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火山岩储层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岩石学特征和热力学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长石溶孔是火山岩中重要的孔隙类型之一,火山岩的主要孔隙类型中长石溶孔所占的比例在1.24%~60.61%之间,在储层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岩相学、岩石化学CIPW标准矿物成分、热力学等方面论证了斜长石的选择性溶蚀.岩相学特征表现出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特征,即钙长石溶蚀时钠长石没有溶蚀,同时出现斜长石选择性溶蚀时钠长石和钾长石生长的现象.斜长石选择性溶蚀得到了CIPW标准矿物成分的支持,在CIPW标准矿物成分中长石的端元组分主要为钠长石和钾长石,而钙长石绝大多数为0或接近0.热力学研究表明,在同样的温度、压力和地层水成分的条件下,在斜长石中优先溶解钙长石组分.当地层水中Na+和K+浓度达到饱和时发生钠长石和钾长石沉淀,出现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同时发生钠长石和钾长石生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长石溶孔是火山岩中重要的孔隙类型之一,火山岩的主要孔隙类型中长石溶孔所占的比例在1.24%~60.61%之间,在储层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岩相学、岩石化学CIPW标准矿物成分、热力学等方面论证了斜长石的选择性溶蚀。岩相学特征表现出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特征,即钙长石溶蚀时钠长石没有溶蚀,同时出现斜长石选择性溶蚀时钠长石和钾长石生长的现象。斜长石选择性溶蚀得到了CIPW标准矿物成分的支持,在CIPW标准矿物成分中长石的端元组分主要为钠长石和钾长石,而钙长石绝大多数为0或接近0。热力学研究表明,在同样的温度、压力和地层水成分的条件下,在斜长石中优先溶解钙长石组分。当地层水中Na+和K+浓度达到饱和时发生钠长石和钾长石沉淀,出现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同时发生钠长石和钾长石生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CO2流体-长石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温度下(100、200、300℃)CO2流体与富钾长石和斜长石的水热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长石的溶蚀强度逐渐加大,且钠长石的溶蚀程度强于钾长石。在CO2流体与富钾长石及斜长石反应后,200℃和300℃时样品表面均有球粒状、棒状及花状的水铝矿生成,且200℃时样品表面有菱铁矿生成;在CO2流体与斜长石反应后,300℃时样品表面有球形的氧化亚铁析出。这表明CO2能够以碳酸盐的形式在矿物中"固定",其被"固定"的上限温度为200℃左右。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压釜在不同温度下(100℃、125℃、150℃和175℃)开展了CO2-钾长石水热实验。通过扫描电镜、X--衍射技术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反应前后样品及溶液进行观察或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钾长石溶蚀程度增加,150℃时在钾长石表面识别出新生的碳酸盐等矿物。这说明温度达到150℃时,CO2就能够以新生矿物的形式稳定固结在地层中,为CO2的地下封存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条件下乙酸对长石溶蚀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本文报道了不同埋藏温压条件下乙酸对条纹长石溶蚀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1)在条纹长石溶蚀过程中,K、Na、Al优先释放,Si是最后释放的元素。2)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长石溶出主要元素的比例远远偏离其化学组成,在相对高温的条件下,则接近其化学组成。3)在条纹长石中.钠长石比钾长石更容易分解。4)温度升高对条纹长石中Si的影响最大,其温度效应分别是K、Al、Na的9.2,8.6和5.4倍。5)不同温度区间Si,Al的温度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别,Al主要在小于95℃区间释放,而Si主要在大于95℃区间释放,此时将有约2/3的Si不能加入到高岭石中。因而在埋藏成岩过程中,自生SiO矿物沉淀造成的孔隙封堵作用主要发生在地温大于95℃的埋深中。6)相对高温高压的实验中获得了蛋白石等自生SiO矿物的沉淀,进一步证明Si主要是在高温区间释放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条件下碳酸盐结晶沉淀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尚瑜  宋焕荣 《现代地质》1991,5(4):442-449
本文结合碳酸盐岩溶蚀机理研究,从理论上并通过模拟试验对与温度条件密切相关的碳酸盐结晶沉淀作用进行了探讨。在大量矿物结晶显微照片及测试数据的基础上,阐明了石炭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5℃、40℃、60℃和80℃)溶蚀一结晶过程中碳酸盐晶体形态及生长发育的不同特征。同时还探讨了随溶蚀—结晶时间、压力及溶蚀液性质的改变,晶体形态、晶粒大小、结晶速率等的变化趋势。这项研究对反演自然界碳酸盐岩溶蚀—结晶过程和喀斯特形成发育规律、探索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以及评价油气水等岩溶裂隙储集层特征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砂岩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与长石在埋藏成岩过程中溶解或转化密切相关,形成有丰富的可溶矿物、酸性流体和水、有利的迁移条件。通过对砂岩中长石溶蚀的研究发现,相比钙长石和钠长石,钾长石的溶解速率最慢,也是次生孔隙得以保存的最主要矿物。而对于长石溶蚀的酸性流体来源中CO2主要来源为:是大气水中溶解的CO2、有机酸脱羧酸形成的CO2以及碳酸盐分解;有机酸的来源主要为: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短链酸,泥质转变而来以及烃类氧化反应所产生。  相似文献   

8.
