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变形监测中,特别在地震形变监测中往往布设自由网。对没有固定基准的自由网,位移矢量是真实位移的有偏估值,有时精度最高的地方发现变形能力并非最强。因此,在变形监测网设计时应以反映发现变形能力的灵敏度作为主要质量指标。而变形监测网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变化的。为此,本文提出了同时顾及灵敏度、变形参数精度、观测费用和可靠性等多种质量准则并顾及地壳运动的动态优化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冷水江锡矿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结合监测区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布设了以GPS、全站仪和水准仪联合监测的地表变形监测网。通过前期监测数据分析和变形机理研究,对监测网点进行了有效优化,并提出了地表变形监测网点布设的总体思路,为同类矿山开展变形监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其监测、预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一些特殊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受地形和通视条件的影响,滑坡监测网的布设受到很大限制。这样就需对所布设的监测网进行质量分析和优化设计。从经济指标考虑,采用常规监测网与基准网的布设,有成熟的作业规程,但是由于区域条件的限制,测角监测网无法满足规范中对交会角条件的要求,另外鉴于高精度的测距仪测边精度很高,故该监测网观测方案首先采用测边交会。选取网中图形条件最差的两个点,对其在该方案下的点位精度、网形的内外可靠性以及灵敏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显示个别边可靠性差的情况,分析了其原因。综合考虑经济指标和质量指标,提出了对观测方案的优化措施,在网形的关键部位加测角度,测角精度为2″.5,改进后的方案既保证了必要的点位精度和灵敏度,且网形的可靠性得到明显提高,对监测网进行优化设计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特殊条件下滑坡监测网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其监测、预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一些特殊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受地形和通视条件的影响,滑坡监测网的布设受到很大限制。这样就需对所布设的监测网进行质量分析和优化设计。从经济指标考虑,采用常规监测网与基准网的布设,有成熟的作业规程,但是由于区域条件的限制,测角监测网无法满足规范中对交会角条件的要求,另外鉴于高精度的测距仪测边精度很高,故该监测网观测方案首先采用测边交会。选取网中图形条件最差的两个点,对其在该方案下的点位精度、网形的内外可靠性以及灵敏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显示个别边可靠性差的情况,分析了其原因。综合考虑经济指标和质量指标,提出了对观测方案的优化措施,在网形的关键部位加测角度,测角精度为2″.5,改进后的方案既保证了必要的点位精度和灵敏度,且网形的可靠性得到明显提高,对监测网进行优化设计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结合三峡库区高切坡监测工程技术特点,选用GPS和全站仪综合运用方式实施万州高切坡变形监测预警,并采用首级GPS控制网一二级工作基点网一三级变形监测网分层布网的组网方式实施监测.监测数据解算结果表明,监测网布设合理,监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晋中红星天铂基坑为工程背景,通过探讨全站仪对边测量技术的测量原理,分析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解决基坑变形测量中由于通视造成无法观测和精确度低的问题。结果表明:将对边测量技术应用于基坑变形监测,可有效解决基坑变形测量的问题,提高监测精度,减少工程费用。  相似文献   

7.
一个大地震的发生是在大区域内地应力长期积累、集中、加强,最后导致应变能突然释放的结果。在应力积累、集中、加强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地壳形变过程。用大地形变测量方法预测大震的工作应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 大区域地形变监测:应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布设大区域的形变监测网,监测板块运动及一些大构造单元的相对运动,探测太区域应力场、形变场的变化,寻找地应力的集中区。 中区域地形变监测:在划定的应力集中区布设GPS加密网,结合水准复测监视区域应力场、形变场的变化,从中发现地应力的加强部位。 小区域地形变监测:在划定的地应力加强部位,选择一些活断裂带,布设一批高精度的光速测距网、水准网进行加密观测,监视应力场、形变场的中短期变化。 地形变台站监视:在重要的活断裂带和重点监视区布设高精度的地形变台站监视应力场、形变场的短临变化。 按照这四个层次进行观测,将使大震预测在空间上逐级缩小,在时间上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的布设情况和提高观测精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中美合作建立的川滇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布设和观测情况。利用GAMIT和GLOBK软件分别对已完成的两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基线相对精度优于0.1ppm。对两期观测的部分基线结果作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GPS观测得到的天津地区的现今变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5年为了监测天津市的地面变形,配合地面沉降的精密水准测量,在天津市布设了一个GPS监测网。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10月或11月进行一次精密GPS测量,到2001年已连续观测7年,在重新系统处理这7年资料的基础上,对天津地区的现今变形进行了研究,并与同时进行的精密水准复测的垂直变形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扣除了天津地区随同欧亚板块在地球表面的整体运动之后。天津地区仍然有以东向运动为主要特征的水平运动,年速率约为8.4mm/a,这与整个华北地区的东向运动一臻。天津地区的垂直变形主要是因抽用地下水,油,气引起的地面沉降。用GPS测得的沉降量与用精密水准得到的结果相当一致,天津地区的垂直变形主要是因抽用地下水,油,气引起的地面沉降,用GPS测得的沉降量与用精密水准得到的结果相当一致,其偏差均方根值为11.6mm/a。据此对天津地区的地面沉降监测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西康铁路大瓢沟隧道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和观测技术进行了讨论,较准确地估算隧道的贯通误差,得出该隧道的平面施工控制网的测量成果,并详细探讨了精密工程控制网的等级划分、网形、点位、边长和角度。  相似文献   

12.
