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菱铁矿矿床,大部分是由菱铁矿与赤铁矿(镜铁矿)——褐铁矿及磁铁矿组成的混合型铁矿床,有少部分为由菱铁矿或以菱铁矿为主的单一型铁矿床。其地表部分极易氧化成褐铁矿。长期以来,这一类型铁矿,在世界铁矿类型中只占次要地位。一般认为沉积菱铁矿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矿层很薄,稳定性较差,品位很低,不具工业价值,只有在铁矿资源贫乏的德国、英国才进行开采;在内生作用过程中,菱铁矿主要产于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及火山作用后期,其储量和开采量多不被人们重视。事实上世界许多重要铁矿如北美上湖铁矿及仅次于上湖的中欧侏罗系而状铁矿,其矿物成分除赤铁矿、磁铁矿与褐铁矿外,菱铁矿也占一定比例,部分地区则以菱铁矿为主。在碳酸盐岩中的菱铁矿矿床,多属单一型菱铁矿,其成因有沉积与热液两种不同的看法。下面介绍几个规模  相似文献   

2.
庐枞盆地龙桥铁矿床中菱铁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桥铁矿床是庐枞火山岩盆地中的一个大型的铁矿床,多年来对其矿床成因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争论.文章在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床中菱铁矿的岩矿分析鉴定和电子探针测试,确定了矿床纹层状矿石中的菱铁矿为沉积成因.通过对菱铁矿的产出特征分析,并结合龙桥铁矿床的部分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在该矿床形成过程中,早期沉积形成了纹层状的菱铁矿层,在燕山期的岩浆热事件中,部分沉积菱铁矿被交代形成了磁铁矿和具有残余骸晶结构等一系列矿石交代组构特征的矿物.纹层状矿石既具有沉积特征,也具有热液改造特征,证实了矿床的形成存在早期(三叠纪)的沉积成矿(菱铁矿)作用和晚期(燕山期)的热液成矿(磁铁矿)作用.菱铁矿的研究为进一步确定龙桥铁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我国某些层控菱铁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矿床一般特点我国菱铁矿床在区域上分布很广,时代上从元古代到第三纪皆有成矿。本文仅以华北、华南分布在古生界中的几个代表性矿区为例。初步探讨其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寒武—奥陶系中的菱铁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山东淄河式层控铁矿是其中具有相当规模的菱铁矿床。矿床位于鲁中隆起的边缘,适处沂沭裂谷西侧,构造和岩浆活动比较发  相似文献   

4.
式可布台铁矿床是西天山阿吾拉勒铁铜成矿带上发现较早、规模较大的赤铁矿矿床,是我国著名富铁矿床。该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赤铁矿,次为褐铁矿、镜铁矿及菱铁矿和磁铁矿。经矿床特征分析认为,成矿主要物质来源于上石炭统依什基里克组,构造活动为重要的控矿因素,结合成矿地质背景与控矿因素总结成矿模式,指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贵州西部菱铁矿石富而不杂,是一种优质富铁矿石。前几年,陆续有新的矿产地发现,在我国铁矿总储量中逐渐崭露头角,引起了有关领导部门和地质工作者的重视。 黔西北地区菱铁矿点颇多,达到大中型规模的矿床有三处。水城观音山、赫章铁矿山菱铁矿床从五十年代末就开始了普查、勘探工作。菜园子菱铁矿床是七十年代在赫章铁矿山外围加强地质工作查明的。由于后者储量可观,矿体保存完好,开采条件优越,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吸引了不少学者、专家的关注和兴趣。有的矿床学家已将其作为产于碳酸盐岩中的菱  相似文献   

6.
秦岭地槽区是一个重要的铁、铅、锌成矿带,其中带泥盆系分布区是成矿最有远景的地段。近年来该带西部厂坝、李家沟、黄厂等大型铅锌矿床,中部大西沟大型菱铁矿多金属矿床,东部桐木沟铅锌矿床的发现和铅硐山、峰崖铅锌矿床的突破都  相似文献   

7.
高洁 《安徽地质》2021,31(3):232-234,239
钟九铁矿床位于宁芜盆地南段,其矿体呈似层状产于火山岩与三叠系中统黄马青组下段和三叠系中统周冲村组沉积岩的接触带附近.赋矿围岩蚀变强烈.矿床成因是岩浆热液交代围岩形成含矿热液,在适当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矿床.矿床类型为白象山式钟九热液交代亚式的中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8.
我国菱铁矿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菱铁矿矿床,无论是从它的工业利用价值还是从我国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来看,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铁矿工业类型。迄今我国已发现的菱铁矿矿床,可以划分出沉积和沉积变质两个主要工业类型(见表)。沉积型菱铁矿矿床,有一部分和赤铁矿共生。两类矿  相似文献   

