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储层、确定奥陶世沉积环境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古城地区中下奥陶统岩石学、地震与测井特征,并对5口井岩心及井壁取心进行碳、氧同位素实验。结果表明:古城地区鹰山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SQ1沉积时期发育弱镶边结构的半局限—开阔台地沉积,顶部层序界面SB2为平行不整合面,下部经历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研究区储层规模化发育的主控因素;SQ2沉积时期受到快速海侵,由半局限台地转变为开阔台地沉积,层序界面SB3的暴露规模与强度小于SB2的,对区域性储层发育控制能力较弱;层序SQ1及SQ2的分界在岩石地层单位上大致与鹰山组三段白云岩及鹰山组二段灰岩的分界对应,界面附近表现显著的碳同位素负漂移。在三级层序划分基础上,在SQ1内部识别8~9个四级层序,在SQ2内部识别4~6个四级层序,其中海侵体系域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良好的加积型叠置样式,高位体系域表现为向上变浅的加积—进积型叠置样式;四级层序界面对储层的控制作用有限,主要发育准同生期岩溶作用,与古地貌较高部位叠合在小范围内并形成孤立透镜状储层。古城地区奥陶系受加里东运动影响较小,不发育隆起显著的风化壳型岩溶。有利沉积相带与三、四级层序界面叠合区是区域性优质储层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地层学、沉积学、煤地质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对菏泽地区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进行了基准面旋回划分,通过分析该地区基准面旋回变化特征,探讨了其与成煤作用的耦合机制。研究发现:菏泽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可以划分为2个超长期、5个长期、12个中期和30多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对比整个菏泽含煤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总结出基准面旋回与成煤作用关系,发现LSC1中的17煤层、18煤层主要形成于障壁海岸环境之中,主要发育于基准面由快速上升转变为缓慢下降,为典型的水退成煤。LSC2中的16煤层是形成于潮坪环境之中,发育于基准面快速上升时期,为海侵事件成煤。LSC3旋回中的3煤层形成于陆表海浅水三角洲环境之中,发育于基准面由海平面快速上升到减缓上升然后转为缓慢下降,为典型的三角洲海退成煤。  相似文献   

3.
以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进行单井层序地层划分.通过对单井层序地层特征的分析,结合三维地震,选择典型联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利用每个时期的古地貌图叠加地震相,得到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最后分析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长兴组可划分为2个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三级层序,层序界面为Ⅱ型层序界面,层序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2个三级层序中,海侵体系域厚度较薄,SQ2中高水位体系域在元坝X井中较元坝22井更为发育;礁滩主要在三级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中发育,海侵体系域中虽也有生长,但是规模小.  相似文献   

4.
泥盆系是富含油气的阿尔及利亚韦德迈阿次盆地西北部438B区块重要的含油层位之一,可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仅下部的SQ1层序保存较完整;泥盆系属于快速海侵缓慢海退的沉积旋回,由海侵、早期高位和晚期高位3个体系域叠加组成。在SQ1层序中相当体系域级别的地层单元在区域上具有良好的等时性,仅在研究区东、南部外侧构造隆起区明显变薄或局部缺失海侵体系域地层。各体系域中,早期高位体系域的障壁砂坝在纵向上具有更好的可比性,反映该体系域障壁砂坝砂体的发育层位和沉积厚度更稳定,砂体连通性和储集性更好,但上部的SQ2为仅保存部分海侵体系域沉积记录的残余层序。选择SQ1层序各体系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438B区块泥盆纪具备向南东方向弧突的,由浅海陆棚、障壁岛、潟湖、潮坪组成的海湾地貌和分带性沉积格局;在各体系域继承性发展演化的分带性沉积格局中,以早期高位系域中的障壁砂坝和冲溢扇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层位、相带和部位。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东河塘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塔里木盆地东河塘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野外剖面观测、钻井岩心观察,研究了东河塘组层序划分和特征,共划分4个(SQ1、SQ2、SQ3、SQ4)3级层序,论述了不同层序在不同地区层序内体系域的构成特征;研究了层序对比,得出各层序在不同地层分区发育程度不同。为了能更好地揭示东河塘组层序的发育、展布规律,分别建立了东西和南北向的层序地层格架模型。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地区成煤期为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主要含煤地层九峰山组沉积期属早白垩世。分布于大兴安岭漠河、呼玛等县,为黑龙江一结雅煤田的主要含煤层位。一、聚煤条件 1.含煤地层特征 含煤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九峰山组,该组系正常碎屑沉积夹凝灰岩、熔岩和煤层。其下部以中、粗粒含砾砂岩为主;中上部以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含可采煤层,其中有时夹有数层基性熔岩。  相似文献   

