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启示下,将用于复杂地理空间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地理模拟系统(GSS)理论引入城市公共安全应急领域,研究了大范围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模拟的技术方法,提出了基于第二代地理模拟系统—多智能体系统(MA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模型框架,完成应急响应多智能模型体系架构、应急智能体个体结构、应急环境描述方法、多智能体模拟环境工作原理和多智能体模型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了模拟系统平台原型.采集北京市原城八区基础地理数据为实验数据,以假想的突发事件为背景进行了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的复杂过程模拟实验,验证了运用地理模拟系统的空间动态建模方法构建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系统的可操作性和技术体系的可行性.文章认为:复杂系统理论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可以为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的复杂动态过程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复杂系统动态仿真方法和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系统构建的方法论和技术支持,基于多智能体和GIS的应急响应模型是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研究的关键技术,在实际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模拟时,基于Repast和Geotools实现多智能体系统与GIS系统的紧密集成,基于JTS实现空间数据分析,以及基于Terracotta集群技术解决大运算量数据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72号现发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自1995年4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鹏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一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  相似文献   

3.
1 重大灾害应急体制的完善设计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危机的风险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与激烈,严重威胁着社会公共安全,引起社会和政府的严重关注,越来越重视公共管理的重要性.社会的公共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对于促进社会的协调和谐的发展,保障社会的有序正常运行,应对紧急突发人为和自然灾害事件,起着重要的作用.(1 公共管理在突发重大危机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要点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海灵  蒋通  李文艺 《地震》2005,25(3):115-122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是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进行应急处置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综合分析国外部分地区的防灾规划中地震应急处置的内容与特点, 研究了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中防御水准的制定、 灾害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辅助决策保障、 应急救灾反应以及对人文和环境的考虑等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为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或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5经验与教训前面的章节描述了对卡特里娜飓风应急响应的全过程。那么在联邦政府对卡特里娜飓风的应急响应中到底存在哪些主要不足之处呢?在回顾和分析了对卡特里娜飓风的应急响应情况后,确定了联邦政府已经得到的17个关键经验与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是根据碰到的关键挑战问题而得到的。这17个关键挑战问题分别是:1.全国应急准备工作;2.军事能力的综合使用;3.通讯;4.后勤与撤离;5.搜寻与营救;6.社会治安与公民安全;7.公共卫生与医疗援助;8.公共福利;9.灾民照顾与安置居住;10.信息传播;11.重要基础设施与影响评估;12.环境危害与垃圾清运;13.国外援助;14.非政府援助;15.培训、演习与获取经验教训;16.国土安全的专业开发与教育;17.公民与社区的应急准备。其中的14个挑战问题在“危机周”一章已被重点涉及,是从高层政策与计划问题(如军事能力的综合使用)到应急行动问题(搜寻与营救)。另外3个,即培训、演习与获取经验教训和国土安全的专业开发与教育及公民与社区的应急准备,内容是相互关联的,但反映了更广泛地改进应急准备的若干措施和制度。5.1关键挑战:全国应急准备工作目前的国土安全体系没有对管理21世纪灾难威胁所带...  相似文献   

6.
在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工作当中,我们必须要对地方地理信息有透彻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加准确、高效的开展应急工作,尽量挽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测绘地理信息可以说是开展应急工作的前提条件,对应急工作的影响非常之大。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与学习经验,主要对测绘地理信息在应急测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技术探讨,以期能为相关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陶君丽  陈苏诞  吴东 《山西地震》2005,(1):21-22,2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致灾形态愈发复杂多样,城市的承灾能力亦显脆弱。回顾了2002年9月3日发生在山西太原郝庄ML5.0地震的应急工作,剖析了这次震感十分强烈的城市直下型地震发生后政府及社会的应急措施及经验教训,分析了太原市这座地震重点防御城市的承灾能力。认为,这次地震的应急工作是高效、有序的,但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建设城市地震主动应急空间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震救援活动需要充足的安全空间,以往的救援工作总是采取临时的应对措施,没有固定的应急场所及设施,严重影响了救援工作的秩序与效率。提出建设城市地震主动应急空间体系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震灾救援工作,提供安全有效的场所及设施;探讨了该应急空间体系的内容组成以及构建原则,旨在强调城市建设中应该使城市空间与应急救灾活动相结合以保障城市安全。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处于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的城镇数量也不断增加。在城镇防震减灾工作管理体系中,市县地震部门的防震减灾工作是关键。然而,这些基层部门在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中面临着公共服务科技含量不高、工作手段缺乏、基础数据缺乏等难题。本文针对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和薄弱部位,研究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城镇地震防灾与应急处置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市县地震部门平时的震害防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应急准备以及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应急处置提供重要依据、工具和手段,全面提高市县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提高为城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营造安全的抗震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在较强地震发生后的应急期,对受震建筑在预定功能下的使用安全性和可居住性进行鉴定是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妥善安置灾民生活、恢复社会秩序、科学有序救灾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地震现场的安全鉴定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专家经验评估。作为此项工作的参考,标准《地震现场工作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GB18208.2—2001)只给出定性条款。专家数量的限制和个人差异性制约了鉴定工作效率,导致灾区人民的实际需求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