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雷战是最常见的海上作战样式,对争取海上战争的主动权有着重要作用。美国十分注重反水雷作战策略研究及其装备发展。未来,美军将逐渐淡化专业反水雷和建制反水雷装备的区别,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模块化、通用化的联网无人反水雷系统,从而实现反水雷武器由以平台为中心的到以能力为中心的转变。具体装备包括基于濒海战斗舰的专用反水雷舰艇、小型可用舰船上使用的反水雷模块、小型反水雷远征分队和潜航器等。  相似文献   

2.
水下目标识别一直是目标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此,以水雷目标识别为需求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的水雷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从水雷目标形状的本质特征出发,根据几何矩的物理意义,结合区域特征和边界特征构造了三个适合于水雷目标形状描述子,采用阈值判决的方法,实现水雷目标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基于不变矩的方法识别率更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尤其适用于水下特定形状的目标识别和目标受到部分遮挡的情况。其中水下图像处理和特征的定义方法对水下目标识别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海军的战略转型,我军反水雷作战任务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近岸/ 近海反水雷任务,还增加了海峡反水雷、交通线反水雷以及海外基地反水雷等任务。 反水雷支援舰综合作战能力强、信息化与自动化程度高,在作战时为反水雷兵力提供指控、控制、通信及补给等方面的支持,快速提升反水雷系统的信息化、无人化、模块化水平,使反水雷装备能够协同工作,实现反水雷作战效能的最大化,是提高海军现有反水雷作战能力的理想装备。  相似文献   

4.
随着战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空前发展,反水雷作战也越来越向着多平台协同作战方向发展,作为反水雷作战神经中枢的指挥控制系统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中任务规划是反水雷作战指挥控制的重要环节,建立战术任务规划系统的目标就是要减轻岸基指挥中心以及反水雷母舰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多个平台协同反水雷作战的整体效能.通过分析反水雷任务规...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适用于水面舰船和潜艇使用的火箭式防空水雷,其具有技术难度低、制造成本低的特点。分析了防空水雷的主要作战任务目标和使用特点,详细描述了防空水雷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组成, 阐述了水雷从布放入水到展开工作的一系列技术细节。该水雷主要用于攻击低空飞行的扫雷直升机或反潜直升机,也可用于毁伤敌舰面人员设备。  相似文献   

6.
主动攻击水雷是一种战斗部主动航行接近目标,并对其实施攻击的水雷,其打击误差主要受目标探测攻击点估计误差和弹道控制误差影响。因此,评判主动攻击水雷目标探测攻击指令输出正确的条件是, 目标探测攻击点估计误差也满足指标要求。对目标探测攻击指令输出正确性指标的试验数据处理及评判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表达式的评判方法,软件实现简单、便捷。  相似文献   

7.
许多国家将水雷视为一种重要的水中兵器,用于封锁对手、对抗强敌。针对现有反水雷装备存在的危险性高、部署速度慢、作战效率低等问题,国外海军将无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反水雷领域,推出了多种新概念无人反水雷装备,综合运用猎、扫等多种手段,构建空中、水面、水下立体的无人反水雷装备体系,实现快速、安全、高效的反水雷作战能力,对未来反水雷作战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更大深度范围海区有效打击水面目标并提高目标毁伤概率,采用水雷垂直上浮的方式攻击目标。 在水雷上浮攻击过程中,上浮引信动作时机、上浮攻击距离和上浮误差角度会对目标毁伤概率造成很大影响。 准确掌握这类上浮水雷战术特点并正确分析目标毁伤概率影响因素,对摸清水雷性能底数、评估水雷的目标毁伤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上浮水雷垂直上浮攻击目标模型和目标毁伤概率计算模型,分析上浮引信动作时机、上浮攻击距离和误差角度等主要影响因素对目标毁伤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海洋方向面临的战略安全环境、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要求,我国的反水雷作战范围将延伸到第一岛链以外的海域,反水雷任务除了传统的近岸/ 近海反水雷任务,还增加了海峡反水雷、交通线反水雷以及海外基地反水雷等任务。 为了满足我国反水雷作战需求,结合国际上反水雷技术装备发展方向,用信息化改造、无人化拓展现有反水雷装备,构建无人化时代反水雷装备体系,形成能够在近岸、近海、中远海实施快速、安全、高效的反水雷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反水雷装备战时需求量多而和平时期需求量少,一直是困扰反水雷行业的难题。随着可便捷搭载于各种平台的建制式反水雷装备的出现,这一矛盾可得到一定的缓解。结合我国民用直升机的发展情况,参考国外直升机反水雷装备和技术,探讨了将民用直升机用于反水雷作战中的应用可行性,解决反水雷装备战时与和平时期间的需求矛盾,提升我综合反水雷能力,实现快速、高效的反水雷作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