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忠华  张学元  宋鹏  李永红 《铀矿地质》2011,27(1):26-29,51
巴扬山火山断陷盆地位于中、俄、蒙铀-多金属成矿带上,与俄罗斯斯特列措夫铀矿田有着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与蒙古多尔诺特铀矿田处于同一成矿区。通过对基底、盖层、岩石铀含量、构造和铀-多金属矿化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认为该盆地具备了火山岩型铀-多金属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水成铀矿理论,阐述了内蒙古查干德勒苏地区的区域水文地质背景,水化学特征,放射性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分带特征。通过对测老庙盆地和迈马-敖伦盆地的成矿条件对比,认为迈马-敖伦盆地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水文地球化学条件。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南部第三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松辽盆地第三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前人曾从区域上作过分析,从1998年起,该区投入了大量钻探工作,进行1:20万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区调。本文在钻孔编录及剖面编制、样品分析的基础上,从岩性、岩相,岩石化学、有机质、铀含量、岩石孔隙度、砂体分布、层间氧化带发育程度及水动力条件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该区第三系铀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前景,特别是店头-双龙地区是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古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陈法正 《铀矿地质》2002,18(5):287-294
本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古水地质、古气候及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认为现在为开放式盆地的鄂尔多斯盆地在渐新世以前具典型的渗入盆地特征。突破了前人认为该盆地为开放式盆地,不利于铀成矿的评价结论。其古水地质条件、古气候条件及地质构造条件对发育区域层间氧化带非常有利,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期和主成矿期自中侏罗世晚期至始新世末,持续时间达115Ma。圈定的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经钻探验证,具良好的含矿性,未来该地区有望成为我国一个新的铀矿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东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贵华 《铀矿地质》2001,17(2):70-75
本文从盆地构造演化、各演化期相关沉积、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沉积盖层中后生改造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条件,认为该区有利于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海流图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盆地结构、沉积盖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论述了盆地内沉积盖层主体李三沟组东、西部具有不同的沉积体系,呈同期异相特征。着重分析了盆地内铀成矿条件和铀矿化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找矿目的层,圈定了有利砂岩型铀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鲁克改 《新疆地质》2002,20(2):118-121
分析了准尔盆地东部大井地区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环境、特征,发育层间氧化带的条件及铀成矿环境,认为八道湾组第一砂岩层、三工河组第一、二、三砂岩层和西山窑组第一砂岩层岩性、岩相及地球化学环境对铀矿成矿有利,发育层间氧化带并有铀矿化及异常出现,是可地浸砂岩铀矿找矿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9.
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以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基本特征研究为基础,总结了二连盆地和蒙古东南部砂岩型铀矿的主要控矿因素,较系统地对比了二者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指出二连盆地与蒙古产铀盆地在大地构造属性、盆地类型及规模、铀源、构造演化史和主要控矿因素等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但在产铀层位、后期构造活动性、区域铀矿化显示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根本性差异在于构造活动性和控矿沉积体系两大方面。认为二连盆地与蒙古东南部沉积盆地的产铀潜力大体相当,并提出今后需重视对二连盆地“苏敏河式”铀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10.
