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1980到82年,我们对全省土壤中硼的含量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一些区域连续几年进行了硼肥的田间和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河南土壤中全硼的含量属于一般正常含量范围。均值稍低于全国硼的含量水平,水溶态硼含量很低(盐碱土除外),而且缺乏面积很大,用缺硼临界值(0.50PPM)来衡量,河南省属于缺硼区。试验结果还表明,在土壤水溶态硼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适量的施用硼肥,能改善作物生长和结实习性,获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伏牛山中段南坡不同海拔高度7 个土壤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选择土壤氧化物迁移系数、硅铝铁率、活性铁与全铁之比、活性锰与全锰之比、Ba值、β值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土壤物质迁移和积累角度深入探讨了河南省伏牛山南坡亚热带北界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该界线大约在海拔950 m左右。  相似文献   

3.
黄昆 《地理教学》2015,(7):2+65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土壤的发育受当地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土壤的种类、性质和特点可直接反映自然条件的特点。河南省信阳市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山地平原的交汇点上,自然环境独特,自然条件多变,再加上多样的耕作方式的影响,本区所形成的土壤种类繁多。按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本区的土壤类型有5大类(见土壤剖面图),包括12个亚类、36个土属、137个土种。  相似文献   

4.
根据 110余个表层土壤样品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和通用的土壤微量元素缺乏临界值指标,探讨了川西北草原土壤微量元素的供给能力以及与之有关的含量水平、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统计计算结果表明:川西北草原土壤有效硼和锰含量很低,硼、锰缺乏较为严重和普遍;有效锌含量不高,约有1/4的土壤供锌不足;有效铜和铁含量丰富,基本上不缺。  相似文献   

5.
福建山地龙眼园土壤镁素状况与龙眼缺镁调控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延  刘星辉  庄卫民 《山地学报》2001,19(5):460-464
福建山地龙眼园土壤镁素状况因成土母质不同而异,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供镁充足,第四纪红壤尤其是花岗岩、凝灰岩发育的土壤供镁水平低或极低,这类土壤是福建山地龙眼园的主要土壤类型,应重视旋用镁肥。土壤活性铝含量高,部分龙眼园土壤K/Mg比值过高,抑制了龙眼镁素吸收,也是造成山地龙眼缺镁的重要原因。龙眼缺镁的调控措施是:施用镁肥(硝酸镁喷施结合土施钙镁磷肥);合理配施钾肥和镁肥;消除铝毒。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泥石流发生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全国二、三级地貌阶梯的过渡带,是一个泥石流多发地区,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泥石流灾害受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是山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产物.首先介绍了河南省泥石流概况,分析了河南省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归纳出10个主要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因子,对其量化权重标准进行了说明与评价;按耗散结构熵变的观点,建立了河南省泥石流灾害趋势系统熵模型并进行了评价与验证,指出了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最后,对河南省泥石流趋势分析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马建华 《地理科学》1999,19(6):491-496
对伏牛山中段南坡不同海拔高度7个土壤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选择了土壤氧化物迁移系数,硅铝铁率,活性铁与全铁之比,活性锰与全锰之比,Ba值,β值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土壤物质迁移和积累角度深入探讨了河南省太牛山南坡亚热带北界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该界线大约在海拔950m左右。  相似文献   

8.
水稻施用硅肥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首先综述了水稻施用硅肥后增产的机理,以及施用硅肥对水稻的叶片、植株、根系和抗逆性产生的积极影响,然后对水稻施用硅肥的增产效果以及增产幅度与土壤有效硅含量的关系作了总结,认为各地区施用硅肥的增产幅度存在差别,且北方一般高于南方;不同土壤类型,缺硅临界值应不同,并提出了华北平原的缺硅临界值为250mg/kg。最后,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土壤分层关键因子确定——以新乡实验农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亚路  刘苏峡  马英  胡超  莫兴国 《地理研究》2014,(11):2125-2134
层状土壤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壤结构,提取出表征土壤层次的关键因子有助于简单准确地划分土壤的层次。在河南省新乡农田挖掘了实测剖面(160 cm厚),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获取了土壤质地,以及容重、饱和含水量、饱和导水率、滞留含水量和非毛管孔隙度等土壤水分运动因子的取值。通过对这些因子进行特征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土壤分成0~50 cm、50~80 cm、80~140 cm和140~160 cm四个基本层次,得到滞留含水量饱和含水量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的土壤分层因子的重要性次序并验证了文中分层方法具有鲁棒性(Robust)。这些结果将为土壤水分运动模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新垦绿洲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0—3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状的统计分析,可知该区土壤主要化学特性指标不仅变异明显,而且变异程度也有很大差异。该区土壤总体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不高,缺磷少氮,含盐量较高。从实地监测资料可知,土地利用对该区新垦荒地土壤化学特性有影响,其中土地利用年限对土壤化学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除全磷外,新垦荒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均随土地利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灌溉量和灌溉方式均能对表层土壤中水溶性盐含量、pH值产生影响;种植苏丹草可以明显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其中SO2-4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K+和Na+含量,HCO-3、CO2-3和Cl-量也略有下降,但降幅不大;根据研究结果,针对研究区土地的基本肥力状况,提出了克拉玛依农业研究区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黄棕壤中若干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长江中下游黄棕壤上采集129个土样,测定了其中14种元素(13种微量元素和Fe)的全量含量,比较了不同岩石上发育的黄棕壤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了其剖面分布特征。讨论了目前农业生产中广泛关注的5种微量元素和Fe的有效态含量在黄棕壤剖面中的迁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受生物,气候,母质,地形及人为作用等因素影响,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土壤地球化学类型和分布格局。不同地球类型,均有各自的元素丰度。土凶素与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取决于土壤中元素的有效部分。  相似文献   

