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南"2002·6"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雷 《水文》2004,24(1):61-63
2002年6月8-9日,陕西省南部突降特大暴雨,致使子午河、旬河发生了特大洪水。分析了本次特大暴雨洪水的特性及洪灾成因,提出了关于防御局地暴雨洪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正强  赵璀 《水文》2005,25(5):62-64,61
2004年7月15~20日,伊洛瓦底江流域大盈江、瑞丽江上游等地区连续普降暴雨,最大3日降雨量428.3mm。本次特大暴雨导致大盈江、龙川江流域水位暴涨。并在德宏州支那、盏西、芒章乡引发了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洪涝灾害。分析该次暴雨洪水的成因、暴雨特性及洪水特性,有助于掌握和了解该流域暴雨、洪水形成条件和变化规律,为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步杰 《地下水》2023,(6):211-212+252
滃江是北江的一级支流,2022年7月3-5日,受6月份“龙舟水”及强台风“暹芭”影响,滃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暴雨洪水,为有实测记录以来的第二大洪水。这场暴雨致使滃江干支流沿岸洪水漫滩严重,对沿线居民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本文从降水过程、洪水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并与“2010.5”洪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22.7暴雨过程具有面上降雨均匀、局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前期雨量大等特点;其洪水过程具有一般山区性洪水过程的特点,陡涨陡落。研究对今后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北洛河"94·8"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效礼  宋志林 《水文》2000,20(1):56-59
1994年8月30~31日,陕西省北洛河上游降特大暴雨洪水山洪暴发,致使北洛河干支流洪水猛涨,形成该河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简称“94.8”洪水)。分析了该次暴雨洪水的成因和洪水的演进规律,可供水利、防汛和水文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中部"97·5"特大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灶新  王质军 《水文》2002,22(4):59-60
分析了1997年5月8日发生在广东省中部的特大暴雨的成因以及本次暴雨、洪水的特性,有助于人们对该地区突发性暴雨、洪水的认识,对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16·7"暴雨洪水,是一场较为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暴雨的突发性强、强度大,洪水的峰高、流速大,形成了较大的灾害。本文介绍了邢台市基本情况,对"16·7"暴雨洪水成因、时空分布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与历史洪水情况进行了对比,掌握其特性和规律。并提出了一些防洪减灾的措施,为邢台市的防汛抗旱提供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潘华海  熊小群  谭国良 《水文》2003,23(3):61-64
1998年6月中旬开始,江西省接连发生了2次大范围的集中强降雨过程,致使信江、抚河、饶河、修河、赣江下游、鄱阳湖和长江九江段均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分析了本次暴雨洪水的成因和特征,论述了其水文情势。  相似文献   

8.
西江流域"2005·06"特大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佘有贵  吴伟强 《水文》2006,26(2):87-90
2005年6月西江流域持续暴雨,强度大、历时长,造成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特大洪水,下游控制站梧州水文站洪峰量级超百年一遇,仅次于历史调查洪水1915年,列近百年来第二位。本文分析了暴雨成因、暴雨特性、洪水形成、组合情况、洪水特性及重现期,并与94·06、98·06洪水比较,为洪水管理与防汛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4)
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和高空槽、高空低涡等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2016年7月19日至21日,廊坊市及上游北京城区发生了特大暴雨。廊坊市北部潮白河、北运河发生洪水,洪水总量超过了"12.7"暴雨洪水。通过对本次暴雨成因、时空分布、洪水水位流量过程等水文资料的分析研究,阐述了本次暴雨洪水特点,并与"12.7"暴雨洪水进行对比分析。对北运河、潮白河洪水预报和洪水调度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1870年7月长江上游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70年7月上、中旬在长江上游发生了连续性暴雨,其中7月13~19日在川东嘉陵江地区和干流重庆~宜昌区间的特大暴雨,及由此产生的洪水为历史上所罕见。根据实地调查及文献的考证,1870年洪水是自1153年以来的一次特大洪水。宜昌洪峰流量达110000秒立米,卅天洪量大约在1767~1852亿立米间。这次暴雨历时长,面积广,强度大,造成长江上中游大范围严重的洪水灾害。为了弄清这场特大洪水的暴雨概况及其成因,在缺乏实测降雨记录和历史天气资料情况下,根据故宫奏折、县府州志书、采访录、水利史藉,历代史料实录及有关流域规划报告共约80余种篇目,200多卷册,  相似文献   

11.
