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目前 ,虽然Radarsat - 1卫星仍是在轨运行的最先进成像雷达卫星之一 ,但是 ,Radarsat - 2卫星的各项工作也正紧张地进行着 ,并计划于 2 0 0 4年发射。(2 )在Radarsat - 1成功的基础上 ,CSA(加拿大空间局 )受委托与私人企业合作开发Radarsat - 1的后继项目 ,即卫星Radarsat - 2 ,从而保证Radarsat项目的连续性 ,支持地球观测工作的开展。Radarsat -2是CSA与MDA之间的一项有特色的合作。MDA与CSA达成了一项协议 ,在Radarsat - 2设计、建造、发射之后 ,M…  相似文献   

2.
王昱 《测绘科技》1998,(2):19-22
本文介绍了屏幕观测对比法,仪器观测对比法,软件自检测法,高分辨率地等四种用于检测实时单点匹配精度的方法,并利用上述检测了实时CCD影像和卫星影像的匹配成果。  相似文献   

3.
杨元喜  任夏  王建荣 《测绘学报》2022,51(6):854-861
航天对地观测已经成为全球对地观测的主要手段。本文简单梳理了国际上现有大地测量类对地观测卫星的概况,侧重分析了我国地形测量类对地观测卫星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未来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趋势,载荷集成型综合测绘卫星发展的可能性及其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总体认为集成型测绘卫星尽管单星观测效率高,但是整体观测效益不高;分析了微小卫星密集组网型对地观测的可能性及其相应的关键技术,包括载荷模块化设计、卫星小型化设计、卫星最佳组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卫星在轨弹性调配技术和星上数据快速处理技术等;对未来智能卫星对地观测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关键技术,包括星上观测智能识别技术、星间智能传输与星地智能传输技术、星上和地面智能数据处理技术等。此外,卫星的智能避障、运载火箭落点的智能跟踪和智能控制也是航天对地观测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1999年10月14日11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地球资源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一颗巴西小型科学应用卫星也同时搭载升空。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卫星,总质量为1540kg,轨道高度778km(太阳同步轨道),工作寿命两年,采用对地三轴稳定姿态控制方式。卫星上装有CCD相机、红外多光谱扫描仪、宽视场成像仪、空间环境监测仪和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评估森林储量、农作…  相似文献   