13.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土微量元素对植被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横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测度了沙漠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等格局参数及微地形、土壤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借助ICP/MS仪测定了沙漠表层(0~10 cm)和次表层(10~30 cm)风沙土中Cu、Zn、Mo、Fe、Co、Ni、Mn、V、Se、B微量元素含量。利用t-检验和CCA排序的方法,分析了微量元素在风沙土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对植被格局的影响。结果显示,地势较高的东部Ni和Mn的含量高于其他地段。地势较低、土壤中水分、有机质、全盐含量较高的西部,Mo、Cu、Zn、Fe、Se含量较高。Fe的高含量值主要出现在分选差、有机质较多的风沙土中。另外,绝大多数微量元素在表层风沙土中的平均含量高于浅层。对比不同微量元素成分条件下的乔灌木和草本层片植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发现乔灌木层片基本格局所受影响不明显,草本层片则在沙漠生境下已形成的植物群丛内部发生分化,出现多个小的植物组合。  相似文献   

14.
天山荒漠景观内土壤机械地球化学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标  龚子同 《地理科学》1998,18(3):279-287
天山荒漠景观内土壤中存在两种形式的机械地球化学垒,即由水流流速变化形成的机械地球化学垒和由于空气流速变化形成的机械地球化学垒。由于地球化学垒内土壤中粘粒的聚集,使得铁族元素Ti、V、Mn、Fe、Co、Cu、Zn及Li、K、B、F等元素在其内聚集。B、Cu、Fe等元素的有效性随其全理的增加而增加,F元素的有效性除与全量有关外,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变化效复杂。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影响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乌鲁木齐城市土壤中Cr、Cu、Pb、Zn含量很高,超出相应土壤背景值1.65-2.84倍,Mn、Fe含量与背景值差别不大。除Mn、Fe以外,其他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都很大,Cr、Pb含量较高区域沿西北-东南走向交通干线分布,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交通运输、工业布局和风向;Cu、Zn含量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北部,工业布局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中部商业区内Cu、Pb、Zn含量也较高,交通流量大、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乌市城市土壤重金属主要有三个来源:工业生产污染源、原土壤母质、交通运输污染源。  相似文献   

16.
三工河流域下游绿洲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是反映特定地区环境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GIS技术,通过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冲积平原型绿洲土壤表层微量元素B、Mn、Zn、Fe及Cu等有效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壤微量元素B、Mn、Zn、Fe和Cu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范围在520~3 970 m内变化,其中Zn和Fe的自相关性尺度相对较大,而B的自相关性尺度最小。②土壤微量元素均具有各向异性,其中在0°方向上变异最大。整体来看,研究区土壤有效B、Fe和Cu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而有效Mn和Zn各向异性相对较弱。③采用Kriging和IDW两种插值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土壤微量元素呈现出明显的片状和斑块状分布特点。研究区中西部有效B含量较高,有效Mn、Zn、Fe和Cu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科考活动对南极中山站地区土壤的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南极中山站建站时采集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各样品中重金属铜、镉、铅、锌的全量及DTPA代换态含量。结果表明,上述重金属的DTPA代换态含量能集中反映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进行南极地区环境影响评价的敏感指标,而土壤全量则因母质成分的差异而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掩盖了本来程度很轻的人为污染。分析结果表明诸科学考察站的燃料烟尘对该地区土壤中的DTPA代换态重金属铜、镉、铅、锌的含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Sandy soils of thewadisin the Eastern Desert of Egypt have a poor retentive capacity for metals. The contents of Ca, Mg, K, Na, Fe, Al, Mn, Co, Ni, Cu and Zn in 37 soils from this area were highly variable. The metal contents of two dominant plant species of the Eastern Desert (Senna alexandrinaandCleome droserifolia) showed no correlation with soil metals. Metals accumulated in the leaves, withCleomehaving overall higher contents of Fe, Al, Mn, Co, Ni, Na and Si thanSenna, even thoughCleometended to grow in soil with low contents of these metals.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典型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对青海湖典型湿地土壤Cu、Zn、Pb、Cr、Fe、Mn 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青海湖湿地土壤Cu、Zn、Pb、Cr、Fe、Mn 6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34μg/g、46.82μg/g、15.65μg/g、58.49μg/g、14.57mg/g和33.08μg/g;青海湖区南北两岸典型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南北两岸样带上表层土壤Cu、Cr、Fe的含量变化均呈"W"形,Zn仅在青海湖北岸样带表现出"W"形,Mn元素含量在400m处为最低点,Pb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特征;Cu、Zn、Pb 3种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说明青海湖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有一定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