结合济宁城区地面沉降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实时监测、精细监测和应急统测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包含监测站、水准监测网以及GNSS监测网在内的地面沉降监测系统。提出了地面沉降多功能一体化监测站建设方案,将数据中心、监测标组、地下水监测、GNSS连续运行(基岩)基准站、科普宣传、安防等功能进行综合配套建设,可以在场地、设备、电力网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实现共享利用,大大提高了地面沉降监测设施的利用效率。监测标组包含基岩标、分层标、水位观测孔、孔隙水压力观测孔以及数据采集设备。为了便于数据的采集、接收、存储、处理和展示,以"数据中心+监测站"模式,在服务器上建立综合性地面沉降监测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监测设施实物、宣传片、展板等开展地面沉降防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在济宁城区范围内,利用水准点和GNSS监测点,构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3.
城市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是从施工到竣工直至稳定阶段进行周期性的沉降观测,目的是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破坏而导致巨大经济损失。该文详细介绍沉降观测基准点、沉降观测点布设过程及观测方法,介绍使用的观测仪器、计算软件及观测精度;结合等值线图、楼载荷-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作楼基变形沉降分析,分析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PoPS软件处理了北京南口形变监测网1989年10月用WM101单频GPS接收机观测的资料及1988、1989年地面精密激光测距平差后的资料,介绍了GPS数据的筛选方法,分析了该网GPS观测结果的精度。通过三期观测结果的对比,有力地说明在小网中单频GPS测量精度至少可达到与地面测量结果相当的精度,表明在短距离水平形变网的监测中采用单频GPS接收机进行观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要求 物化探工程测量(测网布设)是地质勘探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以现行的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和物化探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为技术依据,及时地为物化探地质工作布设测网和进行各种工程测量并提供可靠的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面状监测的D-InSAR技术在沉降最大值附近精度较低,而高精度水准测量只能得到有限个监测点变形值的缺陷,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对D-InSAR和水准监测结果进行同化,从而对目标进行高精度面状沉降变形监测。结果表明,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结果相比于反演值和D-InSAR监测结果有了很大改善。将该方法应用于济宁邹济公路,经同化值的总均方根误差为17.7 mm,满足高等级公路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目前,利用GPS技术来施测各项工程平面控制网已经相当普及。在应用中大多是将利用GPS测量技术获得的高精度坐标值转换到某国家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中进行平差计算。为此,本文介绍一种不将GPS测量的高精度成果向某国家或地方坐标系转换,亦不与地面测量观测值进行联合平差或约束平差。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持GPS测量成果的高精度,同样也能满足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的工程平面控制网可以提供高精度高斯平面坐标值,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建设中计算有关角度、边长或工程几何量等因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针对跨海大桥三维变形监测问题,实施了测量机器人与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方案,二者三维监测数据最大较差不超过0.5 mm,而且测量机器人监测数据精度高,说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桥梁变形监测是可行的。根据小波分析与Kalman滤波理论,建立小波去噪后的桥梁变形监测Kalman滤波模型。实验表明,经过小波去噪的监测数据再进行Kalman滤波处理,提高了桥梁变形预测与变形分析的可靠性。通过标准Kalman滤波、自适应Kalman滤波桥梁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及平方和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精度分析知,自适应Kalman滤波要优于标准Kalman滤波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系统研究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区域地质、岩体结构基础上,根据目前危岩体各段的变形特征,对现有监测手段及点位布设提出了若干看法。认为,链子崖危岩体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受控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和临空的高陡边坡条件,因此,有效监测手段布设必须完成两个转化,即由相对位移观测为主转向绝对位移观测为主;从普遍布点转向敏感段落设防,把监测重点摆到变形最明显、危险性最大的T_(5-1)与T_6裂缝、T_(11)与T_(12)裂缝围限的基岩块体和7000m~3堆积体上。在没有充分报警尺度依据的情况下,建议暂不使用限位报警系统,以免造成人为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监测技术GNSS、水准测量等难以开展大范围、高精度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沉降监测工作,采用InSAR技术对某城市17景TerraSAR-X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2012~2013年度的地面沉降信息,采用水准与InSAR同步观测方式,开展地面沉降星地一体化同步观测实验研究,利用水准观测结果对InSAR技术地面沉降监测的精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InSAR地面沉降监测具有较高精度,为同类地质灾害、地面裂缝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