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汶川逆冲型大地震的总结,在走滑断层弹性回跳理论基础上,提出逆冲断层弹性回跳模式。在无限长走滑断层两侧平行断层方向速度投影的基础上,提出逆冲断层两侧速度投影。对逆冲断层弹性回跳模式和断层两侧速度投影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GPS测定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的相对运动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剖面分析方法给出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GPS连续观测站点的速率分布,利用块体模型提取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的刚性运动速率并估计误差,利用滑动方式给出两侧块体相对运动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2011年以来沂沭断裂带两侧区域表现为挤压右走滑状态;2)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的相对运动在2013年底出现一个高值变化;3)对比3种块体模型(RRM、REHSM和RELSM),考虑到站点个数及模型参数对模型误差的影响,认为REHSM模型较为适合沂沭断裂带两侧块体相对运动状态的跟踪分析。上述方法和结论可以为研究沂沭断裂带区域地壳运动状态及其与地震形势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太行山区的长治山间盆地,发育在太行山断裂的西侧,构成盆岭构造地貌.为查明长治山间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笔者等通过实地调查与盆地内钻孔资料的收集等多种手段,对长治山间盆地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确认长治山间盆地的形成主要受中生代太行山断裂新生代再活动的控制,盆地两侧边界爱NE,NNE向两组构造控制,盆内NE,NEE向断裂较发育,盆地与两侧高原山地间以大的张性或张扭性正断层为边界,以其强烈的差异性垂直升降运动,控制着盆地下陷与两侧高原山地的隆起.  相似文献   

4.
根据两期三角测量资料。按相关平差法计算了郯庐断裂带中段两侧剪应变分布,与按位错理论计算的理论应变分布进行比较,认为在郯庐带中段南端(指山东——江苏交界处)可能存在有应变能积累。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发震断裂两侧水准点高程变化的特征提出,布设跨断层垂直观测系统时须考虑到断层两侧相对运动,垂直应变积累以及水准点位不稳的影响。并结合跨断层短水准测量的现状,对系统的布设和施测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6.
1989年和1990年,利用地物光谱仪对南口-孙河隐伏断裂进行了8条测线光谱反射率重复测量,并对各种影响因素予以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断裂两侧光谱反射率明显不同,上升盘的反射率高于下降盘;(2)时隔一年的原测线重复测量结果显示,断裂两侧光谱反射率的相对值有所变化。这表明本方法不但可以确定断裂有无及性质。而且可通过重复测量来分析断裂的活动特征。根据测量结果,认为南口-孙河断裂的具体位置应向北移,西断裂的东端可能在百善附近,未向东继续延伸。东断裂的最新活动似乎比西断裂强。  相似文献   

7.
建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成本的高低。因此,必须将建筑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同时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最终实现优化项目管理的目标。1建筑技术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1.1应用后浇带法的施工技术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和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  相似文献   

