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重要湿地是中国乃至全球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国际重要湿地景观动态对于湿地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洞庭湖区3处国际重要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解译出5个时期洞庭湖区3处国际重要湿地的土地覆被信息,提取各处国际湿地的土地覆被类型分布信息;结合景观指数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探讨5个时期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动态及其景观格局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15年,洞庭湖湿地总面积减少了232.60 km^2;南洞庭湖面积减少的最多,湿地面积减少了218.54 km^2,损失率高达20.30%;3处重要湿地中的湿地斑块数量增多,湿地趋于破碎化,景观间连通度降低;西洞庭湖景观破碎化程度最高,湿地景观连通度差,聚集度指数(CONTAG)相对最小;洞庭湖区湿地仍然受到强度较高的人类活动干扰,其中,耕地扩张是造成湿地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验室测试、遥感解译和问卷调查,获得了研究数据,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工程法和成果参照法等,对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都为中等级,湿地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湿地总价值达到273.86×108元/a,单位面积价值为10.37×104元/(hm2·a),湿地发挥了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5年两洞庭湖湿地的遥感影像,利用GIS技术、MapInfo Professional 6.5 SCP软件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两洞庭湖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的完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区域内斑块分维数相差不大,但荒草地和杨树末成林受人为干扰明显且形状规则,其分维数趋近于1;②区域内湿地景观类型体系中各类湿地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分配不太均匀,其中湖泊景观优势明显;整个区域的破碎化程度高,除湖泊外,其他类型的湿地受人类干扰较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更新和调整湿地生境、合理布局功能区、强化湿地综合管理和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化或丧失。本文从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方法、面积变化、景观类型转化、驱动力以及动态模型、湿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和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对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和湿地旅游资源的调查,阐述了湿地和湿地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其分布;分析了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文化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总结了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苏淤泥质海岸湿地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海岸湿地是江苏湿地资源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该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江苏淤泥质海岸湿地景观格局的主要特点及影响景观格局的自然驱动因子和干扰因素,提出江苏淤泥质海岸湿地景观生态建设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文化诞生的摇篮,是最有力的生产者。多样的文化是湿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旅游作为湿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式,将湿地文化作为湿地开发规划的核心,体现了湿地厚重的积淀、独特的魅力。阐述了湿地文化旅游相关概念、开发意义等,并以扎龙湿地为例提出湿地文化旅游开发建议,为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变化分析   总被引:70,自引:1,他引:70  
王宪礼  胡远满 《地理科学》1996,16(3):260-265
利用遥感、GIS手段对辽河三角洲1986年和1994年两个时段的湿地景观进行研究,认为本区景观是由两种作用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从而形成了本区独具特色的景观变化方式,即半自然湿地(以苇田为主)向代湿地(以稻田为主)转化。  相似文献   

9.
中牟县雁鸣湖湿地是郑州黄河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的新生湿地、独特的黄河文化、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珍稀的鸟类物种和奇特的鸟类景观等自然资源使其旅游价值极高。通过对雁鸣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提出了资源开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黄渭洛三河汇流区湿地景观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景宜 《干旱区地理》2008,31(2):210-214
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使得黄河、渭河及北洛河三河汇流区湿地景观变化显著。应用GIS/RS技术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对1989、1996、2000年5月黄渭洛三河汇流区湿地景观的演变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探讨了湿地景观格局特征的变化趋势以及湿地景观演化的驱动力因素,主要结论为:①水文因素和人文因素是汇流区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②草地、盐碱地和裸地的面积在增加,而耕地和水域的面积在减少;③土地盐碱化形势依旧严峻,分别有1.38 km2的耕地、0.54 km2的草地和0.47 km2的水域演化为盐碱地;④景观指标表明湿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5  
基于湿地是流域中重要的景观和生态系统的思想,结合已有历史资料和遥感资料进行不同时段景观制图和GIS分析,对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湿地景观结构和50年 (1949~2000) 来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 流域湿地具有特殊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的景观梯度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并且景观梯度特征与流域地形梯度、水文梯度以及地貌结构特征相协调;(2) 流域湿地景观结构在人类活动干扰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景观纵向结构从连续的基质景观变化为河岸带景观,横向结构从明显的景观类型梯度特征变化为单一类型景观,而景观内部结构特征则表现为镶嵌斑块体的不断丧失;(3) 大规模土地开发活动和水利工程建设是流域湿地景观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1988―2008年珠海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珠海市1988、1998和2008年3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模型,对珠海市滨海湿地20年间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珠海滨海湿地以浅海水域和水田景观为主导景观类型;②20年间滨海湿地景观面积随时间推移呈显著减少趋势,共有14 688.84 hm2滨海湿地流失,以水田景观和浅海水域景观减少最为明显。③湿地与建设用地、农用地以及湿地内部景观类型之间的动态转化频繁,突出表现为建设占用湿地、水田与其它农用地的相互转化以及浅海水域转化为河流和养殖水面。④20年间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内部聚合程度减弱,分布趋于分散,景观异质性上升。  相似文献   

14.