5.
林怡 《测绘科技》1997,(2):44-47
本文对航空数字影像及CCD数字图像的模糊方法以及卫星数字影像的质量改善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图像信息的不同特点及不同要求,对航空数字影像及CCD数字图像的模糊采用了高斯滤波波法,对卫星数字摄影的质量改善采用了高斯复原及直方图的均衡化的方法,以上方法难实验分析,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地观测卫星地面站的目标跟踪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对地观测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航天领域高新技术。本文针对目前对地观测卫星技术的发展,结合单脉冲测角原理给出了一种对地观测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的整体分析与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小卫星技术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航天领域高新技术,利用该技术为地球观测服务是一件远景可观、意义深远的事情。在对地观测卫星的诸多关键技术之中,地面站的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文主要对对地观测卫星地面站的站址选择与布局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结合传输型对地观测小卫星一体化设计的特点,介绍了一种用于对地观测小卫星系统的锁相接收机的-构成及原理,并对系统的相位噪声性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对其相位噪声进行技术控制的方法。通过文中的分析与研究,消除了由于对地观测小卫星相位噪声所引起的系统误码率的恶化,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为下一步对地观测小卫星的发展与应用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结合传输型对地观测小卫星一体化设计的特点,介绍了一种用于对地观测小卫星系统的锁相接收机的构成及原理,并对系统的相位噪声性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对其相位噪声进行技术控制的方法.通过文中的分析与研究,消除了由于对地观测小卫星相位噪声所引起的系统误码率的恶化,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为下一步对地观测小卫星的发展与应用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丁剑  瞿锋  卫志斌  李谦 《测绘科学》2010,35(1):39-40,43
卫星地影的精确计算对于卫星的电源设计、定轨和定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基于地心的笛卡尔坐标系,从向量的角度描述了日、地、卫之间的几何关系,针对不同轨道高度的卫星分别利用圆柱形模型和圆锥形模型对其进出地影的时间和位置进行了解算和分析,同时给出了圆锥形模型的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1.
卫星传感器是重要的对地观测手段之一。针对如何有效选取、组合多卫星传感器以满足特定的观测任务需求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时空覆盖范围最大化原则的卫星传感器覆盖能力评估方法和传感器优选组合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卫星传感器覆盖能力评估与优选组合系统,实现了卫星传感器建模、观测主题定义、传感器对地覆盖能力评估与传感器优选组合观测。最后,以金沙江流域下游紧急降雨观测任务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系统全面地分析并论证了国产推扫式测图卫星影像的几何精度,对卫星测图应用以及后续测绘卫星设计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从测图卫星几何成像机理出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卫星成像过程中的轨道误差、姿态误差、时间误差、相机内部误差和星载设备安装误差等对卫星影像平面和高程几何定位误差的影响状况,定量分析并推导了各类误差源对影像几何精度的影响程度,设计并提出了国产推扫式测图卫星影像几何精度评估模型和方法。采用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开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影像几何精度评估模型获取的理论精度与实验精度符合度较好,模型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简要地叙述了利用三线阵CCD影像生成用于光束法空中三角的等效框幅像点坐标的方法,并构成所谓“等效框幅像片”。从卫星摄影测量特点出发,光束法平差的数学模型除了经典的线性化共线方程外,还引用了外方位元素连续条件。以数字模拟的方法给出了几种不同情况下光束法航线平差的结果,进而对中分辨率卫星三线阵CCD影像测制等高距为20m的地形图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是对地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的主要技术手段。从1999至今,美国连续发射了IKONOS、QuickBird、WorldView系列多颗高分辨率商业卫星,一直引领着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发展潮流。通过对美国第一、二、三代的多颗典型遥感卫星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指标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美国商业遥感卫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卫星事业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巫兆聪  巫远  张熠  杨帆 《测绘学报》2016,45(7):841-849
传统光学卫星国土观测覆盖评估建立在卫星对地理想覆盖的基础上,并未考虑卫星存储、星地数据传输、观测时长等物理量及观测区域气象因素对于覆盖性能的影响。本文针对光学遥感卫星的国土观测需求.建立国土观测有效覆盖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卫星数据存储能力、星地数据传输能力、卫星单圈最大观测时长、卫星观测太阳高度角等性能参数,提出了基于物理性能约束下的有效覆盖计算方法。根据气象台站历年气象数据,提出了气象约束因子的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卫星物理性能约束与观测区域气象约束,计算光学遥感卫星对地观测有效覆盖能力。最后根据专家设计的光学遥感卫星国土观测有效覆盖能力评估指标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估光学遥感卫星系统对于国土观测的需求满足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于国土观测有效覆盖的估算和评价结果更加精确,更接近于国土观测的实际应用需求,为对地观测有效覆盖能力评估提供了一种更为精确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海翊  刘付强  赵晨光  戴君 《遥感学报》2021,25(7):1400-1410
本文针对高精度立体测绘卫星设计和实现中的关键技术难点,在充分分析国内外测绘卫星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测绘卫星的设计关键——高图像定位精度技术实现,对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的设计约束条件、测绘体制选取、卫星载荷和平台关键产品的设计重点难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指出了三线阵测绘体制、两线阵测绘体制和单线阵测绘体制的技术特点、实现约束和在测绘卫星不同发展阶段的工程实现优势;明确了基于目前工程技术水平,两线阵测绘体制在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测绘卫星中应用的特有优势。提出了测绘卫星高定位精度关键技术的设计要素和解决途径。结合国内首颗亚米级高精度立体测绘卫星——高分七号(GF-7)卫星的设计状态,说明卫星在保证测绘任务要求方面所提出的多项技术创新,并给出卫星用户对卫星在国土测绘及其他扩展应用中的测试结果。在轨数据表明,依照本论文提出的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系统设计方法,高分七号卫星在轨性能全面满足且部分优于设计指标,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后续更大比例尺的立体测绘卫星设计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简要地叙述了利用三线阵CCD影像生成用于光束法空中三角的等效框幅像点坐标的方法,并构成所谓“等效框幅像片(EFP)”。从卫星摄影测量特点出发,光束法平差的数学模型除了经典的线性化共线方程外,还引用了外方位元素连续(平滑)条件。以数字模拟的方法给出了几种不同情况下光束法航线平差的结果,进而对中分辨率(10m)卫星三线阵CCD影像测制等高距为20m的地形图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卫星编号识别体系,确保了不同代卫星混合组网的成功以及卫星在发射、更替、故障和退役等情况下的有序管理和维护。未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经历区域系统、试验星以及全球系统卫星混合组网的过程,同时由于存在星间链路、卫星在轨重构等需求,同样需要设计合理的卫星编号体系,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的设计思路值得借鉴。研究分析了全球定位系统包括空间飞行器编号、伪随机码编号、卫星号、导航星编号以及卫星代号在内的五类卫星编号,并提出了未来北斗系统编号设计若干启示和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北斗系统的卫星编号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中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 ENVISAT ASAR 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长时序、高相干性的卫星数据,从而实现对地面有效监测的目的.着重从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原理、技术思路、作业步骤和过程、数据效果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中设计角反射器.为研究有关角反射器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宿迁市城镇卫星影像地图集》的编辑设计进行总结,介绍其技术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测绘成果,以最新的卫星影像为背景,结合线划道路和地名注记的地图形式全面、直观地反映城镇地理信息和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