根据化学热力学和流体动力学,探讨了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储层成岩机理、成岩模式及孔隙演化。研究表明:(1)成岩阶段参与反应的矿物主要有长石、高岭石、伊蒙混层、伊利石、石英以及少量的碳酸盐胶结物,来自于下伏地层的有机酸、高温热流体及超压为矿物反应提供了高温高压的酸性流体环境。(2)同生-早成岩A期,系统开放,地层温度在70℃以下,高岭石、蒙皂石伊利石化,驱使不稳定的斜长石大量溶蚀,钾长石得以保存,石英部分加大,局部碳酸盐沉淀,孔隙演化趋势为先减少后稳定。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系统半封闭,地层温度70~140℃,高温高压的酸性环境下钾长石大量溶蚀,并驱使蒙皂石继续向伊利石转化,钠长石大量保存,SiO_2沉淀,孔隙演化趋势呈稳定的减少态势;中成岩B期以后,系统封闭,地层温度约140℃,高岭石和钾长石直接反应,生成伊利石,钾长石基本消耗殆尽,高岭石与伊利石共存,大量钠长石剩余,部分石英加大边呈港湾状溶蚀,孔隙演化曲线出现局部回春。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酸性条件下碳酸盐岩的溶蚀表面特征及机理,以南堡凹陷及周边凸起区10个典型碳酸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乙酸和盐酸溶液的溶解实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溶蚀特征。结果显示,岩石结构和矿物成分的选择性溶蚀,是碳酸盐岩溶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形式;方解石和白云石均存在特有的溶蚀现象,即"溶蚀晶锥"方解石和"蜂窝状"白云石,为晶体选择性溶蚀的产物;表生条件下,灰岩中少量白云石的加入能够增加方解石的溶解度,白云石的含量上限为13%,超过该界限,随白云石含量的增加,溶蚀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
廖山隧道是峨汉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隧址区岩溶地质条件复杂,为了深入研究隧址区碳酸盐岩的溶蚀特征,文章以隧址区中生界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典型白云质灰岩、灰岩及钙质泥岩试样为研究对象,开展静态溶蚀试验,定量分析了碳酸盐岩溶蚀速率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最后定性探讨了扫描电镜下试样溶蚀过程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试验条件下(20 ℃、1 atm、乙酸溶液、pH=5.30、静态溶蚀),隧址区雷口坡组灰岩溶蚀速率约3.48 mm/a,白云质灰岩溶蚀速率约1.57 mm/a,钙质泥岩溶蚀速率约0.90 mm/a;(2)碳酸盐岩的溶蚀受矿物组分及溶蚀环境控制,相同溶蚀环境下,溶蚀速率与方解石含量呈正相关,与白云石含量及溶蚀介质PH值呈负相关,总体上具有灰岩>白云质灰岩>钙质泥岩的特征;(3)有机酸与无机酸环境下灰岩溶蚀速率差异不大,总体趋势相同,而中性盐溶液与碱性环境则对灰岩溶蚀起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碳酸盐岩具有优先沿矿物成分、岩石微结构选择性溶蚀的特征,主要矿物含量的不同也使得碳酸盐岩的微观溶蚀过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