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地面有效辐射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国内外计算地面有效辐射的经验公式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检验了各类经验公式在新疆的计算效果,从中找出了计算新疆地面有效辐射较可靠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上文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地面有效辐射的经验计算方法。根据Берлянд,М.Е.和Берлянд,Т.Г.理论公式推导出简化的经验公式。该式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计算全国101个站的有效辐射与[1]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文中还给出了全年各季代表月份地面有效辐射的全国分布图,并对地面有效辐射的年变化进行了分型和区划。我国有效辐射分布的一般规律是高原大于平原;干燥区大于湿润区;北方地区夏季大于冬季;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冬季大于夏季;江淮流域的广大地区全年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3.
杭州太阳总辐射特征统计及气候学经验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当前研究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的基础公式,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近40年杭州的辐射观测资料,得到了计算杭州太阳总辐射的经验公式,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该经验公式的误差计算值可供审核参考。根据对历史辐射资料的分析结果,阐述了近年来杭州太阳总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引起变化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根据我国8个地区11个测点的2878组直接辐射的分光测量资料,得到了计算直接辐射中0.4—0.7微米波段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经验公式。利用这个公式结合8个有地区代表性台站的日射资料,计算了1,4,7,10各月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中PAR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它们分别是0.394-0.04,0.49±0.04和0.444±0.03。我国以往的研究者在计算PAR总辐射时都把比例值取得偏高了。  相似文献   

5.
孙治安  夏韵 《高原气象》1989,8(3):194-204
本文根据1979年5~8月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研究了利用卡斯特洛夫公式计算青藏高原晴天太阳直接辐射的有关问题。首先从原始资料中挑选出晴天太阳直接辐射并计算其日平均辐照度,然后以此为标准,利用迭代法反求可能太阳直接辐射日平均辐照度理论公式中的系数C,建立该系数与平均水汽压的经验公式,再利用经验式反演晴天太阳直接辐射。本文还比较了由乌克兰英采夫法确定的可能太阳直接辐射与实际晴天太阳直接辐射的差异,证实前者要比后者偏大,其偏离程度随站点拔海高度增加而缩小。文中最后讨论了青藏高原晴天太阳直接辐射日平均辐照度的地理分布,并分析了其随拔海高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陈胜军  郭力民 《气象》1982,8(12):23-23
关于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已有许多人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在经验公式的时段划分问题上,有的是全年配制一个公式,有的是每季配一个公式,还有的是每月配制一个公式。而广东省太阳辐射候总量的气候学计算则是以自然季节来划分经验公式所取的时段的。萧文俊等人曾指出:经验公式的系数因气候条件的差异而发生变化。因此,按年或季来配制公式虽然方便,但是不能反映出各时段的气候特点,计算精度就会受到一定影响。按月配制公式,工作量会增加很多。在对我省太阳辐射月总量进行计算时,考虑到既要提高计算精度,又要尽可能减少工作量,我们用聚类分析法来解决经验公式的时段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1979)的资料为基础,试图研究高原有效辐射日总量的直接计算方法。作者分析了高原等6个测站各长波辐射日总量的相互关系及其垂直分布特征,以及有效辐射日总量与云量的关系,提出了高原有效辐射日总量的通用计算公式。该式计算的相对误差情况是:晴天—6.5%,少云—8.1%,昙天—8.8%,多云—11.5%,阴天—19.0%;平均为10.8%。  相似文献   

8.
利用成都站的最新辐射观测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拟合出了四川省有效辐射的气候计算经验公式,计算了全省的地面射出辐射、有效辐射、大气逆辐射和辐射平衡,并对其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其与我省气候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太阳总辐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全国27个气象站1971-2000年太阳辐射观测资料,按照经验公式法、多因子综合法和Prescoff公式法等三种计算方法对太阳总辐射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际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验公式法计算误差较小,但系数不易计算;多因子综合法易于计算,但误差相对较大;Prescoff公式法计算结果误差很大,不适用于太阳总辐射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太阳辐射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立地环境,目前主要依靠公式计算获取,因此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是必要的。论文通过比较国内外5种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结果与太阳辐射观测值,其方差平均值大小顺序为:孙治安经验公式〈朱志辉经验公式〈左大康经验公式〈翁笃鸣经验公式〈埃斯屈朗方程,因此选择孙治安经验公式Q=Qn[c+(1-c)s]为浙江省太阳总辐射的最佳计算公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浙江省年太阳总辐射在4332.19~4870.66MJ·m-2之间,东部沿海多,北部、西部少;多年平均年变化值呈双峰型变化,7月最大,12月或1月最小,6月份为一相对低值;以杭州站为代表分析其气候变化,发现太阳总辐射平均每10a下降20MJ·m-2。浙江省年光合有效辐射在2060.16—2310.07MJ·m-2之间;多年平均年变化呈单峰型或弱双峰型变化,分布特征与太阳总辐射类似,年际间光合有效辐射波动较小,趋势变化持平。  相似文献   

