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所谓土地经营权入股,是指农民将土地的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或组成股份公司或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称,通过这项改革可以同时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益,有利于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以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可谓一举多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全新尝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将进入总结阶段。记者日前获悉,经过两年时间,多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已成为趋势,也使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然而,大部分土地流转后用在了渔业、畜禽养殖、果树种植等"非粮化"生产上,着实令人担忧。首先,"非粮化"背离了土地流转的目的和初衷。农村土地流转目的在于以零归整,进行规模化种植,便于农业机械现代化耕作,能更好地提高粮食生产水平,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既减轻负担,进行其他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村始终是中国发展演进的关键词。现代中国尤以上世纪70年代末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出现,激烈地改变着数千年传统的土地制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也从一开始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演变为饱受农业成本冲击的边缘产业,以及交织着城市化过程中农地变迁  相似文献   

4.
如何实现宅基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使沉睡的资本苏醒,既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又增加农民财产收益,使长沙农民在宅基地换房过程中切实增加财产性收入,我们应该有良好的期盼。  相似文献   

5.
民间资本进入土地整治领域是近年兴起的一种现象,但因为没有公开的招投标,且在整治的过程中看似缺少监督环节而被广受质疑;而民资的持续造血能力对于当地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民资本身的意义重大.本刊通过对湖南宇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杰的专访发现,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资本主导的土地整治,国土部门在整个过程中都担任着监督者的角色,对被整治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与政府主导的土地整治不同的是,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往往怀抱着对企业发展的期待,也就是将土地整治视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为此,企业会根据自身产业的具体要求对土地整治提出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吴垠 《国土资源》2014,(8):8-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其中,"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的提法既是众望所归的"亮点"和"新意",亦是破解当前农村改革、土地流转、城镇化发展动力的重要突破口。但是,应该赋予农民怎样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以来,临颍县创新融资载体,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的有效途径,积极组建成立"土地银行",有效破解融资难题,有力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给农业经济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临颍县的"土地银行"是今年3月份启动并开始运营的,全县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响应,目前已有3115户农民计1179公顷土地委托流转至"土地银行"。经过经营资格认定和优选,"土地银行"将流入土地全部流转给5个  相似文献   

8.
日前,浙江省工商局和农业厅联手率先在国内出台了首个规范土地流转的《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暂行办法》,由此,全国首批12家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设立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于3月15日正式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这标志着今后浙江农民手中的土地经营权可以物权化、股权化,而经营权本身及土地的用途却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合法、公平、公正、确保农民权益流转是新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最近有媒体发文称"资本瞄上土地流转炒农地,加价倒卖如炒房一样",暂不探讨此文的真实性,其内容已勾画了一幅正气宏大的改革场景中的一些不和谐音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场牵涉利益最大、最为复杂,影响最为底层、覆盖面最为广泛的社会变革。资本炒作农地,不但挤占农民的就业和发展空间,而且因其成本上升,容易加剧土地流转的"非粮化"和"非农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行“二元土地所有制”结构,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民根据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取得土地的经营权。由于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利主体界定不清,农民没有稳定可靠的权利,农村土地难以流转,导致农地资源不能优化配置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现行农  相似文献   

11.
蔡亚群 《国土资源》2004,(10):46-49
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才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惟一出路。全面实现小康的宏伟蓝图在中国大地上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农村城镇化正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没有土地;说不是农民,他们却在城市的边缘徘徊。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为保证国家获得必需的非农建设用地、降低建设成本以及集聚国内有限的资源发展重点产业,尽快恢复城市工业,我国在征地时采用了产值倍数补偿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实行低标准的补偿方式。其实质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以农业的巨额地租为代价来保护工业,发展经济。没有考虑到土地区位差异、土地被征前的潜在收益、以及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等都受到市场经济影响等因素。据专家估计,20多年来通过低价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至少使农民蒙受了2万亿元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农民经济合作社是当前农村转变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贵港市桂平南木镇金龙村率先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一条土地流转经营模式的新路子,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大幅度增长,由2006年的1800元猛增至2008年的3210元,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空间信息技术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农业灾害发生频繁且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保险已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农业保险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和经营成本高等问题。而利用3S等空间信息技术,可将保险标的空间化,建立承保标的空间数据库,为承保和理赔工作提供空间数据和分析管理支持,实现"按图承保"和"按图理赔",以空间信息技术支持的农业保险创新应用促进了农业保险模式的转变,从而有效地解决农业保险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经营成本高等问题,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支农惠农的社会管理职能,提升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5.
正土地合法、公平、公正、确保农民权益流转是新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最近有媒体发文称"资本瞄上土地流转炒农地,加价倒卖如炒房一样",暂不探讨此文的真实性,其内容已勾画了一幅正气宏大的改革场景中的一些不和谐音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场牵涉利益最大、最为复杂,影响最为底层、覆盖面最为广泛的社会变革。资本炒作农地,不但挤占农民的就业和发展空间,而且因其成本上升,容易加剧土地流转的"非粮化"和"非农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南方国土资源》2014,(3):19-20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是资金化土地流转的方式之一,作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它又存在一定的制度性风险。在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加强立法,做实农民土地承包权;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细化土地政策等几项措施,防范失地风险。  相似文献   

17.
政策     
正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利用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农业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修复。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是资金化土地流转的方式之一,作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它又存在一定的制度性风险。在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加强立法,做实农民土地承包权;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细化土地政策等几项措施,防范失地风险。  相似文献   

19.
我国耕地资源呈现逐年递减的现象,土地退化、土地污染现象日益加重。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先进成果的推广,使得耕地的效率大幅增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鼓励农民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基于此,本文从耕地资源谈起,建立耕地资源效率评价体系,从而确定我国农地适度经营的规模,提高耕地效率,保障我国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城市土地为主的国有土地,越来越多地以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土地的资产价值日益显现。土地储备机制的建立,使得经营城市土地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企业改制、重组的一个热门话题,成为了促进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浅析与之紧密相关的城市土地储备与国有土地资本运营的问题。1城市土地储备给经营城市带来了生机城市土地是城市市民生产生活的物质、空间载体,也是城市国有资产中最具活力、增值潜力最大、政府又能直接经营运作的资产。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去经营土地,兼顾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掘资源的潜力,可以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城市资本的流动和增值,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撑,从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造成了国家只有名义上的土地所有权,从而让土地使用者攫取了本应属于国家的巨额土地收益。许多土地使用者只代表小团体的利益,经营土地时根本不可能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综合考虑土地的利用问题,由此造成了各单位争相要地、多占少用或占而不用,甚至于自“批”自用等,使得大量土地被圈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