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休闲农业的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支持,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乡村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在对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两个子系统预选指标选择的基础上,通过专家筛选、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指标鉴别和定量检验,构建一整套科学、全面评价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耦合度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包络数据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以物理学上容量耦合模型为依据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以都江堰现代农业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这套指标体系进行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之间耦合度的评价,为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耦合协调发展以及进一步破解"三农"问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郦天昳  彭建  刘焱序  杨旸  陈昕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0):1270-1280
生态文化健康是衡量区域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准则。本文以云南省生态城镇建设区——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基于生态—文化耦合系统可持续性视角构建生态文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集对分析和信息熵开展县域尺度定量评价,并通过分析各县市自然、文化健康组合状况,开展相应的管控发展战略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大理州生态文化健康水平呈现西部高于东部、北部优于南部的整体特征,云龙县生态文化健康水平为全州最高,祥云县最低。根据各县市的生态文化健康因子组合特征将12个县市分为四类发展战略区,即生态文化协同保护区、生态文化均衡发展区、生态恢复优先区、文化建设优先区。本文提出的生态文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POI数据具有属性和位置信息,可应用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该文参考"中科美丽指数"模型和高德POI大数据资源,构建了基于POI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美丽浙江"建设评估.研究表明:1)基于POI数据可构建5个维度25项具体指标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2)浙江省2019年生态环境之美、产业发展之美、社会和谐之美、体制完善之美、文化传承之美5个维度指数值依次为0.24、0.30、0.37、0.43、0.30,综合美丽指数值为0.33;3)浙江省不同行政区类型绝对量评价结果差异不大,但其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对相对量结果有重要影响.文中提出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其他地区和其他尺度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价,为相关部门分析问题、开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区土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 在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中具有重要 作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区土地利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引入了土地利用绩效的概念, 构建 了包括土地效益、土地利用效率和创新功能三个维度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土地利用绩效理论模 型, 以这一模型为理论基础建立了由3 个二级指标, 8 个三级指标, 37 个四级指标组成的高 新技术产业区土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以土地利用绩效概念模型为理论基础, 构造了与土地利用绩效指标体系相匹配的矢量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 以北京市高新技术产 业区中5 个不同类型的园区为例做了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 清华科技园、上地信息产业 基地以及中关村西区的土地利用绩效指数较高, 中关村软件园和永丰基地的土地利用绩效指 数较低。通过与其他评价模型的对比验证, 本文构造的评价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区创新能力 指数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基于深圳发展模式转变的背景下,根据全市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以生态城市建设促进"深圳质量"为出发点,从社会经济发展效率、社会发展质量、生态功能、环境负荷4个方面构建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应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其指标体系构建包括4个二级子系统,24个三级指标。通过计算得出深圳市生态城市发展水平为良好,并根据对各子系统的比较,其中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经济发展效率最低,而单位河流水体受纳污水量指标、生态控制线内建设用地占生态控制线用地面积比重及单位GDP水耗等指标成为制约深圳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何丹  金凤君  周璟 《地理研究》2011,30(4):655-666
以山东省济宁市大运河生态经济区为例,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GIS技术支持下的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安全因素3方面8个单因子构成该研究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了四种煤炭塌陷的未来情景,...  相似文献   

7.
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效率研究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效率国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实践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认为,目前资源环境效率问题已经引起足够关注.对资源环境的内涵、指标体系、计算方法、应用实践层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已经从产业结构变动、产业布局、产业集群等多角度对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初步探讨了资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尚未从资源环境效率的角度揭示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及作用规律;研究方法上,以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火用、能值、生态足迹、物质流等生态热力学方法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开始应用于资源环境效率的评价之中.未来应加强系统的理论研究,加强对资源环境效率的机制的分析,在计算方法上需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专业化集聚阶段向产业链集聚阶段推进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发展趋势,按照生态产业链构建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集群生态产业链构建包括产业集群产业和企业发展分析、核心行业(企业)的选定、生态产业链的系统集成、生态链(网)的设计及管理与设施建设等。产业集群生态产业链构建定量分析评价方法有代谢分析、资源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低碳生态新城新区: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生态新城新区作为城市空间可持续扩张的一种新形式和新城新区建设的重要主导方向,正在把中国新城新区建设推向一个理性发展的新阶段。通过近15年来的发展与建设,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从概念转向示范试点,数量不断增多;低碳生态工业园区和社区建设取得示范成效;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态新城新区建设尚处萌芽阶段;低碳生态新城新区建设推动低碳生态产业正在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低碳新城新区建设中也暴露出一系列新问题,表现为部分新城新区以低碳生态之名变相圈地造城,盲投盲建加大负债风险;部分新城新区挂着低碳生态之牌,发展着"低端不低碳"和"生产不生态"的产业;选址普遍存在重"大"轻"小",重"新"轻"旧"的现象;建设缺失通用的衡量标准与权威性强的通用指标体系。针对这些问题,未来要加强智慧低碳生态技术的集成应用,建设一批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大力发展智慧低碳生态产业,提升新城新区建设的智慧化、生态化和低碳化;构建一套通用性强的国家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推行融智、融商、融资的"三融模式",引进民间资本;推行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技术规划的"三规合一"模式,以科学的低碳生态新城新区规划指导新城新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产业用地综合数据库为基础,通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构建,实现基于区域的城市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根据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传统强度评价的基础上,新增规模、结构和布局评价,并构建三级收敛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国综合功能型城市为样本,构建了能适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评价标准;引入相对权重模型,通过隶属函数计算构建评价模型.以合肥市为样本,开展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显示:(1)禁止发展产业用地面积偏大是总体集约度偏低的最主要因素;(2)距离聚集度也是限制性因子之一;(3)规模合意度与强度合意度评价结果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