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磁方位标准台上通过磁力仪连续记录及计算获取磁方位基准台的磁偏角周日变化数据;在Matlab软件中用小波对磁偏角信号进行滤波,并用调和函数进行拟合,在考虑地球磁场年变化及季节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可用于测斜仪器检测的磁偏角基准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每一出版的地图上表示磁方位,必须在成图前测取图幅范围内较多图根点和大地点的磁偏角,以确定图幅平均磁偏。由于磁偏角测取的数量较多,而我国目前附有罗针装置的经纬仪极少,因此使地形测量工作在工序和进度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图幅磁偏角自动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了磁偏角自动计算的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地磁图自动计算图幅磁偏角的新方法,实验表明,用地磁图建立磁偏角数字模型和年变率数字模型进行图幅磁偏角的自动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附近海域地磁偏角图及其数学模式(1990.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中国附近海域地磁偏角模式的建立和“中国邻近海区地磁偏角图”的编绘以及质量分析。在建立中国附近海区地磁偏角模式时,使用了3000多个地磁测点和地磁台站及国际参考地磁场资料,采用的方法是泰勒多项式。对海区地磁偏角模式和海区地磁图作了对比分析,其效果是好的。海区地磁偏角模式和“中国邻近海区地磁偏角图” 清楚地反映出我国南沙群岛地区尺度为1000余公里的磁异常,解决了中国地磁图和世界地磁图在这一海区未能解决的问题。海区地磁偏角模式的建立和海区地磁偏角图的绘制出版,大大地提高了我国海区及其邻近海域地磁偏角导航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附近海域地磁偏角图及其数学模型(1990.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中国附近海域地磁偏角模式的建立和“中国邻近海区地磁偏角图”的编绘以及质量分析。在建立中国附近海区地磁偏角模式时,使用了3000多个地磁测点和地磁台站及国际参考地磁场资料,采用的方法是泰勒多项式。对海区地磁偏角模式和海区地磁图作了对比分析,其效果是好的。海区地磁偏角模式和“中国邻近海区地磁偏角图”清楚地反映出我国南沙群岛的区尺度为1000余公里的磁异常,解决了中国地磁图和世界地磁图在这一海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扫描磁偏角地磁图自动计算磁偏角的方法,把一维磁偏角数据扩展到二维数据,将有关图像校正的方法用在磁偏角的求取上,即在扫描磁偏角地磁图中以图上的地理坐标、扩展磁偏角等值线坐标以及扩展磁偏角等变线坐标所对应的像素坐标为媒介,通过非线性变换,最终建立起地理坐标、磁偏角等值线以及磁偏角等变线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详细论述了磁偏角自动计算的原理,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地磁图自动计算图幅磁偏角的新方法.实验表明,用地磁图建立磁偏角数字模型和年变率数字模型进行图幅磁偏角的自动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在顾及磁偏角的修正后,规范要求GPS天线观测指北标志偏差不超过±5°,在分析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后,按同一测站,不同品牌的天线偏差在规范内的10°时计算指北误差,结果表明对于国家基准基础设施的GNSS站定位结果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磁偏角地磁图是较理想的确定磁偏角的工具。当需要实时跟踪磁偏角时,可以根据地磁图采集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实时查询,但是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大,过程也比较繁琐。因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磁偏角地磁图基于二维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的磁偏角自动计算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其原理。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精度较高并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磁偏角测量信号是与时间有关的数据序列,应用小波分析理论,研究该数据系列的噪声消除问题,并在Matlab软件中编制了处理程序。结果表明,借助于小波分解与重构,可以有效地提取出可用于测斜仪器检测的磁偏角信号。  相似文献   

11.
提出北斗测向系统的测量数据改正到导航系统中心的计算方法,解决北斗测向系统在动平台导航系统航向检测中存在的误差问题,建立北斗测向系统数据改正模型,通过实测比对证明改正后检测结果精度明显提高。文中方法对北斗航向测量系统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便于动平台导航系统航向指标检测,能够扩展北斗测向系统在动平台刚体情况下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prospects for expanding the mineral resource base in many countries are linked with the exploration of stranded sites localized at unexplored areas with complex natural and landscape conditions that make any ground survey, including magnetic prospecting,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The current level of geology requires high-precision and large-scale data at the first stages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Since 2012, technologies of aeromagnetic surveying with unmanned aircraft vehicles (UAV) enter the market, but most of them are based on big fixed-wing UAV and do not allow to substantially increase the level of survey granularit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aerial methods. To increase the scale of survey,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altitude and speed of flight, for which the authors develop the methodical and technical solutions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To obtain data at altitudes of 5 m above the terrain even in a rugged relief, we created heavy multirotor UAVs that are stable in flight and may be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even a moderate snowfall), and develop a special software to generate flight missions on the basis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A UAV has special design to reduce magnetic interference of the flight platform; the magnetic sensor is hung below the aircraft. This technology was conducted in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magnetic surveys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of East Siberia between 2014 and 2016.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airborne and ground surveys are presented, which show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developed system in conjunction with low-altitude measurements can cover any geologically significant anomalies of the magnetic field. An unmanned survey is cheaper and more productive; the multirotor-based technologies may largely replace traditional ground magnetic exploration in scales of 1:10,000?1:1000.  相似文献   

