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10至11月,金沙江上游白格滑坡先后两次垮塌渡江并致堰塞湖,且至今仍存在较显著的蠕滑形变。针对时序InSAR技术在高植被发育区的应用局限,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时序InSAR解算方法(ITSI),结合Sentinel-1A卫星2017年9月-2021年3月期间获取的SAR影像数据,针对滑坡区域分别开展了灾前和灾后时序干涉处理,提取了灾害-灾后时段内的年平均蠕滑速率场(灾前极值为9.71cm/a,灾后达到25.42cm/a)和累计蠕滑形变量(灾前极值为13cm,灾后两年内达61cm),并结合灾前-灾后形变时间序列,重点分析了蠕滑形变的时序演化特征,发现白格滑坡灾后两年间渐趋稳定。此外,监测结果发现白格滑坡上游5km处的肖莫久滑坡也处于活动状态。相关结果可为该区域防灾减灾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6月1日~2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带队赴川送服务上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商国土资源支持灾后重建政策。徐绍史强调,国土资源部将举全部之力支持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急灾区之所急,想灾区之所想。要继续支持开展地灾应急排查,恢复矿业生产,做好灾后重建土地规划和地灾防治规划修编。要确保灾后重建用地,启动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实行特殊供地政策,加大灾毁耕地复垦力度,维护群众土地权益。四川省人民政府蒋巨峰省长主持座谈。副部长、部党组成员汪民参加座谈并陪同考察慰问。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RS的洪涝灾害承灾极限遥感估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IS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洪涝灾害灾情调查和损失评估,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洪涝灾害承灾极限估算法。洪涝灾害承灾极限是区域稳定性的一种表述方式,而灾害条件下区域的稳定性取决于人-地系统中致灾因中的E{k}和承灾因子的E{k}及致灾因子和承灾因中之间的耦合关系E{k,k}。本文从原理和方法上对此作了阐述,根据承灾极限计算原理,在DEM数据的支持下,利用洪水期实时图像和正常水位时期遥感图像提取的信息,可以进行洪涝灾害的灾情评估。  相似文献   

4.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广州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新机遇、新思路。笔者结合近年来地灾监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从感知、调度、共治的角度浅谈对于广州地灾监测的一些思考。感知方面:广州市地貌结构复杂,北部丘陵台地作为地灾易发区,建议构建重点区域天-空-地三查体系,及时识别潜在风险源。预警调度:广州市地灾的发生与降雨有很强的时间相关性和空间耦合性,建议在广州市雨窝、降雨集中区构建精细化气象预警网格,提高监测预警精准度;针对地灾监测预警存在的重监测、轻预警现象,建议构建基于数据-知识双驱动的预警模型,实现高精度可解释的地灾预测建模;针对疑难边坡,建立专家研判系统,实现精准“把脉”,精准“治疗”。共建共治:加强跨部门跨层级合作,加强新建工程项目地灾评估,消减地灾存量,控制地灾增量。  相似文献   

5.
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事件频发,政府和公众对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日益关注。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应急机制,有助于促进灾区快速恢复重建,更加有效地应对地震灾害。本文运用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灾后规划快速反应机制的经验和问题,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从组织、运行和保障3个方面构建了灾后规划快速反应机制的理论框架,探讨了灾后规划应急机制中各个环节的要求,为今后开展灾后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是我国防灾减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高分遥感数据的快速处理、及时准确获取灾损信息对灾后重建补偿具有重要意义。处于山地地形环境中的建筑物的地面调查评估与灾损评估往往具有一定的困难,本文结合2006年广西梧州发生的重大地质灾害,利用面向对象方法结合决策变化检测技术提高了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中的灾害建筑物信息提取效率。研究中发现该次滑坡灾害在高分影像上具有显著的灾损特征。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技术与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结合可以有效剔除非灾导致的变化建筑物信息,如道路和裸地干扰信息,对进一步提高灾损建筑物信息提取的精度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解决数据本地集中带来的风险,是测绘资料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容灾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对测绘数字成果特点的分析,给出了基于远程容灾技术,建立测绘数字成果异地远程容灾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6月3日至4日,带着对巴渝灾后重建和三峡库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心,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前往重庆商议灾后重建支持政策,检查地灾隐患排查,并深入重庆、湖北三峡库区检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灾后建筑物损毁检测有助于灾后的迅速救助,因此,开展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灾后建筑物损毁检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拉普拉斯算子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灾后建筑物损毁检测的方法。首先,利用局部拉普拉斯算子将灾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为平滑表面类和粗糙表面类,然后,根据灾害前建筑物数字线划图提取灾害后未损毁建筑物得到检测结果。为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采用两组纽约市2012年飓风后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取得超过92%的总体精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已建地理信息私有云平台基础设施上搭建同城异地数据中心的容灾环境,结合待容灾业务应用系统特点分析了两种常规的容灾技术方案;并通过人员易用性、RTO、RPO和可维护性等指标进行对比,提出了适合用户自身实际并可指导后期实施的最优容灾应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隐患识别是实现地质灾害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的重要技术工作。本文以三峡库首秭归沙镇溪镇周边岸坡段顺层岩质滑坡隐患识别为基础,提出基于孕灾机理与综合遥感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方法。首先,借助资料整理分析、遥感调查和现场调查等查明孕灾环境,并建立孕灾指标体系;其次,针对典型灾害体开展地质结构与致灾机理分析,以揭示典型孕灾模式,并建立综合遥感判识标志;再次,采用易发性分区评价,结合高分光学卫星遥感与InSAR等天基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圈定隐患识别的易发重点靶区;然后,针对高易发靶区,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LiDAR等空基遥感技术识别疑似隐患体;最后,通过地面核查与专家判识,确认并圈定地质灾害隐患。利用该套技术方法,在工作区内共识别出8处地质灾害隐患,其中5处为具备孕灾模式但尚未出现明显变形的顺层岩质滑坡隐患体。结果表明,该套技术方法以查明孕灾环境及建立孕灾模式为核心与前提、以综合遥感探测为重要技术支撑,可以弥补目前主要依赖遥感变化探测开展隐患识别易造成精度较低甚至失效的缺陷,尤其适合于山高坡陡、植被覆盖茂密地区的隐蔽性、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隐患识别。  相似文献   