7.
为认识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展布,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地震、测井、录井及岩心资料,并结合各层序井—震联合标定,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共识别3个二级层序界面和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7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界面对应侏罗系顶、底界面及西山窑组沉积末期;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对应八道湾组下段、八道湾组上段、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地层;根据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将7个三级层序分为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和四分层序3种类型。该地区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和湖泊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相是主要沉积相类型。SQ1—SQ6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演化依次表现为扇三角洲(八道湾组,即SQ1—SQ2)—辫状河三角洲(三工河组,即SQ3)—曲流河三角洲(西山窑组,即SQ4)—辫状河—曲流河(头屯河组,即SQ5)—曲流河(齐古组,即SQ6)的演化序列,整体上侏罗系形成一套正旋回,粒度自下而上由粗逐渐变细。综合分析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展布规律,为寻找优质储集砂体、确定有利勘探方向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岩心观察、测井、录井、三维地震资料及地震沉积学分析,研究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火石岭组—营城组层序地层、地震相特征及其沉积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火石岭组—营城组可划分为SQ1—SQ5五个三级层序;沉积相类型主要有扇三角洲、正常三角洲、湖泊和火山岩沉积;火石岭组—营城组地震相外部可划分为前积地震相、杂乱地震相、席状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发散地震相及条带状地震相五大类,可细分为十一小类;根据剖面地震相—沉积相分析,并结合平面地震相、均方根振幅属性,研究区SQ1时期主要发育火山岩沉积,SQ2、SQ3时期扇三角洲广泛分布,主要发育在东部断阶带和西部断阶带的缓坡区,以及桑树台断裂和曲家断裂的陡坡区,湖泊相主要分布在中央深断带内。随着盆地扩张,SQ4、SQ5时期主要发育正常三角洲,湖泊相范围扩大。该结果可为研究区火石岭组—营城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渤中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及其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将渤中凹陷东营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5个体系域.东三段和东二下亚段构成层序SQ1,东二上亚段和东一段构成层序SQ2.层序SQ1中东三段为湖扩体系域,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围绕凸起分布;东二下亚段为高位体系域,大型曲流河三角洲开始向湖盆中央进积,三角洲沉积范围明显增加,在凹陷长轴方向最为发育,超覆到石臼坨凸起及渤南低凸起上,三角洲前方滑塌浊积扇及湖底扇发育.层序SQ2的东二上亚段发育低位体系域和湖扩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是在东二下亚段沉积的基础上发育的,湖盆范围缩小,三角洲继续向凹陷中央进积;湖扩体系域的湖泊范围迅速扩大,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于长轴方向,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在凸起周围;东一段为高位域,湖盆面积再次迅速缩减,曲流河三角洲在凸起之间及石臼坨凸起边缘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普遍发育在凸起边缘.各层序凸起边缘及斜坡带三角洲前缘砂体、前方滑塌浊积扇及湖底扇是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二叠系三分后,随着鲁西南煤炭等资源进一步勘探要求,迫切需要厘清其地层特征以及其与聚煤特征的关系。经过岩心分析,结合钻井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以山东彭庄煤矿为例对石炭二叠纪地层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并对相应聚煤特征进行了分析。共识别出2个类型的层序界面,把该区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1相当于太原组上部,S2相当于山西组,S3相当于石盒子群下部。通过分析揭示S1主要为潟湖沼泽、潮坪相,物源相对较差。S2主要由下三角洲平原相中分流河道相、泥炭沼泽相、河口坝相组成,物源相对较丰富,在海侵初期开始产生聚煤作用,到末期煤层发育最好。S3主要为上三角洲平原相,无煤层发育。  相似文献   

