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ASOM二次监控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小云  吴俞  李静 《气象科技》2013,41(3):480-483
通过研究ASOM系统在监控各类气象探测设备正常运行,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收集整理气象探测保障相关信息,最终实现对气象探测设备的高效保障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自动气象站监控不及时、天气雷达等设备监控没有声光报警等,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实现了ASOM系统的二次监控平台。实际运行监控业务工作表明,该二次监控系统平台有效解决了ASOM系统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ASOM系统对气象探测设备运行监控更加方便、及时、可靠和准确。  相似文献   

2.
对提高公路交通气象保障服务质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公路交通气象保障服务的现状出发,并结合武汉专业气象台近几年开展此项服务的实际,指出了当前我国公路交通气象保障服务的重点与难点;提出了提高公路交通气象保障服务质量的五点措施,一是明确服务思路,二是提炼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内容,三是不断优化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四是突出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五是加强对服务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我省非气象系统的气象科技事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武汉部队空军司令部气象系统,二是农业农垦系统,_三是水利系统,四是民航系统。第一节武汉部队空军气象系统1951年—1952年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处(后力武汉部队空军司令部气象处),承担武汉空军飞行的气象保障工作。汉口王家墩机场气象台属武空气象处管辖。第二节农业农垦部门的气象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普工作非常重要。所谓重要主要是:一、它是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入浅出地宣传,把深奥的气象科学大众化、群众化,使群众爱看、爱听、爱学,并且能够听得懂,知道气象工作的重要性,知道气象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天会下雨、会刮风、会打雷等。从而为使用气象,提高气象服务效益铺平道路,使大家都关心、热爱气象,共同搞好气象工作。要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难就难在“普”字上了,所以要培养气象科普专家。二、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城市气象服务和保障有关的实施技术,包括城市气象服务和保障中的实时气象资料的采集处理和检索、气候资料的查询分析、城市气象保障产品的制作、城市气象灾害的预报、服务信息的通信传输、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的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总结了在城市气象保障工作中,特别是大型活动中气象服务工作的相关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6.
大江截流期气象保障服务系统通信传输子系统是整个长江三峡工程气象保障服务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通信子系统的功能、可靠性等直接影响整个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本文介绍了武汉区域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在1996年11月试验传输三峡气象服务产品的情况,同时提出了加强三峡工程气象通信保障服务能力的若干措施及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7.
这次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传达落实2020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精神,贯彻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各项决策部署,总结2019年工作,部署2020年重点任务,适应新形势,瞄准新定位,进一步推动龙江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助推气象强国建设,为保障"五大安全""六个强省"战略提供优质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辽宁省高速公路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提出了建立辽宁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辽宁及国内外的高速公路气象保障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根据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于气象保障服务的实际需求,认为建立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应合理布设和增加高速公路沿线的自动气象监测站点,要以气象部门信息网络为依托,以气象数据库、预报技术平台、预报技术方法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发高速公路气象预报预警模式和决策系统,并提出了建立高速公路信息反馈及损毁评估平台的设想,试图为提高高速公路气象服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11月17日,以“加快气象科技创新,促进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为主题,由省气象学会主办,省气象局业务处,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省防雷中心协办的“2006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暨湖北省第一届防雷论坛”在武汉召开。  相似文献   

10.
1系统设计思路及结构 为了提高咸阳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的质量和数量,为林区的科学管理提供气象技术保障,开发了咸阳市林业气象综合服务系统,系统以Dream Weaver为设计软件、VBScript为脚本编辑语言、SQL2000为数据库设计软件,以网站形式实现,包含飞播造林气象保障、森林病虫害、林区气象资料查询、森林防火气象保障等四个主要部分,其中林区气象资料查询系统及森林防火气象保障为两个独立网站。  相似文献   