杨仁超  韩作振  柳益群  樊爱萍 《铀矿地质》2007,23(4):207-213,233
以铀成矿前景预测为目的,笔者采用野外研究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演化和铀成矿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本区下白垩统砂岩岩石成熟度中等,成岩作用强度较弱,成岩演化经历的同生成岩、早成岩和表生成岩3个阶段均与铀矿化有关。铀成矿条件分析表明,本区下白垩统浅层不利因素多。铀异常的发现和氧化一还原过渡带的展布特征指示铀矿勘探应向深部转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反应条件指数的阐述和计算原理的推导,及甘肃北山公婆泉盆地水文地质条件与该区水源点反应条件指数的研究,认为公婆泉盆地北骆驼泉区具有良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并初步圈定了有利于铀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查干诺尔地区铀成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干诺尔盆地位于海拉尔盆地群西部,发育于额尔古纳前寒武纪中间地块之上。该区有利的区域轴成矿地质条件是:盆地西部是最具砂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和潜力的单斜构造区,具备成矿的铀源、古气候和含矿主岩条件,发育完善的补给-径流-排泄地下水动力系统;航空放射性测量、地下水水中分析测试,以及地面伽玛能谱测量的铀含量高低,在研究区内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本文通过地质调查、水文和物化探测量,结合钻探成果,综合钻探成果,综合分析了查干诺尔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并厘定了5片成矿远景区,即古宁浑迪、冲果勒浑迪、哈沙廷呼都格、安达特浑迪和那尔图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中亚地区发现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此类型铀矿的找矿工作。我国北西部是寻找类似中亚地区层间氧化带后生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最理想的地区,本文在论述了区城大地构造特征、地壳演化与区域铀成矿带形成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伊犁盆地、二连盆地与测老庙盆地砂岩型铀矿床),论述了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并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王乐民 《新疆地质》2007,25(1):111-114
伊犁盆地是我国砂岩型铀矿的主要产地之一,截止目前已提交了3个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矿体主要赋存在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J1-2sh)的第Ⅰ-Ⅱ旋回、Ⅴ旋回及Ⅶ旋回等3个旋回的砂岩中,提交了可供开采的铀资源量万余吨,就目前已探明或发现的铀矿床(点)赋矿层位来看,第Ⅰ-Ⅱ旋回铀矿体仅分布在伊犁盆地南缘西部地区,而第Ⅴ、Ⅶ两旋回的铀矿床(点)在盆地南缘中西段均有分布.从地质构造及地球化学环境等方面来看,第Ⅴ、Ⅶ两旋回铀成矿条件较为相似。但二者的铀矿床无论从规模、还是空间展布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基于此,本文从铀源、岩性岩相、地质构造、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层间氧化带等方面对铀成矿差异因素加以对比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铀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讨论了松辽盆地的地质背景,铀源条件,铀矿化异常与岩相古地理及盆地后期改造的关系;介绍了该盆地后期改造的特征,后期改造的动力条件及铀元素在后期改造中的再分配;探讨了铀矿化异常与复合砂体,氧化还原条件及剥蚀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了铀成矿远景地区,选出了两个重点找矿层位。  相似文献   

16.
布雅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南缘有利的铀成矿地段。在简析布雅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已知铀矿化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宏观地分析了盆地形成铀矿化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及铀源等条件,以构造为主线初步总结出该区铀成矿的载体形成、初始铀富集、相对停滞和破坏及叠加富集4个阶段,独特的构造演化促成了铀矿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毛孟才 《铀矿地质》2000,16(1):31-36
通过综合区调,笔者认为赣杭构造带东段天姆尖盆地是一个大型炎山塌陷盆地,其铀成矿条件良好,是陆相火山岩型富大铀矿有利的找矿靶区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天姆尖盆地的区域地质特征、盆地的基底与盖层特征,厘定了盆地的性质,并根据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推断盆地的深部地质结构,全面分析了该盆地的铀成矿条件,指出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狄永强 《铀矿地质》1998,14(6):321-329
我国北西部周边国家存在着许多产铀盆地。本文搜集了9个主要的中新生代砂岩铀矿盆地的资料,对比了其形成的区域地质条件,并进行了区域成矿条件的综合分析,以便为我国北西部的找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林双幸 《铀矿地质》1997,13(2):《铀矿地质》-1997年13卷2期,13(2)-97-97,13(2)页-《铀矿地质》-1997年13卷2期,13(2)-97-97,13(2)页
本文从盆地结构、沉积盖层构造特征、盆地沉积的岩相条件及岩石地球化学地特征、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沉积盖层中的后生改造作用等方面,分析准噶尔盆地北西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型铀矿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之一,它们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岭中部的诸广一贵东地区,区内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数十个铀矿床,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花岗岩型铀矿在诸广、贵东岩体内的集中分布与区内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该区花岗岩型铀矿所具有的成矿规律和一系列有利于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来看,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