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鄯善站1981—2013年人工观测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和2014—2016年能见度仪自动观测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资料,对新型自动站ISOS软件判识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人工与自动观测存在差异性,同时就错误判识结果提出合理化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霾观测判识标准定量化对雾霾观测记录的影响,选取2006—2012年湖北省18个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三类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对已记录和按照相对湿度判识标准统计的雾、轻雾和霾天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判识标准定量化将使霾的观测记录明显增多,轻雾和雾观测记录略有减少,霾和轻雾观测记录将更趋合理,就湖北省而言,相对湿度在80%~95%之间,应以轻雾和雾为主;通过定时观测时次的能见度、相对湿度,以及日天气现象记录,可以得到历年按照相对湿度判识标准统计的霾和轻雾天数,实现对历史资料序列的订正,形成判识标准改变前后均一化的月年资料序列。判识标准定量化后,不能机械的硬套判识指标,观测员仍需熟练掌握轻雾和霾以及其他视程障碍现象的成因和特征,避免相对湿度在霾观测判识标准上下波动、轻雾处于消散过程阶段,轻雾与霾的频繁转记。  相似文献   

3.
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断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自动气象站能见度观测数据的几种记录格式,对其计算方法等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了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断的方法,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和特殊情况下的记录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新型自动气象站能见度观测数据的几种记录格式,对其计算方法等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了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断的方法,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和特殊情况下的记录处理。  相似文献   

5.
对地面观测工作中遇到的常见视程障碍现象进行准确区分,确保气象观测记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段玮  段旭  邢冬  朱红梅  兰群英 《气象科技》2019,47(2):329-336
利用云南省1981—2013年125站逐日逐6h地面观测的天气现象、能见度和气象要素资料,结合考虑地形高度的高分辨率气象要素场插值技术和不适航雾(能见度≤800m的大雾天气)气象要素判识模型,开展了影响云南适航条件视程障碍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最主要的视程障碍天气是雾与轻雾,影响适航条件的视程障碍天气仅为雾。不适航雾生成与相对湿度、风速以及地气温差关系密切,"高湿—弱风—稳定"的气象条件是其形成维持的关键,其量化判识特征为:相对湿度98%、风速3m/s、地气温差3℃。滇西南、滇南、滇东是云南不适航雾的多发区,尤其景东—思茅—版纳、西盟—澜沧、保山—腾冲和罗平等地区。滇中、滇西和滇东北是少发区。云南不适航雾日变化呈现早晨和深夜多,午间和傍晚少的特征;季节变化具有夏秋季多于冬春季的特点。与台站观测相比,高分辨率资料客观判识的不适航雾空间分布与地形有合理的对应关系,能够合理地反映地形复杂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未来技术发展可利用卫星反演资料与台站资料同化订正获取高分辨率气象要素资料,利用深度学习等建立不适航雾的判识模型。  相似文献   

7.
常见视程障碍现象观测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少伟 《山东气象》2008,28(4):64-64
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有关规定,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对遇到的常见视程障碍现象进行正确区分,确保气象观测记录记载正确。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数据库,以一致率(冻土深度用误差绝对值)作为检验指标。对山东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5项自动综合判识数据,与同期台站观测结果做对比检验,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总云量判识一致率为65.8%,云量偏差绝对值为1的占比51.1%;大部分不一致的情况出现在实况为阴天到满云时,判识结果为无云或少云。云高分类后与人工观测的总体一致率为85.0%。各站云高一致率均高于云量。2)雾凇、雨凇、雾、轻雾、浮尘、扬沙、沙尘暴、积雪和结冰等9种现象综合判识结果与台站观测一致率达92.0%以上;霜、霾、露的一致率为75.0%以上。结冰、轻雾、雾与霜命中率较高;积雪、雨凇与扬沙漏判率较高;沙尘暴、雨凇、扬沙和雾凇空判率较高。3)雨凇、雾凇判识效果受单站样本大小的影响;评估期内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无草温观测任务,是造成积雪现象漏判率高的主要原因。有降水天气现象时,同时出现的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不判识,是其漏判率增大的原因之一。4)评估时段冻土数据绝对误差平均值为1.6 cm,判识与实测误差绝对值在1~10 cm之间的占82.8%,判识效果较好。通过评估分析可见,基于卫星、探空、自动气象站、雷达、闪电定位等多源数据,结合模式再分析产品,实现综合判识结果与台站观测数据一致性较好,能够更好地满足气象预报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刘诚  李亚军  阎华  张鹏  赵洪淼  徐喆 《气象》2003,29(S1):35-40
介绍了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判识火点(高温热源点)的原理(包括对高温热源点在不同红外波段引起的辐射和温度增长定量分析)和火点判识方法(包括人机交互火点判识方法和计算机火点自动判识的一般方法),并介绍了对以往计算机火点自动判识方法存在问题的改进及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10.
几种常见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的辨析及观测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有所增加的事实,着眼于2001~2002年汉川站所观测到的雾、轻雾、扬沙、浮尘、霾等5种视程障碍现象,分为3组对其异同和特征进行了辨析,并指出了各组视程障碍现象的观测要点,最后简单分析了能见度对视程障碍现象观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蔡恒容 《气象》1991,17(6):2-2
视程障碍现象都有能见度标准,而有效能见度是指视野1/2以上范围都能看到的最大水平距离。因此,同一时间只能记录一种视程障碍现象。这一点近年已基本取得共识,但同一时间能否存在两种视程障碍现象却颇有争议。  相似文献   

