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强敌对我不断加大防范遏制力度,且水下装备技术朝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的快速发展, 提出构建基于水下预置系统的深远海水下作战能力对根本扭转我海上战略安全形势、在深远海有效拒止强敌的重大意义和难得机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基于水下预置系统的深远海水下作战体系担负的主要作战任务、基本构成及能力优势。选取东海方向大规模军事行动中,位第二岛链内外实施拒止作战作为典型场景,初步探索了体系基本兵力部署及总体运用,并对未来开展体系建设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着眼于我国海军战略转型时期水下作战能力不足的问题及水下无人装备体系化发展需求,分析了美国水下无人装备发展特点。按照装备体系设计方法,从作战任务、能力需求、能力差距、装备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由“近海、中远海、舰/艇载”等几类装备构成的水下无人攻防装备体系构想。  相似文献   

3.
水下安全事关国家核心安全和利益。对海战场作战态势相关概念进行简要描述,根据我水下兵力遂行作战任务面临日趋复杂的安全威胁,分析了水下作战体系设计的必要性。在作战需求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水下作战体系设计的常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体系构建方案。通过分析海战场水下作战态势的实时、动态特性及其对水下作战指挥、决策的重要影响,探讨了常规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借鉴海战场态势时变动态生成概念,设计仿真实验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进与优化,给出了基于海战场态势时变动态生成的水下作战体系设计与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是未来体系作战的必然趋势,UUV 作为当今世界主要海军国家重点发展的水下作战装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水下战场,潜艇与 UUV 协同作战将成为全新的水下作战样式。结合潜艇单平台作战存在的弱点,研究了潜艇与 UUV 协同探测、攻击、防御等典型作战任务,围绕战场态势评估对目标运动要素解算的快速性、隐蔽性与安全性要求,提出了基于目标位置线的运动要素协同解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紧密依据水下无人作战平台的典型使命任务,分析确定了水下无人作战平台作战效能、作战适用性和体系适用性的作战试验指标。依据水下无人作战平台作战试验基本作战过程,构设了水下无人作战平台作战试验任务剖面和水下无人作战平台作战试验检验流程。为水下无人作战平台作战试验分解形成试验科目、运用试验设计形成试验样本和确定作战试验实施流程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6.
美军凭借强大技术优势,领跑新型无人作战装备发展,其水下无人作战力量建设经验和发展趋势对世界各国海军有着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简述了美军水下无人作战力量发展规划,重点从美军水下无人作战能力建设、装备发展以及部队建设 3 个方面研究了美军水下无人作战力量发展趋势,从装备发展方向、 顶层设计思路、军民融合途径、建用结合方法以及人才培养体系 5 个层面归纳总结了 5 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水面舰艇编队水下防御能力,构建以水面无人艇为补充的编队水下防御装备体系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总结国内外水面无人艇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无人艇的发展必要性,结合水面舰艇编队防御鱼雷攻击的任务需求,开展了水面无人艇作战使用方法研究,并对其对抗效能进行了仿真分析评估.相关研究成果可牵引水面无人艇在水下信息对抗...  相似文献   

8.
着眼我深远海水下作战面临的现实困难及未来可能遇到的瓶颈问题,设计深远海水下作战概念。以作战概念为驱动,分析深远海水下作战需求,在作战背景下设计行动构想,构建基于作战概念的深远海水下作战体系,评估优化完善后对研究成果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9.
许多国家将水雷视为一种重要的水中兵器,用于封锁对手、对抗强敌。针对现有反水雷装备存在的危险性高、部署速度慢、作战效率低等问题,国外海军将无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反水雷领域,推出了多种新概念无人反水雷装备,综合运用猎、扫等多种手段,构建空中、水面、水下立体的无人反水雷装备体系,实现快速、安全、高效的反水雷作战能力,对未来反水雷作战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下作战对抗已经成为信息化海战的重要方面,但水下战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对水下作战对抗的论证评估、演示分析和实验研究等都面临着更多的困难,设计研究水下作战仿真系统,对于水下作战对抗体系构成的验证、水下作战对抗模式的演示以及对抗效能分析和关键技术发展导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在水下作战对抗的应用背景下研究设计了水下作战仿真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总体架构,重点从节点对象类、节点运动模式属性类以及功能属性类等方面对系统的模型体系进行设计,给出了系统的接口关系设计和驱动机制实现,仿真实例表明系统并能够为水下作战提供有效的论证评估手段和演示分析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