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NS柔性防护在高边坡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SNS柔性防护系统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防护工程。主要介绍了SNS柔性防护系统的作用机理、特点以及在高边坡危岩治理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公路岩质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及SNS柔性防护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单评述公路岩质路堑边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尤其是预应力锚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SNS柔性钢绳网防护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结合山东省博山一莱芜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防护实例,显示了SNS柔性防护系统于特定条件下,与其它防护形式相结合,在技术、经济和环保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3.
罗伟 《探矿工程》2012,39(1):73-76
介绍了310国道硖石山边坡采用SNS主动柔性防护系统的1二程实例,提出厂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综合治理实践表明,SNS主动柔性防护技术具有可靠、安全和施工简便、速度快、投资小、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以清水毕家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阐述了SNS主动柔性防护系统在废弃矿山采区,边坡地质灾害防治设计中的技术方法、施工工艺,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并探讨该方法在矿山治理恢复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斜坡坡面地质灾害SNS柔性防护系统概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简单分析评价国内现有坡面地质灾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 ,介绍了以钢丝绳网为主要构成材料的 SNS( Safty Netting System)主动覆盖和被动拦截柔性防护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特征 ,从而阐明了该项新技术在防护功能、标准化设计与施工作业以及对复杂地形的适应性和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张亮  曹国强 《城市地质》2016,(3):91-95
崩塌是北京山区汛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北京地区尤其西部和北部山区崩塌的形成主要与长期以来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通过工程实践与经验积累,柔性防护网技术在国内已经使用的越来越多。这种以钢丝绳为主要构成特征的SNS边坡柔性防护系统,已在铁路、公路、水电站、矿山、市政工程的崩塌落石、浅层坍滑、风化剥落和泥石流等坡面地质灾害防护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本文以怀柔老公营崩塌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SNS柔性防护网在北京市边坡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论SNS边坡柔性防护工程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SNS边坡柔性防护新技术在坡面地质灾害防护特别是崩塌落石防护领域的推广及成功应用,与其自身特点相对应的一些疑问在SNS的设计及施工中被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文章试图对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要论述.望能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在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的实践中提供理论帮助并消除相关疑问.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喀左县道虎沟山坡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崩塌落石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喀左县道虎沟村崩塌地质灾害为典型的上部陡崖危岩崩落下部斜坡落石滚动崩塌地质灾害。辽西地区常用的崩塌地质灾害防护结构多为圬工结构,圬工结构存在很多缺点,综合考虑道虎沟村崩塌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崩塌地质灾害特征,通过多种治理方案比选,确定采用SNS主动防护系统和被动防护系统联合使用的治理方案,通过分析和计算确定主动防护系统和被动防护系统型号。本文为类似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方案选择及SNS防护系统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5,(5)
西固河口镇八盘村村民位于崩塌体下方,严重威胁八盘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年内降水集中,山坡陡峻,水土流失强烈,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经常发生落石、剥落等现象,对坡脚居民形成危害。提出不宜用单纯的锚杆加固,采用SNS柔性主动防护系统潜在崩塌区实施加强锚杆加固。  相似文献   