12.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县(市)上报的灾毁耕地资料进行复核,能够有效的纠正错报、虚报数据,提高复核工作效率,为做好灾毁耕地的复垦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以福建省漳浦县、建瓯市试验研究为例,探索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县(市)上报的灾毁耕地资料进行全面复核的方法,寻求一条快速、及时、准确的复核全省上报的灾毁耕地资料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产遥感卫星进行金沙江高位滑坡灾害灾情应急监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高位地质灾害具有强隐蔽性、强破坏性、难排查性等特征,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山区频频发生,给山区居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国产高分二号与北京二号等国产遥感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10·11"金沙江高位滑坡开展灾情应急监测,分析了滑坡致灾情况、致灾演变及灾前蠕变特征,对灾后堰塞湖周边隐患灾后开展二次排查,查明了堰塞湖全域存在疑似裂缝隐患2处、滑坡隐患16处及5淹没区受损情况。结果表明国产遥感卫星对国家重特大地质灾害应急监测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祝俊然  邬满 《北京测绘》2023,(3):365-370
本文针对典型的海洋承灾体以房屋(点状)、防波堤(线状)、养殖蚝排(面状)等,基于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开展台风影响下承灾体灾变、灾损演化特征及其对海洋灾害作用强度归一化响应机理研究,构建海洋承灾体智能识别模型;然后结合地理时空网格及区域脆弱模型(HOP),基于承灾体自身材料、结构、年份等属性及动力学相关模型,建立不同场景的承灾体脆弱性评价体系,实现区域化的承灾体评价脆弱性评价;最终基于Arcgis、skyline等二维、三维GIS展示技术,集成上述模型研发面向海洋承灾体的三维动态监测超融合平台。该平台实现对复杂海洋情景的模拟和预测,对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辅助决策,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海洋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后地形地貌、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直观展现及其数据的更新与传输进行有效管理,本文在利用三维GI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三维空间数据库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基于Skyline平台开发出舟曲县城区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治理工程三维可视化系统,系统实现了多源数据融合、查询、三维显示及数据管理等,为舟曲县灾后重建、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利用AHP层次分析法,针对传统台风灾害评价系统中评价因子不全面的缺点,以当前灾害学对灾害的评估理论为基础,以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为子系统对浙江省台风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其中致灾因子包括台风暴雨和台风大风;孕灾环境包括地形、河网等自然环境因子;承灾体包括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经济因子以及海塘、堤防等环境因子。分析结果经过可视化最终得出浙江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市台风灾害存在地域性差异,总体上从内陆到沿海台风灾害风险逐步增大,而沿海各市之间的灾害风险也不完全相同,可作为台风灾害管理资源分配的理论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Asar与TM图像的洪水淹没范围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伟  刘闯  曹云刚  黄大鹏 《测绘科学》2007,32(5):180-181
在洪水灾害监测、灾情评估中,洪水淹没范围是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洪水灾害中获取的雷达图像能够提取水体的范围,但很难区分出原有水体和洪灾中淹没区范围。基于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利用目前功能最为强大的星载雷达系统Asar在灾中得到雷达图像和灾前或者灾后的TM图像复合,得到灾中与非洪灾时期水体的变化范围,即获得洪水淹没范围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洪水淹没范围。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江西省地质灾害频发而灾前防治、灾中应急和灾后重建又不足的现象,该文提出了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中,以地质灾害与环境的关系和地质灾害的潜在影响为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从而计算地灾点的危险等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结论。该文首次将地质灾害与地理国情普查信息和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综合客观地展示了灾害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现代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遥感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数据获取手段,为了研究现代遥感技术与地震灾害之间的关系,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实例,分别从灾前、灾中和灾后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现代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韩建平 《测绘通报》2021,(11):120-123
地震灾后救援时间宝贵,有效利用灾后数据,快速对救援路线及居民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能有效避免地震带来的进一步损害。地震并不是一次即停止,灾后余震同样威胁灾区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根据灾区地质及居民分布制定后续可持续救援方案,也是灾后救援的重点,这不仅能使救援稳步进行,也可进一步规划安置居民。本文通过比较神经网络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提出了自适应方法的地物分割算法,根据航拍影像的复杂程度使用神经网络和传统算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比较识别出地物与原有测量数据的差别变化,判断灾后道路扭曲和地质变化,为救援工作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