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必须与地质环境保障能力相适应,地质环境保障能力的评价是涉及多层次、多因素作用的空间综合评价。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质环境保障能力评价过程中,选取2个领域层、11个准则层、37个指标层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图形的空间处理与叠加运算,进而按照确定的分级标准将地质环境保障能力分为强、较强、中等、较弱、弱5个等级。  相似文献   

2.
济宁市嘉祥县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嘉祥县石灰岩矿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2个评价指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分为2种要素3个指标,同时将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也作为一个评价因子。评价过程中对各指标危害性大、中、小程度均单独赋值,然后将各指标的分值进行叠加,确定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等级,将概划出的13个评价单元分为极差、差、一般3个区。提出了强化矿山管理、植树造林、科学避让、修建拦水坝等保护与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莱州—莱西一带矿山的自然地理、基础地质、矿山开采、采矿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实际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要素层与指标层,确定要素层权值和指标层中各评估指数的权重,并通过MapGIS利用网格法对研究区内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将研究区内地质环境分为无影响区、影响轻微区、影响较严重区、影响严重区,完成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前期资料收集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威海市当地地质特征,选择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问题和人类工程活动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地形地貌、地下水资源、区域地壳稳定性、地质灾害、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人口密度、农业活动、矿业活动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威海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等区、良好区和中等区3个级别。总体来说,研究区地质环境质量较好,优等区面积3278.97km~2,在研究区广泛分布,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66%;良好区面积2493.09km~2,分布在环翠区北部、文登区西部、乳山市北部及荣成市东部地区,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01%,中等区仅小范围分布威海市市中心一带,面积24.94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43%。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威海市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的基础上,根据陆域和海域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别进行了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陆域选取了3个一级评价因子和13个二级评价因子建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取得各评价因子权重,再利用模糊数学综合指数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海域选取了海底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海底沙坡沙脊、浅层气、浅埋基岩和埋藏下切谷等5个评价因子,采用叠加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将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划分为强区、较强区、一般区、较弱区等4类。研究区陆域地质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占总面积的67.67%;其次为一般区,占总面积的31.67%;较弱区零星分布,仅占总面积的0.66%。近海地质环境承载力总体较强,一般区主要分布在威海湾西部,较弱区分布在威海湾以北的广阔海域。  相似文献   

6.
以基础地质数据为数据源,充分研究日照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选取地貌、构造、地层、岩浆岩、降水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6种评价因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对各个因子进行分析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各个评价因子与其权重进行加权叠加计算,最终得出日照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结果,划分出低、中和高易发区3类分区并完成精度检验。日照市地质灾害重点分布于沂沭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通过的区域和低山、丘陵地貌区以及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采空塌陷等地,此类区域需重点防治。采用层次分析法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程层次化、定量化,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日照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定量化评价和分区,分区结果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综合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山东省地质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山东省各地市目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中选取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人类活动和资源4个指标,各指标下又划分了若干子指标,构成了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山东省各地市的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数;最后根据各地市的综合指数得分将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3类:即地质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鲁西鲁北地区、地质环境质量居中的胶东半岛地区和地质环境质量较差的鲁中山区。  相似文献   

