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依靠很早就与人类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但在造船和航海能力上“突破大海隔离和束缚”“有走向海洋的进取意识,同时获得与外部族群接触联系和文化交流的机遇”,则是最近几千年才具备的能力。这也是人类海洋文明的开端。它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和丰富着自己的内涵,从区域走向全球,从全球走向立体。  相似文献   

2.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只有一片汪洋大海。大海于人类犹如心脏于人体,供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水和氧气。在地球和海洋的发展历史中,人类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就是在这一瞬中,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利用和影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类之初,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十分浮浅,对海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伟大而神奇。他爱水、爱江、爱大海。☆他在湖南“南岸塘”中泡大,在中南海“游泳池”渡过了最后的人生。☆他在中国5大江中流击水,21次畅游长江,在台风中冲向大海狂涛,期盼着遨游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印度的恒河。☆他亲手创建了人民海军,曾同海军官兵乘舰航行了4天3夜,5次挥笔题写了同样的“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警句。☆他为了捍卫海洋主权,两次向苏联“老大哥”发火,当面讥讽了赫鲁晓夫,铿锵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他的诗是革命的诗,也是大海的诗,革命的激情与大海的波涛浑然天成,深邃潇洒,气势磅礴。☆韶山的毛泽东铜像广场,宛如一艘航空母舰,毛主席屹立在舰桥上,凝视着茫茫大海。  相似文献   

4.
1996年,美国五角大楼遇到了一个新难题:如何安置从夏威夷海军部队退役的海豚。如果把它们放入大海,这些人工驯养长大的海豚恐难生存下去;而要为它们找到一个新的栖身之所,却又是谈何容易。但无论如何,总不至于把这些“有功之臣”们都枪毙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国际性的研讨会。商讨的结果是:绝对不能把它们送进大海。最后,美国海军只好将自己的这些“转业军人”安置到一个水族馆中。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14,(6):79-79
正大海是我们地球的母亲,是孕育一切生命的摇篮,她的美丽会让我们沉醉,你喜欢大海吗?你知道海洋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吗?让我们翻开《我们的海洋》,让这套教材带领我们与海洋来一次亲密的约会,踏上奇妙的蓝色之旅……"海蓝蓝,闪金光,大海大海真宽广。海风吹,掀海浪,大海大海变化忙。中国海,四大洋,大海是个百宝箱。你好,蓝  相似文献   

6.
从小喜欢鱼的林萍高歌起《重返海洋》;生长在青岛的江涛呼唤《大海,永远的朋友》;从《黄河源头》走来的张迈这次《走进蔚蓝》;屠梅华愿意与大家《共享大海》;《楼兰姑娘》俞静则憧憬着《迎接海洋世纪》……近日在北京百花录音棚,一批词曲作家和歌星汇集在这里,为建国以来首张海洋歌曲专辑紧张录制。这张专辑汇集了刚刚结束的“南麂杯”全国海洋歌曲征集的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的作品12首。这12首歌是从2000多首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7.
从远古神话到宇宙飞船,人类从未停止对星辰大海的追寻。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逐渐揭开了星空的神秘面纱,可我们却对近在身边的大海所知甚少。海洋深处究竟有着怎样神秘的世界?我们能不能让黑暗无边的大海变得透明?  相似文献   

8.
三戏鲨鱼     
大鲨鱼以凶猛残忍著称。全世界的鲨鱼大约有350种。生活在我国海域里的鲨鱼约有80种。这一天,在广袤深邃的大海里,突然出现了一条口内长满利齿的大鲨鱼,只有它凶神恶煞地东游西窜地寻找着猎物。要说从远处望去大海的表面似乎风平浪静。人们哪里知道,在这一望无垠的海洋世界里,原来也充满着动物之间的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大小“战斗”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9.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祖祖辈辈以海为生的人们眼里,大海是祖辈留下的丰厚遗产,“谁占谁用,谁占谁有”的观念流传了千百年。而今,一种崭新的海域许可和有偿使用的观念,就象种田要交公粮一样,已在烟台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个世纪,“厄尔尼诺”现象带给人类巨大生态灾难。据统计,一次厄尔尼诺发生会给人类带来600-800亿美元的损失。而仅近50年以来,就已发生了13次。因此,用肆虐无忌、危害最烈来形容“厄尔尼诺”现象,已绝非危言耸听。在新世纪之初,人们在密切注视着厄尔尼诺、在紧张预测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成了世人共同话题、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1.
北京海洋馆的外形如同一只可爱的大海螺,以蓝色和桔红色为基本色调,分别代表神秘浩瀚的海洋和海洋生物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场馆的内部构造更是与众不同、独具匠心,饰以蓝色,将一个蔚蓝色的海洋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馆内共分六个不同内容的展示场馆,分别为“雨林奇观”、“海底环游”、“触摸池”、“鲨鱼馆”、“鲸豚湾”及“海洋剧院”。馆内展出的海洋及淡水观赏鱼类达千余个品种,总数达数万尾,另外还有包括海豚、海狮、鲸等在内的多种珍稀哺乳类海洋动物。人们可沿着馆内那由陆地至深海的独特布局,逐步走人大海的心脏,进行一次神奇的海洋之  相似文献   

