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球探测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59年至1976年的18年是人类第一次月球探测高潮,美国和前苏联共成功发射了45个月球探测器,获取了382kg的月球岩石和月壤样品,这些探测资料和月球样品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大大促进了人类对月球、地球和太阳系的认识,并带动了一系列基础科学的创新,促进了一系列应用科学的发展。通过从1976年至1994年近18年浩如烟海的月球探测数据和资料的消化、分析与综合研究后,1994年Clementine环月探测器的发射,标志新的一轮探月高潮的开始。当前,国际探月活动刚进入重返月球、逐步建设月球基地的阶段,而逐步开发利用月球矿产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建设月球基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已成为新世纪月球探测的总体目标。本在系统分析已有的探测与研究资料基础上,论述了开发利用月球上具有的巨大能源库、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环境资源将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月球水冰探测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冰是第二次月球探测热潮中的热点问题。 1 994年克莱门汀号 (Clementine)环月探测器搭载的频率为 2 .2 73GHz双基地雷达探测到月球南极一些地区出现同向极化增加等独特的回波特征 ,这些地区正好处于极地永久阴影区 ,表明这些地区可能存在水冰。Arecibo天文台频率为 2 .38GHz的地基雷达对月球极地进行制图 ,也得到类似结论。 1 998年月球勘探者号 (LunarProspec tor)环月探测器搭载的中子探测仪在月球极地永久阴影区探测到高含量的氢信号大多认为是水冰引起的。但雷达探测和中子探测结果均存在多解性。月球表面粗糙度同样可以引起雷达回波呈现出类似水冰的异常特征 ,而中子探测仪测量到的仅仅是氢信号而非水 ,而且月球勘探者号撞击月表之后并没有探测到任何的水蒸气信号。月球极地水冰存在与否、存在形式和存在数量等科学问题的回答需要对月球极地特别是永久阴影区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前言     
欧阳自远 《地球化学》2010,39(2):F0001-F0001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20世纪50年代出现航天技术后,月球就成为美国和原苏联进行太空竞赛的舞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月球探测迎来新的一轮高潮。除美国和俄罗斯外,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包括欧洲一些国家、日本和印度。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独立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4.
前言     
欧阳自远 《地球化学》2010,39(1):I0001-I0001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20世纪50年代出现航天技术后,月球就成为美国和原苏联进行太空竞赛的舞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月球探测迎来新的一轮高潮。除美国和俄罗斯外,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包括欧洲一些国家、日本和印度。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独立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5.
《贵州地质》2007,24(3):F0004-F0004,F0003
据报道,我国的嫦娥1号探月工程已临近探测器发射阶段,探月飞船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升空。飞船接近月球时将释放一颗绕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卫星,对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月球资源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探测,并对月球表面的地貌、地形、地质构造、环境与物理场进行探测。其科学  相似文献   

6.
月球形成演化与月球地质图编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大碰撞假说,月球形成于一次大碰撞事件,抛射出的高能量物质留在绕地轨道上,最后吸积形成月球。月球核幔在早期迅速发生分离,并出现全球性的岩浆熔融,形成了岩浆圈层(岩浆洋)。岩浆洋的结晶分异和固化导致了月壳的形成。随着月壳与月幔发生持续分异,形成了固化的月壳。而在月球后期的演化历史中,撞击作用是最重要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多尺度、多期次的撞击盆地和撞击坑,而大型撞击盆地多形成于月球演化的早期。月球地质图是开展月球形成与演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从20世纪60年代起,到70年代末止,通过对阿波罗时代探月成果的系统总结,完成了第一轮月球地质图的研制。但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月球探测和月球科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获得了大量有关月球形成和演化的新认识,但还没有正式的新的月球地质图发布,因此开展新一轮月球地质图的编研,系统总结后阿波罗时代的月球探测与研究成果,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在新一轮月球地质图的编制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图件比例尺的选择、月面历史的划分以及月球构造和岩石建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2008年3月10~14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的第39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期间交流的与月球科学相关的会议内容,简要回顾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史.当前的月球科学研究归纳为6个主题:①月球和其他类地行星的地质演化;②撞击过程的定量化描述和太阳系历史的关系;③月壤的特征、月壤形成的机械过程和演化过程;④采样返回技术和原型机的开发与运用;⑤月球和其他行星体的内生和外来挥发分;⑥月表的大气和尘埃环境对人类登陆的影响.2007~2008年,日本、中国、印度和美国纷纷推出探月计划,将月球探测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深空探测成为各国展示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试验场,也将有力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独立探测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已是大势所趋,数据资料共享将成为必然.公众的积极参与将为月球探测注入新的活力,并成为空间探测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月球表面多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国的"克莱门汀"(Clementine)和"月球探测者"(Lunar Prospector)号月球探测器,分别于1994和1998年完成了对月球形貌、水冰以及月球重力和磁场等物理参数的高精度、高分辨率探测。月球探测者号还利用伽马射线仪探测了月表层中铁、钛、铀、钍和钾等元素含量分布,这为进一步研究月球的空间与表面环境,月球的地形、地貌、地层与地质构造,月表土壤与岩石的分布、成分与成因,月球物理场特征,月球的内部结构、演化与成因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证据。根据"克莱门汀"和"月球探测者"号测得的数据,对月球表面金属钛、铁、镁、铀、钍、钾的分布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这些金属元素分布与月球地貌的关系,计算各金属元素之间空间分布的相关系数,分析蕴藏这些金属资源地区的岩性及各种元素可能的来源。由此推测30亿年前月球内部逐渐固化,大量小行星对月表岩石频繁的撞击导致金属元素分布不均衡,使金属元素在月球高原地带普遍含量低于月海,同时也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遍布月表的环形山。  相似文献   

9.
月球的地形地貌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重要内容,它对光学成像、热红外、微波辐射等遥感探测以及月面探测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地球不同,月球上没有大气、海洋,也未发现生命迹象,对月球的探测直接面对着高低起伏变化的月球表面。而且,特殊的地形地貌,在矿物组成、含量方面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介绍了光学成像、热红外遥感以及微波辐射遥感等月面探测技术的原理,通过分析其主要影响机理,认为月球地形地貌对各种月面探测技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地貌的岩石类型和组成差异影响、地形起伏和热环境差异影响以及崎岖月面安全威胁三个方面,这也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月球引力场和磁场探测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回顾了前苏联、美国探测月球引力场和磁场的历史,介绍了各国的探月计划;较详细地介绍和分析了美国克莱门汀(Clementine,Cl)和月球探测者(Lunar Prospector,LP)两艘飞船探测月球引力场和磁场的最新成果:Konopliv A S等根据月球探测者数据绘制的最新月球重力图(LP100j,月球正面n=90,背面n=60),Halekas J S等根据月球探测者电子反射测量数据绘制的第一张全月球磁场图,Zuber M T等根据克莱门汀数据制作的月球(自由空间和布格)重力异常图和月壳厚度图;提出了开展有关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