9.
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铁矿床,如老并铁矿床、乔普卡里莫铁矿床、叶里克铁矿床、吉尔铁克沟铁矿床等。由于这些矿床具有较为独特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特点而有别于世界上已知的铁矿床,因而将其命名为"帕米尔式"铁矿床。以老并铁矿床为例对"帕米尔式"铁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年代、矿床成因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帕米尔式"铁矿床主要赋存于布伦阔勒岩群黑云石英片岩岩性段内,该岩性段磁铁矿化现象较为普遍,普遍发育磁铁矿、黄铁矿、石膏、硬石膏的矿物同生组合,为一种特殊的膏铁建造;LA-ICP-MS碎屑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含铁建造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沉积型磁铁矿矿床,后期受到一定的区域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该类型矿床的发现,对于丰富世界铁矿床的类型和同类型铁矿床的找矿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贵州凯里-黄平地区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凯里-黄平地区铝土矿床是产于碳酸盐岩侵蚀面上的一水硬铝石型沉积矿床,经过近几年的勘查工作,初步探明一处大型铝土矿床,多处中小型矿床。本文在详细阐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其成矿规律,认为其成矿时代为中二叠世梁山期;空间分布主要受古喀斯特与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共生矿产为菱铁矿与煤矿,具有西部铁矿多,东部煤矿多的特点,且铁矿层和铝土矿层厚度有一定的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11.
贵州西北部泥盆系镁菱铁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军波  杨瑞东  陶平  程伟  郑禄林 《地质论评》2015,61(6):1305-1320
贵州西北部地区(主要包括水城地区和赫章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产出有多个大型、中型镁菱铁矿床和菱铁矿床。赫章和水城地区是贵州省最重要的两大铁矿富集区,矿床赋存于泥盆系和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中。本文报道了贵州赫章水塘、雄飞和铁矿山矿段泥盆系镁菱铁矿床岩石学、矿物学及矿床地球化学结果: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脉状产出,矿石类型以米黄色和灰色镁菱铁矿为主,其构造类型有块状、条带状及米粒状构造。与镁菱铁矿共生产出有白云石、长石、黄铁矿及石英等矿物。与长石紧密共生的白云石具有典型的鞍状结构,表明其遭受了明显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水塘和雄飞镁菱铁矿床的钍(0.4×10-6~2.3×10-6,平均1.1×10-6;0.2×10-6~3.2×10-6,平均1.3×10-6)、锆(2.7×10-6~20.6×10-6,平均8.1×10-6;1.3×10-6~17.8×10-6,平均7.5×10-6)和钪(0.5×10-6~3.9×10-6,平均1.3×10-6;0.1×10-6~3.6×10-6,平均1.4×10-6)及Al2O3(0.24%~1.78%,平均0.85%;0.06%~2.77%,平均1.18%)含量较铁矿山铁矿(Th含量为0.2×10-6~0.8×10-6,平均0.4×10-6,Zr含量为0.6×10-6~9×10-6,平均4×10-6,Sc含量为0.1×10-6~1.7×10-6,平均0.5×10-6,Al2O3含量为0.01%~1%,平均0.38%)偏高,表明水塘和雄飞铁矿成矿过程中有较强的陆源风化物质参与。铁矿山铁矿具有较高Eu/Eu*值(6.73~8.94,平均7.68)和低Y/Ho值(26.67~33.33,平均30.01),暗示热液作用对铁矿山铁矿成矿贡献更大。结合矿床硫同位素及有机碳分析结果,认为区内镁菱铁矿床属于沉积——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12.
罗君烈 《云南地质》1995,14(4):304-310
滇中中元古代晚期铁矿床的成矿类型罗君烈(云南省地质矿产厅)1区域成矿模式滇中地区产在昆阳群中部(时代:中元古代晚期)黄草岭组、黑山头组、大龙口组、美党组的层控型菱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床,习称“滇中式铁矿”,实际上包括一套成因组合的矿床,应为“滇中中元...  相似文献   

13.
李英 《西北地质》1991,12(3):49-54
根据地矿部秦巴协调领导小组的安排,“七五”期间我们承担的研究专题是《秦岭泥盆系中以铅锌为主的典型矿床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工作重点是泥盆系铅锌矿带的4个成矿(亚)区的5个典型矿床,即西成成矿(亚)区的邓家山矿床和洛坝矿床,山柞成矿区的银硐子矿床和桐木沟矿床,凤太成矿(亚)区的铅硐山矿床,同时还对有重要意义的一些矿床进行了补充研究,如厂坝—李家沟矿床、八方山矿床、锡铜沟矿床等,并对区内其他大、中型矿床及有意义的小型矿床进行了普遍的调研和考察,还了解了泥盆系及相邻区的一些铜、金、汞锑矿化。它们基本上代表了秦岭地区铅锌、汞锑及多金属矿化的主要类型。研究重点是全面了解各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探索各种可能的成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济宁强磁异常区深部铁矿初步验证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宋明春 《地质学报》2008,82(9):1285-1292
山东省济宁磁异常是一个重、磁同源体,面积大于100 km2,磁异常峰值为3800nT。钻探验证在孔深1041.57~1796.54m位置发现铁矿体,矿体总厚度74.04~220m,磁性铁平均品位15.89~25.19%。矿石类型有条带状方解磁铁石英岩和条带状磁铁石英大理岩,矿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磁铁矿、磁赤铁矿、菱铁矿。矿体产于济宁岩群浅变质岩系中,矿床特征与条带状铁建造(BIF)铁矿或鞍山式铁矿有明显区别,铁矿成因类型属与千枚岩、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大理岩有关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该区铁矿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郭岗铁矿位于南秦岭褶皱带东段,属于隐伏型铁矿床.目前已发现的2个工业铁矿体Ⅰ和Ⅱ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垂向相距约25 m,赋矿围岩为泥盆系南湾组.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矿石构造为块状和条带状构造等.矿床具典型的地层控制特征.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揭示其盆地沉积属于活动陆缘沉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还证明含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华北板块上地壳.郭岗铁矿床成因属于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6.
首次研究了云南省勐腊县曼洒菱铁矿床碳酸盐岩层中菱铁矿的Fe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利用菱铁矿Fe同位素对矿床成因及成矿环境进行了制约。曼洒矿区菱铁矿δ~(56)Fe值变化范围为-0.337‰~-0.201‰,平均值为-0.261‰;δ~(57)Fe范围为-0.518‰~-0.289‰,平均值为-0.380‰。菱铁矿样品Fe同位素组成非常均一,富集铁的轻同位素。通过大量对比分析,提出曼洒铁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海底热液活动有关,为含矿热水溶液喷溢出海底后快速堆积成矿,矿床形成于局限深水洼地的还原性环境。  相似文献   