2014年7月受第九号超强台风"威马逊"残余云系影响,德宏州各县市普遍遭到暴雨袭击,伊洛瓦底江和怒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暴雨洪水,特别严重的是21日6:00,芒市芒海镇发生特大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分析本次暴雨洪水的雨量、暴雨特性及灾害特征,有助于掌握和了解该地区暴雨洪水的特性,为防洪减灾、防御自然灾害[1]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就1998年6月闽江发生的本世纪内最大一场暴雨洪水的天气成因、发展过程及特性作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98·6"洪水是由历时17天的暴雨过程形成的,雨峰多且相互衔接,从而形成这场峰高、量大、多峰的特大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金锴  李畅  刘远  袁延泰 《地下水》2023,(6):193-195
暴雨洪水对地区经济和居民生产生活都具有破坏性的影响。通过对某一区域进行暴雨特点、暴雨成因、洪水特点以及洪水成因分析,能够为未来暴雨洪水预测提供参考。本文以该区域的建始水文站(建始城关水文站)为例,从降水过程及分布、暴雨重现期、洪水特征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暴雨洪水成因和过程,得到了暴雨重现期和洪水重现期,为当地暴雨洪水分析与预报积累经验,为工程建设、水文计算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何隆邦  李光录 《水文》2012,32(2):88-90,94
2010年7月6日青海湟源地区普降暴雨,暴雨中心山根地区发生了200年一遇特大暴雨,湟源县董家庄水文站出现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了重大的洪涝灾害。本文通过这次暴雨洪水调查情况,对"2010·07"暴雨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以便为研究该地区暴雨洪水灾害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闵江“98·6”特大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2001,21(1):57-59
就1998年6月闽江发生的本世纪内最大一场暴雨洪水的天气成因、发展过程及特性作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98·6"洪水是由历时17天的暴雨过程形成的,雨峰多且相互衔接,从而形成这场峰高、量大、多峰的特大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安徽段2016年暴雨洪水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锦堂  李京兵  方泓  顾李华  史俊  朱琼  吴峥 《水文》2017,37(6):91-96
2016年6月18日7月21日,长江流域安徽段发生暴雨洪水,最大3d、7d雨量位居历史第一,重现期大于50年一遇,最大15d雨量位居历史第二,重现期接近50年一遇,至7月5日长江安徽段全线超警戒水位,给长江流域安徽段造成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收集、整理了本次暴雨洪水的资料,对暴雨的过程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历史特征年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强降雨、降雨的空间分布以及前期长江底水高是2016年洪水总体水平位居历史第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27~28日,第二松花江支流温德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致使温德河干流发生了350年一遇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依据实测资料和暴雨洪水调查成果,分析了此次暴雨洪水的特性,以及水利工程在抵御洪水中的作用,并与历史最大暴雨、最大洪水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该流域暴雨洪水灾害及防治对策研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0,(3)
卓尤勒干河位于新疆乌恰县境内,是克孜勒苏河的一条支流。本文基于流域内水文测站的基础资料,对径流特征及洪水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结果可知:卓尤勒干河水量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和暴雨及地下水补给,该河年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大,年内分配相对比较均匀,水量主要集中在4-9月,占年水量的70. 65%,其余月份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本流域洪水成因类型主要为消融型、暴雨型和消融与暴雨混合型三种类型洪水,流域暴雨洪水发生的频次较高,每次暴雨洪水都会给沿途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研究掌握该河径流特征及洪水成因类型可为区域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宝  王为民等 《水文》2001,21(2):57-60
从降水过程,暴雨时空分布,洪水发生时间及过程,洪水组成特征和洪水稀遇程度等几方面,分析了1995年7月中,下旬发生在松辽流域东南部地区的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冰雪大洪水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9年盛夏中昆仑山北坡大多数河流出现了有正式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峰,各河流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存在不一致性,洪峰变化复杂.应用主要河流出山口水文站的逐日流量和降水量,和田气象站的逐日0℃层高度,500 hPa气温以及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资料,分析了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出现的历史特大洪水特性及其气象成因.这次特大洪水是高空持续高温引起的冰雪融水与产流区出现的暴雨共同作用下的混合型洪水.洪水前期春季到初夏该区域山区降水偏多,高空气温和0℃层高度持续偏低,对高山区的积雪积累极为有利;7月底至8月初和田高空气温和0℃层高度迅速上升并维持数日,使冰雪快速消融,同时山区出现大降水是引发洪水的直接气象成因.在青藏高原东部柴达木盆地上空存在有500 hPa稳定高压,使中亚副热带大槽东移中昆仑山北坡是这次特大洪水发生的环流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