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泉 《华南地震》1991,11(2):81-86
本文提出地震工作分区分类指导概念,根据震情、人口、经济特点和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基础划分出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重点监视防御区,认为建立减灾体系,进行短临预报追踪、决策,进行震害预测,作好震前减灾准备,开展减灾教育,编制应急方案,系重点防御区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指出非重点监视防御区也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做好正常的地震监测和防震减灾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新疆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工作实践,认为地震重点监视区要相对稳定,要与地震预报实验研究相结合。指出重点监视区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地震监测能力,而制定,实施大震应急方案和短临预报决策方案也是其工作的重要部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川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近年年度(中期)地震趋势的预报进行了跟踪分析和预测依据的审视,同时对监测预报方法的局限和预报思路的拓展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韩大宇 《华南地震》1990,10(1):84-89
本文在指出当前强化重点监视区地震工作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在重点监视区内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建立防震救灾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在减轻地震灾害工作中如何强化和发挥地震主管部门的政府职能作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对全国地震活动趋势,提出中期预测意见,并将那些在未来数年内有发生破坏性地震可能的,人口比较稠密、经济比较发达,有一定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具有加强监视、防御价值的地区,圈定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对这些地区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震情跟踪,实现由地震中期预报向短临预报过渡,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这些地区的震灾防御工作,尽量减轻未来地震造成的灾害。  相似文献   

6.
详细叙述了山西重点监视区地震短临的决策依据和程式,提出了重点监视区地震三要素的判别方法。这是根据《中国地震分析预报指南》、清理攻关和实用化关成果,结合山西地区近年中强地震震例和多年分析预报工作实践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张北地震未能作出短临界预报的反思,建议在地震危险区和重点监视区加强对全民的地震知识宣传与普及,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加强宏观监测,在恢复和重建家园工作中重视抗震设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波  晁洪太  王伟  冯恩国  田丹 《中国地震》2014,30(3):363-372
以山东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2007年、2012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从市级防震减灾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14项指标人手,对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在两个调查年度的发展、变化,分析研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在山东省(市级)的实施现状和成效.将两个调查年度描述山东省防震减灾工作进展的主要指标与全国相应指标的均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山东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山东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地震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两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从组织机构、经费预算、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的14项具体指标展开对比分析,通过对各项指标在时间纵向的发展变化、在重防区内外的发展差异以及与全国同期水平的对比分析,详细总结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在山东省县级层面的实施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推进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以下简称“北三省”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具有深大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1次7级以上地震和8次6级以上地震。自有台网观测以来,已有丰富的地震资料。近些年来,一直被定为重点监视区,因此研究该区强震前地震活动特征对于该区的地震监视预报工作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在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综合防御对策研讨会(1990年7月28日)上指出,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以预防为主”。根据国情和地震灾害特点,当前防御、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在地震预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监视防御区,在区内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震情追踪,实现中期预报向短期预报过渡,争取作出短期特别是临震预报,在震前采取应急措施,以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二是在监测预报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包括工程地震、震害预测、工程抗震、社会防灾四个方面工作的震灾预防。  相似文献   

12.
观测动物习性异常预报地震是我国群测群防地震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观测与研究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工作,是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之后发展起来的。邢台地震强余震之前,震区及其外围地区广大群众观测到了动物习性异常,这一结果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了监测和预报地震,先在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华北,后在全国相继开展了动物习性异常的观测与研究工作。邢台地震之后,我国进入了地震活动高潮期,大地震不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人们强烈要求开展地震预测预报工作,由于动物习性异常观测方法简单,种类多,所以很快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并取得一些效果。如1969年7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张掖地地区位于祁连山地震带中段,是国家地震局划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由于该防御区在90年代中期仍有发生6-7级强震的可能,因此,该地区的各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抗震防灾措施。本文介绍了该地区中强地震的对策,包括:不断加强短临监测预报能力;制定并不断完善、落实地震应急顶案;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加强抗震设防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观测数据快速传递和资料共享。  相似文献   

15.
在地震综合预报清理工作中,提出了我们目前对地震前兆的监测能力究竟有多大的问题。为此必须了解我们从开展地震监视预报工作以来的状况及对综合预报的认识。 (一) 广东省自1970年组队以来至1985年底止,虽然未发生过五级以上地震,但对地震前兆较大规模的探索已达十六年之久。对地震预报的认识也经历了从盲目乐观到比较清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修民 《地震学刊》2001,21(3):51-54
建设专家为主、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是当前防震减灾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回顾浙江省“九五”期间建设地震监测系统的实践,认为在当前科技水平和管理体制下,专群结合是建设好现代化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重要保证。省局必须正确处理好省级以下地震部门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发挥专业队伍在监测预报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7.
郑熙铭  陈建民 《地震》1993,(2):10-14
通过1969年以来,华北地区15次5级以上地震的震例总结,探讨了京津唐水化台网中水氡前兆观测手段的地震监测能力,为今后的日常震情监视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当前及今后数年地震形势预测的角度强调提高短临预报水平的紧迫性,联系地震预报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提高短临预报水平,提出在重点监视区中选择重点开展以捕捉物理前兆为内容的短临预报现场实验的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自治区地方地震局长、业务骨干的知识水平及管理能力,1999年6月6~9日新疆地震局在乌鲁木齐举办了地方地震局长、业务骨干培训班,来自全疆十三个地、州、市约30人参加了这次培训班。根据地方地震工作的特点、人员结构、知识层次,本着重点突出兼顾一般的原则,这次培训在教学内容上做了精心的安排。除常规的测震学、地震分析预报、地震预报效能评价等课程外,还结合自治区“九五”计划的实施,对新疆地震监测技术系统的构成现状与发展前景,重点监视防御区大中城市震后地震趋势早期判定工作预案编制,地方防震减灾宣传中应…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遥感用于地震预报的理论和方法。介绍好《山西卫星遥感地震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原理、系统目标、运行环境、常规功能和特殊功能以及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指出该系统的建立对于加强西地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监测预报、为这一分为二匠理论研究及实验工作提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