11.
托来南山中段晚三叠世出露比较完整,但研究程度较低。该文主要对中祁连上日木策尔地区晚三叠世开展研究。研究区晚三叠世分为阿塔寺组和尕勒得寺组。前者与下伏托赖岩群呈断层接触,主要以河流相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灰色、紫红色粉砂岩和灰黑色粉砂岩,发现有遗迹化石(垂直潜穴);后者主要为淡水湖泊相—灰黑色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夹黑色页岩及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有煤线(木里地区),在灰黑色粉砂岩中发育有植物化石Neocalamites rugosus和Danaeopsis fecunaa系华北延长群的标准分子,在黑色页岩层位中产化石叶肢介类Loxomegaglypta Novojilov属等。研究区二组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中间并没有发现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该矿12煤老空积水的疏放试验,选取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了太原组12煤老空积水区的水文地质参数——渗透系数、充水系数;为滕北矿区类似条件下的老空积水疏放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试验提出了利用集水廊道原理,扩大钻孔涌水量,节约工程费用,提高疏放效率的工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合成地震记录,了解煤层反射波形成机理,在常规地震时间剖面中确定标准反射波,根据标准反射波连续性、时间间距、动力学特征,在新疆准东煤田梧桐窝子煤矿区煤层对比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实践证明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煤层对比方法是可行的,可以在复杂地区提高煤层对比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水害已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不仅会对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还会给煤矿的经济造成重要的损失。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受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影响因素较大,使得水害的类型繁多,特别是对隐伏型导水构造的精细探查预测能力不足,使其成为了矿井水害的重要导水通道。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发生突水灾害,虽然该区域位于三维地震范围内,但受地震技术手段的限制,3煤层之下岩煤层分辨率很低,三维地震精细报告及井下瞬变电磁成果均未解释此区域内有陷落柱发育。通过对矿井内的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及水文地质概况等资料的研究以及对突水后的水质、邻近奥灰长观孔水文观测、水温的分析,认为突水水源为奥陶纪灰岩含水层,通过后期的注浆钻孔漏失深度及注浆情况,能够确定该处存在一个半径约为9.00m的陷落柱,发育高度约为116m。据此综合判断该次矿井突水的通道为隐伏在3煤层底板之下的陷落柱构造。  相似文献   

15.
厚煤层水淹区残余煤量的回收一直是衰老矿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残余煤复采安全技术研究对资源枯竭的老矿井有着再生的作用并能够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该文对水淹区残余煤量的复采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根据老空水的贮存及残余煤量的赋存状况,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合理疏放老空水、优化巷道布置和开采工艺设计,对原已搁弃的呆滞煤量进行了充分的回收,为类似条件下残余煤的回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黄河北煤田是山东省仅存的没有全面开采的煤田。该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位于太原组,主采13煤层位于太原组底部,距离徐灰和奥灰较近,开采时受底鼓水威胁。该文通过收集大量的各勘查区不同勘查阶段的地质资料,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找出了黄河北煤田具有"东多西少"、"上薄下厚"的赋煤规律和徐灰、奥灰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强、具有较高的静水压力等特点。通过充水因素分析结合其他煤田的开采经验,对开采11、13煤层,提出了注浆改造奥灰顶部30 m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岩心描述以及粒度、薄片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古地貌特征、地震相研究成果,详细论述了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北部梅山组砂质碎屑流砂岩沉积构造特征及识别标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砂质碎屑流沉积模式。研究区梅山组砂质碎屑流砂岩主要为厚层块状构造粉砂岩-极细砂岩以及具有丰富同生变形构造的粉砂质泥岩、泥岩与粉砂岩互层2种岩性组合,成因为陆架坡折之上的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沉积物发生整体性"冻结"滑动、滑塌再沉积所形成,其平面分布主要受陆架坡折所控制,大致呈平行于陆架坡折带分布的舌形形态。结合区域油气成藏要素研究认为研究区砂质碎屑流砂岩可通过沟源断层沟通深部烃源岩,形成下生上储型岩性油气藏,为琼东南盆地大中型油气藏勘探突破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8.
夹河煤矿位于徐州市西北部,设计生产能力为140万t/a,新构造活动不强,构造稳定性较好。通过对矿区地震特征、煤储层特征分析,认为区内煤层稳定且储量大,该文以夹河煤矿为例,利用常规解释方法和地震属性参数技术解释了2煤层的煤层厚度,分析了地震属性剖面及煤层厚度图的成图方法,从而找出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矿井采掘提供高精度地震勘探资料。  相似文献   

19.
滨湖煤矿16煤开采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涌(突)水现象,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全面分析16煤开采的充水条件,才能排查出水患威胁的各种原因,从而制订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水措施,对保障滨湖煤矿16煤层的安全顺利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对滕县煤田其他煤矿16煤的开采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