12.
人类利用海洋,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始,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然而就我国而言,真正认识海洋并将其提到经济领域去开发却为时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毋庸置疑,这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海洋。大海不仅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而且以其丰富的蕴藏惠赠于人类。正  相似文献   

13.
莫知 《海洋世界》2009,(1):46-50
从人类将海洋作为重要的贸易通道时起,海盗就开始在大海上神出鬼没了。最早被记录下来的海盗,是公元前13世纪的时候,一群在爱琴海和地中海海域威胁当地居民生活的“海民”。在历史记载中,伊特鲁里亚人和色雷斯人被公认为海盗。由于利姆诺斯岛长期以来都抵制希腊的影响,因而成了色雷斯海盗的天堂。腓尼基人似乎也曾经“客串”过海盗,他们在航行的过程中专门抢掠男童和女童,  相似文献   

14.
湄洲妈祖     
张向冰 《海洋世界》2009,(11):66-67
千百年来,妈祖一直被奉行为“海上保护神”。 古人云:天下之险,莫过于海。“灭顶之灾”是人们面对大海发出的无奈。因此,妈祖信仰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沿海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代表着人间相互关爱的美好化身。  相似文献   

15.
深海来客     
吴溪 《海洋世界》2008,(4):31-34
海洋广袤、幽深、神秘。有很多“大海居民”静静地生活在海底,人类并不知晓它们的存在。 在国际海洋生物普查中,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物种。它们生活在特殊的海底环境之中,人类对它们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6.
思源 《海洋世界》2011,(5):30-33
大海赋予了大连人豪放的性格,大海也练就了大连人抗击海浪的胆量.在大连海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性格粗犷、身怀绝技,不需要任何潜水器具,仅凭一口气就能扎进20、30米的海底,在暗礁丛生、急流涌动的海底捕捞海参、鲍鱼等海珍品,每一次的潜水都是与死神的一次较量,他们是大海的儿子,他们被人们称作"海碰子".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濒临浩瀚的太平洋,海域宽广,海岸线绵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多少年来,大海就象聚宝盆,为我们提供了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无私的奉献。然而,无休止的污染,年复一年的排污,“聚宝盆”正在变成藏污纳垢之处。胸怀宽广的大海再也无法忍受了,她在对人类进行报复和惩罚。海洋污染的黄牌  相似文献   

18.
生态经济学是近二三十年间建立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交叉科学。1970年4月22日,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地球日”活动,提出“只有一个地球”这一令人警醒的口号,表达了人们对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高速发展经济、损害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1972年,“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著名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文件明白地提请人们注意,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严重危机。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注意研究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9.
巴比龙     
蓝鸟 《海洋世界》2004,(12):36-37
海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都是一个悲情的角色.它太浩大,能够把人类所有的物质的和精神遭遇都拢入它的怀抱;它太无情,人类所有悲欢都无法使它动容。当我们看到有人因为追寻自由而投身大海的怀抱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人们在与大海作了一番抗争最终无力地失败的时候.我们不会讥笑。也不会怜悯。而常常是默默地为他们祝福和祈祷。  相似文献   

20.
白海豚     
在我国,被列为一类保护的水生哺乳动物共有三种,其中之一便是中华白海豚。白海豚是二次下海的哺乳动物。大海孕育了生命。海洋生物登陆,繁衍了千姿百态的陆生动物。生存竞争、进化,出现了人类。可是,白海豚却在进化的过程中,又回到大海。不知是对大海的思念,还是什么更为神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