8.
地质环境评价可查明地质环境状态,有利于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减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本文依据焦家金成矿带的地质环境特点及现状,选取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类型、区域地壳稳定性、地下水环境质量、海水入侵、采坑及尾矿库、地面塌陷及伴生地裂缝、崩塌等12个评价指标,借助Map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及信息处理能力,绘制相应的专题图,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评价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将焦家金成矿带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环境差区、环境较差区、环境一般区、环境良好区4个等级并进行分析说明。研究结果可为矿山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对策和建议,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基础地质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对研究区资源环境本底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耕地资源、水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土壤环境、极端气候发生率和地质环境6个二级指标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权重,分别对6个要素进行承载力评价。在各单元要素评价基础上,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要求,划分出了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带、北部盐渍化土质特色种植区、南部优质粮食生产区和果蔬集中种植区4个生态农业布局适宜区,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日照市海岸带地质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日照市海岸带目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将日照市海岸带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等区、良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4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交城舍堂滑坡区域地质资料及勘察成果分析,将舍堂滑坡的成因归纳为三方面:一是地质环境条件是滑坡形成的基础;二是水文地质条件是滑坡形成的关键;三是人类工程活动加速了滑坡形成。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对舍堂滑坡危险性评价,现状为极不稳定状态,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危险性大",必须进行治理并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2.
结合泰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地质环境特征与地下工程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的相互影响机制。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和不良地质作用等方面建立了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模型;通过综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GIS软件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自动划分评价单元,对泰安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同时,通过对各分区地质条件的说明对适宜性分区结果进行了分析和验证,以期为泰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作为热液活动的产物,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和开发潜力,已成为各国海洋矿产勘探的重点。模糊层次分析法将模糊数学和专家知识相结合,是一种典型的知识驱动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西南印度洋中脊46°~52°E研究区进行了数据处理,结合专家经验计算9个证据层的权重值,最后由伽马算子进行综合,生成最终的海底硫化物矿床远景区预测图。通过预测-面积(P-A)图分析,确定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最优γ值为0.9。用C-A分形的方法确定了不同成矿概率水平对应的阈值,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方法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预测模型中,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87,预测的热液点和地震点占已知的90.5%,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研究区的有利成矿区域,为今后的海底硫化物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临沂市玉平沂河特大桥及接线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现状评估;在计算量化或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项目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和预测,为工程地质环境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枣庄市市中区主要地质灾害有喀斯特塌陷、采空塌陷和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利用袭扰系数法,按易发程度依次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发育区。地质灾害点按规模、危害和潜在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3级。在评估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对喀斯特塌陷应通过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结合工程治理予以防治;对山体崩塌应以避让为主;采空塌陷应侧重土地综合开发治理。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地处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的武陵山区内,州内少数民族聚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地质灾害频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本文根据灾害系统学原理和灾害风险分析理论,综合考虑恩施州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构建了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灾害系统学原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的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主要结论如下:(1)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的诱发因子为强降雨,恩施州降水丰沛,恩施市中部与鹤峰县东南部属于致灾因子高危险性区域;(2)选取地形地貌,基础地质,水文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孕灾环境要素,耦合信息量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恩施州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恩施州孕灾环境敏感性较高,高区域主要分布在巴东县,恩施市和鹤峰县;(3)选取工程建筑,居民人口,社会经济,耕地等承灾体进行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承灾体脆弱性较高区域与人口集中地区在空间上重合,利川市和来凤县有更多的高脆弱性区域;(4)综上可知,恩施州的降雨诱发型地质灾害风险总体较高,其较高,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巴东县和恩施市.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广东省信宜市白石镇境内某一中层滑坡产生的原因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滑坡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判断矩阵,从而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再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计算得到该滑坡的危险性指数值,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传统稳定性系数法)基本吻合,说明层次分析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合理性,可为当地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气象预警及防治区划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道路为线状区域工程,本文以205国道马鞍山段改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其进行相应探讨,分析了205国道马鞍山段道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和不良地质作用,并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最后提出相应的地质防治措施,完整的叙述线状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的步骤.  相似文献   

19.
模糊层次综合法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随机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以及在雷电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因素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建立一种区域雷电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以某国际会展中心为例的评估结果表明,方法在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分析中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场地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是强震区城市发展规划、抗震防灾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本文在研究秦皇岛市区域地震地质环境和地震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潜在震源区及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将该市工程场地划分为规则网格,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方法,计算出各场地在各不同年限内所遭受到的不同地震危险性概率水平。最后,编制出了供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使用的,按50年10%给定概率水平的秦皇岛市地面运动加速度预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