.2级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下的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1)0.5 a尺度重力场变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此次地震下降-转折上升-持续上升-反向变化及零值线附近发震的演化过程;2)常州4.2级地震前0.5 a和1 a尺度下的重力场均显示,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零值线附近。  相似文献   

4.
以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为例,探讨重力固体潮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地震孕育的关系。收集分析芦山震区附近17个台站震前2 a的连续重力观测数据,采用VAV调和分析方法分析计算日波和半日波潮汐参数,主要研究半日波M 2波潮汐因子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芦山地震前M 2波潮汐因子趋势变化空间分布大体呈现上升与下降趋势的四象限分布,芦山地震处于四象限中心部位,可能是由震前存在的“闭锁剪力”引起的区域介质变形或密度扰动所致。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年GRACE卫星重力变化资料,给出尼泊尔及周缘地区的重力场时空变化,以探索2015-04-25尼泊尔M8.1地震震前重力变化特征;并基于球形位错理论,利用断层模型数据模拟同震重力场变化。研究表明,区域重力场变化以2008年为界存在明显的分时段特征,2003~2008年以重力增加为主,而2009~2014年以重力减少为主;且存在明显的分区性,区域重力场在尼泊尔地震震中四周呈正负相间分布;震前局部重力场变化在压缩区重力增加,拉张区重力减少,与理论同震重力变化结果一致。总结研究区域近年来M7.0以上地震震前重力变化特征发现,地震基本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的过渡带及重力变化零值线附近。  相似文献   

6.
对重庆石柱和武隆地区的中小地震进行波谱分析得到地震能量、拐角频率、地震矩、视应力等震源谱参数,对比分析石柱M4.5及武隆M5.0地震前震源谱参数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同震级条件下,石柱地区的地震拐角频率及视应力均低于武隆地区,可能与石柱地区距离三峡库区较近有关。2)石柱地区的视应力在石柱M4.5地震前出现震前2 a上升、临震略微下降的变化过程,拐角频率在震前也有所升高。3)武隆地区的视应力在石柱M4.5和武隆M5.0地震前均出现“上升-下降-升高”的异常变化,拐角频率在2次地震前也呈现升高特征。4)研究区内所有地震的视应力在石柱M4.5和武隆M5.0地震前均出现上升变化,震后该区构造应力依然较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9~2015年陆态网和四川省CORS网GNSS数据,研究川滇地区地壳形变动态变化特征,按照1999~2004年、2004~2007年、2007~2009年、2009~2011年、2011~2013年、2013~2015年建立6期地壳速度场和应变率场,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整体以继承性运动为主,汶川地震等强震没有改变区域整体运动趋势与作用力方向,但速度场随时间变化更加复杂且量级有所增加,特别是在龙门山断裂西侧,汶川地震后运动速率明显增加。川滇地区应变率数值和形变状态随时间呈现较为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变化较大区域主要位于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裂、小江断裂等深大断裂周边,表明川滇地区断裂活动对地壳形变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2013-07-22甘肃岷县与漳县交界的MS6.6地震为研究对象,采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处理兰州、高台2个台2011~2015年重力观测资料,试图提取这次地震前的相关重力异常信息。结果表明,以9.4倍的该台分形指数标准差为异常阈值,岷县-漳县地震前这2个台的重力分形指数均出现相似的异常升高过程,表明震前重力变化具有定向持续特征,显示出长程相关性,是孕震过程中物质运移、密度连续变化的反映,应该是与这次地震有关联的重要信息。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初步推测,这个异常变化可能与中下地壳乃至上地幔的物质运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波形资料及地震目录分别计算2021年泸县MS6.0地震前视应力与b值,分析震源区的应力变化过程;同时,利用舒斯特(Schuster)统计检验方法和统计参量P对地震前中小地震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检验,分析震源区的不稳定性。结果显示,震中周边区域ML3.2~3.9与ML3.5~3.9震级档视应力在震前7 a多呈现上升变化趋势,主震前视应力达到早期的2倍水平。b值在震前经历7 a的下降变化,从2014年的1.2下降至2020年的0.8。视应力与b值在震前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反映了震中附近地区应力增强的过程。震中附近ML≥2.0地震P值在2020-08~2021-02期间低于1%,表明在泸县MS6.0地震前约0.5 a震源区的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显著相关,此时震源区地壳介质已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滦县ML5.0地震前重力异常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分析研究了2004年1月20日河北省滦县ML5.0地震孕育过程中首都圈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和动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重力上升-下降-上升变化是较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反映;重力场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重力场的准均匀态-非均匀态一发震的演化过程;滦县地区重力场的异常变化形态支持了孕震体震前膨胀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2006??7??4???????5.1???????????????????????????????仯??????????????о??????????????????????????????????????仯?????????ж??????????????????????????????????о???????????????????????????????????????????5.1????????2004??1?o??????5.0??????????????仯??????????????  相似文献   

12.
处理分析2016~2018年三峡流动重力测网资料,获得2016-03~2018-09共11幅差分和累积重力场变化图像,并结合2018-10-11发生在湖北秭归的4.5级和4.1级地震,分析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7年以来,震中区重力场变化经历了从先减小后增大到震前趋缓的过程。2)2 a累积重力场变化显示,新华-龙王冲和高桥断裂带两端重力场变化差异增大,可能与本次地震的孕育有关。3)只要测网网格距合理、数据处理得当,区域流动重力测网对4.0级小震前的重力场变化具有潜在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GRACE????RL05?????????????????2011??3??11?????9.0???????????????????????1?????6???o?1????????仯?????????????????????????????????????????1??????????????????????????λ???????????????仯???????????????????????????????????????????????????????????仯??????????????4??????????????б仯?????GMT???????????????????????????????????????????仯????????????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玉树Ms7.1地震前的重力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08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获得了玉树地震区域重力场及其动态变化,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力变化与甘孜 玉树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的空间联系,重力测量较好地反映了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变形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效应;2)区域重力场动态图像较完整地反映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流动重力观测得到的异常前兆信息;3)玉树震中附近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累积量超过80× 10-8 ms-2,较好地反映了玉树地震前重力测点随时间的剧烈波动性上升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河西地区2011~2015年相对重力资料,研究2016-01-21青海门源M6.4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河西重力场持续多年正、负交替变化,地震前震中区域负异常持续增强并形成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正负差异变化最大达到110 μGal。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该等值线分布与祁连山北缘断裂、冷龙岭断裂走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电场潮汐波岩体裂隙水(电荷)渗流(移动)模型计算辽宁地区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并对比分析降雨、温度、磁暴等典型干扰对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α受典型干扰的影响较小。结合2013-01-23辽宁灯塔MS5.1地震前后优势方位角α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多个同一或相邻地质构造地电场台站准同步的岩体裂隙电荷移动方位的长时间突变可认为是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7.
通过精细处理华北南部2009~2012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结合地震测深剖面,分析太康两次地震前后的重力场演化特征及其与断裂活动、地震构造的关系。结果表明,太康地震前,在重力场差分动态图像上表现出四象限特征,是许昌-太康断裂走滑型发震的前兆,重力场的正负异常区对应震源机制解的压缩区和拉张区。段差和点值时序变化图表明,应变累积主要集中在许昌-太康断裂的西段和震中附近,断裂又位于地壳内低速体的上方,两者为太康地震的孕育和发震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国家重力网和云南省区域重力网获得的高精度重力观测资料,研究2014-10-07云南景谷M6.6地震前区域重力场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滇西南区域重力场变化幅度大、速度快、升降转换周期短,揭示出在复杂构造环境和反复增强的应力场条件下,地震能量快速积累和释放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