在ERDAS8.7和ArcGIS9.0支持下,对若尔盖黑青乔沼泽1977年Landsat-2MSS、1994年Landsat-5 TM和2001年Landsat-7 ETM遥感数据进行解译,选取斑块形状、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分维数等景观指数分析了该区景观格局。结果表明,24a间研究区湖泊总面积缩小82.43km^2,草地扩大70.87km^2,半沼泽扩大52.97km^2,沼泽缩小43.00km^2;景观斑块数增加83块,平均斑块面积减少1.8375km^2;湖泊、沼泽、半沼泽和草地之间的类型演替较为明显;景观斑块形状指数整体上递减;景观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5.
近50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洪泛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54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通过对不同时期各湿地景观类型进行景观变化过程、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转换过程分析,揭示近50 a来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及规律。研究发现,沼泽湿地是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的主导湿地景观类型,次之为河流湖泊湿地,人工湿地比重小。研究区内湿地面积的减少以沼泽湿地的贡献量最大,这是由于大面积的沼泽湿地退化为盐碱地和草地,沼泽湿地景观破碎化表现突出。河流湖泊湿地在研究时期内则表现出最快的变化速度,年均动态度达到2.60%,它的这种减少变化是由数量众多的小斑块退化为盐碱地和沼泽湿地导致。水库坑塘景观变化受流域发展水利及霍林河径流量大小控制,水田湿地则主要受后者作用。共同的一点是,受霍林河1998年特大历史洪水泛滥影响,研究区内大面积盐碱地、沼泽湿地和草地转换为河流湖泊湿地,与此同时也有大面积草地和盐碱地转换为沼泽湿地,导致两种自然湿地景观类型在2000年表现出面积扩大,景观破碎化降低,整体性增强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洪水脉冲在退化湿地景观恢复中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辽宁省沿海岸线分布有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1990年和2000年的Landsat ETM影像获取了辽宁省滨海湿地斑块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对辽宁省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至2000年间,辽宁省滨海湿地总面积呈萎缩状态,由1990年的17620.04 km2减至2000年的17331.72 km2,减少幅度为1.6%;湿地斑块数量亦在减少,由1990年的2 021块减少至2000年的1770块;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呈下降趋势,分别由1990年的1.425和0.594下降至2000年的1.409和0.588。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平原浓江、别拉洪河地区湿地退缩过程及其成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江平原北部的浓江、别拉洪河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开荒,使湿地面积迅速减少,同时耕地面积迅速扩大,湿地环境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分析1954、1967、1976、1986以及200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揭示研究区50年来的土地开发和湿地退缩过程。着重进行1954年与2000年、1976年与1986年景观的对比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湿地面积退缩的原因分析,指出1954年以来人类开发活动是该地区湿地面积退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湿地农田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江平原的别拉洪河流域在经历了3次大规模开荒后,大面积的湿地被农田所替代,耕地面积迅速增加,湿地农田化过程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的湿地环境。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利用1954年、1976年、1986年、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研究区近50 a来的湿地农田化过程。结果显示,湿地农田化过程中大面积的湿地斑块被农田斑块所取代,破碎化的小耕地斑块又逐渐合并为大的耕地斑块,并导致斑块形状复杂度指数逐渐增大,景观均匀度指数呈现波动变化;耕地面积在1954~1986年期间增长幅度较大,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研究区景观动态度为0.201,远高于其它时期;目前,农田景观已成为主要景观类型,农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69%,湿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由1954年的64.83%减小到2005年的19.44%。质心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近50 a来研究区耕地景观质心平移幅度明显大于湿地景观,湿地景观质心不断地向东北方向移动,偏移了约20.5 km,而农田景观质心逐渐向东平移,平移了约44.7 km。农业开垦是研究区湿地大面积消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化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54  
丁圣彦  梁国付 《地理学报》2004,59(5):653-661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河南沿黄湿地的区域特点,确定了河南沿黄湿地景观分类系统,通过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布质心和扩展度等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20年河南沿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 河南沿黄湿地的分布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1987~2002年湿地面积减少了19.18 %,斑块数量增加了21.27 %,斑块密度净增加0.5倍。斑块总边缘增加了129 0491 m,斑块平均边缘减少了117.84 m。(2) 随着人类干扰强度增加,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增高。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1987年为1.174,2002年降为0.9803,优势度指数由1987年的0.4355提高到2002年的0.6291。湿地的破碎化程度随着湿地面积的减小和斑块数量的增加,其破碎化程度越来越大,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0.0141增加到2002年的0.0172。(3) 湿地景观要素中,稻田湿地面积在增加,而水库坑塘、河流、滩地、荒草沼泽地面积都在不断减少,其中荒草沼泽 (芦苇沼泽) 湿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1987年荒草沼泽湿地占整个湿地地区的0.5%,但到2002年只占0.11%。表明近20年来,人类活动对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