11.
西汉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公路工程建设及其运营决策质量,通过建立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简称西汉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结合施工组织、运行管理实际,提出了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应以气象信息全面的气象数据库、功能强大的预报技术平台、经验丰富的预报技术方法为基础,增加高速公路沿线的气象信息监测点,有针对性的开发专业性强的公路气象保障服务模块和决策系统,并给出了设计依据、系统构成以及山区建立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气象》2017,(8)
正许小峰主编该书旨在总结凝练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的重大安全生产事件及气象服务保障经验,多角度反映气象及相关部门在气象灾害防御和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中依法履行的安全监管和气象保障职责,客观展示各级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安全生产气象保障服务情况。全书正文分为4个部分28个案例,主要包括因气象因素引发的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13.
在重大活动、突发气象灾害以及汛期会商服务等特定时空气象保障过程中,采用各单位逐一汇报及展示专业产品或系统等传统方式,形成的产品及系统深度专业,但无法互动且运行协同不足,影响实时保障服务效益。气象综合指挥平台充分利用现有气象业务数字化成果,面向气象保障服务的时空及可视化需求,采用混合存储、接口服务以及图层组件发布等技术,实现多源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功能集约建设以及图层渲染等组件松耦合发布,首次在气象保障服务中接入空间天气、风云四号气象卫星高分辨率数据、秒级观测以及百米融合实况等数据及产品,实现气象产品全在线服务与中国气象局电视会商、云会商系统音视频信号的同步实时调度,为实时气象保障调度指挥提供服务支撑。该平台集成113种气象产品,发布1106个图层服务,成功完成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国家重大气象保障工作,未来可为各类气象保障系统开发及专题气象保障服务提供支撑应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气象灾害明显增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防御气象灾害、保障公共安全,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描述我国是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分析我国防御气象灾害、保障公共安全面临的形势,探讨我国防御气象灾害、保障公共安全的目标与任务,就我国防御气象灾害、保障公共安全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气象》2017,(8):1028-1028
许小峰主编该书旨在总结凝练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的重大安全生产事件及气象服务保障经验,多角度反映气象及相关部门在气象灾害防御和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中依法履行的安全监管和气象保障职责,客观展示各级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安全生产气象保障服务情况。全书正文分为4个部分28个案例,主要包括因气象因素引发的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16.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气象保障需求及现状,提出了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气象保障的六大着力点,包括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商贸旅游交通运输、水资源和能源开发、农业生产、重大工程建设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2022年冬奥会对张家口市气象事业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建设现状与不足,分析提升张家口市2022年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尤其是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冬奥会赛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提升冬奥会精细化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冬奥会气象服务能力及提升冬奥会赛时人工增雪保障能力"四项重要任务、综合建设目标、具体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加强张家口市气象综合水平,顺利确保把本届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做好气象服务保障,为更好地办好冬奥会带动河北冰雪经济的顺利健康发展的精细化气象服务提供保障,为全面指导张家口市智慧气象和气象现代化事业取得更大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2014年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青奥会")气象服务社会效益评估为例,从研究对象的选择、社会调查方法的应用、评估指标的设计以及评估环节的把握等方面,总结出大型体育赛事气象服务社会效益评估的技术方法与经验:1)评估对象应根据赛事气象服务需求覆盖到服务的重点用户;2)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综合运用定性、定量的社会调查方法,收集评价数据;3)根据研究对象的需求、目的、行为、习惯等,确定其研究目标和具体的评估指标;4)对于周期较长的大型赛事气象服务,可开展分阶段的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19.
紧紧围绕实现国家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和"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发展战略目标,做好"一带一路"海洋气象保障,全面提升海洋气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分析了实施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并进一步分析了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工程建设发展现状与不足,从而提出加强提升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工程能力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为沿海省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建设任务提供参考,为推进智慧海洋气象工程建设、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中国气象现代化事业实现更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的迅猛发展,各类气象装备不断增多,气象部门自身装备保障能力已经无法更好满足大幅增加的装备保障任务。大力推动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充分借助于社会资源开展气象装备维修维护,已经成为新时期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的主要需求。现根据格尔木市气象局气象装备保障体系现状,提出气象设备社会保障服务的方案以及具体流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