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推动地质事业发展、加快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主要动力.没有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没有广大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改革是难以进行的.地质工作体制改革10年来,地矿行业各部门、各地勘单位围绕调动地质职工的积极性,采取了许多措施,做了大量工作.打破分配制度的平均主义,实行经济责任制,改善职工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吉林地矿局根据省政府的部署,从1987年起开展了地勘单位管理升级活动。到1989年底列入升级的19个地勘单位,已经有10个单位经考核评定为局三级单位,占53%,其中3个单位拟于1990年晋升局二级单位。几年来,管理升级活动深入发展,推动了全局各项管理工作,提高了地勘单位素质,保证了地质工作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促进了全局地质工作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勘单位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总体目标,实施企业化、规模化、集团化运作模式的体制改革,是地勘单位顺利实现事企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陕西省地勘单位改革工作实际,探讨了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事企改革的基础与必要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建了"以清晰的产权关系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核心,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特征"的企业集团—陕西煤田地质勘查开发集团公司。该集团公司将以资本为纽带构筑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其中以陕西煤田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为母公司,由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出资设立,局领导下的各单位以主营业务或经营性资产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陕西煤田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陕西煤田地质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代表集团公司行使管理职能,并以其组建的决策中心、投融资中心、信息中心、项目招投标中心、科技开发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等实体,代表集团公司参与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4.
孟琪 《中国地质》2000,(12):27-28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地勘行业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方面取得的成绩可予以如下概括:一是国有地勘队伍大规模地实现了转产分流,地勘单位企业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二是地质勘查成果的商品属性得以明确,地质勘查市场初步形成.展望21世纪的最初20年,中国地勘行业在体制改革、机制转换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地质工作体制改革正不断深化。在改革的浪潮中,探矿工程的工作内容、服务领域、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给探矿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探矿工程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地勘单位仍没有把技术进步放在首位,现  相似文献   

6.
地勘单位属地化后,如何实现企业化经营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企业经营的实质是地勘单位体制由事业性质转为企业,它是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方向。地勘单位企业化决定了地勘单位的改革必须纳入国有企业的改革之中,这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本文就如何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加大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力度,促使地勘单位早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周艳玉 《广西地质》2010,(10):50-52
地质勘查统计工作是对地质勘查事业进行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监测、指导地质勘查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地勘产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地勘单位已经实现了属地化,并逐步向企业化经营方向转变,地勘单位经营思想、内部管理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8.
一个新的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在全国涌起,是继1979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后再次冲破“左”的桎梏的浪潮.13年来地质勘查行业在改革开放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成绩也较大,特别是三项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动摇了地勘单位三十多年的传统管理模式,地勘单位之间的经济状况随着多种经营和地质市场开拓进度不同而拉大了,不再是在一个大锅饭里共同受穷了,一些地勘单位因不再完全依赖国家的地勘事业费而有了一定的活力.分析地矿工作现状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三化”  相似文献   

9.
地勘单位属地化后,如何实现企业化经营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企业经营的实质是地勘单位体制由事业性质转为企业,它是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方向,地勘单位企业化决定了地勘单位的改革必须纳入国有企业的改革之中,这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本文就如何适应改革形势的要求,加大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力度,促使地勘单位早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地质勘查待业长期以来在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开展工作,工作费用由国家财政拨给,工作项目由国家指定,工作成果由国家无偿使用,工作人员由国家统一分配、统一调动,使地勘单位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笥和创造性,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九十年代,地勘单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的实现地勘单位企业化或经营管理企业化,也就是地勘单位要由事业型转为生产经营型。针对地勘单位的历史情况和现实状况,在实事求  相似文献   

11.
10多年来,地质工作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特别地质市场的开辟,打破了地质计划体制的一统天下,项目管理、单矿种储量计价承包等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地勘单位的运行机制。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改革依然是局部性的,有些改革只取得短期成效。存在的问题较多。例如:地勘成果市场发育程度相当低;地质找矿主业急剧萎缩,尚无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大部分地勘单位经济实力增长缓  相似文献   

12.
2000年冶金地质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2000年是新千年的第一年,是世纪之交的一年.这一年,对冶金地质改革与发展来说也是极为关键和极为重要的.地勘体制改革要进入攻坚阶段,地质工作要有新的加强和地勘经济要加快发展,运行质量要进一步提高,不仅要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勘查工作体制,近日,《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以进一步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宁德洪 《新疆地质》2002,20(1):95-96
地质勘查单位(简称地勘单位)长期处于封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单位进入了一个重大的体制改革、机制调整时期,只有加快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步伐,才能促进地勘单位的发展,增强地勘队伍活力. 1 改革关键——转变观念 在企业化过程中,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不转变,仍抱着以前旧的思想观念,将严重阻碍地勘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的进程.地勘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靠上到面向市场,在观念上是一场深刻的变化,它涉及方方面面,必须抓好转变观念的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  相似文献   

15.
杨冲 《山西地质》2014,(5):89-91
地质勘查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多年来,国有地勘单位经历了多次改革发展历程,但地勘部门仍居于事业编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过渡时期,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国有地勘单位的发展历程阐述,指出了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观念陈旧,市场竞争意识淡薄;技术落后,地质勘查队伍设备单一;政事不分、责权不明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地勘经济的发展。最后,本文也对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必须解放思想,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有地勘单位企业事业混淆不清的体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地勘生产力,实现地勘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1地勘单位概况1.1地勘单位管理体制的变化及现状1.1.1地勘单位初始管理体制1950年8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1952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地质部。  相似文献   

17.
陈涌Di 《城市地质》1998,10(4):28-30
地勘统计是国民经济在地勘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地质工作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单位的统计工作也要进行配套改革,将单一的、封闭的统计工作向多专业、多功能型转化,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现代化的计算技术,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作用。1加强《统计法》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矿业权制度、矿业权资产及矿业权市场与地质地勘单位发展的对立统一及相辅相成的关系。阐述了矿业权制度对地质地勘单位发展的影响,分析了矿业权制度的改革完善方向,对地质地勘单位如何运用矿业权制度推动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稳定是地勘单位进步发展的基础,开辟资金多渠道来源是地勘单位脱贫致富、安居乐业的途径。面对国家地质工作任务不足、资金短缺的现实,我所遵循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部地矿会议精神和局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向局三年承包的地质任务和经济指标,加大改革力度,制定了“以地质科研为骨干,以经营为龙头,充分发挥地利优势,大力开拓和发展对外经营,进一步强化管理,注重效益,增强活力”的生产经营方针。兴利除弊,扬长避短,社会、经济、安置效益逐年上升,各项工作均取得好成绩,为实现“九五”计划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1 三年经营承…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前身是1958年8月9日经中共北京市委工业部、中央地质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地质局,曾隶属于国家地质矿产部。2000年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是负责管理本市地质勘查工作的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正局级)。所属主要地勘单位有: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北京市地热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