11.
林瑞英 《气象》1982,8(7):20-20
太阳总辐射月总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过去多是从全国的情况出发进行研究的。这样,所得出的经验公式,虽然对于概括全国情况有利,但是对于各个具体地点的使用来说,却难免失之粗略。对于计算一个省的月总量来说,由于站点不多,所以拟合出一些更细致的公式,不仅是有益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本文提供的公式计算任意时期的天文辐射总量,不需要查取天文年历上的太阳赤纬、时差、日地距离等数据,只要输入台站纬度和计算日期的年内日序数,就能启动电算程序打印出准确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太阳辐射能的研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讨论了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候总量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本省的光能利用率和光合生产潜力。 一、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候总量的计算 碧空条件下,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日总量的理论计算式可写成:  相似文献   

14.
以卡斯特洛夫公式为理论基础,得到各朝向墙面可能晴天太阳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小时总量的计算方案,计算了我国704个气象站各月代表日各个朝向墙面的逐时辐射值,分析其变化规律,并讨论了最大1h辐射量的全国分布。结果表明:南墙晴天最大1h辐射量随纬度升高而增大,而且在冬季其辐射量在各墙面中最大;东、西墙受纬度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在夏季其辐射量在各墙面中最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河北省周边8个日射站逐月日照百分率资料和太阳总辐射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经验系数a、b,然后分别通过纬度分区和反距离权重插值两种方法得到河北省142个测站的经验系数a、b,并据此求出河北省内四个具有辐射观测数据台站的总辐射值,对比分析了实测值与不同经验系数下总辐射估算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纬度分区和反距离权重插值两种方法所建立的太阳总辐射量估算公式的模拟精度总体差别不大,但采用纬度分区法所得的经验系数,在计算太阳辐射年总量时与实际观测值更为接近,因此建议采用纬度分区法计算河北省各地太阳总辐射量。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冬小麦田辐射能量收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青藏高原冬小麦田净全辐射各分量的观测资料分析,论述了净全辐射及其各分量的日变化特征;计算得出冬小麦抽穗—乳熟期麦田平均反射率为13.3%,净全辐射占总辐射百分率:白天75%,包括夜间67.4%;指出了净全辐射和总辐射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给出了由总辐射计算净全辐射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冬季降雪对地面净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志宝 《高原气象》1996,15(4):397-403
过去的研究结果指出,冬季青藏高原地面净辐射场是一个由地理因子决定的基本场叠加上一个降雪后地面积雪区造成的扰动场组成,为定量研究冬季青藏高原降对地面净辐射的扰动幅度,利用作者已经建立的冬季青藏高原后地面反射率与降雪降雪面无(有)积雪时计算地面净辐射的公式,计算了不同强度降雪后地面净辐射日总量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筛选出了误差小的计算太阳总辐射的实用公式。计算了四川盆西北地区15个县(区)代表四季各月的太阳总辐射月总量。分析了四川盆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的分布特征,为四川盆西北地区国土资源的整治开发,为各种应用研究提供了太阳总辐射的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朱超群  任雪娟 《高原气象》1993,12(4):409-417
本文根据倾斜面上太阳总辐最佳倾角的角析表示式,利用平均太阳总辐射和直接辐月总量以及实际地表面反射率,计算分析了我国各月最佳倾角和最佳总辐射比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对用天空散射辐射各同性模式计算倾斜面上总辐日总量的适用性问题亦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0.
平流层温度调整后的辐射强迫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秀兰  石广玉 《高原气象》2001,20(3):271-274
采用石广玉[1] 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对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平流层温度调整后的辐射强迫(ARF)进行了计算。参考文献 [1]的瞬时辐射强迫 (IRF)计算的简化公式的形式 ,将ARF的计算结果表示成简单的经验公式。与使用一维辐射对流模式计算得出的ARF结果的比较表明 ,简化计算公式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