12.
浮尘、轻雾与霾都是水平能见度<10.0 km的视程障碍现象.在日常的地面气象观测中,它们之间极容易混淆.本人根据观测实践,总结出区别它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威  胡秀清  张鹏  闵敏 《气象》2019,45(12):1666-1679
Himawari-8是日本发射的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与前一代的MTSAT-2相比,在时间、空间分辨率上都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红外通道数量从4个增至10个,为红外遥感沙尘提供了新的观测数据。本研究利用Himawari-8的红外观测数据,发展了仅用红外通道的沙尘全天候判识算法,可以实现对白天和夜间的连续监测。算法在前人基础上去除了可见光通道,同时引入更多红外通道来进行云检测和沙尘判识。由于一日之中,地表温度发生变化,因此针对白天和夜间设置了两套不同的判别阈值,来保证算法的全天适用性。最后通过两次沙尘事件对沙尘判别结果的分析和检验表明,遥感判识结果与地面气象站和PM_(10)观测较为一致,说明了只用红外通道全天候判识沙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扬沙与尘卷风不能同时记录在审核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报表时,发现有的站将扬沙与尘卷风同时记录。我们认为这种记录方法不合适,因为二者生成的天气条件不同。扬沙是由于风大将地面尘沙吹起,致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视程障碍现象。有扬沙时一般范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各种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在现有双色大气散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大气散射光方向的修正、对矢量夹角算法的改进以及加入了湿度参数信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色模型算法,用于识别视程类天气现象.改进算法模型考虑了大气散射光方向的不完全一致性以及景物色度像素值在RGB空间中的三维性,因而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该算法嵌入到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识别系统中并计算出相应的特征值,最后通过经验阈值识别天气现象;通过对算法的改进并对哥伦比亚大学一个季度和甘肃张掖观象台2个月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该算法对于雾、霾、扬沙、浮尘及沙尘暴等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具有良好的判别效果,对上述两个地区的总体识别率分别为73.2%、90.5%  相似文献   

16.
扬沙和浮尘都是由沙尘造成视程障碍程度相似的天气现象,很容易混淆二者天气现象的判断,很有可能造成误记现象。通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理解和多年的观测经验,从扬沙和浮尘天气现象的定义、成因及对能见度的影响,探讨如何判断记录该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17.
《气象》2021,(9)
针对安徽省8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1961—2018年结冰现象资料序列,采用要素一致性、内部一致性、空间一致性等方法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基于质量控制后的正常年份数据进行Bayes判别模型训练,应用训练所得模型完成异常年份结冰数据的订正。结果表明:安徽省共有38个台站累计84年的年结冰日数质量控制检查异常,年结冰日数异常年份主要集中在1961—1970、1988—1999和2015—2017年,造成年结冰日数异常的原因有部分台站历史观测任务简化、气象台站分类调整以及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等。利用Bayes判别法构建了多个结冰现象判别模型,经检验发现,模型1和模型3具有较高的判识正确率、命中率、TS评分以及较低的误警率。考虑计算的简便性,选用模型1对异常年份结冰数据进行逐日订正。通过六安站、太和站和无为站异常年份结冰现象订正结果对比发现,基于Bayes判别法的结冰现象判别模型,对不同时间段内、不同原因造成的结冰现象观测记录异常的订正均较为合理,订正后的年结冰日数变化趋势更符合实际情况,表明采用Bayes判别模型订正结冰现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一、雨后会不会出现霾、浮尘等现象? 有人认为雨后出现的视程障碍现象,都属雾类现象。理由是雨后空中杂质多已吸附于水滴,降落到地面,不可能形成霾、浮尘等现象。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应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是雨滴能否将尘埃全部清  相似文献   

19.
采取对比法、排除法和统计分析法,对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卫星地面接收站的HRPT系统,接收的NOAA-17、FY-1D卫星出现随机丢帧现象异常原因进行了排查判识。利用现有的两支前置高频放大器(又称:场放)进行对比实验,跟踪监视白天NOAA-12、NOAA-16、NOAA-17和FY-1D,观察记录每条轨  相似文献   

20.
基于雷达回波强度面积谱识别降水云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谱分析原理提出了雷达回波强度面积谱的概念及算法,利用宁夏银川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分析了不同性质降水云的雷达回波强度面积谱,并根据不同性质降水云雷达回波强度面积谱特征,提出了基于雷达回波强度面积谱识别降水云类型的方法,利用强回波面积(回波强度不小于40 dBZ的回波面积)占总回波面积百分比和基本降水回波面积(回波强度不小于20 dBZ的回波面积)占总回波面积百分比作为降水云类型判别的主要因子,提炼出基于雷达回波强度面积谱特征参数的层状云、积层混合云、对流云等不同类型降水云的判别指标,建立了基于雷达回波的降水云类型自动判识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016-2017年6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降水云类型判别试验,模型准确判别出6次强降水过程中2次为对流云降水、4次为混合云降水,判别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降水云类型,验证了判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