17.
尼新塔格铁矿床所属的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赋存有多个中-大型铁矿,近年来这些铁矿床的成因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已成为该地区的一个研究热点。为了探讨尼新塔格铁矿床的矿床成因并进一步揭示其成矿过程,本文对该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工程勘探资料显示该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玄武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及安山质火山碎屑岩。根据对围岩蚀变、矿石组构、矿物共生组合的观察,将矿床的形成过程划分为矿浆期和热液期两个主要成矿期。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尼新塔格铁矿区内的矿石与熔岩围岩具有同源性。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岛弧环境下形成的玄武质岩浆。综合以上特征,认为尼新塔格铁矿床是由石炭纪岛弧环境下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在成因类型上应属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复合成因磁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铁矿主要分为七大类型时常同积变质型磁铁-赤铁矿床,基性侵入体岩型钡钛磁铁矿床,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火山岩型磁铁-赤铁矿床,沉积型赤铁-菱铁矿床,多因复合-迭加型磁铁-赤铁矿床,风化淋滤褐铁-赤铁矿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叠生型铁矿床成矿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保丰  张阔 《矿床地质》2016,35(2):213-224
叠生成矿作用主要是指早期成矿作用被晚期成矿作用叠加、复合和改造。晚期成矿作用的性质常与早期成矿作用不同,也就是说,在早先己有矿床(或矿体、矿源层)的基础上,叠加复合了晚期成矿作用,即成矿时间上有先后、空间产出上有重叠、并对早先形成的矿床进行复杂的复合、叠加和改造,使成矿作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并可形成大矿、富矿。铁矿床中叠生成矿作用广泛发育。按矿床或矿体产出和形成的地质特征,中国叠生型铁矿床可分为风化淋滤型、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3个亚类。风化淋滤型铁矿床在中国分布有限,规模不大,工业利用价值不大,因而中国的叠生型铁矿床主要是指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两个亚类。热液叠加改造型主要是指早期的铁矿床(或矿体、矿源层)经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使早期的较贫铁矿床(或矿体、矿源层)成为较富铁矿床(或矿体),这是中国BIF型铁矿床中最重要的富铁矿类型,以鞍本地区弓长岭二矿区为典型代表。弓长岭二矿区铁矿,早期在新太古代形成条带状磁铁石英岩(2528 Ma,贫矿石),后期在古元古代,含矿热液交代改造贫铁矿形成富铁矿(1840 Ma)。热液叠加复合型主要是指后期脉型铁(或稀土元素等)矿床叠加在早期(沉积或其他成因)铁等矿床上而形成的矿床,如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和黔西菱铁矿矿床。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元素矿床的形成与火成碳酸岩有关,在中元古代(1.3 Ga)左右,区内火成碳酸岩的侵位,在早期主要形成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的铁-铌-稀土元素矿,晚期叠加了加里东期稀土-铌矿化热液脉。古陆边缘构造带或陆内活化带是形成叠生型铁矿床的有利构造空间,较大的地球化学块体,为形成多期、多成因的矿床提供物质来源,叠生型铁矿床的形成明显受构造的控制。叠生成矿是复杂地质过程的一种具体表现。热液叠加改造型和热液叠加复合型的叠生型铁矿床的形成是因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决定的。叠生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处在初步阶段。加强对叠生成矿作用的研究,了解其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机制、作用过程、控矿因素等,对发展矿床学研究,认识区域成矿特征和指导地质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肃北山地区红山铁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北山地区红山铁矿床为赋存于元古界青白口系顶部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其铁矿石主要类型为磁铁矿,少量为赤铁矿、镜铁矿。矿石储量可达亿吨,经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研究,本矿床形成于裂陷海盆中,与多处含铁的热卤水喷流柱上涌有关,属于"Sedex"型铁矿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