10.
蓝小公路的边坡防护方法从性质看可分为两类: 一是消除或削弱使边坡稳定性降低的各种应力因素; 二是直接削减推滑力及提高抗滑力。对某一特定边坡来说, 其治理方法依照“概念化设计, 信息化施工”的原则, 不断优化设计, 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文中对 K10和 K12两处规模较大的边坡防护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对新型的防护系统 SNS网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1.
崂山风景区旅游沿线主要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崂山现有的崩塌灾害治理工程大多采用清除、加固、支挡等方法,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但在旅游风景区内的治理效果往往不佳。针对崂山风景区内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的特点,并坚持工程效果的环境协调性原则,在对大平岚危岩体崩塌灾害治理中,应用了柔性防护系统(SNS)进行危岩体边坡治理。该系统良好的治理效果充分体现了工程主体的环境协调性,以及能够在消除隐患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坡面生态环境,维护景观的视觉美感。对于崂山风景区内的崩塌地质灾害治理来说,SNS系统在大平岚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崩塌治理思路和具有示范性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2.
滚石是突发于人工边坡或自然边坡上的一类特殊的地质灾害,对坡下的人类活动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柔性防护系统是滚石灾害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摩擦制动环是应用于钢绳拦石网并起到关键缓冲作用的部件.作者发现,当前使用的摩擦制动环存在着缓冲效率较低、较易损坏、成本较高等诸多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滚石柔性防护系统的簧式缓冲器.理论研究表明,它具有缓冲效率较高、不易损坏、价格较低等优点,可望在滚石柔性防护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冷竹关水电站开关站谷坡落石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竹关水电站开关站谷坡落石灾害严重威胁电站正常输电,整治灾害刻不容缓。根据站址地形环境条件,利用拦截建筑进行被动防护较为经济合理。在落石冲击力、腾越高度计算和拦截结构强度、工程量验算的基础上,对拦石网、拦石栅、拦石墙三种拦截形式进行整治方案比选评估。在抗冲消能性能、工程量、工期、耐久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新型拦石网均能较好地符合要求。整治方案推荐了SNS柔性防护体系新技术,辅以障桩控制落石启动及运动,实施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泥石流,一个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泥石流研究的深入,各种防护措施也随之产生和发展。泥石流柔性防护系统,作为一项全新的工程措施,在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测试中逐步完善和成熱,并在诸多工程实践中显示出了其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SNS柔性防护系统已广泛应用干高陡边坡扩离落石的防治工程中.但该系统的消能装置的更换、系统的维护和防锈技术还有待提高和完善.文章首先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消能装置,进而通过对国际通用的消能装置--盘状消能装置和管状消能装置在构成和作用原理方面的介绍,指出其优点在于可重复使用和方便拆换,能够适应危岩防护工程的需要;柔性防护系统的主要部件之一立柱和基座的防锈是公路、铁路、水电等工程业主所关注的事情.用油漆作为钢柱和基座的表面处理,一方面,因防锈层太薄,每年都必须作防锈处理(欲达到标准的除锈、涂刷等).这在已拆除了施工辅助设施的高陡边坡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因油漆涂层太软,在施工过程中会被磨刮得伤痕累累.根本不能起到防锈的效果.成都安特力边坡防护有限公司采用无机磷酸富锌涂料作钢柱的防锈处理可使防锈年限达到30 a上以.  相似文献   

16.
SNS柔性安全防护系统在酒钢矿山崩塌落石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酒泉钢铁公司镜铁山矿采矿山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分析了该处潜在危岩的稳定性和风险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SNS柔性安全防护系统的基本特性及其在镜铁山矿崩塌落石防护中的具体应用,最后,论述并讨论了现场试验的结果。该结果表明,SNS系统在露天开采矿边坡防护中的应用是非常成功的。对于象酒钢镜铁山这类高差大、边坡陡的露采矿山,岩崩非常发育,过去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对这些灾害无法处理或简单地加以防护。  相似文献   

17.
李春英  吴志强 《探矿工程》2009,(Z1):360-364
黄山风景区钓小旅游公路全长3.9km,其间有五个边坡稳定性较差,故对此进行加固治理。本文浅谈治理工程中的SNS柔性防护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李春英  吴志强 《安徽地质》2009,19(3):222-224
黄山风景区钓小旅游公路全长3.9km,其间有五个边坡稳定性较差,故对此进行加固治理。本文浅谈治理工程中的SNS柔性防护网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某高陡危岩边坡的综合整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位于粤北大瑶山中,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地层条件差,人为活动频繁。如何保证区内既有公路的正常通行、高速公路的建设施工安全及高速公路和运营安全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文章介绍了采用SNS主动防护网对高陡危岩边坡进行浅表层加固、SNS被动防护网对坡面滚石进行拦截(和堆存)、预应力锚索及锚墩对坡体深层滑坡进行治理的综合整治措施。其工期短、功效显著,对类似工程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坝区天然高边坡特征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西瓦水电站为黄河上游最大水电枢纽工程。两岸边坡谷底至岸顶相对高差为600~700m。正常蓄水位以上边坡高度约450m。坝址两岸2400m高程以上天然高边坡变形破裂体、松动体、危岩体、危石等发育广泛且小型不稳定体随机分布。高边坡稳定性构成本电站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且因峡谷深切、边坡高陡,对其处理难度很大。论文首先总结了电站坝址两岸天然高边坡地质特征,对高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区与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边坡处理原则与方案设计。最后列举了2个边坡处理典型实例,一为基于现代设计理念和新型材料的SNS柔性边坡防护系统在拉西瓦高边坡不稳定体处理中的广泛应用;另一为坝址大型变形破裂体———Ⅱ#变形体的综合治理。根据高边坡不稳定体各自不同地质特征,采用科学且针对性强的流通量措施能够达到稳定要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