8.
五月份以来,修武县西村国土资源所对辖区村庄、学校、通往地质公园园区道路两侧以及历史上曾发生过地质灾害的三门河周边的169座山头进行了"体检",在1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树立了警示标志,确保过往行人、群众和游客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滨海断裂带的构造特征与活动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台湾海峡滨海断裂带活动断裂调查得到的海底地形、重力、地磁和多道地震探测资料,对滨海断裂带的构造特征与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该断裂带总体呈NE向分布,东北端起自牛山岛以东海域,西南端止于兄弟屿以东海域,大体沿50~60m等深线展布,全长约500km,是华南大陆与台湾海峡海盆的分界断裂;断层面近于直立,切穿地壳;在主压应力轴为NWWSEE方向的应力场作用下,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兼逆冲性质;断裂带两侧地形反差大,最新活动性强,控制着两侧新生代地层的沉积,;断裂带上地震活动频繁,是福建沿海地震活动最活跃的断裂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矿化空间分带研究入手,建立了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模型;通过控矿断层几何形态与金矿化关系的研究,探讨了矿体中金的聚散规律;运用多种方法对Ⅱ号矿体深部和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含金性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华北地区2009~2013年半年尺度重力复测资料,利用扣除半年和年周期获得的重力年变率反演计算华北地区地下物质密度变化。结果显示,华北地区总体上呈现东、西两侧的山西地区和渤海湾盆地为负变化,中间地带的华北平原表现为正变化,揭示了华北平原中下地壳因两侧膨胀和岩石圈热物质上涌而使物质处于压缩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重庆数字地震台网目录记录到的2009-01~2018-10重庆地区的地震数据资料,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得到重庆地区的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模型。研究表明,浅层地壳速度结构与地质构造的分布呈现出较高的相关性:石柱地区褶皱基底缺失,断裂两侧速度结构差异较大;华蓥山基底断裂两侧速度结构差别明显,可能与两侧结晶基底的深度和物性有关;巫溪断裂的高速区可能与地幔深处的物质上溢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大比例尺(1∶5万)的高质量塔城盆地和西准噶尔隆起区航空重磁资料,分析了巴尔雷克断裂两侧航空磁力和航空重力异常特征,通过分析区域构造和演化特征,研究了航空磁力、航空重力异常的地质成因以及巴尔雷克断裂对其两侧地质构造的控制和影响。阐述了巴尔雷克断裂的几何特征及其在不同地段的表现形式,讨论了作为塔城盆地和吾尔喀什尔山造山带之间边界的巴尔雷克断裂的断层效应,包括对断裂带两侧沉积建造、构造形变特征、成矿带 分 布、蛇绿岩的产出特征、盆-山 构 造 格局的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以黄河为轴心,地跨山西和陕西两省。河东有吕梁山,河西为黄龙山。这里山势雄峙,气势浩大,黄河河道舒展蜿蜒。其东西两侧的界线即由河道中心线向两侧分别扩展约1.5km。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位于熊耳山中段的青岗坪矿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矿床主要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本区矿体产于太古界太华群与中元古界熊耳群接触带两侧的层间破碎带内;金矿化主要受拆离断层构造和岩浆活动的控制;层间破碎带是控制矿床定位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CT 计算中较常用的ART、SIRT 和LSQR 三种算法,用LSQR 算法对取自于断层的实际资料进行了层析反演,其结果是,断层两侧介质速度差异明显,比较准确地确定了断层的位置,结果比较理想。最后,将层析勘探与折射波勘探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反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断裂带的性质与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1  
沿龙门山构造带两侧,在9个100~500m深的钻孔中进行了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了断裂带两侧地表浅部构造应力的大小、方向和分布特征。据这些实测的应力资料,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分段研究了断裂带的性质和活动性。结果表明:试验得到的摩擦强度(0.6~1.0)似乎适用于浅部断层构造,地壳浅部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与断裂的性质及活动性密切相关,应力状态与断裂带的逆冲性质相一致;在断裂带东段的广元地区.中段的平武、汶川和茂县地区,实测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值达不到逆断层活动要求的临界状态;而西段与鲜水河断裂带、南北向构造带复合部位的二郎山地区,现今构造应力状态比较复杂.实测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值满足逆断层活动要求的临界状态。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的多尺度分解特征与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采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解技术 ,对华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分解 ,获得自地表至 Moho界面深度范围内不同尺度的密度异常体产生的重力异常。讨论了各阶变换异常细节特性及相应地质构造特征 ,认为各阶小波变换细节分别反映了地壳不同深度在一定尺度意义上的介质密度的分布特性 ,表明华北地区很多断裂 ,特别是深大断裂两侧的岩性密度确实存在着较大差异 ,记录了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还对该区 MS≥ 7.0以上强震震源的深部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4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省"黄河、铁路、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一河两路")两侧自然资源违法违规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厅长张兴辽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专项行动时间为2月20日~5月31日,主要针对省内"一河两路"两侧,即黄河大堤以内区域及大堤外扩500米范围,西部山地丘陵区黄河无大堤部分滩区或175米等高线为边界外扩500米范围,铁路和高速公路实际占地两侧各外扩100米范围。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蒲县紫金山断裂带东、西两侧2号煤层的赋存特征,并将蒲县西部2号煤层作为下一步寻找优质煤炭资源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