13.
地磁室内定位基准图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地磁作为室内定位基准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领域。本文深入研究了地磁室内定位技术,并通过大量试验,分析了室内磁性材料及电子设备对磁场的干扰,进一步探究了室内磁场特性,证明了磁场信息作为定位依据的可行性;利用Arduino IDE研发了智能地磁数据采集平台,该平台搭载多种传感器,如HMC5983磁传感器和惯性导航传感器等,采集一定密度的室内地磁数据,利用克里金法对该地磁数据进行差值处理,生成2 cm间隔大小的栅格地磁图,作为室内定位基准图保存在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14.
当前海洋磁力探测中为了消除或减小地磁日变化的影响,必须设立地磁日变观测站(简称日变站)测量磁场变化,提供日变校正资料。依据多年工作经验,对作为基站使用的G882磁力仪和Sentinel磁力仪在工作原理、仪器技术性能、工作使用体会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entinel磁力仪比G882磁力仪对环境适应性更好、灵活性更强,进行日变观测时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5.
信息融合技术中,在各局部传感器的有色观测噪声为一阶AR模型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观测扩增方法消除有色噪声的影响,得到最优加权观测融合方程,从而实现状态的最优滤波解。对于有色观测噪声为MA或ARMA模型的情况,观测扩增方法不再适用。提出了基于有色观测噪声随机模型级数展开的方法,求解出各局部传感器有色观测噪声的方差,并利用该方差对加权观测融合滤波器进行了构造。通过计算实例证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观测噪声为AR模型,同时适用于噪声MA或ARMA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不仅是陆面遥感的关键地球物理参数,也是星载光学遥感仪器基于地面目标的场地辐射校正重要参量,是影响定标精度的关键要素。传统野外地物多角度测量使用的观测设备,一般其结构较为复杂,重量体积较大,而且运输和组装过程繁琐,观测目标时容易受地形和交通限制,难以进行高效快速精确的野外测量。近年来,无人机由于其设备操作简便、运输和观测方式灵活等方面的优点,可作为新的观测平台应用于当前遥感试验中。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地表BRDF测量装置、观测方案和数据处理流程。利用多旋翼低空无人机和云台的组合,搭载野外地物光谱仪和跟拍相机,通过对地面目标多角度观测和高精度定位及角度控制,实现针对固定目标的多方位角和天顶角观测。本文采用上述设计方案和观测流程,在敦煌辐射校正场开展多次稳定均匀沙漠目标的多角度光谱观测试验,并利用实验观测数据,基于Ross-Li核驱动模型推算了场地BRDF模型参数,并与MODIS的陆表BRDF产品(MCD43C1)及反射率产品(MOD/MYD09)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开展野外实验,核验了这种新的BRDF观测手段的可靠性,获取的敦煌地表BRDF参数与MODIS遥感产品有良好的一致性,各波段的相对偏差在5%以内。本研究表明,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BRDF观测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地物目标方向反射特性观测方法,可用于自动化高频次场地特性观测以及卫星同步定标等野外实验活动。在保证观测精度的同时,极大地减轻人力物力的投入,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测站观测环境变化对数据质量影响难以有效评估并削弱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可通用于各类卫星导航系统的多路径误差半天球格网点建模方法(multi-point hemispherical grid model,MHGM)。该方法能够综合利用不同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系统的不同时期观测数据进行整体建模,显著削弱GNSS信号所受多路径误差影响,并图像化反演测站周围的多路径效应,确定信号干扰源的方位。算例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模拟的强多路径环境下,模型改正后模糊度固定时段的载波相位观测值残差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统计值由0.983 cm降为0.318 cm,改善率高达67.7%。此外,MHGM建模结果中改正量较大的异常区域与对应测站处所架设挡板的方位相一致,能够反演出测站周围不同方向观测信号所受多路径误差影响。国际GNSS服务组织的历史观测数据在利用MHGM模型改正后,合计18年测试算例的观测值残差RMSE平均改善率达到29.5%。这对于评估测站观测环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状况,提升现有各类增强服务产品的精度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ArcObject技术的森林扑火队行程轨迹回放功能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二次开发语言VB,并通过Arc/Info的组件ArcObject(AO)以及SQL数据库,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及时采集的点坐标数据进行海量存储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操作平台上实现轨迹的回放。使GPS和GIS实现更加灵活规范的系统化,突破了GIS平台的相对独立性的局限,实现面向对象的多系统集成。  相似文献   

19.
基于Ntrip协议的差分数据实时传输平台及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Ntrip协议,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实现差分数据实时传输平台涉及的数据通信流程、信息格式和串口通信等,结合CORS测试平台进行差分数据实时传输定位试验,给出了试验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相较于在陆地静止条件下的卫星授时性能,在远海远域的移动平台条件下更易受到可视卫星条件和空间电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在东西伯利亚海域测试点、航行最北测试点、北冰洋返航点、白令海测试点、日本海测试点,利用高性能铯原子钟作为卫星接收机的参考外频标进行授时试验.从授时误差抖动、可视卫星数和频率准确度等方面分析了远海远域动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多系统授时性能,试验结果可作为在北半球重要航道及极地海域测试区域授时性能评估的重要依据. 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测试点GNSS平均可视卫星数保持在10颗以上,单向授时时差抖动保持在±20 ns以内,输出频率准确度可达到10?13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